本版文稿由客戶提供,不代表本報立場 廣告。爆料。查詢電話:212-699-3800 C12 06.17.2024星期一 商情告白 副刊 你真的有強迫症嗎?這些症狀幫你判斷 百康仁德心理醫生江姿誼談治療「強迫症」 ▍紐約訊 ▍ 紐約百康仁德醫生集團的心理 專科醫生江姿誼(Alice Jiang, DO,見圖)指出,強迫症作為一種 精神疾病,不是依靠幾個簡單的行 為習慣就能下診斷的。一般強迫症 患者有兩大特徵: 一是有強迫觀念,也叫強迫思 維。這是一種不恰當地出現在頭腦 中的衝動或渴望,而且它會反覆出 現、持續存在,會引起明顯的焦慮 或煩惱。 常見的強迫思維包括:強迫 性懷疑(如懷疑是否管好門窗和煤 氣)、強迫性回憶(如反覆回想自己 是否說錯話)、強迫聯想(看到某種 事物會莫名產生負面的聯想)、強迫 情緒(如擔心自己受到細菌侵襲等)。 二是強迫行為。這是患者為了 應對強迫思維而不得不執行的重複 行為。這些行為看似讓患者暫時減 輕焦慮,但於此同時往往加強了強 迫症。 常見的強迫行為包括:強迫性 洗滌(洗手或洗衣服)、檢查、計數 等等。 江姿誼醫生指出,一般來說, 強迫症患者在這些症狀上花費的時 間非常多,通常每天會多於1小時。 而且這些症狀給患者帶來了明顯的 焦慮和煩惱,並且明顯損害個人、 家庭、學業、工作或其他重要領域 的功能和效率。 例如有些強迫症患者在新冠疫 情發生後,總是擔心自己接觸病 毒。他們一旦摸到門把手等「不乾淨 的地方」,就會長時間、反覆洗手, 甚至不吃不喝也要把外衣、內衣全 部洗乾淨,才能夠稍稍放心。 江姿誼醫生說,很多人在成長 過程中,特別是兒童階段,會或多 或少地出現一些強迫症狀。在這一 時期,孩子經常會固執地按照自己 認為對的順序來擺放物品或是做事 情,如果不能達成目的就會哭鬧。 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長大後一定會 發展為強迫症,隨著年齡增長,大 部分人會不再糾結「秩序」。 江姿誼醫生強調,雖然現在大 家常拿「強迫症」開玩笑,但也要正 視這一病症的痛苦。如果懷疑自己 得了強迫症,大家一定要及時接受 診斷。根據病情的輕重,醫生會建 議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或是通過「暴 露反應預防法」等心理治療,讓患 者對容易產生恐懼或厭惡的東西「脫 敏」,從而放棄強迫行為。 江姿誼醫生目前在百康仁德旗 下診所看診。地址:布碌崙61街749 號504室(749 61st St, STE 504),電 話:(718)366-8828;地址:法拉盛 友聯街38-08號13A室(38-08 Union St, STE 13A),電話:(718)3626966。 不知何時起,「強迫症」成了一個流行詞。當我們反覆檢查工作文件,或是把未讀微信消息全部點 開時,都會調侃自己有「強迫症」。不過,這些行為真的說明我們有強迫症嗎? 肯亞內羅畢維薩奧什瓦爾中 心,於六月初一連三天舉行了國際花卉 貿易博覽會,項目共接待來自75個國家嘅代表,促進全球花卉栽培令社區添上 活力。「一群熱衷於與原產國種植者會面,鞏固了感情關係。花在各個層面上 都是一種情感產業。從農場的工人一直到花瓶,鮮花都能喚起情感。」參展商補 充說,當買家看到同一屋簷下陳列著許多鮮花時,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廣泛的選 擇,從而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這項花卉博覽會吸引來自歐洲、中東、亞洲、非洲、美國、南美洲和中美 洲超過75個國家的買家,並實踐共同推廣環保。事實上,肯亞是歐洲銷售的所 有花卉最大產源地,每年出口超過20萬噸花朵,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農產品的重 要來源,為經濟帶來重要的外匯收入。同時,該國亦實行永續農業實踐,採用 再生農業技術種植花卉,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造化學物質和肥料的使用, 以促進健康的生態系統和高品質產品。 多家通訊社/網上圖片 肯亞花卉貿易博覽會 產業涉十億計 鮮花喚起情感 時事剪影 ▲6月初,人們參加在肯亞內羅 畢舉行的國際花卉貿易博覽會。 ▲ 肯亞花卉業正在蓬勃發展,該 國出口大量鮮花,吸引了世界各 地買家注意。 ■肯亞是歐洲銷售的所有花卉最大產源地,每年 出口超過20萬噸花朵,價值數十億美元。 ▼國際花卉貿易博覽會吸引了來自歐洲、中東、亞洲、非洲、 美國、南美洲和中美洲等國家的買家。 ▲ 企業以精緻、可持續和符合道德種 植花卉聞名,符合社會和環境影響高 標準的全球企業典範。 ▲ 花卉產業對當地經濟做出重大貢獻,創造就業機會。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