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網一戰讓這位世界排名123位的華裔少女 徹底藏不住了。打進溫網八強後,她除 了收穫豐厚的獎金,還憑藉收穫的430個積分 和資格賽的40個積分,即時世界排名已經從最 初的百名開外飆升到了第53位,讓人很難相 信,兩年前還是大學生的孫璐璐,兩年後就搖 身一變成了TOP60球員。 流暢使用三種語言 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克羅地亞人,孫璐 璐自5歲起在瑞士生活。目前,她的大部分時 間往返於佛羅里達和斯洛文尼亞兩地之間,斯 洛文尼亞是她教練Vladimir Platenik的祖國。 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培養之下,孫璐璐可以 流暢地使用三種語言——英語、法語,當然還 有中文。 孫璐璐現已在中國的部分社交平台開設 帳號,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在這些不同 的背景之下成長起來,是我覺得自己比較幸運 的地方。」孫璐璐說道,「因為從很小的年紀開 始,我就能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探索,並通過 我的家庭了解這個世界。」 據孫璐璐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己出生在 新西蘭一個小鎮,和媽媽、外婆住在那裏。那 裏羊和鹿比人還多。她小時候搬去上海讀了幼 稚園,後來又去瑞士上學,最後在美國上的大 學。 孫璐璐在今年正式將國籍從瑞士改為新 西蘭,她在4月代表新西蘭參加於長沙進行 的2024比利.簡.金盃亞大區一組。談及更 改國籍的決定,孫璐璐表示她在今年1月的 WTA250奧克蘭站參賽時感受到來自觀眾的熱 情與支持,這也成為了她做出這一決定的關鍵 原因。 在全面轉向職業網壇之前,她曾是得克薩 斯大學的一名學生網球運動員。時間倒退回 2015年,剛滿14歲的孫璐璐成為2001年出生的 球員中首位拿到WTA世界排名的選手。要知 道,與孫璐璐同齡的球員中存在著不少「天才 少女」,包括斯瓦泰克、阿尼西莫娃等人。 「我當時去埃及沙姆沙耶赫參賽,我在第 一輪一直都能贏球,那當然是很不錯。」孫璐 璐回憶道。儘管如此,在當時的她看來,網球 只是她的一項興趣,而非她在未來可能選擇的 職業。不過,當青少年網球生涯即將來到盡 頭,她的想法漸漸有所改變,但她的母親希望 她能繼續深耕學業。 「我在參加過四大滿貫的青少年賽事之 後,我覺得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名職業網球運動 員。我有著不錯的水平,我想盡力一試。」孫 璐璐說道,「但我的母親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她覺得如果繼續打網球的話,我難以在網球和 學業兩者之間做好平衡。就在那年,我遭遇了 傷病,母親說我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準備 考試,接著上大學,所以我後來就是這麼做 的。」「時機剛剛好,因為那個時候出現了新冠 疫情,我得以在那段平靜的時間裏好好學習。 我從很多球員那裏聽到比賽重新開啟之後的情 況,那聽起來不太好,所以我覺得自己很幸 運,可以在這兩種生活之中做選擇。」 孫璐璐在大學攻讀的專業是國際關係與全 球研究,這無疑與她的成長背景極為契合。「我 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這是非常有趣的課題,大 家也都覺得我很適合。很多學生運動員會選擇 人體運動學或者其他與體育相關的專業。」「很 多人說體育不是政治,這當然是對的,體育就 是體育。不過如果你去仔細研究國際事務和其 他文化,你就能知道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 式,了解他們的生活與想法,從而更好地了解 這個世界。」2022年,孫璐璐順利畢業,並決 心投身於職業網壇。 實現大滿貫突破 孫璐璐在今年澳網通過三輪資格賽的考 驗,首進大滿貫正賽,女單首輪兩盤不敵科恰 雷托,法網則是止步資格賽第二輪,她在溫布 頓迎來了個人第二次大滿貫正賽之旅。作為從 資格賽打進正賽的球員,孫璐璐最終在溫網取 得了七連勝。 當時首輪抽中8號種子鄭欽文時,很多人 都認為這位華裔姑娘十有八九會打道回府,實 在沒有想到世界排名123位的她竟然能夠戰勝 世界排名第八的中 國選手鄭欽文,又 贏了2021年美網冠軍華裔 少女拉杜卡努,一路狂奔 到八強,這樣的劇本在溫網正賽未開 打前,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 在這七場比賽中,隨著對手的不 同和實力越來越強,對這位新西蘭姑 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但是 孫璐璐終於還是挺住了,職業生涯第 一次亮相溫網和第二次亮相大滿貫賽 場就打進了八強,不僅取得了職業生 涯的重大突破,也創造了新西蘭網球 的新歷史。 此外,各路贊助商們也注意到 了她的優異表現。有細心的球迷 和網友發現,對陣32強朱琳時孫 璐璐的衣服上還沒有贊助商的 印記,但是16強戰對陣拉杜卡努 時,她的衣服上已經出現了贊助商 的品牌logo,而且還不是一個,是 兩個,說明孫璐璐已經用自己卓越 的表現,在溫網將財富大門撞開了。 今年僅僅是孫璐璐出戰WTA賽 場的第二年,就已經在職業網球的 頂級舞台上嶄露頭角。「從2022年開 始,我100%專注在網球上。去年夏 天我受傷了,今年我開始多打WTA 巡迴賽,獲得了不少的經驗。在澳 網正賽首輪失利,讓我學到了很 多。每一次參賽,打更多的比賽, 都讓我的網球變得越來越好。同 時,我也加強了體能訓練。」 在即將到來的巴黎奧運會,孫 璐璐將代表新西蘭出戰,開啟個人 首次奧運之旅,她將搭檔盧特麗芙 參加女雙項目。 孫璐璐的故事無疑為網球界注 入了活力,人們期待著這位兼具智 慧與實力的年輕選手能有更加亮眼 的表現。 B4 07.14.2024 星期日 體壇明星 「我在體育 生 涯 上面的時間不 多了,但我不 想做逃兵,我 還想堅持。」35 歲的蘇炳添不想放 棄,但他承認年輕時 的自己曾經多次想過放 棄,只不過,每一次他 都回來了。 年輕時多次想放棄 最早想放棄是在體 校時,因為喜歡睡懶 覺,蘇炳添經常缺席早 操,在一次教練親自到 宿舍「抓人」時,他在衝 動之下,甩下一句「我 不練了」便跑回了家。教 練追到蘇炳添家,試圖 讓蘇爸勸勸兒子,蘇爸 勸說未果,第二天媽媽 給了蘇炳添100塊錢,蘇 炳添回了體校。 2007年,18歲的蘇炳 添感覺自己的成績遇到了瓶 頸,再次打起了退堂鼓,在教練 跟隊友的幫助下找回自己並跑到 了健將水平;2015年想退役去做老 師的他,結果打破了10秒的紀錄。 2017年,28歲的蘇炳添交了一份 退役申請,他覺得自己即將30歲,在 速度上已經沒有突破的可能性,又想 放棄了。這一次,是妻子把他勸了回 來,也是這一次,蘇炳添意識到自己 還有夢沒圓,那就是跑進奧運會決 賽,和打破亞洲紀錄。 9秒98、9秒92、9秒91⋯⋯百米 跑道上,每快0.01秒,都要付出日復 一日的堅持和努力。直到2021年東京 奧運會,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闖入 決賽並打破9秒91的原亞洲紀錄,成 為了中國第一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 賽的人。2017年遞交退役申請時沒完 成的兩個夢想,在一場比賽中同時達 成。 奧運夢想不滅 奧運會結束後,蘇炳添被問道極 限速度在哪里?他回答:「如果能完 美發揮,我想我能達到9秒7左右。」 但是,兩次新冠,中止了蘇炳添追求 速度的步伐。 去年,蘇炳添宣布放棄2023賽 季,為2024年衝擊巴黎奧運全力調 整身體狀態。時隔大半年再次回歸 賽場,蘇炳添的成績卻並不理想—— 在4月進行的室外賽季百米首秀上, 蘇炳添在超風速2.4米的環境下只跑 出了10秒50。按規則,他需要在6月 底前至少跑完5場百米比賽並取得積 分,才有理論上的可能爭取奧運單 項資格。5月進行的巴哈馬奧運資格 賽,中國田徑隊獲得了4×100米男子 接力的巴黎奧運會資格,蘇炳添並未 在隊伍中。 2012年倫敦,是蘇炳添的第一屆 奧運會,他記得中國接力隊為了拿到 奧運會參賽資格,去了許多地方比 賽,直到最後一刻才獲得資格。預賽 跑完後,他和另外三名隊友站在媒體 區看著大屏幕,「我當時多麼期待前 八裏能有中國隊的名字,但是很遺 憾,我們沒能進決賽。」 12年後,蘇炳添依然想為這個 項目做出努力。「我覺得自己餘下的 運動員生涯不多了,但我還想堅持 下去,做一個戰死沙場的人。」蘇炳 添談到了牙買加名將博爾特。2017年 田徑世錦賽男子百米決賽,博爾特的 不敗神話被打破,以一個看似不圓滿 的結局為自己的運動生涯畫上句號。 巧合的是,蘇炳添也參加了那場飛人 大戰,他希望能像博爾特那樣,哪怕 最後一場比賽是輸的,也要在跑道上 輸,而不是變成一個沒有能力去比賽 的人。 希望成為傳承者 在職業生涯的後期,蘇炳添也開 始進行更多的嘗試,他在暨南大學成 立了速度能力研究實驗室,聚焦於短 跑中的速度和耐力訓練負荷,試圖將 科學訓練傳授給更多的教練和運動 員。 他自己希望成為一名傳承者。 「我希望以後說起100米短跑的時候, 大家能記住蘇炳添這個名字,等我跑 不動了,我就全心全意地當老師,挖 掘短跑人才。有人在網上調侃說『上 蘇炳添的課肯定沒人敢逃』,我倒是 希望有人敢逃我的課,我會一個個把 他們抓回來,但凡有一個抓不回來, 我會特別開心,因為那小子肯定不 止9秒83,中國的短跑事業後繼有人 了。」其實,蘇炳添如今創造的寶貴 財富,也已勝過9秒83的成績。 「提升自己」,對於早先的蘇炳添 而言,是無比巨大的誘惑。他已數次 摸到了10秒的門檻,卻始終就差那麼 一口氣。改換了起跑腳後,蘇炳添成 功打開了10秒大關——儘管代價是他 用了整整兩年來適應全新的起跑動 作。此後的蘇炳添,化身為技改狂 魔。2018年修改了擺臂姿勢後,兩次 追平了9秒91的亞洲紀錄,並以9秒92 贏得雅加達亞運會冠軍。2019年他再 次修正了起跑姿勢,逐漸將自己的成 績穩定在了10秒之內。然後才有了東 京奧運會上的厚積薄發、一飛沖天。 如果詢問蘇炳添成功的秘訣,或 許他會說——「多讀書,多思考」。並 不是敷衍之語,而是非常誠懇的回 答,而且這個回答被他寫進了論文 裏。是的,論文。除了短跑運動員之 外,蘇炳添還有另外一個身分,是暨 南大學的副教授。 在《新時代中國男子100m短跑: 回顧與展望》這篇論文當中,蘇炳添 開章明義地告訴了大家,運動員多讀 書和多思考,是真的可以提高自己成 績的。在這些文章當中,蘇炳添以自 己為研究對象,將短跑的細節幾乎摳 死到了每一個細節。 在論文中,蘇炳添就舉出了詳細 的例子——比如起跑姿勢的調整,當 他在預備姿態和蹬離瞬間軀幹角分別 增加了1.2°和4.6°,離地瞬間膝關 節角度增加1°之後,增加的垂直分 力使起跑騰空時間延長了0.013秒、 起跑步長增加0.07米,速度反而提高 了0.592米/秒。 更誇張的是,如果去看蘇炳添在 2018年以後的採訪,他甚至會具體到 告訴他的哪一條肌肉受了多重的傷, 以至於在甚麼程度影響了自己的成 績。他是真的在把自己當成一件「物 品」在做精細研究。 9秒83神話的背後,不僅僅是蘇 炳添卓絕出眾的個人天賦,更是這種 「知行合一」的科學鑽研精神在閃耀。 蘇炳添的淡出雖然令人傷感,可再輝 煌的成績,也終究是屬於過去。 但蘇炳添的故事也讓人們知道, 天賦固然重要,可自律與刻苦、更為 科學合理的訓練、充滿求知慾的探 索,以及對心中目標的不懈追求—— 所有的這些,最終將會決定了運動員 的層次與高度。人們需要的,不是下 一個蘇炳添,而是下一個能夠超越 蘇炳添、將中國速度再次向前推進之 人。而這,才是薪盡火傳的意義。 打著退堂鼓繼續前進 塵埃落定,將近35歲的老將蘇炳添日前 正式宣布自己無緣巴黎奧運,不過他也回 應稱不會退役。而在職業生涯的後期,蘇炳添 也開始進行更多的嘗試,希望成為一名傳承者。 ■蘇炳添奔跑 在賽場上。 資料圖片 23歲華裔少女孫璐璐不敵維基奇,無緣溫網半決賽,不過此前她已連勝七場,職業 生涯首次晉級溫網八強。這個生於瑞士、成長在上海幼稚園,並且在美國大學兼顧了 學業和球技的華裔黑馬,引發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好奇的目光。 揮拍生風 華裔小荷露尖角 ■孫璐璐在溫網賽場 大顯身手。 路透社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