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 07.14.2024星期日 中國流行風 副刊 演員「觸手可及」、與觀眾可即時互動、 演員落的淚甚至能夠沾濕你的衣角⋯⋯在吉 林長春,10餘名「Z世代」戲劇演員打破「靜 坐觀戲」的規則,打造了一部沉浸式實景戲 劇。 踏入長影舊址博物館,仿佛打開了一扇 通往歷史深處的大門。在這裏,一個特別的 沉浸式話劇等待著觀眾,它用十個人物、兩 條故事線,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帶領觀眾 穿梭於時空,感受歷史的溫度和文化的深 度。 在進入沉浸式戲劇場館前,一定要先了 解好故事背景和場景地圖,不然就會迷路。 了解清楚故事背景後,就可以進入場館選擇 合眼緣的角色進行跟隨。在兩個小時的演出 中,話劇會演兩次。這意味著,觀眾有機會 選擇兩個不同的角色,體驗兩條完全不同的 劇情線。這種設計不僅增加了話劇的觀賞性 和趣味性,更讓觀眾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了 解歷史和文化,獲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體 驗。 吉林 體育學院表 演系大四學生 呂詩祺在這部戲劇 中飾演一個重要角色。 她表示,在整場表演中,觀 眾就在身邊,他們的回饋非常真實、 自然。「表演中,我的眼淚有時會滴落到觀 眾的身上。相比傳統戲劇,沉浸式戲劇中的 感情傳達會更加有效。」當晚,有不少前來 「二刷」的觀眾,朱彤就是其中一位。「第一 次看的時候非常震撼,故事情節很有教育意 義。」朱彤說,這次和朋友一起來,打算分 別跟隨不同的演員,共同梳理出故事線索。 一個周六的下午場,「酹江月」劇院正在上 演沉浸式懸疑戲劇《房間裏的大象》,在劇場門 口就能隱約聽到演員們飽含深情地說著台詞: 「你覺得真正的兇手是誰?有甚麼證據?」掀開 門口的簾布,昏暗的燈光中,一位年輕演員走 到了台下,和觀眾互動交流著。沉浸在劇情中 的觀眾,也不怯場,熱烈地回應著演員,好像 自己已經參與到了案件的偵破中。 去年10月,江蘇常州有了第一家沉浸式戲 劇劇院:酹江月。演員們大部分都是「00後」, 剛走出校園沒多久的他們,每天往返於公寓和 劇院,背台詞、排戲、表演、學習、對接項 目,甚至還要幹很多戲院的雜務,為了夢想和 未來努力打拚。 「在銀行辦業務,工作人員認出了她,報出 了她剛演的一部戲。這讓她很有成就感,堅定 了留在家鄉發展的信心。」柏樹是常州首家沉浸 式戲劇院「酹江月」的主理人,聊起公司簽約的 「00後」本土演員蝴蝶時頗有感觸,坦言常州這 一行的演員並不多,劇院留人也不容易。「意外 的是,劇院開張不久,座越來越滿。現在,對 於常州沉浸式戲劇的市場潛力,演員們信心越 來越足。」下午兩點半,才匆匆吃完一個盒飯的 柏樹,在劇場裏細緻地觀著每位演員的表現。 戲劇結束,觀眾們驚歎著劇情的燒腦和反 轉,演員王健和觀眾交流後,帶他們去領另外 一種卡片「線索卡」,「這裏面有一些隱藏的線 索,看完全部6張卡,大家會對我們今天的這部 戲的劇情理解更透。也歡迎大家掃碼進群,交 流劇情,提出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改進,提 升演出的質量。」 舉起小屏,戴上XR眼鏡,在「三生石畔」 「榮國府」「沁芳橋」等錯落有致的微觀場景目睹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相識相知⋯⋯當傳統遇上科 技,當經典碰撞未來,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 令人耳目一新。 「大觀園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躍然眼 前,仿佛唾手可得。」體驗完沉浸式戲曲《黛玉 葬花》,一名越劇《紅樓夢》的忠實粉絲留下如 是感言。走進當代風格的「大觀園」,觀眾戴上 裝備,隨著熟悉的越劇選段響起,不一會就能 看到紛繁的桃花花瓣飄落,林黛玉隨後挑著花 籃走入視線中。林妹妹邊唱邊走,讓虛擬與現 實的邊界逐漸模糊,觀眾仿佛與劇中人比肩同 行,一道惜花憐花。 據項目負責人、上海戲劇學院創意學院教 授張敬平介紹,沉浸式《黛玉葬花》利用了混合 現實(MR)、投影、3D打印等技術,以及情境 感知、自然交互、編輯現實等特性,為情景式 舞台裝置賦予「戲劇性」,以此打破物理空間與 虛擬空間的隔閡。 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以上海越劇院的越 劇《紅樓夢》的舞台演出版本為參考,圍繞「情 之起源」「寶黛初識」「西廂定情」等八個主要 情節展開。幕後精細龐雜的細節使完善的體驗 成為可能,團隊將舞台道具、布景及越劇演員 的表演設計成虛擬的元素,合成在一個虛擬空 間中,通過識別跟蹤技術定位現實中每一個裝 置、建築、道具的空間特徵及定位信息,並將 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進行疊加融合,從而實現 觀眾在實體藝術裝置空間駐足時,推送相應的 虛實融合的表演,讓觀眾盡情體驗、自主探索。 「點——燈——」當參觀者戴上實習 研究員的工牌,齊聲喊出「啟 動密碼」後,一場沉浸式的文物修復之旅就 正式開始了。這是在北京市光科技館舉辦的 「張燈結綵——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燈具珍品展」 上的場景。以沉浸式演藝的形式辦一場文物展 覽,正是這個展覽在社交媒體上走紅並一再延長 展期的原因。在這裏,觀眾既是參觀者,也是參 與者,可以向文物講解員提問,也可以通過屏幕 和古人來一場隔空對話。 在北京的郡王府後寢宮西側,大草坪化身《自 在花間遊》沉浸式劇目舞台,觀眾在宋代鬥茶大會 中體驗李清照夫婦的詩詞才情;戴上面具即可化身 幽靈穿梭在1930年代的復古酒店之中,跟隨馬克 白狂奔或是看女巫起舞;購買一張「船票」,便能 登上《三體》世界裏的「萬有引力號」,親歷太空危 機,決定太陽系命運;坐在理髮店內卻突然遭 遇一場謀殺案,需要作為目擊證人探尋線索, 找出真兇⋯⋯這些新奇體驗的來源並非劇本 殺,也不是主題樂園,而是來自于時下深 受年輕人喜歡的沉浸式戲劇。 沉浸式戲劇起源於數十年前的美國 百老匯。彼時一群戲劇從業者試圖 對傳統戲劇的場地設置、觀劇規 則提出挑戰,嘗試跳出原有 的劇場空間,增加演員 與觀眾的交流與 互動,於是讓觀眾更貼近表演區的環境 式戲劇應運而生。在環境式戲劇中,觀眾 就坐在故事發生的場景裏,不僅能近距離 觀看演員的表演,還能與演員互動。例如, 被劇迷們稱為「小酒館」的《阿波羅尼亞》以及 「小賭場」的《桑塔露琪亞》就屬於環境式音樂 劇。 而真正的沉浸式戲劇則是環境式戲劇的 升級版,觀眾不僅身處戲劇故事場景之中, 還能擁有一定的身分,可以掌握推進劇情發 展的線索,甚至左右故事最終的結局。例如 在上海版《不眠之夜》中,觀眾可以靈活地在 麥金儂酒店中走動,跟隨不同的角色解鎖不 同的劇情。在一些推理懸疑題材的沉浸式話 劇中,觀眾還需要面對一眾專業演員的演 繹,投票找出真兇,可謂是加強升級豪華版 的「劇本殺」。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劇迷發帖介紹自 己的經歷:四天十一場、七天十場、十九天 二十五場,即便做個「特種兵」也要在兩天 時間裏連刷四部劇。還有不少年輕消費者 把走進沉浸式劇場當作是一種周末娛樂 消遣方式,享受一段逃離現實、躲 進奇幻世界或是異次元空間的閒 暇時光。 入戲吧 觀眾 ■觀眾在觀看《自在花間 遊》沉浸式劇目。 中新社 ■觀眾與演員之間的距離不到1米。中新社 ■演員走到觀眾中互動。 網上圖片 ■沉浸式演藝秀上演。 中新社 選擇角色 隨時可以互動 ■年輕人體驗水上婚禮。 中新社 面對未知克服苦難 和主動探索的慾望 獲得可持續的難度 適中的挑戰和目標 數據來源:《2024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 願意投入真情實感的 友好氛圍和安全機制 持續獲得積極成果 和正面情緒的激勵 探索慾 安全感 駕馭感 正回饋 現實世界 魔法圈 沉浸世界 心智重塑 認知溢出 創造變革 創造變革 感官藝術 技術交互 空間營造 互動敍事 改變人生 內心世界 年輕人 「貼臉」 飆戲 劇院座無虛席 虛實相結合 「陪」 黛玉葬花 ■觀眾手 持設備觀看虛實 融合表演。 網上圖片 改變人生的沉浸藝術 沉浸感成因模型 沉浸式 戲劇又 名浸入 式戲劇 。在特 定的演 劇空間 裏,觀眾 可以主動 探索劇情 ,跟隨演 員行走, 拿起道具 翻看,甚 至可以引 領演員和 其他觀眾 發展出新 的劇情線 索。近年 來,在中 國,戲劇 正在和博 物館、酒 吧、餐廳 及各類新 型文化空 間﹁邂逅﹂,產生了豐 富的化學 反應, 碰撞出了 更多新的 戲劇觀看 和互動體 驗形式, 成為年輕 人中的一 種新風向 ,也讓戲 劇這種傳 統的舞台 藝 術形式煥發 出新的活力 。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