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_19_2024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A7 07.19.2024 星期五 港聞 16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18日晨 到政總會見行政長官李家 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政制及內 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 身兼眼科醫生的人大代表林順 潮認為,香港人口老年化問題嚴 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故要研究 如何推動人口增長及人口結構年輕 化。 他舉例,「北上廣深」人口約 2000萬人,若香港要維持競爭力, 需制訂長遠人口規劃,建議透過多 項人口政策增加,如「搶人才」、重 啟「雙非」政策等,在10年內將香港 人口推高至1000萬,實踐人口紅利 帶來的得益及優勢。 林順潮指,若當局重啟「雙非」 制度,便需確保雙非兒童不會成為 公共服務及福利資源負擔,以免重 演過去的負面影響。另政府亦應確 保雙非家長有經濟能力養育子女到 成年,建議可參照「新資本投資者入 境計劃」要求,規定家長需在港有一 定額度的投資額,才可到港。 學者憂大增房屋醫療壓力 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則指,有 建議港府及廣東省研究推動簽證便 利,包括恢復大灣區不同城巿「一周 多行」,乃至「一簽多行」。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 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向《星島》指出, 人口「貴精不貴多」,加上全球已進 入自動化、人工智能時代,內地也 積極發展無人車等節省人力的科 技,「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效益可 能不再,不宜盲目增加。 他指,現時香港的房屋及醫療 體系已出現超負荷情況,若人口 再增長至千萬級別,或令情況再惡 化,「若要增加人口,應先做好相關 配套。」 另港區全國政協委員18日亦與 李家超會晤。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 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 總裁李民斌指,對香港長期經濟發 展充滿信心,倡港府在金融方面加 大力度,包括強化香港作為人民幣 離岸中心功能,逐步擴大離岸人民 幣的資金池和適用範圍,也可以推 進股票市場交易和集資,提升人民 幣在國際應用的功能,並深化金融 互聯互通機制,引入更多產品,放 寬交易限制和減省流程。 港區人代提《施政》建議 李慧琼冀復「一簽多行」 想維持香港競爭力, 需制訂長遠人口規劃,多 管齊下在10年內將人口推 高至1000萬。 人大代表 林順潮 林順潮倡重啟 「雙非」 增人口搶人才 政府日前開始就新一份《施政報告》進行公眾諮詢,多個團體18 日續向政府提交相關建議。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稱面對人口老化, 倡政府應通過重啟「雙非」等政策,令香港人口可在10年內增長至 1000萬,以保持經濟動力。不過,有學者警告「盲目增加人口數量 好危險」,稱人口應追求「精英」而非數字,擔憂未來房屋和醫療體 系不能承受龐大人口壓力。 ▍本報記者李健威、翁嘉琳、林彥汛香港報道 ▍ ■港區人大代表18日會見特首,提交對新一份《施政報 告》建議。 ■林順潮(左二)建議透過重啟「雙非」等政策,在10年內 將香港人口推高至1000萬。 港澳兩地推出的「港澳通關互用 二維碼」服務19日起同時啟 用。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18日在 發布會致辭時表示,自2009年底開 始,港澳居民已可互相登記使用對 方的出入境自助通道,至今累積近 250萬合資格香港居民登記使用澳 門自助通道服務,而單單今年上半 年就有超過300萬人次使用該服務。 郭俊峯:增出行體驗幸福感 郭亦指,港澳居民用二維碼穿 梭兩地,相信會帶來更好的出行體 驗及增加幸福感;新措施亦進一步 提升兩地出入境服務質素,配合大 灣區發展,「期待澳門朋友多到訪 香港!」 首階段服務開通後,合資格香 港居民可用「非觸式e-道」流動應用 程式的二維碼使用澳門自助通道過 關;澳門居民亦可用澳門「一戶通」 流動應用程式的「通關碼」使用香港 「e-道」自助辦理出入境手續。入境 處提醒,雖然通關毋須出示實體身 份證,但仍須攜帶。 穩定性已通過多輪壓力測試 在新措施下,香港居民凡(i) 年滿11歲或以上;(ii)持有香港永 久性居民身份證或持有載有「*」、 「***」或「R」標記的香港居民身 份證;及(iii)已成功登記使用澳門 特別行政區的自助過關系統服務, 便可在「非觸式e-道」流動應用程式 啟動「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 成功以流動應用程式啟動後,他們 可透過該程式產生加密二維碼,使 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自助過關系統 自助辦理出入境手續。另一方面, 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亦可透過 澳門「一戶通」流動應用程式產生加 密二維碼,使用「e-道」自助辦理出 入境手續。 入境事務處副處長(執法、系 統及管理)戴志源估計,新措施令 整體通關流程快一至兩秒。至於相 關系統的穩定性,入境事務處助理 處長(資訊系統)柯重鈺表示,推出 服務前已進行多輪壓力測試,全部 結果均暢順。 澳門身份證明局局長周偉迎表 示,新措施可為兩地人員交流、經 貿往來及澳門文旅會展等「1+4」產 業發展創造便捷的通關條件,打 造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 生活圈,未到港澳將持續研究優化 措施,共同提升港澳居民的生活便 利,增進兩地的民生福祉。 在澳門出生的港人林先生盛讚 新措施,認為通關更便捷,毋須拿 出身份證過關亦令其遺失的機會減 少。 一輛吊臂車18日在元朗行駛 期間,懷疑未將被升高的吊臂收 摺妥當,撞斷輕鐵水邊圍站附近 一條架空電纜,意外導致坑尾村 至元朗站的輕鐵服務暫停,多條 輕鐵線需改道,港鐵工程人員搶 修約3小時完成臨時修復,輕鐵服 務陸續回復正常。吊臂車司機則 涉嫌危險駕駛被捕。 從網上流傳的汽車鏡頭拍攝 影片所見,一輛吊臂車沿青山公 路元朗段轉入朗天路時,疑因升 高了的吊臂未被收摺,撞毀輕鐵 水邊圍站附近一條架空電纜,電 纜斷開並冒出火光,但吊臂車 司機似未發覺闖禍,繼續驅車前 行,當駛過水邊圍交匯處行人輔 助線燈位時,吊臂亦勾斷其他架 空電線,尾隨車輛響號示意,此 刻司機才將吊臂車亮起壞車燈兼 停車。 受事故影響,輕鐵服務受 阻,有4條輕鐵路線需改道,坑尾 村至元朗站的輕鐵服務暫停,港 鐵安排免費接駁巴士接載受影響 車站的乘客,大批港鐵人員則趕 至意外現場搶修,至18日下午5時 06分完成臨時修復,輕鐵服務陸 續回復正常,事件中無人受傷。 港鐵表示,已就事件報警,警方 經調查後,以涉嫌危險駕駛拘捕 涉事吊臂車司機。 本報記者徐裕民香港報道 ■香港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左 三)與澳門身份證明局局長周偉迎 (右三)等官員講述「港澳通關互用 二維碼」服務的詳情。 ■■合資格的香港居民19日起可以掃 描二維碼在澳門口岸過關。 ■吊臂車撞毀輕鐵架空電纜,司 機涉嫌危險駕駛被捕。 網上圖片 港澳互用二維碼通關毋須身份證 吊臂車撞斷電纜冒火光 坑尾至元朗輕鐵一度停駛 下載「非觸式e-道」App啟動 流程快1至2秒 香港入境事務處聯同澳門治安警察局、身份證明局、行政公 職局及保安部隊事務局推出「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19日起 於兩地同時啟用,兩地合資格居民可透過各自的「港澳通關二維 碼」過關,其中港人可用「非觸式e-道」流動應用程式的二維碼使用 澳門自助通道過關,毋須出示實體身份證。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 峯表示,港澳居民以二維碼通關更方便快捷,增加了兩地居民的 幸福感。 ▍本報記者麥鍵瀧香港報道 ▍ 新措施令整體通關流 程快一至兩秒。 入境事務處副處長(執法、系統及管理)戴志源 ■人員示範以「非觸式e-道」流動應用程式的二維碼在澳門的口岸過關。 鍾健華攝 香港勞動力不足、人口老化嚴 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18日與特首 李家超會面提交《施政報告》建議, 席間人大代表林順潮提出重新吸納 「雙非」人士,增加香港人口至1000 萬。雙非兒童問題10多年前引發社 會巨大爭議,政治上相當敏感,據 聞與會人大代表聽到該建議亦「一 額汗」、「你眼望我眼」,認為並不 可行。 基於2001年終審法院對「莊豐 源案」裁決,配偶為非香港永久性 居民的內地孕婦在香港所生子女擁 有香港居留權,此後大批雙非孕婦 到港分娩,讓子女獲得居港權,問 題持續惡化,衍生醫療及母嬰服務 緊張、學位不足等問題,加劇兩地 矛盾,政治上甚至催生了本土派。 梁振英當選特首後,即提出實 施雙非零配額,2013年起透過行政 措施執行,公私立醫院不再接受非 本地孕婦預約分娩服務。20年過 去,這批雙非兒童逐漸長大成人, 但他們父母無居港權,在港無依無 靠,又無法享用內地福利。去年8 月就發生雙非兒童母親疑希望12 歲兒子能在港接受良好教育,將其 「遺棄」在廣華醫院事件。 有港區人代表示,特首席間沒 具體回應林順潮的建議。有人代 指,重啟雙非在政治上絕不可行, 「單單要安撫市民接受都搞唔掂」, 認為香港「由亂及治」沒幾年,此時 不適合提出可能挑動兩地居民矛盾 的政策。另一代表認為,只要有能 力貢獻香港社會,不論來自任何地 方都歡迎,唯雙非問題有特殊性, 他們在港欠缺足夠支援,融入香港 也有不同困難。 當年主事官員、前保安局局長 黎棟國指,當時政府以行政措施堵 截雙非孕婦,據《基本法》24條,只 要是中國公民在港生下的子女,不 論父母有無居港權,子女均有居港 權,此法理原則至今無變。但他認 為應維持現行政策,若政府覺得有 需要吸納具經濟能力家庭到港,大 可微調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或投資移 民政策,吸納即時提供勞動力的優 才家庭,根本沒有必要刻意放寬雙 非,還未計雙非家長難以到港照顧 子女等問題。 細看林順潮事後新聞稿,其建 議是有條件重啟,包括需確保家長 有經濟能力撫養子女到18歲成年, 例如參照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需在港有一定額度獲許投資資產。 林順潮向筆者指,內地「北上 廣深」四大城市都有一、二千萬人 口,香港只有七百多萬,加上人口 老化,不足以產生「規模效益」,需 重新檢視人口政策,優化人口結 構。他指沒有任何法規政策會永遠 合時,過去雙非引發的問題,社會 可討論如何改善,例如設配額等。 有人代亦稱對建議不抗拒,引發社 會對人口政策討論,未嘗不可。 李家超近日頻頻會見各界聽意 見,據聞他18日提到政策出台如十 月懷胎,對於不同可行建議,政府 一直有研究跟進或商討,但要正式 落實才能公布,中央向港再贈大熊 貓正是一例,外界未必知悉具體操 作,但相信熟悉國情的人代一講就 明。 聶風 大棋盤 林順潮倡重新吸納「雙非」與會人代「一額汗」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