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 09.22.2024 星期日 廣東風情 千百年來,百越文化、高涼文化、 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等在此交融,形成 了獨具特色的陽江文化。春節鼉城行大 運、端午賽龍舟、重陽放風箏⋯⋯陽江 人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陽江江城區委官員劉德升介紹, 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與絲綢之路頗有 淵源。他的故居位於埠場鎮那蓬村, 村中有河直通漠陽江。他筆下的梅花 朝氣蓬勃、奮發向上、不落俗套,既 有個人風格,更有時代精神。 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西 側,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正在建設中。以該博物館為中心,陽江 沿海眾多港口遺址串珠成鏈,形成了 一條展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觀光 線。廣東居民可沿著海邊公路,自東向 西遊覽大澳港、東平港、陽江天后宮、 北津港、南海Ⅰ號、戙船澳(閘坡港)、 豐頭港、溪頭港等諸多史跡。 閘坡港與南海Ⅰ號均坐落海陵島。 海陵區委宣傳部官員曾秀霞介紹,陽江 擁有閘坡、東平兩個國家級中心漁港, 每年有超萬艘國內外船隻來閘坡漁港交 易。陽江的海洋捕撈能力躍居廣東首 位,有「南海漁都」「廣東魚倉」之稱。 在海陵島閘坡港西北側的海面對 岸,有30多年歷史的陽江港貨如輪轉, 一派繁忙。1993年前,這裏只是一個村 莊,名叫吉樹村。如今,這裏已建成包 括海陵灣港區和青灣仔港點在內,規劃 岸線26.3公里、泊位數量達80個的大港。 俯瞰充滿活力的陽江港,陽江交投 集團廣泰隆碼頭的主任楊計友介紹,海 外的煤炭、金屬礦石、糧食等在這裏 「上岸」,陽江生產的綠能海上風電和包 括陽江小刀在內的「陽江三寶」等在此 「登船」遠赴海外,在這裏,可以聽到陽 江不斷加快開放的腳步聲。 2023年,陽江港完成港口吞吐量約 3687萬噸,現正朝著「億噸大港」目標不 斷邁進。千百年來,輝煌的海絲夢想從 未改變,如今更煥發勃勃生機⋯⋯ 陽江地處粵西,三面環山一面朝 海,海岸(島)線總長470.2公里。陽江 之名得自漠陽江。在古越語中,「牛」為 「莫」,「羊」為「陽」,說明古代漠陽江流 域水豐草肥、牛羊聚居。《廣州日報》報 道,漠陽江穿過陽江,在陽東區北津港 流入大海。 位於廣州和徐聞中間點的陽江,江 海交匯,貨物既可溯漠陽江北上,轉運 後通達西江,又可經海路直抵徐聞、番 禺等大港。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陽 江成了海上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轉運港,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設立合浦郡,轄 高涼縣,縣治就在今陽東區大八鎮。 此後,此地長期是高涼地區的政治、文 化、經濟乃至軍事中心。隋朝,朝廷析 高涼縣,置陽江縣,始有「陽江」之地名。 公元535年,當地俚人大首領冼夫人 與擔任高涼太守的馮寶結為夫妻。從南 北朝至唐初100多年間,馮冼家族不僅 促進本地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還參 與海外貿易,更為海外貿易保駕護航。 冼夫人將粵西一帶建成向海而興的「大本 營」,把豐阜的物產通過船舶由漠陽江出 海,運送至海外。 冼夫人時期除了在陽春石菉山開 礦煉銅,在春城鐵坑山採礦煉鐵,大 力打造兵器、農具和生活用具外,還利 用陽春豐富的林業資源,製造船隻促進 貿易,將高涼主產的糧食、陶瓷及用蠶 絲、麻布、葛布加工的優質紡織產品銷 往海外。 這一時期海上絲路暢通,海外各國 與梁朝的關係相當活躍。《梁書》記載: 梁時,林邑曾九次派使節入梁,扶南也 曾八次遣使入梁,天竺國(古印度)、獅 子國(古斯里蘭卡)以及其他東南亞諸古 國也分別遣使與梁朝往來。《隋書.譙國 夫人傳》記載,冼夫人送給陳朝開國皇帝 陳霸先的扶南(今柬埔寨一帶)犀杖,就 是經海外貿易得來的。 大唐開拓了可達東非海岸長達1.4萬 公里的「廣州通海夷道」,陽江仍是海上 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轉運港和補給港。唐 朝李吉甫《元和郡縣圖誌》記載,不僅從 廣州南下的商船首站會到陽江,江南物 產也會循海路來到陽江。唐貞觀二十三 年(649年),朝廷廢高州都督府置恩州, 州治在陽江,屬廣州都督府管轄。 陽江窯崛起成「廣窯」象徵 陽江市文廣旅體局二級調研員謝聖 略介紹,商船從廣州沿水路航行到了陽 江,必須補充淡水、物料、食物、藥 品、酒類等必備之物;最重要的是陽江 窯燒製的瓷器。這些瓷器從北津港或石 覺頭運輸上船,然後「放洋」至海外。 學者發現,從唐宋到明清,陽江均 有窯址。清雍正年間的《廣東通誌》記載 稱,在宋代,廣東陶器以陽春、陽江為 最。宋代正是陽江窯的鼎盛時期,大量 中原人南遷至陽江。人們發現這一帶多 瓷土,就用從中原帶來的燒瓷技術,開 闢出著名的陽江石灣窯,並在今陽東大 八鎮、陽春崗美鎮的陵環嶺、瓦窯嶺一 帶建了20餘座瓷窯。這些古窯靠近漠陽 江主航道和石覺頭、北津港等港口,方 便海運。陽江窯甚至一度成為「廣窯」的 象徵。 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談》一書記載, 陽江海陵島或許還設有海關一類的機 構,設有專門的「望舶巡檢司」,檢查 來往船舶,保護商船安全。 呈現絲路繁榮 沉澱先民進取精神 帆影點點下陽江 海上敦煌有榮光 廣州出海首泊中轉站 冼夫人促民族融合 圖文引自《廣州日 報》—讀懂廣州周刊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陽江海陵島。 ■南海Ⅰ號的打撈過程氣勢恢宏。 根據考古專家的估計,兩千多年 來,中國沿海海域的沉船數量超過2000 艘,無數珍寶長眠海底。 198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 物館)與日本水中考古學研究所合作, 組成「中日聯合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調查 隊」,並正式將沉船命名為「南海Ⅰ號」。 這次調查被譽為中國水下考古的起點。 2001年4月,中國12名水下考古隊員 對南海Ⅰ號進行了精確搜尋和定位;此 後3年又開展了4次大規模的水下探摸和 局部試掘工作。 2007年4月9日,南海Ⅰ號整體打撈 工作正式啟動,基本思路就是把沉船、 船載文物及沉船周圍的泥沙按照原狀固 定在特製的鋼箱內,將分散、易碎的文 物一體化、一次性吊浮起運,放置到可 人為控制的新水體環境中進行發掘和保 護。中國來自水下考古、文物保護、岩 土力學、海洋打撈、水下工程、海洋環 境和水文氣象等領域的專家開創了整體 打撈沉船的先例,多項技術為世界首創。 陽江海陵島上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 博物館內,一個深12米的巨型玻璃缸裝 載著南海Ⅰ號。近40年的水下考古進 程,沉睡840多年的南海Ⅰ號共出水18萬 餘件文物。博物館辦公室主任林良迎介 紹,南海Ⅰ號中的淤泥已經完成清理。 南海Ⅰ號出水了眾多銅錢,從漢代 到宋代,時間跨度近千年。2002年,考 古學家試發掘時,就有紹興元寶浮出水 面。紹興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紹興 元年即1131年。這就說明,南海Ⅰ號的 出發時間不會早於1131年。 國家文物局2019年8月公布的數據 顯示,南海Ⅰ號的出水文物有瓷器、金 屬器、竹木漆器等,總計超過18萬件, 創全國單個考古項目發掘數量之最。其 中,以總重量超過130噸的鐵器和各種陶 瓷製品為大宗。 2014年,中國絲綢博物館與多所高 校聯合研發出一種尋找絲綢微痕的新技 術。在南海Ⅰ號的第10艙淤泥中,專家 成功提取到了絲織品殘留物信息,經過 鑒定,證明船上確曾裝載絲綢。 人們十分驚喜,之前只能從古文獻 中尋找「海上絲路」之說的依據,從未在 考古中發現絲綢實物。如今,這一窘局 被打破了。 南海Ⅰ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 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 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共計有14道橫 向隔艙壁板,縱向有兩列隔板。這項「水 密隔艙」技術能降低沉船風險,證明了當 時中國的造船技術領先世界。 「南海Ⅰ號」震撼全球 18萬件文物待解謎 繁華鼎盛大澳被譽「十三行尾」 明清以降,陽江窯漸漸式微,但陽 江作為中轉站與補給站的地位更加凸 顯。陽江留存了眾多海絲遺址,包括閘 坡漁港、陽東大澳村、北津港獨石塔等。 澳,即港灣,既是歇息之處,也是 起航之處。從泉州、潮州、廣州出發前 往南亞、歐非的貿易商船多會經過或停 靠大澳。到了清代,大澳村更與廣州「十 三行」相列,被民間稱為「十三行尾」,這 是歷史上大澳村最為鼎盛的時期。 現已退休的大澳村民楊何生解釋 說:「清代廣州有十三行,當時大澳也有 十三間商鋪,經營魚欄、造船、鹽店、 銀號、海味等,商船來此補給,甚麼需 求都能得到滿足。商船從廣州十三行進 貨後啟航,在大澳補給完畢離開,就是 『放洋』離開國境了,所以民間稱廣州為 『十三行頭』,大澳為『十三行尾』。」 清末民初,由於陽江人善於製作鐵 器用品,刀剪逐漸形成產業鏈。民國時 期的頂流產品——「季芙小刀」誕生於 1939年,由陽江首飾匠梁季芙創製。「季 芙小刀」造型奇特,前端特別尖銳鋒利, 削鐵不崩口、不卷刃,其外觀也講究: 刀片雪白,角柄黑亮,鑲上黃色銅頭, 十分美觀。當時,梁季芙每天只能手制 三四把小刀,因此即便每把刀的售價相 當於一鬥稻穀,在坊間仍供不應求。 20世紀40年代,「季芙小刀」在廣東 全省日用品博覽會上亮相,用「刀砍刀」 的辦法和別的小刀比拚,並獲得勝利, 陽江小刀由此名聲大振,小刀生產這一 行業在陽江迅速發展。如今,陽江五金 刀剪產業依然在全國處於龍頭地位,產 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七成以上,出口量佔 全國八成。陽江小刀與歷史悠久的陽江 漆器、豆豉並稱「陽江三寶」。 ■大澳商會建築別具風格。 ■文物工作者在細心修補瓷器。 在歷史長河中,陽江係海上絲 綢之路的中轉站、補給站與重要 的水陸貨物集散地。沉睡800多年 後,被譽為「海上敦煌」的宋代商船 「南海Ⅰ號」重見天日,將數千年的 絲路繁榮徐徐呈現,先民開放包 容、開拓進取的精神沉澱其中。如 今的廣東人依然敢為天下先,賡續 絲路精神,邁向未來。 千帆劈波競發 傾力建「海絲」名城 134 系列之 廣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遠的故事, 一磚一瓦都有雋永的記憶。 本期﹁讀懂廣州﹂系列專題重揭這座城市厚重的記憶,領略兩千多年包容開放的精神傳統,領略綿 延不絕的文脈書香;在歷史的光照下,讀懂今天,讀懂廣州,由此堅定文化自信。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