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10.20.2024星期日 投資術 / 照相簿 副刊 共享按摩椅的加盟商與場地方合 作,通常採用「純分成」或是「保底租 金+分成」的方式,如果是後者,租 金支出就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據悉, 按摩椅付費轉化率最高的往往是高鐵 站、商場這類人流密集的地方,但這 類場所很難接受純分成模式。 有從業者表示,一般人流量高的商 場都會要求租金合作,有些商場一台按 摩椅單月租金能達到500元。林銳認為, 商場一方面是不缺按摩椅這點生意,另 一方面,分成模式通常涉及到月度或者 季度對賬,有些商場覺得麻煩,或是擔 心數據造假,就會選更省心的租金模式。 高鐵站、機場和醫院這類非商業性 質場所,一般通過招標的方式篩選供應 商,招標資訊也都注明以租金的方式進 行合作。平台資訊顯示,南寧某機場航 站區準備引進80張按摩椅,單台租金每 個月1510元。以此計算,倘若不計入分 成收入,場地方一個月也可獲保底租金 收入12萬元多;可以看出,共享按摩椅 的租金可以成為相當可觀的創收渠道。 近兩年隨著影院觀影人次下滑嚴 重,按摩椅更是成為影院提升收入和場 地利用率的一個「副業」。一位河南安陽 市的影院員工表示,去年影院和中小廠 商以租金的方式合作安放了按摩椅,今 年租金的價格比去年略有上漲,觀眾席 1100個座位按15%的鋪設率,一年租金 收入在4萬元左右。 對於商場、影院等場地方來說,共 享按摩椅雖然無法為其創造高額營收, 但卻是一項相對省心的「副業」;但對於 運營商來說,共享按摩椅能否成為一項 長期「躺賺」的生意,恐怕還有很多問題 需要解決。 共享按摩椅的市場,是隨著共享經濟的 熱潮逐漸成長起來的。2016年,以ofo、摩拜 為代表的共享單車開啟了共享經濟元年,主 打共享概念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按摩椅行 業新增註冊企業數量是2016年的5倍,到了 2018年共享按摩椅總數已超過100萬台。其 中,不僅湧現出「樂摩吧」這樣的獨角獸,顧 家家居、奧佳華、榮泰健康等上市公司,也 都開設了相關的子品牌來布局市場。 直到現在,「樂摩吧」和顧家家居旗下的 「爽客」,以及榮泰健康旗下的「摩摩噠」,仍 是共享按摩椅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品牌。然 而近幾年隨著共享經濟領域降溫,共享按摩 椅在資本市場的聲量也大不如前。 有些深受資本青睞的創業公司已經黯然 退場,如曾獲真格基金、華創資本、梅花天 使等一眾明星投資機構融資的「頭等艙互聯, 小程序也已經無法打開。從上市公司布局重 心的轉移,也能看出共享按摩市場的降溫。 奧佳華和顧家家居,已經很久不在財報中單 獨披露共享按摩椅業務的表現。榮泰健康通 過子公司創建了摩摩噠」品牌,收入和毛利率 早在2019年就出現了同比下滑。 共享按摩市場的遇冷,和行業整體需求 不振有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智能 按摩椅市場2018-2022年複合增長率僅為9%。 在共享經濟產品裏,使用者體驗最「兩極分 化」的恐怕就是共享按摩椅了。微信公 眾號「趣解商業」報道,生活在北京的寶媽陳 璐就是資深按摩椅用戶,每次在商場裏等孩 子玩耍的時候,她都會去共享按摩椅上躺一 會,覺得非常解乏。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像 陳璐一樣盡情享受,很多用戶嘗試使用後, 表示力度太大,按摩完更疼。 有從業者表示,使用感受主要取決於個 人體質。「按摩本身就是主觀差異較大的身體 項目,每個人按摩完的感受,根據不同的身 體受力程度和身體器官的敏感度會有很大差 距。」林銳也提到,不同的體質和身體狀態都 會有不同的按摩感覺,「有時候同一個人,在 一天裏上午、下午不同的時間按摩,身體感 受都是不一樣的。」 不過共享按摩椅的使用感受因人而異, 但超出付費時間後被「頂飛」的尷尬卻是相同 的。當用戶躺在共享按摩椅上超過幾分鐘沒 有付費,或是付費服務結束後沒有離開,有 些品牌的按摩椅就會自動調整座椅角度,以 此「彈」起坐在上面的人,這種設置被行業稱 為「趕客系統」。 共享按摩椅另一個被集中批評的地方, 就是衛生清潔和維修的問題。不少網友表示 準備在按摩椅上就坐時,掀開椅墊褶皺會看 到蟑螂,有時還會出現食物殘渣。有廠商工 作人員表示,只有在高鐵站、機場這類設備 投放量較高的場所,才會配備專門負責衛生 和客戶投訴的導服團隊,像投放量比較小的 影院、商場,就會託付場地方做日常維護。 除上述問題外,還有網友表示經常遇到掃碼 付費後不能使用、聯繫不到客服等問題。 ■共享經濟熱潮褪去,按摩椅商日子艱難。圖為消博會上的參觀者體驗按摩椅。 資料圖片 ■投放按摩椅到商場或影院,租金支出 就是筆不小的負擔。圖為按摩椅生產車 間。 資料圖片 共享按摩椅是共享經濟熱潮下的產 物,寫字樓、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區 域,往往都是共享按摩椅的投放地。雖 然該行業已經歷經8年的成長,但使用體 驗至今仍是參差不齊。如今行業熱潮逐 漸褪去,廠商和代理商的日子日益艱難。 共享按摩椅熱潮難持續 體驗感兩極分化 商家陷尷尬 影院商場提升收入 選擇省心租金模式 市場降溫 創業公司黯然退場 ▍本報訊 ▍ 榨汁釀酒延伸產業鏈條 ■種植基地的村民將採摘的砂糖橘, 統一裝到標準的水果箱內。 ■工人在榨汁車間的流水線作業。 ■村民在將採摘的砂糖橘裝盒。 ■車間工人把壞果挑揀出來。 ■村民將採摘的砂糖橘裝滿車箱後,準備運出果園。 ■在重慶市開州區竹溪鎮大海村的一個柑橘種植基地,村民將採摘的砂糖橘裝盒。 ■柑橘種植基地的村民在採摘砂糖橘。 重慶市開州區位於長江三峽 腹地,素有「橘鄉」的美譽,已 有兩千多年的柑橘種植歷史。柑 橘產業已發展成為當地的優勢、 特色產業。眼下,部分柑橘品種 豐收上市,天南地北的果商前來 採購,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一派 繁忙景象。當地企業將柑橘加 工成橙汁、橙酒等產品供應國 內外市場。柑橘產業鏈條不斷 延伸,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今 年開州區的柑橘種植面積約35.2 萬畝,產量約35.7萬噸,預計全 區柑橘產業綜合產值達52億元。 本版圖片皆取自新華社 柑橘產業助村民增收 內幕 解畫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