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_04_2024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A13 11.04.2024 星期一 港聞 警方於天水圍一單位破獲「太空油」製造 工場,檢獲約350粒「太空油」煙彈及一批原 料,行動中拘捕4人,包括一對涉嫌經營工場 的同居情侶。初步調查顯示,被捕人涉嫌將 「依托咪酯」粉末混入不同香味的甘油,加工 後製成煙彈出售。 警方發言人表示,元朗警區刑事部人員 經深入調查及情報分析後,前日於天水圍洪 元路一單位內拘捕兩名分別22歲及29歲的本 地男子,涉嫌管有第一部毒藥。 人員在單位內檢獲約110克懷疑「依托咪 酯」粉末、約350粒「太空油」煙彈、約110毫升 懷疑液態依托咪酯及懷疑毒品包裝工具。 另外,人員同日於元朗公園南路一屋苑 拘捕一名32歲本地男子及18歲本地女子,涉 嫌管有第一部毒藥。 人員亦扣查兩部屬於被捕人的房車,懷 疑與案有關。警方指出,初步調查顯示,該 兩名被捕男女涉嫌安排上述兩名被捕男子, 將「依托咪酯」粉末混入不同香味的甘油,加 工後製成煙彈出售。所有被捕人現正被扣留 調查。 揭情侶疑聘學生黑漢製煙彈 據悉,被捕男女涉嫌營運工場,其中32 歲男子有黑社會背景,其18歲同居女友報稱 無業,他們疑聘請兩名被捕人製作煙彈,當 中29歲男子報稱任職私人司機,亦有黑幫背 景,22歲男子報稱是中五學生。 本報記者李建人香港報道 警破 「太空油」 地下加工場團夥拘4男女 盧寵茂:公院主力助基層 弱勢社群資助可更多 孫玉菡:香港物價高 能適應必人才 為減輕公營醫療系統 負擔,政府早前提出改革 醫管局、衛生署和基層醫 療署職能和分工。醫衛局 局長盧寵茂(小圖)指,改 革後公院及轄下普通科門 診主力照顧弱勢社群及危 重病人,並將調整資助機 制,做到「有能力者負擔更多」。至於社區藥 房服務,他稱要做到18區全覆蓋,每區最少 要有5、6間社區藥房,服務對象以醫管局病 人及院舍長者等為主,現階段不涵蓋在私家 醫生看「傷風咳」的病人。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多項醫療改革, 盧寵茂出席電視節目時坦言,今次改革較以 往大,包括重新定位醫管局、衛生署和基層 醫療署,期望發展基層醫療之餘,亦令醫療 架構更有效率。他提及,衛生署日後將做好 疾病預防控制、健康促進及藥物監管角色; 醫管局定位則面向四大方面,即幫助弱勢社 群、急症危疾病人、較複雜和需跨學科和部 門合作病例,以及培訓醫護人員。他重申, 一些慢病或偶發性傷風感冒病人,不應到醫 管局,而應到私家的家庭醫生求醫,公營服 務結構乃至收費調整也要朝此方向走,強調 若資源非用得其所,政府「培訓幾多醫生都 好,都係浪費」。 「有能力者負擔更多」 盧寵茂指,公院普通科門診會是弱勢社 群的「家庭醫生」,集中照顧負擔不起醫療開 支的基層巿民,也會協助他們參與慢病共治 篩查以作預防。他提及,危重病人日後不會 完全免費,會考慮費用成本及病人承擔能 力,設立收費機制,令本身「無能力」者獲更 多資助,有能力者稍為負擔多一些,使資助 更具針對性。 對當局擬於明年就私營收費透明度立法 諮詢業界,盧寵茂稱現時即使在一間醫院 內,處理同一類病人情況時,收費仍有很大 差別,故期望令收費更透明及精準,強調立 法非為規管收費水平,也會集中處理住院服 務情況。 至於擬在2026年第4季推出的社區藥 房,盧寵茂稱因要兼顧藥物採購、有足夠藥 劑師及設立電腦糸統等,故需時處理,初 步期望每區最少開設5至6間社區藥房,位 置也要合理,以免病人「去醫院仲近過社區 藥房」。另除助醫管局病人在社區就近取藥 外,亦期望助院舍「包藥」以便利長者。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政府近年積極引入人才。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孫玉菡出席電台節目指,在疫後經濟復 蘇需要人才配合,通過「高才通」計劃可吸引 高薪且高學歷人士赴港發展。他又認為,因 香港物價相當高,到港後能適應者「必然是 人才」,而未能適應者亦可以離開。 面對香港人口老化,孫玉菡提及冀通過 醫社合作和收集數據,及早介入並處理隱蔽 長者問題,又認為可讓長者先「北上試住」, 了解跨境安老是否適合其生活習慣,政府亦 需檢視有關醫療資助等問題。現屆政府亦致 力打擊劏房,他指劏房空間細,短期可通過 「社區客廳」等模式為劏房居民提供生活空 間,但長遠仍需要加建公屋。 今次單車節的比賽為繞圈賽,以源禾路為 起點及終點,經鄉事會路、大涌橋路, 再由火炭路折返,比賽中發生了意外,共有9 男2女車手受傷,其中兩人送院醫治。 4宗意外 11參賽者受傷 區議員董健莉賽後說:「今早比賽共出現 了4宗意外,共有9男2女車手受傷,2人送院 治療,多數受傷車手都是擦損。可能道路情 況令他們高速時失控出意外,現場有足夠醫 療人員協助,並有裁判搖旗示意車手減速。」 區議員吳啟泰亦表示,事前已做足準備 減少意外,包括賽前和車手講解提示,亦與 路政署研究過,遇有不平路面都盡量填平避 免意外。區議員楊英瀚亦認為起點和終點過 去辦過不少大小類型比賽,亦不算太窄,參 賽者反映時亦表示路面算寬濶。 活動大使黃金寶解釋說:「出意外的多為 年輕車手,今天比賽可能太興奮和緊張,導 致出現競爭場面,而且比賽有碰撞也正常, 逾700人的比賽有人碰撞,其他人被波及,情 況不算嚴重。」 梁鴻德:每區都可辦單車節 單車總會主席梁鴻德也是參賽者,該位 前香港代表說:「希望以後每年都會舉辦, 巿民參加有益身心,讓一家大小都有娛樂, 總會會員亦可參與。因為一般聯賽難有此規 模,要封路及改道等多樣配合,可以與地區 合作,亦能配合沙田的單車形象。」 德哥更認為,其實每區都可舉辦類似單 車節,只要在假日舉行,不妨礙大眾便可, 如中環等商業中心亦可行,他們正在洽商合 作。今次單車節共上演11組賽事,逾700車 手參加,其中邀請賽更獲多位現役及退役單 車運動員支持,包括黃金寶、劉允佑、繆正 賢、梁寶儀、梁穎儀等。 沙田單車節2024於3日在源禾路舉 行,共上演11組賽事,逾700車手參 與,邀請賽更獲多位退役及現役單車代 表支持參加。單車聯會主席梁鴻德透露 各區都可以舉辦單車節,而他們正研究 在中環舉行活動。對於賽事發生車手受 傷意外,主辦方表示事前已做足準備, 大使黃金寶亦指賽事有逾700人參加, 有碰撞亦正常。 腎病患者依賴「洗血」(血液透析)及「洗肚」 (腹膜透析)維持生活質素,唯相關儀器成本高 昂,未必人人能負擔。香港腎臟基金會便通 過不同計劃資助患者,包括在過去27年間添 置1642部、總值1.37億港元的「自動洗肚機」, 至今已有逾3000人受惠;並開設非牟利「洗血 中心」等,減輕病人負擔。 腎臟基金會主席雷兆輝指,醫管局數據 顯示,單在去年全港有超過1.12萬名末期腎 衰竭患者,每年更有1400多宗新症,令「洗 血」及「洗肚」需求不斷上升。唯相關治療費 用不菲,尤其「洗血」因不受政府資助,每次 治療費用高達5000元,故基金會在2007年 起以共付模式,每月提供3000元資助,並由 病人自付2500元進行「家居洗血」;每年資助 額高達200萬元,足以供60人每年「洗血」1萬 次。而位於禾輋的「洗血中心」,現時每年為 60人「洗血」7000次,病人每次只需付1300至 1500元。 同時,因應「自動洗肚機」可減少對患者 生活的影響,基金會亦通過「共融互用計劃」 資助患者,用家只需連續36個月、每月付款 2333元,此後便可「用機」至毋須接受治療為 止。計劃推出27年內先後購入1642部儀器, 並讓逾3000人受惠。雷兆輝指,因洗肚機每 部價格高達8.4萬元,令病人對「機洗」卻步, 但通過計劃接受「機冼」者已由21%上升至 27%,相信在未來5年更可提升至約40%。 本報記者郭穎彤香港報道 腎臟基金會資助「自動洗肚機」逾3千人受惠 ■盧寵茂透露未來會在十八區各區起碼設 5、6間社區藥房,一般病人配藥費用料不 會與醫管局有異。 單車節現意外主辦指已做足準備 大使黃金寶:逾700人參加 難免碰撞 ■腎臟基金會至今已成立45周年,基金會指 每年香港最少有1400宗新症,病人治療負擔 極大。 劉駿軒攝 ■雷兆輝指,以自動洗肚機「過夜洗肚」對病 人生活影響最少,但未必人人能負擔儀器費 用。 ▍本報記者陸永鴻香港報道 ▍ 希望以後每年都會舉辦,市民 參加有益身心,讓一家大小都有娛 樂,總會會員亦可參與。 單車總會主席 梁鴻德 ■活動大使黃金寶(左)及一眾車手返回終 點。 陸永鴻攝 ■沙田單車節在沙田城門河畔舉行,選手環繞 城門河兩岸作賽。 ■網上截圖可見3日2024沙田單車節頻生意外,數名車手受傷。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