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_04_2024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B7 11.04.2024 星期一 香港時事雜誌 60餘歲的徐佩宏是臨床心理學 家,專門從事法證心理學工 作,2015年從警隊退休後當選香港心 理學會會長,至去年再度當選。他 稱,上世紀80年代起行業爭取法定 心理學家註冊制度,回歸後向歷屆 政府反映都無下文,數年前當局推 出「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 滿以為出現曙光,卻因疫情停頓, 原定今年推出的計劃報告暫無消 息,一切原地踏步。 盼杜絕「人人自稱心理學家」 然而,業界留意到近年有資歷 成疑的自稱心理學家出現,並發表 涉及心理學的誇張及失實言論,氣 憤不已。他反思,過去10多年香港 心理學會較集中會員內部工作,未 來應多做公眾教育,奪回話語權, 以正視聽,盼能杜絕「人人自稱是心 理學家」的情況,因此去年再度參選 會長。 當選後,他推出3年大計,除 繼續爭取法定註冊制度,同時要走 入社區大力推廣,讓市民認識心理 學。他說,現時任期只剩半年,來 年會再參選,盼能延續計劃。 就時下亂象,他指業界反映主 要是手法欠專業,輕則評估錯誤斷 錯症,或臨床診治無效,亦有嚴重 個案是觸動當事人隱藏的傷痛點, 如勾起童年不愉快經歷,對方在毫 無準備下被公開有關事件,感到無 地自容,甚至抑鬱崩潰。他補充, 有業界人士更要「執手尾」,為當事 人跟進輔導,唯創傷已經出現,為 免再有市民受害,他認為,當局應 從速設立法定註冊制度,「現時有點 任人為所欲為」。 兩度出任心理學會會長,但徐 佩宏踏上心理學家之路並不平坦。 他憶述,童年時已從修讀香港大學 心理學的兄長處得知心理學,但知 之不詳,至成年入讀理工學院(理工 大學前身)社工文憑,才真正接觸心 理學,並產生興趣,啟發其到加拿 大修讀心理學學士課程。他於1986年 轉職懲教署當懲教主任,並獲保送 到倫敦大學進修臨床心理學碩士課 程;1990年回港後,他出任懲教署臨 床心理學家,輔導在囚人士及為其 作心理評估,至1999年轉職警務處刑 事部。 曾於兩個紀律部隊工作的他, 指出任懲教署臨床心理學家的9年期 間,曾處理逾千宗個案,穿梭赤柱 及石壁監獄等高設防監獄,面見涉 謀殺、強姦及姦殺案等極度重犯, 為其進行評估及輔導。他憶述,當 時適值移民潮,「一人做三人份量 的工作,忙得差點忘記每日要到哪 個監獄上班。」他補充,上任首年幾 乎每天撰寫囚犯的心理狀況評估報 告(report),自嘲是「reporter」(記錄 員)。 亞洲性罪犯治療中心開荒牛 其後懲教署籌建亞洲首個性罪 犯治療中心,他當上開荒牛,安排 不多於10名涉強姦、非禮、性虐待 及偷窺的罪犯,於小欖精神病治療 中心進行小組形式治療,參與的囚 犯可轉移到小欖服刑,甚有吸引 力。不過他指,性罪犯往往不願意 承認犯罪,臨床心理學家會在治療 中疏導及糾正罪犯的錯誤觀念,希 望協助他們反省及審視自我。 轉職警隊的16年,他駐守刑事 部保護兒童政策組,主要為兒童或 特殊受害人錄口供、提供罪犯特徵 描繪的心理分析,及訓練警員利用 心理學接觸受害人、罪犯和證人, 並協助保護兒童政策本地化等。千 禧年代,天水圍發生多宗家暴事件 引發的倫常命案,令該新市鎮被稱 為悲情城市。他聯同其他部門因應 家暴案的複雜性及潛在危險性,確 立處理及支援機制,警方如處理「家 庭暴力事件」,須派遣警長到場。 他又以專家證人身份出庭作 證,包括轟動一時的徐步高案,及 多名港人罹難的馬尼拉人質事件的 死因聆訊,並根據證據為兩人進行 「心理剖析」,發現徐於犯下首宗殺 警案後性情大變,加上自覺懷才不 遇而走上歪路;而馬尼拉人質事件 的兇徒門多薩,他相信對方無意殺 害人質,亦非天生殺人狂,希望藉 脅持人質取得所需,唯當門多薩從 直播發現弟弟被捕,加上現場處理 不善終釀成悲劇。 他又指,過去曾輔導1名連環 強姦案犯人,對方是好好先生,有 妻有兒,但因早年家教甚嚴,過分 抑壓性好奇,加上成長後受誘惑和 刺激觸發心理失常,以欺凌強姦婦 女發洩。其後,他為該犯人進行認 知行為治療,對方出獄後亦改過自 新,相信「願意改變,就能改變」。 寄語市民心態決定境界 近年經濟不景加上社會變遷, 市民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徐 佩宏肯定每人都有長處,正如他童 年讀書時考「包尾」,早年性格亦喜 批評他人,但受一位心理學導師感 染後變得圓融。心態決定境界,他 引用半杯水理論,視乎用樂觀還是 悲觀角度去看,寄語市民「靜觀當 下,抱持正念,善待自己」,減少批 評抱怨,可望扭轉生命。下月,香 港心理學會將與慈山寺合辦靜觀研 討會,盼感染更多人。 徐佩宏 香港心理學會會長 都市人生活繁忙,常就心理困擾 求助,不過香港心理學會會長徐佩宏 指,香港至今未設立法定的心理學家 註冊制度,現時行業良莠不齊,有人 發布錯誤心理學訊息,更有市民被延 誤診治。他去年上任後盼加強推廣, 撥亂反正。徐佩宏社工出身,曾任懲 教署臨床心理學家,與重犯「談心」周 旋,又協助設立性罪犯治療中心,也 曾任警察臨床心理學家,分析罪犯心 理,促成保護兒童政策本地化。半生 工作洞察人性,他指人人都有長處, 耐心等待終能發掘,然而當身處困 境,宜靜觀當下,抱持正念,善待自 己。 記者關英傑 ■徐佩宏促當局立法制訂心理學家註冊制度,改善行業良莠不齊的亂象。 ■徐佩宏是資深童軍領袖,中學時 代沉迷「考章」,讀書反而次要。 ■1 984年,徐佩宏到加拿大留 學,修讀心理學學士課程。 ■徐佩宏喜歡收藏古董相機,圖為 今年7月他於布拉格約見當地相機 收藏家交流。 ■徐佩宏 去 年 再 當選香港 心理學會 會長,推 出 3 年 大 計,加強 向公眾推 廣 心 理 學。 ■ 1 9 9 2 年,徐佩 宏任職懲 教署臨床 心 理 學 家,與囚 犯見面輔 導。 靜觀當下,抱持正念,善待自己。 徐佩宏 罕談爺爺創辦華仁書院 父為港英首華人政務官 徐佩宏性格低調,過去絕少 接受傳媒訪問,今次為推廣香港 心理學會的工作,更罕有披露其 祖父創辦華仁書院,及父親曾於 港英時代出任首位華人政務官的 家族往事。 因是創辦人後人緣故,他及 父兄等家族男丁都可入讀華仁書 院。談及祖父徐仁壽辦學往事, 他稱祖父年輕時就讀聖約瑟書 院,其後回母校任教,至1919年 起先後創辦香港及九龍兩間華仁 書院,於30歲時將辦學權轉讓給 耶穌會,毅然到馬來西亞營商。 至於其父徐家祥則於26名兄 弟姊妹中排第3。徐家祥亦育有 11名子女,徐佩宏排行第10,對 下有一妹。父母各因工作及家事 纏身,童年的他由兄姊照顧,練 就獨立性格,中學時代熱衷童 軍等課外活動,「滿腦子想著考 章,讀書反而次要。」 其父在殖民地政府曾署任華 民政務司,又擔任勞工處處長, 退休後出任公務員敘用委員會委 員。徐佩宏稱,父親雖然忙碌, 但會身教提示子女做事要認真、 有條理,以及待人接物的應有態 度,令他受用一生。 收藏菲林相機 自嘲「病態囤積行為」 臨床心理學家的工作勞心費 神,徐佩宏公餘的最大嗜好是收藏 菲林相機,當中獨愛Nikon F2單鏡 反光相機及其系列組件,自嘲出現 「病態囤積行為」。 他說,中學時代對相機產生興 趣,亦擁有私人相機,平日亦愛攝 影,而收藏相機則是10多年前的 事。在芸芸相機中,他指Nikon F2 單鏡反光相機是當代最頂尖設計, 至今已收藏該系列的3分2部件,遺 憾是其他部件已經失傳或被收藏家 擁有,現時租用工廈單位存放藏品。 多年來他於社交媒體結識各國 相機迷,今年7月他到捷克布拉格出 席國際會議,亦趁機約見當地一位 素未謀面的相機迷,對方更帶來「藏 品」交流。 ■徐佩宏的父親是香港首位華 人政務官,圖為徐父出席徐佩 宏的畢業禮。 人 誌 物 盼設心理學家法定註冊制 撥亂反正保障病人 讀心神探徐佩宏半生洞察人性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