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11.30.2024 星期六 港聞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 深圳復 「一簽多行」 1800萬人隨時到港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衷心感謝中央一直 關愛和支持香港,重視和考慮特區政府 提出的建議,不斷推出多項惠港措施。他表 示,早前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向中央政府 請求進一步深化內地居民到港簽注安排,包 括恢復深圳「一簽多行」,感激中央政府有關 部委積極研究,加速推進,在這短時間內落 實措施,帶給特區好消息。 李家超感謝中央關愛支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相關措施除了 可讓更多合資格深圳居民更彈性安排他們的 訪港行程,預期也可為香港的零售、餐飲和 相關服務業市道帶來支持。 為確保新安排順利實施,政務司司長陳 國基28日主持跨部門會議,統籌和指示各部 門全方位作好準備,互相配合,確保口岸、 旅遊設施及公共交通網絡等運作暢順,讓旅 客有良好體驗。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個 人遊旅客是推動香港旅遊和相關行業發展的 重要動力。恢復深圳「一簽多行」,並擴展至 適用於非深圳戶籍的居住證持有人,會大大 增加訪港人數,可進一步刺激香港旅遊、零 售和餐飲業等,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郭俊峯巡視羅湖落馬洲管制站 入境處處長郭俊峯29日到羅湖及落馬洲 支線管制站巡視,並指示各口岸做好準備 以迎接更多旅客到港旅遊。入境處表示,會 全力以赴,向旅客提供貼心便捷的出入境服 務,以促進人員往來,為香港的旅遊、餐 飲、零售等行業注入新動能。 香港海關助理關長(邊境及港口)黃蕙荃 率領代表團到深圳與深圳海關代表進行會 議,就如何配合中央政府將於30日起恢復深 圳「一簽多行」個人遊簽注政策和深化兩地海 關合作項目及發展作出討論。雙方在會議上 探討有關優化各口岸通關管理和持續深化合 作,以全方位作好準備和互相配合,確保口 岸運作暢順,為旅客帶來更優質的過關體 驗,並進一步便利兩地人員往來。 特區政府表示,據公布的統計數字,恢 復及擴展深圳「一簽多行」安排,合資格獲「一 簽多行」簽注的深圳居民將增至過千萬,他們 日後可更方便自由來到香港,盡情體驗香港 全年無休的多元精彩旅遊活動,將惠及多個 旅遊相關行業如零售及餐飲等。 ■下月起深圳居民恢復 一簽多行,對港旅遊相 關行業帶來新動力。 何君健攝 30日起生效 政府:為零售旅業注新動能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29日宣布,經國 務院批准,由30日起恢復深圳赴港旅遊 「一簽多行」政策,即可在1年內不限次數 往返香港地區,每次逗留不超過7天。據 悉,合資格人士除了600多萬深圳戶籍居 民,亦擴展至持有深圳居住證的非戶籍居 民,即合共約1800萬人。另外,由明年 元旦日起,珠海市戶籍居民可以申請辦理 赴澳門旅遊「一周一行」簽注,橫琴粵澳深 度合作區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人可以申 請辦理赴澳門旅遊「一簽多行」簽注。 百業歡迎:趁聖誕商機「及時雨」振興市道 香港零售銷售數字繼續錄得下跌,政府 統計處29日公布10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 臨時估計為329億元,按年跌2.9%,是連續 第8個月錄得跌幅。聖誕節將至,深圳30日 起恢復實施赴香港旅遊「一簽多行」個人遊簽 注,合資格人士亦由深圳戶籍居民擴展至所 有深圳居民。旅遊和零售業界都歡迎有關安 排,有業界人士認為,香港聖誕氣氛濃厚, 相信會吸引很多深圳旅客到港,振興各行各 業,成為及時雨。 兩隻大熊貓吸引深圳客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對《星島》表 示,12月屬於傳統旅遊旺季,認為現在是很 好的時機實施新政策,指香港聖誕氣氛濃 厚,有很多聖誕燈飾等,商場亦會舉辦許多 節日活動,加之中央贈港的兩隻大熊貓下月8 日與公眾正式見面,相信會吸引很多深圳旅 客到港,振興旅遊、飲食等行業。 旅發局主席彭耀佳表示,相關安排可為 赴港旅遊的深圳居民提供更大方便,拉近兩 地人民交流的距離,有助吸引更多深圳居民 到港旅遊。旅發局指,將聯同不同交通工具 營辦商和支付工具平台,陸續為深圳旅客提 供多項跨境交通和消費的優惠,同時會加強 在社交媒體的宣傳,吸引深圳旅客到港及消 費。其中由下月9日至明年2月底,3間跨境巴 士公司會提供95折車票優惠,涵蓋廣東省往 香港路線;同樣由下月9日起,港鐵將向深圳 赴港旅客提供10元人民幣的高鐵票價優惠。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對本報表示, 相關政策的合資格人士合共約1800萬人口, 加之聖誕假期來臨,相信可以吸引很多深圳 居民,便利他們到港,對零售及飲食各行各 業幫助很大。他表示,近年旅客的旅遊模式 已經改變,很多人喜歡到全港18區深度遊, 人流不再集中在旅遊旺區,認為香港承載力 足夠應付實施新政策後的旅客數目,但業界 亦會密切留意承載力。 田北辰:絕對是一份大禮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今次 消息對香港而言絕對是一份大禮。他表示, 「一簽多行」在數據上來看對香港經濟是利好 無疑,2009年7月至12月期間,零售業總銷貨 額較2008年同一時期上升6%。到2015年由於 改為「一周一行」,零售業總銷貨額在同年7月 至12月按年下跌6%。由此可見「一簽多行」對 香港零售業帶來增長效果非常明顯。他預計 「一簽多行」開始落實後,即使只回復一半增 幅,零售業總銷貨額仍會升3%。 本報記者蔡思宇香港報道 對於中央再推出惠港措施,30日起放寬 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旺角一間小食店 負責人林小姐表示,現時店舖一半的客人為 遊客,相信吸引更多內地遊客到港消費,加 上現時深圳來往香港的交通較為便利,對香 港旅遊業有幫助。她續指,其店舖將會考慮 準備新式小食及增加貨量來迎接內地遊客。 來自北京的柏小姐及衛小姐表示,相信 政策將會對遊客到港帶來便利。她指香港的 主題公園十分有趣,購物方面的款式較新、 價錢較便宜。 旅客:會增訪港玩得「仔細」 柏小姐表示,今次正是趁著港澳通行證 到期前到港旅遊,行程較為緊張,相信未來 若開放北京與香港的「一簽多行」,她將會增 加到港旅遊的次數,可以玩得「仔細一點」。 衛小姐表示,維多利亞港夜景、太平山頂很 漂亮,會再次到訪。 來自浙江的趙小姐表示,政策有助兩地 交流,亦方便內地人到港旅遊。她續指,很 喜歡香港,這裏「好吃、好行、好買」,還有 很多小島能體現人文情懷,她身邊也有很多 朋友尚未到港旅遊,也十分希望能到香港看 看,若有開放更多便利來往的政策,相信香 港這顆「明珠」能吸引更多人來旅遊。 本報記者方咏思香港報道 旺角小食店摩拳擦掌 擬製新式小食款客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跨部門會議,統籌 和指示各部門作好準備。 衷心感謝中 央一直關愛和支持 香港,重視和考慮 特區政府提出的建 議。 行政長官 李家超 香港消費零售市道 深受港人北上等因素影 響,長期低迷,所以 港府一直向中央積極爭取恢復中斷9年的「一 簽多行」,希望增加市面人氣財氣,如今終於 迎來好消息。中央宣布12月1日起,恢復深圳 戶籍居民赴香港「一簽多行」個人遊簽注,並 將有關安排擴展至持居住證的深圳非戶籍居 民,令受惠人數大增至約1800萬。然而時移 世易,面對內地民眾出遊和消費模式早已改 變的新常態,政府和業界仍須不懈努力,務 求將人流轉化為消費。 2003年「沙士」疫情後,中央推出「自由 行」計劃,容許內地居民以個人身份訪港,6 年後再因應港府要求,試行深圳戶籍居民「一 簽多行」,以期促進香港經濟發展。但後來因 水貨問題猖獗、香港承受能力不足、中港矛 盾激化等因素,「一簽多行」遂於2015年叫停。 在這9年間,變化實在太大——廣深港高 鐵已經開通,中港交通更加方便;深圳人均 GDP由2015年約13.5萬激增至去年約19.5萬, 意味深圳人變得更富裕;內地商品和服務品 質「大躍進」,以致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消費, 本地市場的利潤無可避免被分薄,這已被今 年首10個月按年跌7.1%的零售數字所證明。 在一定程度上,深圳居民對香港消費零 售市道發揮支撐作用,2015年前的歷史已經 充分印證這一點。所以當中央29日宣布恢復 「一簽多行」,預期會有更多「深圳客」訪港, 莎莎股價便升逾一成。但誠如一些有識之士 所講,疫後內地人出遊和消費模式大變,加 上香港有的商品內地也有,他們即使訪港亦 不見得會像昔日那樣在名店「血拼」。這種說 法是有根據的——根據今年第3季數字, 每名過夜內地旅客到港的平均消費額約5250 元,比去年同期逾6000元少。 但話說回頭,更多深圳旅客到港仍然是 值得期待的,畢竟遊客總有須要消費的時 候,這是港府和業界竭力爭取恢復「一簽多 行」的原因。 只不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香港要做 的準備工作要更加細緻,要花更多心思。中 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5月提出「無處不旅遊」的 理念,鼓勵港府充分發掘旅遊資源;早前他 在深圳會見香港工商界人士時亦強調,要加 快旅遊業心態升級,用好香港1180公里海岸 線和263個島嶼,根據實際發展康養旅遊、度 假旅遊、文化旅遊、郵輪旅遊等。這些都是 對香港的提醒。 可以預期,12月1日起深圳居民遊港時, 心裏想到的未必是將在名店購買的「戰利品」 搬離香港,反而會在大街小巷穿梭,在港鐵 站站名旁邊拍照,在廉署總部「一九七四咖 啡廳」打卡,也會有遊客一家大細在離島宿 營⋯⋯這些都是文化旅遊、度假旅遊的生動 例子,將到港府能否積極創造更多旅遊資 源,從而留住和吸引更多旅客?很快中央贈 送的大熊貓就可以同市民遊客見面,這又是 一個有待發掘的消費點,業界能否開發更多 周邊產品? 總體上,即使香港可從「一簽多行」中賺 取的利潤未必像2015年之前的那麼多,但也 不會少得微不足道。 港深兩地畢竟在地理上相連,多些深圳 居民到港,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港人北上所 流失的消費力。深圳「一簽多行」恢復後,港 府應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接待能力是否足 夠,審時度勢,在條件許可下請求中央將「一 簽多行」擴展至廣州、珠海、東莞等更多灣區 城市,這除了直接搞活香港經濟,也是推動 中港兩地人民「雙向奔赴」、加速大灣區融合 的應有之義。 「一簽多行」添人氣財氣 適時擴至灣區更多城市 理大全港中史論文比賽 吸引600中學師生組隊參加 近年不少院校積極推廣中華文化,培養 學生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認識,理工大學最 近舉行「理大全港中國歷史論文比賽」,今年 比賽以「歷史上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吸引 逾600名來自74間中學的師生組隊參賽。比 賽的頒獎典禮於日前舉行,冠軍由聖傑靈女 子中學奪得,亞軍及季軍分別由宣道中學及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獲得。 由理大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舉辦的全港 中國歷史論文比賽,冀透過專題論文撰寫的 研習形式,啟發學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不同 領域、專題的深度認識與興趣。今年比賽以 「歷史上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涵蓋科技 史、醫療史、環境史、海洋史、外交史、文 化史等不同領域,吸引來自74間中學、逾 600名師生組成103隊參賽。 經專家評審後,最終選出冠、亞、季及 殿軍,分別為聖傑靈女子中學、宣道中學、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及五旬節聖潔會永光 書院,另有5隊獲創見大獎,以及12隊獲傑 出大獎。 頒獎典禮於上周六(23日)舉行,獲獎學 生於典禮上分享其論文內容和準備過程。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新聞觀察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