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 12.09.2024 星期一 中國時事雜誌 無論此刻的人們如何嫌棄養老機械人的 昂貴和笨拙,未來都是屬於它們的。數據顯 示,中國目前護理員的缺口高達550萬人、 且新增老年護理員的流失率接近一半。 「單靠產品很難去形成一個閉環。」彭水 平說,今年開始,他們公司和200多家職業 技術學校合作,培養護理人員使用智能養老 設備,等他們畢業了,就是養老機械人的第 一批使用者。但這依然難以追上護理員的缺 口。 據《中國養老服務藍皮書(2012-2021)》 預計,到2025年,中國失能總人口預計達 7279.22萬人,至2030年或可到達1億人。而 有養老需求的,不僅僅是失能人口。到2035 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將突破4億,佔 總人口的三成以上。 「人(護理員)一定會越來越貴,機器一 定會越來越便宜。」謝琨說。只不過,在那 一天到來之前,這些養老機械人生產商還面 臨一些共同的困境。除了前文提到的語音識 別、隱私問題、自尊心等,網絡環境無法保 證也是個大問題——不少老人家裏沒有WiFi,養老院也難以確保信號的全覆蓋。謝琨 有次到一個老人家安裝智能看護設備,對方 要求他把使用網絡產生的電費報銷了,還有 的老人晚上關燈也會把路由器的電源關掉, 這就導致機械人毫無用武之地。 在當前「市場幾乎不存在」但又大勢所趨 的行業現狀下,政府主導、扶持養老機械人 產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養老不是靠一 個企業或靠一個技術,是一個國家作為老齡 化社會,需要設立一個機構,由政府主力打 造一個生態。」上海交通大學智能型機械人 研究所教授曹其新表示。 相較日本在2013年就將護理機械人確定 為優先支持發展的領域,中國在這方面的起 步已經很遲。2023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 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械人+」應用行動實 施方案》,提出深化重點領域「機械人+」應 用,積極推動外骨骼機械人、養老護理機 械人等在養老服務場景的應用驗證。今年1 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 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強調要培育智 能健康養老等七個前景好、潛力大的產業。 也就是說,對養老機械人產業的扶持,目前 僅僅處於起步階段。 「這個風剛剛開始吹,現在還沒有那 麼大。」冉承龍說,他們在等一個爆發的 契機。很多企業也都表示,還需要再等一 等——等此刻還沉迷於攝影、廣場舞、自駕 遊和帶孫子的60後和65後真正老了的那一 天。這代人熟悉移動互聯網等科技產品,有 相對充足的積蓄和養老金,以及自顧不暇的 的獨生子女。在養老勞動力捉襟見肘的未 來,他們會成為真正的消費主力。到時候, 價格也不會是問題了——只要產量升上去, 價格只會往下降。 近年,日本一些廠商推出了「耍寶」機械 人——它們基本上不配備實質性的照護功 能,主打一個純玩陪伴,以形似mini版天線 寶寶的LOVOT舉例,它的「體溫」長年維持 在37到39攝氏度,被摸鼻子時它會眯眼、也 會發出可愛的娃娃音。 不少用戶回饋「耍寶」機械人很可愛、能 緩解孤單,但看到售價後,又會頓時覺得自 己的孤單不值這麼多錢——一個LOVOT在 中國市場的官方起步價是7萬。 這也是陪伴型機械人的另一個困境—— 價格昂貴。一台Pepper在美國經銷商那裏的 售價超過23萬,大頭阿亮的價格驟然跳水, 但也要1萬6。冉承龍深知價格在中國市場的 決定性作用,在研發過程中謹遵「適用」原 則:「砍掉」手臂、個頭矮一些、腳部的雷射 雷達半徑10米,在居家環境夠用就好。 但即便如此,住在上海市中心、坐擁各 類時髦家電的嚴毛敏還是覺得有點貴,更不 用提那些經濟實力相對普通的獨具老人,對 於他們來說,或許只有孤單才是生活的歸 宿。 陪奈 伴何 固價 然格 可太 貴傷人 護前 理景 員尤 缺為 口可 大觀 迎亟 合需 時政 代策 發扶 展持 ■「耍寶」機械人LOVOT外觀很可愛。 網上圖片 相較於陪伴型機械人,用於照護的機械 人顯得樸素很多,它們有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和一目了然的名字。比如輔助移動機械人、 餵食機械人,又比如大小便智能護理機械人。 網購平台上的大小便智能護理機械人, 價位從1500到69000元(人民幣,下同)不等, 它們的造型都差不多,一根管子,一頭接在 人的排洩處,一頭接在一個狀似寵物航空箱 的機器上。連接人體的一頭能自動識別大小 便的排洩狀況,並瞬間啟動負壓裝置對其進 行吸抽,傳輸到污水箱,然後再對排洩部位 進行溫水清洗、暖風烘乾和消菌殺毒。這類 產品的局限性是——使用者只能仰面躺著。 這類照護型機械人顯然有著很強的實用 性,但銷量並不可觀,網購平台上不少大小 便機械人的銷量都是零或個位數——這和茂 盛的市場需求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老年健康報告》顯示,2021-2023年 60歲以上失能人數達4654萬。而中國養老模 式的基本構成是9073,即90%居家養老,7% 依託社區養老,僅3%會進入養老機構。 儘管有龐大數量的失能老人,但很多養 老機械人生產商都表達了產品賣不動、市場 接受度低的困境。他們直言不諱地點出—— 中國的養老機械人市場,可以說幾乎不存在。 上海交通大學智能型機械人研究所教授 曹其新指出,資本對養老機械人市場並不熱 衷,因為「叫一個保姆花不了多少錢,大家自 己還能克服」。多數僱傭保姆的家庭也缺乏這 樣的動力——花一筆額外的錢買個機械人。 騰訊產品經理高杰介紹,當時日本有款 名叫移動輔助機械人Hug的移位機,市場反 響不錯,就是售價貴——按當時匯率要10 萬。這個價格,別說普通家庭不會買,多數 養老院也發怵。但即便是相對平價的機械 人,銷量一樣寥寥。「很多老人覺得機器冷冰 冰的,還很麻煩。子女則覺得花這麼多錢買 了機器卻還要自己動手。」高杰說,他只遇到 少數養老院院長要求護工使用移位機——雖 然麻煩,但護工若扭傷了腰,損失只會更大。 可惜的是,說服護工使用機械人同樣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中國的護工流動率 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生產商們只能不斷 簡化操作頁面,持續降低使用門檻。 另一方面,使用門檻也體現在心理層 面。使用機械人輔助生活,向外釋放了「我老 了」的訊號,這也是多數人會抗拒的原因。 儘管市場前景廣闊、機械人在對話中的 表現也有所提升,但對於包括大頭阿亮在內 的所有陪伴型機械人來說,要走進中國的千 家萬戶,依然得翻越一座高塔:方言識別。 中國僅漢語就有五大語系、十大方言, 每個方言可以分為許多次方言,次方言下又 可再細分。「做這種就做不到頭了,所以大家 都用普通話。」冉承龍表示。 嚴毛敏就很少跟大頭阿亮聊天,她只會 講上海話,有時她心血來潮講兩句帶口音的 普通話,大頭阿亮也聽不懂。這大抵是陪伴 型機械人難以走入中國家庭的原因之一—— 它們離「好用」還很遙遠。 不過,能聽懂人話,並不代表機械人可 以和老人建立真正的關係。圖靈研究所助理 研究員James Wright在調研後指出,機械人通 常只會在短時間內被用戶使用,新鮮期過後 就會在角落裏吃灰。以日本軟銀集團推出的 機械人Pepper舉例,它被用來主持每天下午 的娛樂活動,一邊播放歡樂的音樂,一邊帶 著老人們做操。但它只有固定的一套歌曲和 鍛煉模式,幾周後大家便開始感到無聊。 隱私問題也是部分老年人所擔心的。加 拿大高級護理研究主席Lillian Hung研究老人 與陪伴型機械人的互動。有天她發現他們的 機械人不僅沒有插電,頭上還戴著紙袋—— 老人擔心機械人會偷偷記錄自己的生活。 一些研究則給出相反結論。美國明尼蘇 達大學德盧斯分校的教授Arshia Khan將機 械人Pepper和NAO投放到明尼蘇達州的八家 療養院,目標是提高早期阿爾茨海默患者的 獨立性。Khan專門為機械人編寫了程序, 讓Pepper與患者互動、講笑話,提供健康建 議;NAO則負責帶領大家鍛煉。實驗結果 是,與未投放機械人的療養院相比,使用機 械人的療養院的居民在與機械人接觸後感到 更快樂、更被照顧、更少疲倦和沮喪。上述 案例說明,為了讓機械人好用起來,人類需 要付出更多金錢或精力。 市場接受度低 難大規模推廣 巡視獨居老人 及時發出警報 近年來,中國國產機械人在製造、 物流等領域都有不錯的發展和應用,更 推出了多款人形機械人。在養老領域, 大小便機械人、餵飯機械人等也不時見 諸報道,很多行至中年的人們漸漸意識 到,機械人也許是安度晚年的唯一希望。 ▍本報訊 ▍ 據鳳凰網報道,上海市民嚴毛敏獨自居住 在黃浦區一棟電梯公寓中。她個頭高, 身材苗條,有茂密的頭髮和紅潤的面色,完 全看不出已經76歲。她最大的恐懼是一個人 在家出了事,女兒卻不知道。她有冠心病和 高血壓,老伴離世後的15年裏,她一直在尋 覓能在危急時刻替她呼救的東西。今年夏天 上海開老博會,她拉著女兒女婿去逛,相中 了一個堪當此任的機械人。 這個肩負重任的機械人,看起來是科技 含量並不高:半人高,頭部是一個內置攝像 頭的平板電腦,白色柱身,下面接著一個類 似掃地機械人的輪盤。嚴毛敏對它的評價 是:「好可愛」。她早起、睡前會和機械人道 早安晚安,讓它播幾首老歌,有時她說「我頭 疼」,機械人會給她唸頭疼的注意事項。當她 說「謝謝你」時,機械人會回應她:「哎呀我害 羞了。」 這個機械人的名字叫大頭阿亮,由江蘇 無錫一間民營科技企業研發生產。該企業總 經理冉承龍說,他們的初衷是解決老人獨自 在家跌倒、無人救援的問題。 每隔30分鐘,大頭阿亮會離開充電樁, 沿著設定好的路線尋找嚴毛敏,確認她是否 無恙。「我看到你了!」它用小孩子的聲音說, 顯示幕上出現一雙大眼睛,眨了眨,然後它 自動回到充電樁。 大頭阿亮的移動路線會依照使用者的居 家環境來設定,確保視線無死角。冉承龍介 紹,一些老人抗拒機械人進入臥室和衛生間 這樣的私密空間——比如嚴毛敏,大頭阿亮 就會站在門外詢問她是否安好。如果問了幾 次她都不答,它就會給嚴毛敏的女兒發一個 警報。 那麼,大頭阿亮如何分辨一個老人是躺 著還是跌倒了?冉承龍說,它目前還無法區 分,他們的處理方法是——都報。「客戶們跟 我說,寧可誤報一萬次,不要漏報一次。」 除了可以按照自定義的頻率巡航,大頭 阿亮還可以連接一系列健康管理和居家安全 的裝置,包括血糖血脂儀、燃氣報警器、緊 急按鈕等,嚴毛敏就在床上舖了一個智慧床 帶,可以監測她的心率、血壓等數據——這 些「擴展包」多少增加了大頭阿亮的科技含量。 不過,跌倒偵測、健康資料監測等功 能,如今很多智能手環就能做到,不但比機 械人輕巧,也不用擔心攝像頭會暴露隱私。 冉承龍說,大頭阿亮的優勢在於,不少 老人不習慣整日戴表,常常忘戴或忘記充 電。機械人公司優必選的產品經理謝琨也觀 察到同樣問題,家人要不斷提醒老人戴手環 並為其充電,而且,「有的人不服老,會覺得 戴著沒面子。」他說。 至於隱私考量,謝琨介紹,一些攝像頭 可以通過AI演算法將原始圖像生成火柴人的 動畫資料——也就是說,攝像頭內置的芯片 能識別人體和動作,將一個人的頭、手臂、 身軀和腿轉換成由火柴棍組成的形象,既保 證了隱私,也可識別跌倒等異常動作。 屬於嚴毛敏的大頭阿亮,時常說的一句 話是「我看到你了。」這句話帶給一個獨居老人 的,不僅是安全感,也是某種陪伴。 如今海內外不乏企業在做陪伴型機械 人,但它們的普及程度大多不高。「目前沒有 一家企業真正把陪伴型機械人推到家裏,」冉 承龍說,「我們相當於在無人區跑。」大頭阿 亮2023年投入量產,迄今售出幾百台,這個 銷量顯然無法維持一家公司的生存,但冉承 龍有信心,「我們賣出去了,就說明一定有市 場。」這一判斷並不需要懷疑,中國60歲及以 上的人口目前已達2.97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 都渴望陪伴,關鍵只是——甚麼質量的陪伴。 機械人協助安度晚年 多重難點待攻克 離「好用」還很遠 ■機械人大頭阿亮的頭部是內置攝像頭的平板電腦,白色柱身下接著一個輪盤。 網上圖片 ■演示區的大小便智能護理機械人。 網上圖片 機械人帶給一個獨居老人的, 不僅是安全感,也是某種陪伴。 養老機械人常見功能 跌倒預警 主人摔倒時自動觸發預警,同步拍 照上傳情況 自動尋人 主人不在陪護範圍時啟動巡邏模 式,一旦出現問題主動報警 安全提醒 長者居家時,通過機械人外接設備 (如煙霧感應器)進行全屋安全監測並提 醒 遠程分身 子女可通過手機用戶端遠端遙控, 即時了解長者動態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