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06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A8 01.06.2025 星期一 港聞 ■「安安」和「可 可」早前亮相, 吸引大批市民及 旅客入場觀賞。 ■「家姐」屢次上 馬不成,可愛模 樣吸引眾多網民 點讚留言。 陳茂波5日發表網誌,指政府正全速推進各 方面的工作,包括《財政預算案》的公眾 諮詢。他提及過去這段時間跟不同業界、不同 階層市民交流和討論,以更全面地聆聽大家的 想法和意見,期望透過匯聚各方智慧,合力應 對面前的挑戰,並抓緊前面的機遇,強調只有 透過更好的發展經濟,才能創造資源以支持推 行各種社會服務,才能為市民創造更多更好的 就業機會。 開源需兼顧社會實況 不能過急 他表示,很多國家在疫情後面對巨額財 赤,都是以節流作為主要手段,控制支出以 逐步收窄收支差距,未來會將工務工程按緩 急輕重排序,並調整推行時間,當中北部都 會區及其他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項 目會優先獲投入資源,當局亦會善用發債和 公私營合作等模式,利用市場資金推動這些 基建項目發展,目標是抓緊發展時機,創造 空間讓新的經濟動能加速成長並轉化為稅收 和其他收入。 政府過去連續兩個財政年度出現財政赤 字,陳茂波解釋,主要原因包括了疫情導致的 巨額開支;高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影響了資金流 向、遏抑了本地資產市場,繼而影響了連帶的 相關收入。另一方面,一些範疇的開支結構也 存在需要檢視的地方。在這些不同因素的疊加 和累積影響下,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的綜合赤字 在計及發債所得後將在1000億元以下。 在開源方面,陳茂波表示,當局在衡量不 同選項時有幾個重要考慮,包括需要兼顧社會 實際狀況,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削弱經濟恢復 的動力;需要保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競爭優 勢,以及以「能者多付」為原則,儘量減低對一 般普羅市民的影響。他以去年預算案中提出並 已落實的酒店房租稅和薪俸稅標準稅率兩級制 為例,正正是循著這個方向和思路加以推行。 他續說,個別資助計劃所涉及的開支增幅,對 政府財政構成顯著的長遠壓力,認為有關計劃 的運作模式無可避免需要檢視。此外,隨著創 新科技發展,當局正推動政府內部加強科技應 用、提升公務員的相關技能,以進一步優化服 務效率,繼續提升對市民的服務。 湯家驊倡調整飛機客離境稅 行會成員、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表示, 任何開源節流措施都不能影響經濟復蘇,當 局必須要以三大原則為本,包括不影響經濟 復蘇、政策要得到市民接受及簡單和有實際效 益,他建議調整飛機乘客的離境稅,並引入郵 輪乘客的相同稅率,預期可緩解政府部分財政 壓力。 政府自2023年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家 族辦公室首選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 正宇表示,家族辦公室現時在香港營辦的勢 頭不錯,提及自己上月出訪印尼會見當地財 金界人士,當中有公司表明有意在香港成立 家族辦公室,且當地政府有計劃未來在香港 發行債券,相信可令香港經濟直接及間接得 益。 將推新資本計劃吸納家族辦公室 許正宇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上月訪問 印尼期間,已有4個客戶有興趣在香港設立 家族辦公室,稱「他們過去在香港的投資或 使用香港服務參與度不算太高」,故認為參 與訪問團或宣講十分重要。他又指,家族辦 公室須按規定在香港每年投資200萬元及聘 請兩名本地員工,亦有需求聘請專業人士管 理,相信會讓香港經濟直接及間接得益。 許續說,當局對於吸納家族辦公室到港 的政策及支持是全方位的,除了稅務寬免 外,政府很快會宣布如何把稅務寬免和「新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有更加好的對接及互 用,讓一些想在香港設立家族辦公室的企業 同時能使用「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許正 宇又提及一份關於香港資產管理量的研究顯 示,大約為4萬億美元,差不多是12、13倍 的國內生產總額(GDP),當中與私人資本有 關的約是1萬多億美元,有信心香港於2030 年前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跨境理財中心。 對於政府面對千億財赤,許正宇指,當 局會聚焦於如何開源和如何去節流,稱「我 們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增加收入,而同一時 間也要控制自己的支出。」又指會用好「用者 自付」的原則,令政府能夠持續地有穩健的 財政管理。他續說,國家有很多宏觀的支持 政策給予香港很大支持,包括鼓勵龍頭企業 在香港上市,以及更加用好香港作為境外人 民幣業務中心的角色以配合國家的政策發展 等,當局下一步要深耕及用好這些政策,讓 香港金融發展方面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 對於本地零售市道,許正宇指,每逢周 末都見有店舖門外大排長龍,認為香港人 「很聰明」,對市場靈敏度很高,會按市場調 節。 文體旅局日前亦公布《旅遊發展藍圖 2.0》,涉及四大發展定位及策略,超過130 項相應措施,包括積極推動「熊貓旅遊」。羅 淑佩5日指,香港有6隻大熊貓,相比鄰近地 區,完全有條件成為「超級明星」。她亦相 信,香港日後會有更多大熊貓誕生,未來仍 需探討或加建大熊貓的居所。她續指,大熊 貓龍鳳胎料於農曆新年後見公眾,預期屆時 將有熊貓經濟的「大攻勢」,又指海洋公園可 為「熊貓經濟」做更多工作。 帶動熊貓經濟 冀園方再做更多 羅淑佩指,對海洋公園於帶動「熊貓經 濟」表現感滿意,但認為園方可再做更多。 她舉例,香港現有300多項熊貓商品,但大 多數是公仔,期望商品種類可更多元化。她 又透露,已與園方商討,包括在不影響大熊 貓生活下定期發布影片,如「睇吓盈盈湊女」 等,且在農曆新年後相信可安排大熊貓寶寶 與公眾見面,除普通參觀,參觀人士或可更 進一步「參與牠們的生活」。 羅淑佩說,香港現有6隻大熊貓,將來 可以有更多,「盈盈可再生寶寶」。而中央送 贈的大熊貓安安和可可上月與公眾見面,令 聖誕期間旅客入場率「非常之好」,羅相信大 熊貓寶寶登場後,可吸引更多旅客入場,而 目前應思考怎樣可用好大熊貓經濟、促各行 各業可做多些關於熊貓的事。 另香港大熊貓官方專頁連日繼續分享大 熊貓「父女生活點滴」,先有「家姐」嘗試騎木 馬,但未能成功「上馬後」後累攤在木馬,憨 態可掬更引來一眾網民「垂憐」。而有其女必 有其父,「樂樂」也對鏡頭十分敏感,一見到 鏡頭便會「迎面碰頭」爭取曝光,不愧香港的 熊貓明星。 政府正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進行 公眾諮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改 善公共財政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政府 的策略是以節流為主,首要是在維持以 至改善公共服務的前提下,管控經常開 支增幅,當局正考慮加大財政整合的力 度,進一步控制開支增幅,包括要求政 府不同部門,再審視其資源分配和工作 先後優次,並透過重新調配資源,更好 應對社會需要;至於開源,不能操之過 急,以免削弱經濟恢復的動力。有行會 成員建議調整飛機乘客的離境稅,並引 入郵輪乘客的相同稅率,可緩解政府部 分財政壓力。 許正宇:印尼政府有計劃在港發債券 熊貓六寶聚港 有條件成超級明星 陳茂波︰應對財赤擬加大控制部門開支 北都和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工程 會優先獲資源 ▍本報記者黃子龍香港報道 ▍ 個別資助計劃所涉及的開支 增幅,對政府財政構成顯著的長遠 壓力,認為有關計劃的運作模式無 可避免需要檢視。 財政司司長 陳茂波 ■財政司司長陳茂 波表示,面對財赤 須節流,強調開源 不能操之過急。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家族 辦公室現時在香港營辦的勢頭不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4日出席《預算案》諮 詢活動,稍為調整赤字估算,預料本年度 財赤「一千億樓下」。財爺表明減赤以節流 為主,除控制經常開支增長,亦會按工務 工程按緩急輕重排序,調整推行時間。不 過有議員擔心,政府說法會否是暗示會減 少對基建投入,若屬實對社會長遠發展有 不利影響。近年樓市不景,發展商投地保 守,私人工程數目已大減,建造業陷入水 深火熱,多間老牌建築商倒閉或裁員,部 分公營項目亦因此延遲落成。另一邊廂, 財赤對工務工程進度構成一定影響,去年 《預算案》已宣布,原定今年年底展開的交 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將延後,比北部都會 區略遲。陳茂波的最新說法,是北都及其 他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項目,仍 會優先獲投入資源。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委員張欣宇對 政府說法感不解,因當局曾承諾未來5年基 本工程開支平均每年約900億元,按字面理 解,就算分了「緩急」,總量都是不會變,因 此對財赤也不會有幫助。因此他擔憂政府可 能是另有暗示,未來基建的開支總數也會縮 減,如果屬實則對社會有負面影響。他認為 在經濟不景、私人市場信心不足時,政府更 需要逆周期措施,加大對基建投資,保持市 場信心,中長期而言亦要透過民生基建配 套,釋放未來北都的土地價值。他擔心如政 府往後對於天橋、道路等的民生基建方面 「拖慢嚟做」,影響未來土地價值之餘,也可 能不符「基建先行」原則。 建測規園界議員謝偉銓說,很難估計 政府會延遲哪些項目,因政府才掌握最齊 全數據,知道哪些區域有較逼切發展需 求。不過他認為工務工程一向可分期進 行,舉例指北都短期內先發展一、二百公 頃,先行滿足未來五至八年建屋需求,再 按具體情況決定往後步伐,減輕短期的資 金壓力,並讓資金回籠後用於發展下一 期。此外,建造民生基本工程時,也可檢 視需求而調整先後次序,「比如話當區多年 輕人入伙,會唔會天橋升降機可以遲少少 起?初期交通需求未到頂峰,公路唔使開 晒6線,暫時開4線?這些技術細節可隨時 調整。」 陳茂波4日在網誌提到,會善用發債 和公私營合作等模式,利用市場資金推動 發展基建。隨著基建增多,不同法定機構 亦面對現金流問題,市建局、房協紛紛發 債,進入投資建設高峰期的港鐵亦提早「叫 救命」,有意發債融資、出售或抵押商場 等,應付未來龐大開支。不過香港債市又 有否如此大容量吸納這些發債?早前政府 發行基建零售債券,錄得自2011年以來首 次認購不足,引起外界憂慮,事實上市民 投資亦有眾多選擇。 經濟學者麥萃才指,零售債券只佔政 府基建發債一部分,實際上基建債券對機 構投資者仍有相當吸引力,始終是港元結 算、沒償還方面的風險等,屬較穩定選 項。他指樓市下行、息口仍高、發展商投 地謹慎,法定機構現金流受影響,但房地 產市場始終有剛性需求,這情況不會永遠 持續。 張欣宇則認為,市場對債券的整體需 求是一回事,更根本問題是這些基建項目 的投資價值,直接一點是能否回本,舉例 港鐵建一條線開支動軏近千億,但賣地、 賣樓收益是否補得回來有疑問,「投資者很 聰明,審視債券項目的投資價值後,若認 為造價高、規模大、難回本,自然缺乏興 趣。」 財赤工務工程分緩急 議員憂另有暗示 大棋盤 聶風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