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 02.14.2025 星期五 港聞 祈祈去年9月14日出現食欲不振和嘔吐等異 狀,因病情危急,在博愛醫院急症室求 診後,被轉送屯門醫院,同日已進入兒童醫 院兒童深切治療部,其後確診有擴張性心肌 病變。她留院期間曾接受肺動脈繃紮手術, 一度因病情惡化要施行心肺復蘇法及接駁體 外膜氧合器,現時仍要安裝雙心室輔助器(人 工心臟)續命。唯至上月中,祈祈因接駁導管 位置感染,併發敗血症,更出現呼吸衰竭; 12日血液中亦驗出有細菌,並再次出現呼吸 困難,正接受抗生素治療,情況一直危殆。 祈祈父親張先生13日通過影片作公開呼 籲,提及女兒雖在人工心臟支援下,有更多 活力郁動,唯長期依靠儀器維持生命會造成 不同程度風險,近日已有細菌入血。 他在片中多次哽咽,一度無法言語:「祈 祈每日都好鍾意對著照顧她的醫護人員和我 們笑⋯⋯她咁細個,可以咁堅強,比我們做 父母的更堅強。」他指,自女兒入院後,每日 唯一可做的只有陪伴,亦清楚女兒需有合適 的心臟作移植,才能有康復機會,「祈祈好 叻、好勇敢,給了我們好多勇氣,教我們不 要放棄,不要洩氣,希望祈祈真的能遇到奇 跡」。 兒童醫院團隊成員、港大醫學院兒童及 青少科學系臨床教授(兒童心臟科)張耀輝 指,兒童因免疫力較低,使用人工心臟出現 併發症的風險亦高於成人,目前心臟移植是 唯一能延續祈祈生命的方案,須盡快進行, 否則很大機會出現腦出血、中風或感染等嚴 重併發症,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祈祈目前清 醒,但因心臟衰竭,飲奶比較吃力,須用胃 喉餵食減輕症狀及增加營養。 兒童醫院指,祈祈目前重7公斤,屬B型 血,已納入心臟移植輪候名單超過4個月,並 在同體型病人中排首位。院方在去年10月已 替祈祈尋求遺體心臟捐贈,同時展開與內地 配對機制,而當尋獲合適的心臟時,醫管局 將嚴格按照相關的器官移植法規,從速向監 管機構作出申請,並會盡快安排移植手術。 唯因適合捐贈者罕見,暫仍未覓得合適心臟 作移植,院方也會繼續尋求本地配對。 院方補充,適合祈祈的心臟捐贈者的體 重應介乎7至22公斤,血型不拘,再次呼籲大 眾關注和支持器官捐贈。 七月大祈祈心衰竭父泣盼奇跡續命 「人工心臟」易現併發症 醫生:換心是唯一方案 7個月大女嬰因心臟衰竭,求心續命 近5個月未果,其父13日公開呼籲泣求獲 合適心臟救命。兒童醫院指,女嬰祈祈 在去年9月中因食欲不振和嘔吐求醫,同 日已惡化,須送入兒童深切治療部,現 時其心臟功能只剩約兩成,完全依賴儀 器支援心臟循環功能以維持生命,但近 日已出現細菌入血情況,冀市民可支持 器官捐贈。有兒童心臟科醫生指,小朋 友的免疫力低,使用「人工心臟」較成人 更易出現併發症,現時換心已是唯一延 續祈祈生命的方案,且須盡快進行,否 則很大機會出現中風等嚴重併發症,隨 時危及性命。 ▍本報記者脫芷晴香港報道 ▍ 醫管局七大聯網將有大改革。醫務衛生 局13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提及基於新的人 口分布及結構數據,估算各聯網醫療服務需 求有明顯改變。醫管局正計劃將港島東聯網 及港島西聯網合併為一個聯網,預計於明年 完成,又計劃適時增設新界北聯網,即未來 新界聯網將「二變三」。《星島》以2023年政府 統計數字推算,港島聯網合併後,網內長者 人口預計將有約27.3萬人,在各聯網中名列第 三。 目前港島東聯網服務範圍,包括港島東 區、灣仔,及大嶼山以外的離島地區;港島 西聯網則服務港島中、西及南區居民,服務 人口逾120萬。 醫衛局表示,按最新人口推算估計,港 島東、西聯網服務地區的人口,在未來將減 至約100萬,而隨著納入港島聯網的交椅洲人 工島發展,人口重心會有西移趨勢,整體服 務需求料下降。局方承認,在人口老化下, 兩個聯網的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會有所增 加」,但認為數量不高於其他聯網服務地區。 醫管局在年初亦已開展整合聯網的預備及溝 通工作,初步料分階段重整需時1年多,料明 年完成。 文件又強調,合併港島聯網後,區內5 間急症或重症醫院會繼續「提供各種現有服 務」,並點出東區醫院核心服務、包括急症 室、一般專科住院、日間醫療及復康服務等 會維持發揮重要功能;但文件未有提及應對 東區及灣仔人口老化需求,過去曾在第2個 「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中提出增建的日間醫療 服務大樓是否擱置。當局亦預期,有關服務 整合將促進聯網內臨床及非臨床部門的人力 資源調動,提升協調能力及效率,以減少資 源重疊;但文件無著墨相關聯網總監去留。 翻查醫管局年報,港島西聯網總監李德麗最 新年薪達554.2萬元,位列五大。 《星島》翻查政府統計處數據,撇除離島 區,港島東聯網達65歲或以上人口約17萬 人,港島西聯網約有10.4萬人,合計超過27萬 人,若合併作一個聯網,則在各聯網中排第 三多長者,僅次於新界東聯網的28.8萬人及九 龍西聯網的30.3萬人。根據醫管局年報統計, 港島東西聯網在2023/24年度老人科日間醫院 就診人次,合計達4.7萬;外展服務更達17.5 萬,即合併後將成為眾聯網之冠(見另表)。 全港最多長者人口的九龍西聯網,老人科日 間醫院就診及外展服務人次,分別是4.1萬和 14.6萬。 另因應北部都會區發展,醫衛局指醫管 局將因應新界人口增長及分布,適時增設「新 界北聯網」,並調整新界東、西聯網服務範 圍。而在牛潭尾發展的新綜合醫教研醫院, 將是北都的旗艦醫院;據政府早前規劃,若 未來設第3間醫學院,該院也會是擬議的教學 醫院。 九龍區方面,局方預計現有聯網仍保持 一定的服務範圍人口和醫療需求,會維持現 有劃界,一併規劃三個聯網。至於啟德新急 症醫院落成後,伊院臨床服務將遷入,伊院 京士柏用地原址將有空間發展日間醫療服 務,及其他適合的區域性甚或全港性服務。 本報記者林彥汛、趙克平香港報道 對七大聯網重新「劃位」,合併港島聯 網,並擬增新界北聯網。有立法會議員認 為,會否影響病人,要視乎當局如何分配 資源。有病人關注組織則指,當局要確保 合併不會導致原區病人赴較遠醫院求診, 也有必要檢視伊院搬遷後京士柏原址用途。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指,聯 網合併原則是不影響服務及減少醫院數 量,對病人影響要視乎分配資源細節,「可 以令醫院人手更靈活,亦可能減少了人 手。」對文件未有提及擬建的東區日間醫療 服務大樓去向,林認為東區醫院服務供應 緊張,區內人口老化較嚴重,冀未來能維 持擴建計劃,應付長者醫療需求。至於新 界北聯網應否及早開設,林認為要檢視當 區人口發展,應在人口足夠多後,才增設 相應服務,「不是越早發展越好」。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指,公院要 方便病人獲取服務,因港島東、西的覆蓋 範圍廣,聯網合併要確保市民不用去較遠 醫院求診。他又指,樂見政府更新聯網規 劃,但更關注公院人手流失問題,「現在有 新醫生加入仍無法填補空缺,應注重如何 減少人手流失趨勢。」 伊院臨床服務搬遷後,京士柏原址用 途亦一直備受關注,林哲玄指期望用地未 來主力發展日間醫療及診斷服務,亦冀政 府在新的「第2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中寫出 相關規劃。林志釉指,京士伯用地位置較 啟德新急症醫院方便,且因香港擬設第3 間醫學院,認為用地可探討用地作醫療用 途,抑或是醫療培訓之用。 本報記者蔡思宇香港報道 團體樂見聯網新規劃 關注公院人手流失 ■張先生指,清楚女兒需有 合適的心臟作移植,才能有 康復機會,期望會有奇跡。 醫管局擬合併港島東西醫院聯網 料明年完成 我們好希望祈祈 可以遇到奇跡,可 以遇到一個適合移 植的心臟,我們相信 這個大愛會降臨。 祈祈父親 張先生 ■祈祈雖然頑疾纏身,但笑容不減,在病床中 常向醫護人員展現笑容。 圖片由兒童醫院提供 政府擬修訂 《版權條例》 准AI開採文本數據 人工智能發展迅 速,政府計劃修訂 《版權條例》引入特定 版權豁免,准許人工 智能開採文本及數 據,協助人工智能AI 模型訓練,豁免將涵 蓋非商業和商業用 途,當局目標上半年 提交修例草案。有立 法會議員指,發展人 工智能需要大量數據,認為修例合適,亦有 助香港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政府去年就是否需要完善《版權條例》 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所提供的保障進行公 眾諮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知識產權署 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公眾諮詢結果和建 議未來路向。局方表示,在諮詢期間收到62 份書面意見,其中在計劃引入的特定版權豁 免方面,大多數回應者,包括創科業界、知 識產權業界的專業團體、商會等,都支持引 入「文本及數據開採豁免」,即容許版權使用 者合理使用版權作品,作電腦數據分析和處 理,包括AI模型訓練;版權擁有人則普遍反 對引入有關豁免,指會損害版權擁有人的利 益。 政府擬提出修例,包括引入文本及數據 開採豁免,將容許版權使用者在未經版權擁 有人的特許下,為電腦數據分析及處理的目 的,而複製版權作品。有關豁免將涵蓋非商 業和商業用途,以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當局又稱,會在引入豁免安排時加入限制條 件,以符合世貿組織標準,並平衡版權擁有 人與版權使用者雙方權益,包括使用者必須 合法取用版權作品、不得使用侵權複製品、 規定版權使用者備存及披露版權作品來源紀 錄等。同時,建議提供「選擇退出」選項,版 權擁有人如明確表示選擇保留權利,資料使 用者就不可獲豁免。 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指出,發展人工 智能需要大量數據,若太嚴格地管制數據對 科技發展有影響,認為修例將有助香港發展 人工智能產業。至於有版權持有人認為豁免 會損害其利益,他認為現時已有不少條例可 保障版權持有人。他又指現時人工智能發展 與多年前的互聯網類似,相信並不能單一國 家或地區決定好所有規管事宜,未來即使香 港已就人工智能立法,仍要與其他地方商討 互認安排;選委會界議員吳傑莊,認為修例 的方向,能平衡版權持有人和技術提供方利 益,其中「選擇退出」選項能保障版權持有 人。 本報記者林彥汛香港報道 ■邱達根認為修例將 有助香港發展人工智 能產業。 各聯網內老年人口及服務需求 醫院聯網 65 歲以上 非住院人口 (2023) 老人科日間 醫院就診人次 (2023-2024) 接受老人科 外展服務人次 (2023-2024) 港島東聯網 169,800 35,003 110,496 港島西聯網 103,800 11,878 64,912 (港島聯網 合併後) 273,600 46,881 175,408 九龍中聯網 244,800 36,938 170,963 九龍東聯網 243,500 24,414 63,942 九龍西聯網 303,400 41,401 145,530 新界東聯網 288,400 40,036 106,677 新界西聯網 227,700 24,234 122,719 資料來源:綜合政府統計處及醫管局 ■醫管局計劃將港島東聯 網及港島西聯網合併為一 個聯網。 ■醫衛局指伊院在京士柏 用地原址將有空間發展日 間醫療服務及其他適合的 區域性甚或全港性服務。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