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02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B4 04.02.2025 星期三 中國時事雜誌 日前,快手平台上的多家商家因短劇付 費教學品質及退款問題遭到用戶投訴。 一位網友稱,他在快手直播間被推薦學 習短劇製作課,並支付了499元給北京晨鐘 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實際教學內容與直播間 的宣傳不符,該網友要求退費但未獲回應。 另一位網友則表示,在快手上看到有關 短劇推廣的廣告,聲稱該行業非常賺錢。於 是他報名參加了由北京妄江教育科技有限公 司提供的線上課程,並支付了4880元學費。 但在上課過程中,教學老師多次更換,導致 學習效果不佳。當這位網友提出退款時,卻 發現聯繫不上負責退費的老師。 同樣,另一名用戶也因為支付了2300元 學費卻未能學會相關技能而向北京啟卓科技 有限公司申請退款。儘管對方曾承諾如果三 天內學不會可以全額退款,但實際上並未兌 現承諾。 作為知名的短視頻分享平台之一,快手 近年來發展迅速,不僅吸引了大量普通用戶 入駐,還催生了許多圍繞其生態系統的協力 廠商服務提供者。然而,隨著市場規模不斷 擴大,部分商家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了 服務品質,最終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頻換老師學習效果差 要求退費聯繫不上人 短劇推廣培訓並不是一門新生意。幾年 前,小說推廣視頻一度成為流量富礦,短 視頻平台中#小說推文#話題的播放量累計 超過355億,小說推廣作為一門副業應運而 生,「月入過萬」「月入十萬」等口號屢見不 鮮。讀者經由推廣視頻完成付費閱讀,推文 作者就能獲得相應傭金。 只要有一個使用者通過玩家設置的關鍵 字充值會員或續費,玩家就能獲得6至8元的 提成。然而小說推文這個行業的頭部效應非 常明顯,10%的玩家差不多瓜分了90%的流 量。對於個人推文玩家而言,沒有基礎粉絲 量,如果純靠自然流量短時間內很難出單。 在黑貓投訴上以「小說推廣」為關鍵字搜 索可以看到400多條投訴,其中有相當一部 分直指「小說推廣培訓課程虛假宣傳」、「視 頻沒有流量」、「沒有賺到錢」。 伴隨AI浪潮興起,AI工具的介入正在 讓這場泡沫加速膨脹。目前短劇、小說推廣 的培訓教程多與Deepseek、AI短視頻等結合 出現,AI除了應用於課程外,也出現在了各 種「評論偽造」、「截圖偽造」環節,幾乎從一 開始,消費者就落入了一場「AI」製造的「造 富幻覺」中。 從小說到短視頻再到如今的短劇,享受 到「一夜暴富」紅利的終究是少數人,所謂 「月入過萬」最強副業不過是一場「新瓶裝舊 酒」的拙劣騙局。 在眾多短劇招商項目精心設計的收益模 型中,一次性會員費與每日1元觀看補貼不 過是拋出的甜頭,「拉人頭」也是熟悉的獲利 手段。 有招商人員聲稱,目前有300元或500 元一份的版權,收益周期為一年有效期。 產權價格為300元的版權項目收益率為3%, 每日收益為300*3%=9元;產權價格為500元 的版權項目收益率為2.5%的雙倍收益,每 日收益為500*2.5%*2=25元。這意味著,以 每天9元的版權分紅計算,一年累計收益可 達3285元,年化收益率可達1095%;以每天 25元的版權分紅計算,一年累計收益為9125 元,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1825%。而現在市 場上年化利率高於3%銀行理財產品都難尋。 網友Lily表示,曾關注一個「短劇推廣」 學習帳號,上了幾天的免費課後就被拉入了 社群,稱有團隊相互引流更有利於「起號」, 但進入社群後就開始「賣工具」、「賣軟件」。 一旦消費者動了想買的念頭,隨之而來的就 是各種「工具包老師」的「付費項目」。 除此之外,對於「素材版權」不同的「短 劇推廣」課程說法不一。有機構號稱與版權 方有官方合作,還有的機構則稱要想獲得更 多素材需要購買「版權代理」,這類「版權代 理」銷售往往以免費的「臨時授權」做誘餌, 當你通過此類素材取得流量後,機構便大肆 推銷「版權一級代理」的購買,價格從2000元 至5000元不等。 從騙 小局 說到短視頻 「新瓶裝舊酒」 購買 「版權代理」 收費項目繁多 ■從業者在短劇推廣後會獲得一定的分成。 資料圖片 近日,山西網友李冰(化名)在社交平台上 求助,不知該如何勸說父親擺脫老年人短劇 騙局。 事情的起因是,兩個月前,李冰忽然收 到父親發來的信,稱想花錢買一個專門剪輯 短劇的軟件。「我每天認真學習剪視頻,每天 手工剪輯一部短劇需要一個多小時,去重效 果不理想。現在有一種軟件自動剪輯去重, 只要幾分鐘,效果還好。」顯然,李冰的父親 對這種「神奇」的剪輯軟件深信不疑,「這個軟 件需要3000元,全程包教包會,我向你媽要 錢,她不給」。李冰表示,做短劇推廣需要花 錢的是短劇版權,而非購買軟件。因此,她 察覺到,父親可能陷入了一個騙局。 「我不覺得是騙局,就想使用這個軟件。 如果我能掙到錢,還給你不止3000元;如果 掙不到,就當我交了學費。」父親表示,自 己通過短視頻平台接觸到了短劇,不僅想要 打發時間,還想做「短劇推廣」的視頻號賺取 佣金。而對李冰父親這樣的剪輯新手來說, 手工剪輯一個三四分鐘的視頻,至少需要一 小時,製作效率很低。苦惱之際,賣方告訴 他,有一種軟件,只需幾分鐘就可以完成。 為了發展自己的短視頻賬號,在向妻子 要錢無果的情況下,李冰父親開始向女兒求 助,想借3000元購買這個軟件的教程,稱對 方承諾不強制購買。 李冰表示,雖然她和母親都不同意父親 購買這個軟件教程,也發給父親許多「短劇 推廣騙局」的案例,但父親心意已決。「就當 我給你花3000塊錢買教訓了。」無奈,李冰還 是給父親交了學費。兩個多月過去了,李冰 說,「父親說只掙了50元」。 除李冰父親外,還有一位四川網友表 示,自己的父親被以同樣方式騙了4880元, 給賣方打電話、加微信,總算追回了3700 元。一位安徽網友也表示,自己的父親也有 相似遭遇,並在沒有與她商量的情況下就交 了4800元,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短劇推廣從業者小崔透露:「行業大部 分受眾其實是30歲左右的無業寶媽,還有一 部分是沒有固定工作的年輕女孩,尤其是經 濟不那麼發達地區的女孩。她們有時間刷視 頻、容易被『暴富案例』刺激,但實際操作時 才發現養號周期長達15至30天,流量爆發全 靠運氣。」 很大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焦慮其實是她們 成為「鐮刀下的韭菜」的重要原因,已婚女性 因育兒被迫退出職場,經濟不發達地區、學 歷不高的女子受限於教育資源與地域閉塞, 優質就業路徑對她們來說其實是不現實的。 跨境副業的居家創收敘事精准擊中其渴望經 濟獨立的痛點。 互聯網演算法根據「寶媽」「兼職」等標籤 持續推送暴富案例,製造同齡人成功的虛假 共識。當用戶搜索副業、經濟自由時,年輕 女性的露臉宣傳視頻大量的投放,會使用戶 形成一定的認知偏差。 培訓機構只展示1%頭部案例,卻隱藏 99%用戶投入上千元課程費後流量不過百的 真相。 在某社交平台短劇海外推廣上,5位在做 短劇推廣的從業者,兩位都是交過學費學習 的,每人學費高達4980元,但是後續該機構 就開始失聯,他們正在採取法律程式追回交 過的錢。還有兩位交過學費,分別是5959元 與499元,卻卡在了養號階段,意識到這個 事情不是那麼靠譜後慢慢放棄了。最後一位 剛剛步入短劇海外推廣的從業者,學費交了 888元,她現在每天抽出四五個小時來剪輯視 頻,目前的收益只有百元左右,她看到其他 學員的高額收益,堅信自己再繼續做下去一 定會賺回本的。 而這些機構一開始宣傳的簡單易上手本 身就是一種虛假承諾。宣稱「會刷抖音就能 做」,卻迴避養號需批量購號/搭跨境環境的 灰色成本、影視素材二次創作的版權風險、 平台演算法風控等專業門檻。當用戶投入時 間和金錢後,機構轉而灌輸「堅持發滿100條 必爆款」「再買399元投流課解鎖秘笈」,利用 這些持續榨取價值。 可惜的是,越是脆弱的群體,越會成為 鐮刀的韭菜。互聯網產業的狂飆突進成為噬 弱者的黑洞,數字時代的財富故事異化為困 住女性的新枷鎖。 但在那些社群裏,普通女性渴望的從不 是一夜暴富,而是一份不被社會時鐘拋棄的 證明。就像一位群友小潔哭訴的那樣:「我就 是想給女兒報個舞蹈班,讓她知道這個報名 費裏也有媽媽掙的錢。」 暴富案例刺激 無業寶媽深信不疑 交錢上培訓課 收益寥寥無幾 短劇大熱,在社交平台上,到處 充斥著「全職寶媽憑短劇海外推廣日入 3000」、「女孩靠短劇推廣月入30萬」這 樣的標題,吸引著無數渴望副業翻身的 人群。同樣,也有不少人開始維權,發 現所謂的副業只是培訓機構蹭短劇熱度 的新型騙局。 ▍本報訊 ▍ 所謂的短劇推廣,簡單來說就是將短劇進 行混剪之後,投入到各大平台上吸引 使用者,並將這部分使用者引流到專門短劇 APP中付費觀看。 在短劇推廣討論群中,多名兼職者聲稱 步入陷阱,有人花了近6000學費分文未賺, 有人交了5000後培訓機構失聯,還有的一步 步深入越交越多,但最後收益不到百元。 阿偉(化名)是一位35歲的待業者,剛接 觸短劇一個多月,每天都在短劇學習群裏與 人討論各種推廣的知識,她透露,自己在 操作的視頻資源來自於某CPS平台(Cost Per Sales,即按銷售付費),註冊平台帳號時就可 以享有該平台的視頻版權,下載下來進行再 度剪輯,將剪輯的視頻發布到網上,引導到 專屬短劇觀看平台(即「短劇劇場」),就完成 了推廣。 如果使用者點擊視頻中的連結,或用口 令觀看短劇,且在劇場充值時,阿偉便能根 據充值額獲得相應比例的分成,這個比例前 期是50%,後期會逐漸下降為30%左右。 「市場太捲了,我學費交了九千多,幹了 半年最後收益才7元!」加上免費短劇崛起, 付費市場萎縮,普通人很難在其中分一杯 羹。阿偉現在每天花費4、5個小時,剪十個 視頻推廣,目前成交的單數僅有兩單,收益 73.5元。 網上不少人深入短劇推廣這個模式,發 現它隱藏著一種近乎「割韭菜」的遊戲規則。 以免費直播課作為誘餌 在許多人看來,短劇推廣是一門低門 檻、易上手的生意,但那些號稱「手把手帶 你月入過萬」的培訓機構,早已將學員當作 第一波韭菜。市面上的短劇推廣課程價格從 幾百到上萬不等,甚至還有免費直播課作為 誘餌,最終目的都是引流,讓學員支付更高 額的學費。至於學員是否真的能通過短劇變 現?從來不在培訓機構的考慮範圍裏。 小滿在網上看到推薦後交了399的「初步 學費」,但交完學費後,小滿才發現短劇海外 推廣並不是一部手機就能搞定的事情,而是 一個涉及各種「硬件門檻」的複雜過程。而這 些門檻,都需要額外花錢來填補。 培訓導師會從最基礎的設備要求講起, 例如:蘋果手機8/X及以上機型是標配,否 則可能影響TT帳號的推流效果。搭建TT帳 號、養號、漲粉、模擬真實活躍度等,對於 不熟悉跨境規則的新人而言,所有環節都像 「天書」一般複雜,而每一步都伴隨著額外的 培訓費用。 需要購買多個帳號 下一步又需要讓小滿多買幾個帳號試試 哪個流量好,至少需要十個帳號,帳號越 多,做爆款的幾率就越大。但一個個帳號註 冊很麻煩,導師直接推薦2至3元購買一個帳 號的服務,又或者可以399直接購入一整套矩 陣帳號。 當小滿終於熬過前期的投入,帳號已經 開始有了一點收益,本以為賺錢的日子終於 來了,結果發現,自己的收益要與分銷方對 半分。如果未來視頻流量下滑,導致收益減 少,分銷方還會勸學員加大投入,建議花錢 投流買流量,否則帳號可能很快被淘汰。 一圈下來,學員真正能落袋的,可能寥 寥無幾。到頭來,賺錢的不是學員,而是那 些賣課、賣設備、賣流量的人。這場短劇海 外推廣的淘金熱,真正挖到金子的,還是賣 鏟子的人。 到了最後,如果實在割到了韭菜根,這 些所謂的「老師」還會教學員直接轉型做引流 帳號,吸引身邊或網絡上的其他寶媽交報名 費她們拿提成,「說只要拉五個就能回本」。 但寶媽小潔透露,她根本接受不了這樣的一 層套一層:「我自己都賺不到錢,怎麼可能敢 讓其他人來買課呢,那不是純騙嗎?」 短劇推廣暗藏陷阱 花3000學剪輯 僅賺回50元 ■短劇要進行混剪之後,再投入到各大平 台上吸引使用者付費觀看,圖為多個鏡頭 顯示短劇的不同畫面。 中新社資料圖片 市面上的短劇推廣課程價格從 幾百到上萬不等,甚至還有免費直 播課作為誘餌,最終目的都是引流, 讓學員支付更高額的學費。 短劇推廣騙術有套路 引誘陷入 2 賣工具賣軟件,巧設 名目「套娃式」收費; 騙子謊稱受害人個人 帳號不符合條件,難以獲 利,再騙支付尾款。 放長線釣大魚 4 引流 1 露出馬腳 3 宣稱「短視頻帳號運營 包教包會」; 款到失聯或醞釀第二 輪詐騙;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