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 04.11.2025星期五 人物誌 副刊 曾在傳媒行業工作的 杜雯2019年辭職後,懷著 對市場營銷、零售行業的 嚮往,她花光了自己3年 的積蓄,再加上父母的資 助,入讀了英國羅素集團 院校之一的市場營銷類授課 型碩士項目,「一年下來的花 費約為40萬。」 杜雯的同班同學中,大多 數是本科畢業後無縫銜接至 碩士的學生,「與他們相比, 我不僅會提早考慮畢業後的 工作問題,還會考慮是否要 換個賽道發展、換到哪個行 業發展,權衡這些轉變會給 我帶來哪些挑戰、機遇和風 險。」杜雯說。 通過聽課,杜雯對零售業 有了清晰的了解,「老師在上 課時偏重講解案例,理論只 是輔助我們去理解案例的『工 具』,這種教學方法讓我對零 售業的實際運作方式有了更 清晰的認知。」在完成作業的 過程中,杜雯學會如何打造 品牌營銷方案,對零售業的 實際工作有了更深入的體會。 「有過在職場打拚的經 歷,我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和 規劃有了更加細緻的思考, 留學期間的方向感和目標感 也更清晰和強烈。」杜雯說。 在留學期間,杜雯時常 冒出許多新奇的想法,老師 也總會鼓勵她進一步去探索 和實踐,不要將這些火光局 限在腦海裏。「重返校園,我 好像獲得了更多自由探索的 機會,可以擺脫掉條條框框 的限制、擺脫世俗價值的附 加。」 杜雯畢業回國,參加了零 售、互聯網、汽車等行業公 司的招聘,也收獲了幾份符 合預期的大廠o f f e r。但是, 行業的發展狀況起伏不定, 再加上家庭等現實因素,杜 雯不想再開始不夠穩定的職 業生涯。最終,杜雯回到家 鄉,參加了事業單位考試並 順利入職。 前國企電台主持人何紫盈,面對聽眾減少和廣告營銷的工作 壓力,辭職後難覓新職。她選擇了學制短、學校排名高的境外碩 士項目給自己的學歷「鍍金」——就讀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新聞傳 播相關碩士項目,時長2年,留學總花費超80萬元(人民幣,下 同)。《南方都市報》報道,何紫盈在澳洲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 最忙碌時,一周內要同時兼職三份工作,為了兼顧課業,她有時 甚至要早上5點半起來寫論文。 打工人辭職去留學 在北京某國企工作的3年裏,何 紫盈從事著自己喜歡的電台節 目主持工作。然而,隨著廣播聽眾 減少、領導不斷施加壓力,即使是 自己喜歡的工作,何紫盈仍感到些 許倦怠。 另外,部門的改組更是讓何紫 盈被迫迎接變化——除了產出廣播 節目內容,她需要肩負起更多廣 告、營銷的工作,可是這些新工作 讓何紫盈感到無所適從。 面對停滯不前的職業發展,她 準備好簡歷、重新投入招聘市場。 然而,她發現,現如今的招聘行 情,早已不是她本科剛畢業時的那 副光景了。「和我競爭同一崗位的候 選人,學歷幾乎都是研究生起步, 雖然我有三年工作經歷,但在學歷 這道『硬實力』關卡上,始終拚不過 別人。」 於是,何紫盈將目光投向學制 短、學校排名高的境外碩士項目, 希望給自己的學歷「鍍金」,以提升 自己的招聘競爭力。 與此同時,何紫盈也在思考, 是否應該借此機會,換一條職業道 路,例如,火熱的互聯網運營、品 牌營銷等等。「說實話,我當時並 未對這些崗位有深入的了解,也未 曾想清楚自己究竟是否適合這些崗 位。」 抱著對新發展方向的憧憬與幻 想,何紫盈將申請目標鎖定在QS世 界排名前100的院校,並最終前往澳 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攻讀新聞 傳播相關碩士學位。 學制短、學校的世界排名高, 是吸引在職工作人士留學的重要因 素之一。同時,留學也是為了讓自 己獲得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識。「搜 索、分析、評估、推理,看到事物 的兩面性,也看到自己的偏見,這 種批判性的思維和視角,是我在澳 大利亞留學期間收獲的重要能力。」 何紫盈說。 為了探索不同方向的崗位,何 紫盈還在朋友的公司做起了品牌營 銷的工作,這也是何紫盈嘗試轉行 的方向之一。可是,隨著工作慢慢 深入,她卻發現,她對品牌營銷難 以找到認同感,大多數時候只覺得 自我矛盾。 另外,碩士學歷也未能成為她 轉行的「敲門磚」。2022年底,何紫 盈參加了國內快消公司的市場、品 牌崗位的校招,結果杳無音信。何 紫盈頓感失落,「我光有學歷,卻沒 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和技能優勢,證 明我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想轉行 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 與此同時,何紫盈還要迎接生 存的挑戰。最初,何紫盈預估所有 花費約為60多萬元人民幣,並從父 母處獲得了資金支持。然而,雪梨 的高房租、高物價遠遠超出了何紫 盈的預估。 在留學後期,這筆錢無法支撐 她的所有開銷。「我還有個妹妹,父 親也已經退休。雖然我開口問,父 母也會給錢,但我是個已經有賺錢 能力的成年人了,實在不好意思再 向家裏要錢了。」 於是,何紫盈開始了半工半讀 的生活。最忙碌時,她一周內要同 時兼職三份工作,為了兼顧課業, 有時甚至要早上5點半起來寫論文。 何紫盈更是坦言,不要過度美 化辭職留學這件事,最終結果很可 能與最初的期望之間有落差,要考 慮清楚所有可能性,做好迎接失望 的準備。「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不 同專業和行業都有各自不同情況, 讀完碩士未必就一定有更強的競爭 力。」 初到澳大利亞時,何紫盈買了 一本全新的筆記本,保持著寫日記 的習慣。今年7月底,上完最後一門 課時,日記正好停留在本子的最後 一頁。「我翻看整本日記,其中頻繁 出現的一句話是——『雖然我現在還 不確定我究竟想要做甚麼……』但在 結課那天,我好像終於想清楚了, 我還是想做回我最喜歡的媒體內容 生產工作。」 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兩年裏,何 紫盈很慶倖,辭職留學為她撕開一 道裂口,讓她在困頓中獲得了重新 選擇、試錯的機會,「我『折騰』了一 番後,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許 多全新的了解」。 此外,何紫盈著重建議,一定 要從多方面、多種渠道了解留學目 的地的消費水平,把學費、生活費 等所有開銷計算周全,並衡量個人 和家庭的經濟實力後,再理性作出 決定。 為學歷「鍍金」尋求職業突破口 懷揣就業目標 讀書效率倍增 ■何紫盈在澳大利亞讀書期間拍下的環形碼頭(Circular Quay)。 ▍本報訊 ▍ 與中間商賺差價的模式 不同,徐蘭感覺車厘子生意 更像炒股、也像賭博,和老 天對賭。大家常說的一句話 是:所有環節的費用,最終 都是這個果子在給錢。車 厘子是個賣方市場,只要有果 子,果子的品相夠好,根本不 愁沒錢去做,有大把的進口商 會給你錢,去完成這單生意。 靠天吃飯的行業總是有點 「玄」。智利產的車厘子主要有 桑緹娜和拉賓斯兩種,從成熟 時間來看桑緹娜在前,拉賓斯 在後,徐蘭認識的那些虧慘了 的果農,基本都是種桑緹娜的 果農,而種拉賓斯的就還好。 可這些虧慘了的果農,又 恰恰是前幾年賺得盆滿缽滿的 那些人。疫情期間,種桑緹娜 的果農因為比較早採摘,很早 就運到了中國,一樣很賺錢, 等到拉賓斯成熟的時候,剛好 趕上車厘子外包裝上檢測出病 毒,導致後面種拉賓斯的果農 都虧慘了。 徐蘭在行業裏待久了,有 的時候真的會疑惑,會不會是 老天爺在做平衡。 不止是種植這一環節, 這條生意鏈上的所有環節都 很「玄」,充滿了不確定性。每 年中國車厘子的行情都呈階梯 式下降,十一月初一般是價格 最高的時候,那時市場上一盒 車厘子的價格甚至會超過2000 塊,果量也少。如果能成為進 入中國的第一批車厘子,會非 常賺錢,但這種特別早的貨都 握在老牌智利車厘子出口公司 裏,徐蘭根本搶不上。 徐蘭能搶的是上第一艘 船,趕上行情最高的一波。 但能不能上得去,也完全不能 由徐蘭們決定,只能靠運氣, 有時候徐蘭簽的果農恰好有果 子成熟,而且量也夠,就能趕 上,否則只能排下一艘。 四川成都人徐蘭,本科學的是西班牙語,2014年去智利的孔 子學院當老師,紮根當地定居十年,2015年開始在當地買車厘子 出口到中國。《每日人物》報道,和想像中的暴利不同,這場生意充 滿了和老天對賭的刺激和無奈。經過多年耕耘,徐蘭和她的合夥 人已是四川最大的車厘子進口商,每年的流水將近一億(人民幣)。 在智利經商的成都人 徐蘭本科學的是西班牙語,2014 年底,去智利的孔子學院當 老師。當時,她給一個從中國到智 利採購車厘子的姐姐做翻譯,她那 時就說車厘子能賺錢,但做起來很 難,因為市場上已經有很多人做這 個生意了。 徐蘭有點心動,覺得進口食品 一定是個朝陽產業,再加上剛好在 智利生活,有地緣和語言優勢,就 差國內的銷售渠道了。那一年春節 回成都老家時,徐蘭就決定要試試。 當時徐蘭爸爸並不看好,他覺 得這事肯定成不了,他問徐蘭:市 場就已經很成熟了,人家憑甚麼要 和你合作? 徐蘭不信邪。那段時間,她跑 遍了成都批發市場的各個檔口,向 檔口老闆們自薦,告訴他們自己有 貨,問他們能不能賣。一圈跑下 來,老闆們雖然對車厘子生意很感 興趣,知道這能賺錢,但並不想和 沒有經驗的徐蘭合作。 眼看年後要回智利了,徐蘭不 甘心,跑一圈不行,那就再跑一 圈。這一回剛好碰上一個直爽的檔 口老闆,「有貨就能賣」。 銷售渠道搞定後,才開始尋找 貨源。回到智利後,徐蘭開始挨個 聯繫各大出口公司,直接跑去跟人 家商量:我幫你把貨賣到中國,你 給我返點。當時老外一聽樂了:你 先搞清楚,車厘子是賣方市場,你 要給我錢幫你找貨。 2015年底,徐蘭空運了兩託盤 車厘子回中國,一共240盒。徐蘭 幫國內的合夥人賺了一兩萬塊錢, 合夥人請她吃了頓飯,雖然賺得不 多,但她覺得這生意能成。2018 年,徐蘭又開始做起了出口,在智 利開了自己的出口公司,到了2023 年,她又和另一個同行老闆合夥, 開了自有空運貨代物流公司。 這幾個環節都是薄利,但慢慢 積累,生意在穩步地擴大,到現 在,徐蘭和她的合夥人已經是四川 最大的車厘子進口商了,每年生意 的流水將近一個億。 徐蘭把在智利踩的坑稱做「交學 費」,必交的一部分學費是給果農 的,一般向果農收果子時,需要在9 月份時交預付款,等到12月份才能 收到果子。 2018年,徐蘭跟一個果農約定 好12月份收果子,當時付了將近30 萬美元的預付款,可等到收果日 時,那個果農愣是一個果子不交。 可她們明明簽了合同,也請了律 師。後來和果農打官司,打贏了依 然收不到錢,果子也至今一顆沒見 到,可徐蘭又拿他沒甚麼辦法,只 能認栽。 3 0萬美元還只是冰山一角。 2018年剛開出口公司的時候,一個 大果農介紹給徐蘭一個公司會計, 結果這個會計虛開了2000多萬人民 幣的發票退稅,從那時到2022年, 已經積累了將近300多萬人民幣的 稅沒退回來,一打開公司的稅務系 統,全是扎眼的紅叉叉,找了無數 個獵頭和會計,加價一半的薪水, 都沒有人願意「接盤」。 現在,掏出手機打開車厘子的 最新行情查詢,已經成了徐蘭下意 識的習慣性行為。昨天一盒 5 公斤 的JJ 級車厘子,行情價差不多330到 360塊人民幣,這批貨差不多剛剛夠 本。 徐蘭一般把北京、上海等一線 城市稱做「一級市場」,內陸的二線 城市叫做「二級市場」。行情好的時 候,一級市場是很猛的,大家預期 高,信心也足,價格也炒得高高的。 今年就是信心不足,一直都很 低迷,甚至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價 格都差不多了。策略也發生了變 化,現在是一批貨到港,看當天的 行情,哪里的行情好就拉到哪里去 賣。 徐蘭認識一個在智利種車厘子 的中國人,他們的規模很小,從不 請當地人,一問才知道,是被坑怕 了。之前他們請的智利當地人,不 是工作時間躲在農場角落睡覺,就 是把剛買的農藥拿去偷偷倒賣換 錢,甚至還有包裝廠把他們的貨都 給調換了。次數多了,他們開始格 外謹慎小心,凡事都親力親為。 為了抵禦風險,徐蘭只能不斷 擴大產業鏈,在這條產業鏈上如果 只佔一環,是很容易出問題的。如 果只做出口商,行情穩定時的毛利 率只有6%,而行情一旦變差,將 虧損一大筆錢,所以徐蘭既做進口 商,又做出口商,還開了空運物流 公司,雖然這幾個環節利潤都不 多,但盈利點多了,風險也減少了。 沒辦法,這門生意就是誘人又 危險,但慢慢做,徐蘭依然認為這 是個好生意。 定居當地十年 採購車厘子出口中國 生意刺激又無奈 像和老天對賭 ■大蘭蘭定居智利十年做車厘子生意。 ■山姆會員店售賣的智利車厘子。 ■中國一家超市售賣的車厘子。 ▍本報訊 ▍ 校園生活 行業內幕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