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警務處將於下周部署一個生 活品質部門,以加強打擊低級別犯罪, 但批評者擔心,此舉可能會不成比例地 針對低收入居民。 ▍本報訊 ▍ 據《紐約時報》報道,警方官員於10日在記 者會上表示,當局將於14日在6個指揮 部啟動新計劃,除了紐市5區各設一個之外, 另一個指揮部負責多個住宅開發項目。警方 表示,該計劃將派遣警力處理311投訴,並指 儘管重大暴力犯罪有所減少,但此類投訴仍 在穩步上升。 自從紐約市從疫情艱難復甦以來,一些 紐約人抱怨說,混亂的氣氛瀰漫街頭和地 鐵,精神病患者四處遊蕩,還發生了一系列 引人注目的襲擊事件。 但這支被稱為「Q小組」(Q Teams)的新 部隊,未上街已招致了一些嚴厲批評。警方 改革維權人士表示,他們擔心「Q小組」成為 1990年代市長朱利安尼(Rudolph W. Giuliani) 的街頭犯罪小組翻版,該小組被指責針對非 裔和西裔男性。 紐約市警務處長蒂施(Jessica Tisch)於10 日堅稱,新部門並不是大規模搜捕,也不是 「零容忍」警務理念的一部分,而是回應民選 官員和紐約人對紐約市不安全的抱怨。 市長亞當斯表示,這項措施將使公共安 全「更上一層樓」。他在10日記者會上表示, 「我們不會容忍這種為所欲為的氛圍。我們不 會停下腳步,直到解決影響紐約人日常生活 的問題。」 蒂施在1月「警情咨文」報告中已預告成立 新部門。今年1月的報告演說,蒂施強調將對 非法街頭販賣、遊民紮營、隨地小便和其他 低級別犯罪的處理方式進行徹底改革。 根據該計劃,新部門的負責人將向市警 務處長報告工作。從14日開始,警員將被重 新分配到新隊伍,並與其他市政機構合作, 處理各自區的311報告和其他低階投訴。蒂施 指出,「Q小組」警員接受了專門培訓,每個 小組將由一名沙展監督,並接受指揮官的指 導。 試點階段結束後,該計劃最終將擴大到 覆蓋全紐約市。蒂施表示,這將需要對近 2000名警員進行人力重組。新部門將監督現 有單位,包括負責遊民問題的團隊。 與此同時,當局將設立「QStat」,與市警 務處犯罪資料庫「CompStat」追蹤刑事投訴的 方式相同,新系統將追蹤生活品質的投訴。 蒂施在記者會上說,「今天這番話出自市 警務處長之口可能有點奇怪:我們討論的不 是犯罪問題。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改善紐約 居民在社區、街區和自家門口的日常生活質 量。」 ■蒂施表示,新措施是為 了改善紐約居民的日常生 活質量。Hiroko Masuike/ 紐約時報 詹樂霞牽頭阻聯邦撤教育撥款 於10日,16名總檢察長和一名民主黨州 長起訴特朗普政府,要求恢復最近被停止的 10億元聯邦學校疫情救助資金,否則將損害 各州提供教育及改善教育設施的能力。 《紐約時報》報道,在曼哈頓聯邦法院提 起的訴訟由紐約州總檢察長詹樂霞(Let i t ia James)牽頭,是各州為抵制特朗普總統收回 資金而採取的最新舉措之一。這筆資金是教 育部在新冠疫情最嚴重時期,向學校發放的 超過1900億元援助的一部分。 訴訟稱,政府的逆轉行動「觸發混亂」, 而紐約是未動用資金最多的州之一,有超過 1.3億元;至於加州有超過2.05億元、馬裡蘭 州有2.45億元。 詹樂霞在新聞稿中表示,「切斷學校系統 獲取學生和教師所依賴的重要資源管道,是 令人憤慨和違法之舉。」 新州總檢察長普拉特金(Ma t t h ew J . Platkin)在聲明中稱,暫停資助是殘酷之舉, 「這一草率的決定損害了我們州的學區,使他 們的預算陷入混亂,並損害了他們提供學生 應得的優質教育的能力」。 被削的撥款屬教育局1900億元疫情援 助,由於用途未有設限,有學校被指利用款 項安裝新冷氣設備,共和黨亦於國會抨擊款 項被用作洗腦教育,但拜登時期政府將撥款 使用期延至2026年3月。 教育部長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上 月底在給州教育領導人的一封信中表示,他 們有「充足時間」來花這筆錢,並且在「新冠疫 情結束數年之後」延長最後期限,並不符合政 府的優先事項。但各州在訴訟中反駁稱,國 會撥出的大部分資金都用於與「公共衛生緊急 事件持續時間」無關的項目上。 雖然未動用資金僅佔分配給學校總金額 的一小部分,但全國各地的教育主管都認 為,剩餘資金不是奢侈品,而是學生的生命 線,取消資金將迫使他們削減或縮減幫助孩 子趕上閱讀和數學等科目及其他項目的力 度。 本報訊 長島一名兒科醫生自1980年起便屢遭投 訴性虐待年幼病患,卻一直沒有被指控任何 罪行,至2000年,他已然65歲臨近退休時才 被吊銷執照。如今25年過去,法院勒令被告 向逾百名受害人支付合共16億元賠償金,這 場抗爭才終於得到了回應。 《紐約郵報》報道,案件被告科珀曼 (Stuart Copperman)在長島梅里克(Merrick) 家中行醫,以地下室為診症室,為年幼病患 看診。多年來一直有女性向當地警方和醫務 委員會投訴指遭到科珀曼性虐待,但後者從 未遭到刑事指控或紀律處分。至2000年,州 醫務委員會接獲6人指控後,才吊銷其執照。 但因訴訟時效問題,直到2019年實施紐約《兒 童受害者法案》後,逾百名受害人才得以提起 訴訟。 由於科珀曼從未對訴訟作出回應,法院 判決原告勝訴,並勒令他向原告支付合共16 億元賠償金,為全美個人訴訟中最大的累積 賠償金額之一。據原告律師指,法庭已於3月 28日頒布了最後一筆共104項賠償,涉及金額 從50萬元到3200萬元不等,原告已聘請專家 向被告展開追討。 現年63歲的牧師羅茲(Debbi Rhodes)至 今仍飽受焦慮、抑鬱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所 困擾。她去年12月獲判賠2500萬元,直言3月 底在州最高法院結束的這場官司,讓她感到 既欣慰又失望,「這些年來,他一直逍遙法 外,但聽到法庭明確地說『我相信你』,真的 是一劑猛藥」。 但她與其他原告也明白,案件可能不會 再有其他進展。科珀曼已年屆89歲高齡,現 居於南佛州。 本報訊 長島兒科醫生性虐案 向逾百人賠16億元 ■詹樂霞批評,切斷學校重要資源是令人憤 慨和違法之舉。 Dave Sanders/紐約時報 ■普雷贊津在庭上否認控罪。 網上圖片 Q小組下周正式部署 處理311投訴 市警將加強打擊低級別犯罪 B15 04.11.2025 星期五 大都會要聞 紐約一名綽號「Umm Nutella」(意為 「能多益之母」)的ISIS招募員凱撒(Sinmyah Ceasar)9日被重判19年監禁。原審法官溫斯 坦(Jack Weinstein)2019年僅判處被告4年徒 刑,惟上訴庭認為刑期「低得驚人」,下令 重新判刑。 《紐約郵報》報道,30歲被告凱撒承認 為ISIS提供物質支援及妨礙司法公正罪,最 高可判終身監禁。 控方指她曾表示願意「為ISIS殉道」,更 試圖與另一名正服刑25年的ISIS支持者穆穆 尼(Fareed Mumuni)結婚。2020年7月首次 服刑獲釋後,凱撒「幾乎立即」重新與ISIS建 立聯繫。第二巡迴上訴法院2021年8月裁定 需重新判刑後,她更剪斷電子腳環企圖逃 往俄羅斯,最終在新墨西哥州一間汽車維 修店被捕。 布魯克林聯邦法院法官松本(K i y o Matsumoto)最終判處重刑,惟仍較檢方要 求的30至70年為輕。紐約市警務處長蒂施 (Jessica Tisch)形容今次判刑「適切」,指被 告不但協助ISIS招募成員,獲得改過機會後 仍繼續在網上宣揚極端思想。 然而,被告律師多爾納姆(Deirdre von Dornum)指凱撒童年曾遭性侵,患有創傷 後壓力症,批評司法制度未能為被告提供 足夠的心理健康支援和去激進化輔導。 本報訊 長島一名20歲非法移民被控毆打親生 女兒致死,檢察官在庭上披露被告如何暴 力對待年僅兩個月的女兒,令她全身多處 骨折受傷嚴重出血死亡,被告事後一度向 警察說謊掩飾女兒的死因。 《紐約郵報》報道,來自危地馬拉的 20歲被告普雷贊津(Mar l on Rabana l es - Pretzantzin)在庭上否認控罪,案發於3月7 日,檢察官表示普雷贊津當時因為女兒麗 塞達(Liseyda)不停哭泣而崩潰,多次掌摑 她面部,也擊打她胃部多次,然後提起她 開始猛力搖晃,普雷贊津毆打女兒之後, 把她拋到床上,再用整個身體的重量將雙 拳壓在她的身體上,最終將她殺死。 普雷贊津把女兒帶到鄰居家中,由鄰 居報警,麗塞達送到醫院後宣告死亡,她 身上多條肋骨斷裂、頭部有瘀傷、脊椎移 位、頸部嚴重出血。解剖發現,麗塞達之 前曾出現肋骨骨折並正在康復,顯示她之 前可能已受過虐待。 普雷贊津初時向警方表示女兒是被牛 奶噎住,其後又改口供,指他抱著女兒睡 著覺之後,她由床上跌到地上,不過警方 最後找到證據證明他虐殺親女,他另一名 14個月大的兒子則未發現有受虐迹象。普 雷贊津不准保釋,5月6日再度提堂。 本報訊 不堪兩月大幼女哭泣 非法移民涉兇殘虐殺 ISIS女招募員判囚19年 上訴庭指原判 「低得驚人」 警方改革維權 人士表示,他們擔 心「Q 小組」成為 1990 年代市長朱利 安尼的街頭犯罪小 組翻版,該小組被 指責針對非裔和西 裔男性。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