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11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教育局10日向參加幼稚園教育計 劃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 心及設有幼稚園班級的學校校監及 校長發通告,公布調整2025/26學年 的資助額。其中,基本半日制、全 日制及長全日制每單位的資助額, 分別下調至38780元、50410元及 62050元,較本學年削減420元至670 元不等,劃一削減約1.1%。而按每 間幼稚園計算的炊事員資助,則由 本學年的213760元,減至下學年的 195850元。校舍維修每單位的資助 額,亦減少90元至1010元,兩者的 減幅分別為8.4%及8.2%。 教育局表示,調整幼稚園資助 額是為了「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 亦因應政府由本月起凍結公務員於 2025至26年度的薪酬。此外,如學 校在下學年調升的學費低於特定水 平,或不會調升學費,可以簡易程 序提交申請。其中,半日制和全日 制幼稚園課程,與幼兒中心及幼稚 園非本地課程的調升學費要求,由 本學年的不多於2.1%,調整至不多 於1.8%。教育局將舉辦簡介會交代 有關安排。 香港學齡人口下跌,加劇幼稚 園的營運壓力,立法會議員朱國強 表示,削減津貼對幼稚園營運是「雪 上加霜」,嚴重打擊幼教界士氣,而 幼教界已多次反映單位資助未能應 付幼稚園營運開支,不少幼稚園更 因此停辦。他認為,當局漠視幼稚 園的營運困難,只為「滅赤」而削減 幼稚園津貼,有違提供優質幼稚園 教育的政策目標,質疑做法做不到 讓「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的期望。 私立獨立幼稚園校長蔡麗芳表 示,削減資助對學生人數多的「大 校」影響較大,減少學校未來舉辦活 動的資金。她亦憂慮有幼稚園未來 需增加學費以維持營運,「學校不 夠資助營運時,便要將成本轉嫁家 長」。同時,她指現時經濟不景,幼 稚園一旦增加學費,或會令家長安 排子女轉讀區內其他學費全免的幼 稚園,最終導致幼稚園出現「惡性競 爭」,各校需在收生和收回營運成本 之間取捨。朱國強亦預料,普遍幼 稚園將申請下學年調高學費,以往 「蝕住做」的全日及長全日班,學費 加幅或更高,加上政府下學年起取 消2500元學生津貼,恐加劇家長的 財政負擔。他促請政府全面評估削 減資助後的負面影響,同時促請當 局與業界加強溝通,廣納意見,尋 求共識方案。 A8 04.11.2025 星期五 港聞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0日於立法會特 別財委會上透露,政府考慮為北部都會 區的產業園成立管理公司,期望年內公 布建議。儘管這間公司尚在計劃之中, 其權限、人員組成目前仍未清晰,但鑑 於北都規模實在太大,兼且主打多元產 業,規劃比較複雜,設置一個專門的管 理公司在方向上是對的。假如這一機構 將來能夠邀請包括工商界在內的翹楚加 入,又有足夠的法定權力,相信對提 速建設北都不無裨益。早前,北都3個 「片區開發」試點共收到22份市場意向 書,當局正在進行深入的分析。現時我 們比較肯定的是,3個片區會有住宅、 創科、現代服務業、政府設施之類的規 劃,但尚有許多地方並不清晰,包括道 路、水電等安排,片區的發展路線圖和 執行方式,以至最終有多少私人資本參 加,這些都需要一些時日才會揭盅。但 在這一切正式揭盅之前,社會有必要進 行討論,皆因北都確實與公眾利益和香 港長遠競爭力密切相關。 局長透露政府擬成立北都產業園管 理公司後,大家難免會將它和西九管理 局作對比。但兩者的不可比性實大於可 比性,畢竟北都的產業布局,明顯比西 九文化區更多元、更複雜。北都是香港 主權移交以來最大的發展計劃,只計算 北都新發展土地就有3000公頃,單是發 展裏面的3個片區,已令人絞盡腦汁。 將來,如何促進區內不同產業協調聯動 發展,不致於「碎片化」,大有學問,值 得細心研究。單憑政府或個別業界,未 必足以回應發展需求,可能需要更多界 別貢獻智慧。 擬成立的北都產業園管理公司,顧 名思義,重點自然是「產業」。我們希望 相關產業的領袖人物都能夠參與這間公 司的管理,讓各行各業的意見能夠充分 表達——例如,北都既然有大量創科企 業進駐,它們的代表自然應該獲邀;北 都是香港和大灣區的對接點,許多內地 企業早已表態參與投資,自然應該在管 理公司佔有相當數量的席位;香港也是 國際大都會,從海外吸納專業人士,也 值得考慮。 當然,我們不應遺漏被視為香港經 濟發展「主力軍」的本地工商界,因為在 政府面對巨額財赤的情況下,有錢有經 驗的私人財團,必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 用,特別是土地發展商,基於片區發展 模式與業界習以為常的發展模式有所不 同,所以不免有些消極情緒。假如管理 公司邀請相關代表參加,相信可提振發 展商參與片區發展的積極性,有了它們 的踴躍參與,有樓就可以帶動區內的產 業發展。關於北都產業園管理公司,其 實尚有許多細節須要釐清,例如它有沒 有統籌協調不同產業項目的權力?和 「北都辦」的關係是甚麼?某程度上,這 間公司是所謂「頂層設計」的一部分,為 其賦予清晰的定位,想必可為北都發展 增添助力。北都3個片區試點的招標工 作一波三折,倘若至少一個可於年內招 標,而產業園管理公司又能在年內公布 建議,早日揭牌,那肯定是好消息。 當然,單憑這些還遠遠不夠,更重 要的是項目審批能做到特事特辦,容許 更大靈活性和思維上的「破局」。這樣對 加快北都發展,乃至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多元化、推動香港產業升級轉型,會比 較有利。 立法 會正舉行特別財委會,審核 2025/26年度開支預算。行會成員、民建聯 陳克勤關注保安局用於處理免遣返聲請及相 關工作的開支。保安局書面回覆指,根據當 局財政預算,於2025/26年度用於審核聲請 和處理有關上訴/呈請的預算開支達3.68億 元、遣送聲請不獲確立者開支為0.61億元, 公費法律支援涉及1.27億元,人道援助開支 為5.95億元,意味相關開支高達11.5億元。 保安局︰多管齊下盡快遣送離港 文件提及,截至2025年2月底,入境處 接獲的28154宗免遣返聲請,當中有6491宗 為越南人、5361宗為印尼人,亦有4618宗來 自印度,尼日利亞亦有294宗。 當局強調,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在防 止潛在濫用聲請機制人士抵港的前提下,盡 力確保高效率處理聲請和相關上訴,同時符 合法律要求的高度公平標準,並盡快遣送聲 請不獲確立者離港。 陳克勤亦關注自去年9月分階段實施預 先通報乘客資料系統,至今有多少間航空公 司參與。當局回覆指,截至2025年2月底, 已有86間航空營運商與系統連接,佔整體航 空營運商約六成,當中包括國泰航空、香港 航空、大灣區航空及香港快運航空等以香港 為基地的航空營運商。 保安局表示,就餘下約60間航空營運 商,入境處會與各營運商保持緊密溝通,確 保相關系統連接工作會於今年 9月1日前有 序完成。 本報記者黃子龍香港報道 香港出生率下跌,幼教界仍未走出寒冬之際,教育局10日向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發通告,宣布下學年將調整幼稚園基 本半日制、全日制及長全日制的單位資助,劃一削減約1.1%;而 炊事員資助及校舍維修資助,減幅更逾8%,以「更有效運用公共資 源」。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形容,此安排對幼稚園營運是「雪上 加霜」。有幼稚園校長憂慮,或需增加學費以維持營運,將營運成 本轉嫁予家長,而業界亦會出現「惡性競爭」。 假難民問題嚴重年燒逾11億公帑 ■用於遣送聲請不獲確立者開支為0.61億 元。 資料圖片 幼稚園教育資助劃一削減1.1% 營運成本或轉嫁家長 不排除加學費 幼稚園教育計劃發放資助情況 資助 2025/26學年單位資助額2024/25 學年單位資助額 減幅(削減金額) 基本半日制單位資助 $38780 $39200 -1.1%(-$420) 全日制單位資助 $50410 $50960 -1.1%(-$550) 長全日制單位資助 $62050 $62720 -1.1%(-$670) 炊事員資助 * $195850 $213760 -8.4%(-$17910) 校舍維修資助 $1010 $1100 -8.2%(-$90) * 以每間幼稚園計算,其他以每名學童計算 資料來源:教育局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 學校不夠資助營運時, 便要將成本轉嫁家長。 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 蔡麗芳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一連數 日舉行特別會議,審核2025/26 開支預算,議員今年合共提出 近3900條書面問題,創下近4 個立法年度新高。每年特別財 委會,皆是讓議員、傳媒及公 眾更好了解政府政策細節的機 會,例如部門人手編制、開 支、措施成效等,這也是立法 會行使監察政府職能的重要體 現。 議員提問範圍廣泛,由公 共財政、公務員薪酬、18區日 夜繽紛開支,到2元乘車計劃、 「牛肉乾」數目、訪港旅客數字 等,包羅萬有。今年勞福局及 文體旅局成為「大戶」,合共接 獲逾720條提問。不過,近年個 別政府部門逐漸變得「乏人問 津」,議員甚少提問,例如過去 4年已沒人問及行政會議非官守 議員的出席率。 行政會議作為行政長官智 囊,協助特首作出決策,每周 開會一次,目前行會有16名非 官守議員,每月酬金約85000 元。行會奉行集體決議,會議 內容必須保密,在董建華和曾 蔭權任特首年代,政府一直不 公開行會成員出席率,即使有 傳媒查詢,當局亦以機密為由 不提供。不過自2014年起,政 府開始提供數字,讓外界得知 誰人最勤力或缺席最多,以及 避席次數。 翻查紀錄,對上一次有議 員在特別財會問及行會出席率 已是2021年,分別是鄭松泰及 梁美芬,數字顯示2 0 1 8年至 2020年間,絕大部分行會成員 出席率達九成以上。不過改制 後的立法會,至今未有人就此 提問。 行會相關提問,在財政總 目下屬特首辦常秘的管制人員 分項。其實不止行會,近年議 員就審計署、申訴專員、廉署 的提問亦偏少。行會召集人葉 劉淑儀向筆者表示,行會成員 出席率不影響行會整體開支, 她沒具體統計自己出席率,過 往缺席主要是因為外訪。 她強調,行會成員工作不 止是周二會議,還有周一的預 備會,召集人也要主持每月一 次與社會賢達交流的午餐會, 以及代表政府出席不同儀式。 行會成員湯家驊則指,理 論上行會會議安排及內容是機 密,不能公開,但未聽過出席 率是機密。他稱據個人初步統 計,每年最多缺席3至4次會 議,主因是遇上法庭案件工作 或休假。 有資深議員私下表示,沒 聽聞當局有「溫提」減少提問有 關行會出席率問題,認為既然 出任行會成員,「大家都預咗外 界會好關心你表現。」他估計, 較大機會是議員助理準備題目 時沒此意識,議員本身重視程 度也不高。曾任中策組首席顧 問的劉兆佳則指,行會既然是 特首私人顧問,特首對他們的 表現和作用應該最清楚,也會 有要求,倘有人經常缺席會 議,相信特首也不會讓該人繼 續留在行會,因此認為公開出 席率與否並非重要。 不過,近年社會關注立法 會、區議會的出席率和表現, 甚至是發言次數,而行會成員 的權力、地位更高,同樣涉及 公帑,公眾希望了解其值勤表 現,也是合理不過的要求。 行會秘書處1 0日晚回覆 指,行會於2022年7月至去年12 月共舉行88次會議,討論了472 個項目。行會非官守議員在此 期間的出席率為85%至99%, 與上一屆行會的出席率87%至 99%相若。至於因涉及利益衝 突而須避席的總次數為146次。 行會成員出席率 連續4年「無人問津」 大棋盤 ■教育局10日宣布,下學年幼稚園教育計劃資助額劃一削減1.1%。資料圖片 提升北都片區創科規劃 設產 園管理公司可取 聶風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