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30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C7 04.30.2025 星期三 香港財經 信貸資料服務商環聯發布2025 年全渠道詐騙狀況報告指出,2024 年源自香港的所有數碼交易中, 6.2%為可疑詐騙交易,較全球5.4% 的比率為高,並已是2020年發布相 關數據以來,連續5年超越全球水 平。 此外,根據環聯去年11月至12 月的消費者調查指出,近3成香港 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曾在網絡、電 郵、電話或短訊數碼詐騙中蒙受金 錢損失,人均損失中位數約33500 元,遠超全球損失中位數約13600 元,令香港成為調查中平均詐騙損 失第3高的市場。 零售業為重災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香港零 售業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達 17.8%,較2023年激增113%,為所 有行業最高,不僅在報告涵蓋的區 域中居首,還遠超零售業整體數碼 交易15%的年增長率。 另外,2024年香港可疑數碼詐 騙比率第2高的是虛擬社區(包括網 上論壇和約會網站),達17%;金融 服務業則排第3,為5.4%。 儘管金融服務業的數碼交易 量增長23%,其可疑交易比率卻從 2023年下降近兩成至4.9%,調查機 構估計是政府擴展「可疑帳號警示」 至網上銀行及櫃位轉帳等防詐措 施。 內地訪客近年熱衷到港開立銀 行戶口,以便投資理財產品及股 票。去年部分香港銀行跨境客戶新 開戶數字增長介乎6成至1倍,今年 首季增長勢頭亦見持續。打開內地 社交平台,有不少到港開立銀行戶 口的「教學文」,當中以匯豐銀行及 中銀香港的「攻略」最熱門,有指靠 近口岸或遊客區分行審批較嚴;相 反民生區分行開戶「成功率」更高。 到香港銀行開戶口,內地客均 需準備有效的內地居民身分證、港 澳通行證,過關的香港入境小票, 以及內地地址證明,不少「攻略」也 建議多帶一份不同種類的地址證 明,以防萬一。 中銀香港容許客戶透過官方網 站或手機銀行App進行開戶預約, 選定分行以及時間,預約成功後會 有短信通知。沒有預約也可直接到 分行,但往往要大排長龍,尤其是 口岸附近或者熱門商業區的分行。 至於匯豐,近來不少內地人在 社交媒體上指出,該行4月初暫停 內地客戶的預約開戶服務,內地人 需親身到分行排隊。不過,匯豐表 示,調整了網上預約開戶安排,鼓 勵客戶通過手機應用程式開戶,全 程毋須親臨分行,內地客戶身處香 港便可隨時完成開戶手續。開立新 戶口只需通過手機應用程式填寫資 料、上傳文件,大幅縮短親臨分行 辦理的時間。基於處理時間和不同 的文件需求,如果要開立卓越理財 和卓越理財尊尚等戶口,仍可繼續 透過網上預約到分行辦理手續。 匯豐可用手機應用開戶 近年全球銀行界的打擊洗 錢(AML),以及「了解你的客戶 (KYC)」要求日益提高,對於資金 來源、大額交易、戶口用途等均會 嚴格審查。在開立銀行戶口時,銀 行職員均會查問內地客的開戶目 的。若表明以投資為目的,便要提 供內地證券戶口的活躍證明,如近 3個月的交易紀錄、持倉證明等; 若聲稱用於購買保險,則需提供有 效的保單文件副本及保單繳費單或 收據。 中銀即日可獲提款卡 若成功開戶,有在中銀開戶的 「成功例子」指出,即日已獲發提款 卡,否則便要擇日再到港取卡。匯 豐則通常會郵寄新卡到客戶提供的 內地地址。 有趣的是,內地網民指香港各 銀行,甚至各分行開戶「成功率」並 不相同。有些靠近口岸或遊客區的 分行,可能對處理內地客戶申請更 有經驗,但同時亦可能人流最多、 審查也更嚴格。相反,在其他區份 開戶,雖然該等分行處理內地客 開戶經驗較少,但審批可能更「寬 鬆」。 而有「教學文」聲稱,在A分行 不能成功開戶,但到同一銀行的B 分行則成功獲批,故「教學文」建議 不妨多走訪幾間分行。 港可疑詐騙連續5年超全球環聯:人均損失33500元 網傳內地客民生區開戶成功率高 匯控29日中午公布季績後,香港 股價上揚,最高見88.6元,收 報88.35元,升3.03%;倫敦股價最 高曾升上855.6便士(88.84港元),後 報852便士(88.48港元),升2.2%。 維持多項財務目標不變 繼完成2月時所公布的20億美元 股份回購計劃後,匯控29日宣布將 再回購最多達30億美元股份,預計5 月2日股東周年大會結束後不久便展 開,並於發表中期業績前完成。艾 橋智重申,回購是集團將剩餘資本 返還股東的首選方法,未來季度會 否再回購,將會逐季評估。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理事溫傑 稱,匯控季績勝預期,新一輪回購 規模及派第1次股息均在意料之內, 預計今年首3季一如以往都是每季派 10美仙、全年回購110億美元股份。 雖然匯控整體表現令人滿意,且維 持各項財務目標不變,但因宏觀 經濟前景欠明朗,風險較大,以其 2025年的預測市帳率,建議投資者 要在股價低過80元時,才買入匯控 股份。 艾橋智表示,有信心達致原定 的財務目標,因集團收入來源多元 化,其中存款業務收入穩定而強勁。 財務總監郭珮瑛(Pam Kaur) 則說,目前所見東南亞和世界其他 地區的貸款持續輕微增長,香港首 季貸款已由對上一季收縮轉為趨向 穩定,此為一個好開始。儘管利率 將持續帶來不利影響,唯喜見獲客 戶信任,故在不確定性時,匯控的 存款卻有增加,預計這趨勢將會持 續,而存款為銀行業淨利息收入的 主要增長動力,所以很放心維持今 年銀行業淨利息收入預料達420億美 元的指引。 重組進展方面,艾橋指指集團 今年內會落實大部分決定,部分於 上半年進行,目前正按進度推進節 流計劃,包括減少人事開支8%,大 部分遣散費於今年發生,首季涉及 這項費用約2億美元。集團料今明兩 年將承擔18億美元遣散和其他預付 成本。 匯控首季盈利按年倒退,主要 由於去年同期出售加拿大業務帶來 的收益不再復現。季內,淨利息收 入按年跌4.1%,淨息差降4個基點至 1.59%;整體收入跌近15%;預期信 貸損失升21.7%至8.76億美元,其中 1億美元撥備來自香港商業房地產行 業,增撥準備以反映地緣政局緊張 及加徵關稅導致的不確定性增加及 未來經濟前景惡化。 港區稅前利潤增逾一成 香港業務表現方面,首季除 稅前利潤2 5 . 4 3億美元,按年升 10.5%,按季升17.6%。期內,收入 按年升9.2%至40.06億美元;預期信 貸損失升37.3%至3.2億美元,郭珮 瑛解釋這是與單一客戶有關,強調 香港貸款質素保持高質,並無重大 撥備,首季亦無受關稅影響,但認 為香港商業房地產行業仍需時間恢 復,這段時期亦會關注這類物業的 估值。至於業務覆蓋亞太區的香港 上海匯豐銀行首季稅前利潤為61.26 億美元,按年升12.3%。 匯豐控股(005)公布,今年首季錄得除稅前利潤94.84億美元 (約739.75億港元),按年下跌25%,按季勁升3.2倍,勝市場預 期,宣布派第一次股息每股10美仙,並將展開新一輪最多30億美 元的股份回購。即使面對貿易戰帶來極度不確定前景,匯控仍維持 多項財務目標不變,包括今後3年的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達約 15%及今年銀行業務淨利息收入達420億美元,集團行政總裁艾橋 智(Georges Elhedery)亦表明有信心達標。 匯控季績勝預期再斥30億美元回購 首季稅前少賺25% 派息每股10美仙 ■專家建議投資者要在股價低過80元時,才買入匯控股份。 中新社 匯控首季業績摘要 項目 金額(美元)按年變幅(%) 淨利息收益 830.2 億 -4.06 費用收益淨額 33.24 億 +5.66 收入 176.49 億 -14.95 預期信貸損失 (8.76 億) +21.67 支出 (74.89億) -2.07 除稅前利潤 94.84 億 -25.03 普通股股東 應佔利潤 69.32 億 -31.93 每股基本盈利 0.39 -27.78 第一次股息 每股 0.1 不變 (不計特別股息) 近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 框架下的環保法規被認為會增加企 業成本,阻礙經濟發展,甚至拖累 社會整體增長。然而,早在1991年 提出的「波特假說」卻顛覆這一傳統 思維,主張環境政策與企業利益並 非對立,而是有望實現「雙贏」。 ESG概念早於2000年由聯合國 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正 式提出,其中的「E」(Environment) 代表環境保護,與「S」(Social,社 會責任)和「G」(Governance,公司 治理)共同構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 三大支柱。具體而言,「E」聚焦於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優化水資源與 污水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旨 在降低企業對環境的負擔。 內地ESG發展趨勢明顯 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 助理教授葉志文指出,作為衡量企 業績效、投資穩定性及長期發展潛 力的重要指標,ESG已成為全球趨 勢下企業「必答題」,而且趨勢在中 國尤為明顯。2023年,中國進一步 推進市場導向的環境政策,包括碳 交易市場及「水十條」等污染防治計 劃,對企業環境行為設下嚴格限 制。香港雖尚未全面以ESG為法定 標準,但本地企業已逐步向這一方 向靠攏,對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回 應。 他指,傳統經濟學認為,環境 政策會推高企業生產成本,削弱市 場競爭力,甚至抵銷其對社會的 正面影響,導致經濟負增長。然 而,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 (Michael Porter)與克拉斯·林德 (Claas van der Linde)在1995年聯 名提出的「波特假說」卻提供了截然 不同的視角。兩人認為,設計合理 的嚴格環境法規能激發企業加大研 發(R&D)投入,推動技術創新, 提升產品質量,甚至通過專利申請 獲得競爭優勢。這一「創新補償」效 應,可能部分或完全抵銷法規帶來 的成本壓力,為企業和環境創造雙 贏局面。 成功應用或取決政策設計 多項研究亦支持這一觀點,例 如文獻發現,環境規則對醫藥行業 的經營績效呈正向影響,且具滯後 效應——當期或許成本增加,但下 一階段則顯現正面收益。然而,反 對聲音亦不容忽視,部分學者指 出,企業若因違規受懲戒,其研發 與創新活動可能受限,懲戒力度越 大,技術產出越低,表明波特假說 的成功應用或許取決於政策設計的 精準性與企業的適應能力。 波特假說的可行性仍是學術與 業界關注的焦點。支持者認為,它 為企業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 徑,即透過技術升級與創新,在環 境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然而,批 評者則認為,環境管制可能會壓縮 企業利潤,特別是對資源有限的中 小企業而言,執行高標準環保措施 可能帶來沉重負擔。 儘管存在爭議,隨著全球對 ESG標準的重視日益提升,學術界 與企業界積極探索將波特假說轉化 為實踐,尋找適用於各行業的「雙 贏」模式,例如歐洲多家企業透過 綠色創新技術,提升了市場競爭 力。 ESG經濟發展非對立技術創新助雙贏 有信心達致原定的財 務目標。 匯控行政總裁 艾橋智 特朗普大打關稅戰,尤其針 對中國。匯豐控股(005)行政總裁 艾橋智(Georges Elhedery)表示, 關稅戰令市場大幅波動,市場不 確定可能會令客戶轉移資產,如 從美股轉到中港股市,因估值較 低,亦見客戶將資產從股市轉到 基金、結構性產品或債券,甚至 將投資資產轉泊至存款,而匯控 的財富管理業務也可從中受益。 他又指出,可以預計短期內 市場的不確定性,會令一些客戶 推遲重大的資本或投資決定,以 及或令貸款增長放緩。 至於貿易戰對匯控本身影 響,艾橋智表示,已制定不同情 境,而在可能出現不利的下行情 景下,即主要貿易地區的關稅顯 著大增和經濟增長放緩,預計集 團收入將受到低單位數百分比的 直接影響,同時預期信貸損失遞 增約5億美元。 料全球化不會終止 艾橋智相信,全球化不會終 止,只會出現貿易量和貿易走廊 轉移。他指全球貿易正呈現兩種 趨勢,一種是所謂的「中國+1」 或「中國+2」,即供應鏈重組, 有不少中國企業及一些國際企業 前往東盟、印度、墨西哥等地大 舉投資,令這些地方成為生產、 製造、包裝、組裝的中介中心, 目的是轉售到美國或其他地方。 另一種趨勢是區域間的貿易走廊 大規模崛起,如中國與東盟、亞 洲與中東等等,不涉美國貿易需 求,而更多是與那些地區內或地 區之間的消費增長趨勢有關。第 一種趨勢或受美國加關稅影響, 第二種則屬結構性增長模式,並 將持續增長,這發展也有利匯控。 被問及會否因中美貿易戰而 遷冊搬離香港,他斷言沒此計 劃,指香港和英國均是重要市 場。他續指關稅戰沒影響匯控的 重組計劃。儘管近期美國國債表 現甚波動,但他指絕對會繼續將 美國國債視為無風險資產,亦視 為儲備管理、流動性管理、抵押 品管理和各種其他金融需求的重 要資產。美元作為主導的儲備、 貿易及支付貨幣,有關需求未見 出現改變。 關稅戰波動大艾橋智:客戶資產轉離美股 ■內地訪客近年熱衷到港開立銀行 戶口,以便投資理財產品及股票。 ■ESG概念旨在降低企業對環境 的負擔。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