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_04_2025星島日報

C7 05.04.2025星期日 神州萬象 副刊 在王派快板傳承人劉亞偉的工作 室,展櫃里陳列著快板以及其 他兩樣傳統樂器「哈拉巴」和「仨拉 擊」,劉亞偉拿出隨身攜帶的一副快 板,開始表演起來。他身姿挺拔, 腳步微分站定,手腕輕快一抖,手 中快板即刻翻飛,行雲流水,聲音 洪亮,韻味十足。 王派快板作為中國快板三大流 派之一,其前身是說唱數來寶,至 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在曲藝界有著 較大影響力,2022年,王派快板藝 術入選天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劉亞偉 說:「王派快板講求『齒俐落、字清 晰、音圓潤、情真摯』,在節奏掌控 上做到『快不亂、慢不斷、緩不散、 順流暢』,富有技巧,飽含情感。」 今年37歲的劉亞偉師從快板大 師王文喜,王文喜的父親是相聲泰 斗馬三立的搭檔王鳳山。據劉亞偉 回憶,王文喜對於藝術傳承滿腔熱 忱:「我想找個接班的,把這門手藝 傳下去,百年以後人們還能在舞台 上看著它,還能給它叫個好!」 劉亞偉深知,要走好傳承路必 須用科學方法培養好苗子,以王文 喜的教學經驗為基礎,劉亞偉開始 打造快板教學體系,研發教材,為 小學編寫快板校本教輔,通過出版 社錄製發布電子音像教程,越來越 多的孩子在他的引導下愛上快板, 在竹韻聲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 力。 「平時孩子們也會來工作室跟著 我學快板,我都是免費教他們。」公 益教學15年來,劉亞偉的學生有人 獲得了中國曲藝大獎,有人以此為 特長考入心儀的學校,還有人因為 快板結緣相戀,走進婚姻。 近期在濟南護理職業學院舞台 上,學生們排成整齊佇列登場,在 快板聲配合下不斷變換隊形,快板 與音樂的碰撞,展現出全新視聽效 果。劉亞偉創作並指導的演出形式 讓人耳目一新,贏得師生陣陣掌聲。 在濟南市章丘區澗橋商業街的 一隅,一塊「無塵居」的牌匾低調懸 掛。推門而入,古舊書畫的墨香與 紙香交織,屋內擺滿裝裱修復的工 具和等待晾乾的字畫,這裏是章丘 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書畫 手工裝裱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 偉的工作室,從業至今,他作為 「字畫醫生」,讓無數件殘損的古字 畫重現光彩。 李偉出身裝裱世家,自幼耳濡 目染,對書畫修復產生濃厚興趣, 他認為,裝裱修復不僅需要耐心, 更考驗對書畫材質、歷史背景的深 刻理解,「不同的作品,裝裱修復 時選用的配色、尺寸都不同,或溫 婉淡雅,或大氣磅礴要根據書畫風 格『量身定制』。」 書畫修復工序繁複,李偉將其 比作「外科手術」:從清洗去污、揭 裱補綴,到全色接筆、砑光上桿, 需經歷10餘道工序,面對蟲蛀、黴 斑、斷裂等「病症」,他堅持「修舊 如舊」原則,力求還原作品原貌。 曾經遇見修復難度較高的作品,他 甚至耗時3個月,逐層揭取褙紙, 用自製漿糊填補缺損,最終令畫作 「起死回生」。 在傳統技藝的革新上,李偉深 諳祖輩漿糊熬制「寧欠勿過」的訣 竅:漿糊顏色變透明後即停火,避 免久煮導致黏性降低。他還創新性 地將花椒熬水添入漿糊,使裝裱作 品天然防蟲蛀。針對行業常見的裱 件不平、崩裂難題,他融合古法經 驗與現代研究,通過調整材料配比 與工藝細節逐一攻克,讓古法裝裱 兼具實用性與耐久性。 「古字畫修復不僅是一門技 術,更是一門藝術。」李偉強調,字 畫修復師需具備深厚的美學素養。 因此,他也堅持研習書法、繪畫, 臨摹歷代名家筆法,確保接筆處與 原作氣韻相通。「當然,一幅字畫的 修復並非一個人的功勞,若殘破處 筆法複雜,一般由專業的書法家、 畫家『接筆』,以保證作品完整性。」 為打破技藝傳承壁壘,李偉嘗 試「破圈」傳播,他拍攝短視頻記錄 修復過程,吸引眾多粉絲關注, 「年輕人覺得神秘,我就用鏡頭帶 他們『走進』古畫。」通過鏡頭,越來 越多人了解到裝裱修復這門技藝。 浙江金華婺州窯燒制歷史悠久,千年窯火歷經興衰,一代 又一代的婺州窯匠人使得婺州窯燒造技藝一脈不絕。2009年, 婺州窯代表性傳承人邵文禮創立武義婺州窯陶瓷研究所,帶領 團隊秉承「古法為基、創新為魂、人文為本」的理念,將現代意 識、傳統氣息與民間味道巧妙融合,通過釉色、技法、器型、 紋飾的多維創新,賦予千年婺州窯新的生命力。 泉水響叮咚,快板傳新聲。在泉城濟南,快板表演曾陪伴無數 民眾度過輕鬆時光,承載著獨特的歷史及民俗記憶,如今,在新生 代傳承人不懈努力下,這項傳統曲藝正講述新時代的發展故事。 鋸刃入木、刨刀遊走間,細 密木屑如雪花飄落⋯⋯在山東煙 台牟平區一間木工工作室,膠東 傳統木作技藝傳承人杜丕濤正利 用「榫卯尖角技藝」打造三抽桌。 膠東傳統木作技藝以榫卯以 及獨特的尖、角結構聞名,這裏 的尖、角結構是一種連接方式, 通過巧妙的角度切割與拼接,展 現獨特工藝魅力。近年來,杜丕 濤在傳統技藝中融入創意:斜切 「尖角」桌腿拼接時,榫頭與卯眼 精准咬合,既強化傢具穩定性, 又將拼接處隱於無形,實現功能 與美學的巧妙融合。 「榫卯技術是木匠手藝的試金 石,尖角設計更是考驗功力。」杜 丕濤稱,一塊普通的木頭,要歷 經原木鋸板材、鋸料、刨料、畫 墨、打眼、開榫落膀、組裝、淨 光打磨等八道嚴謹工序,才能蛻 變成精巧古樸的成品傢具。 為了讓木作技藝「活起來」, 杜丕濤在當地建起一座「杜木匠 木作博物館」,展示區展出傳統傢 具、結構模型、木工工具、木制 玩具等展品近千件,體驗區每年 吸引超過一萬人次參觀研學。與 此同時,杜丕濤還研發出木質文 創產品、木質益智玩具超百種, 並將傳統工藝及技藝運用到現代 生活中,打造的插電式玉石木床 等傢具產品遠銷海外。 從傳統榫卯到「尖角」美學, 從青少年課堂到海外市場⋯⋯如 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膠東 傳統木作技藝,杜丕濤說:「其 實木頭也會『說話』,通過一榫一 卯,講述中國文化之美。」 清脆快板聲深入人心 ■李偉正在裝裱字畫。 中新社 ■劉亞偉展示王派快板。 新華社 ■邵文禮(右)查看出窯的婺州窯 盤口瓶。 ■邵文禮在給素坯上釉。 ■邵文禮(左)查看徒弟吳超開窯。 ■婺州窯藝術館展示的各類婺州 窯器具。 ■邵文禮(右二)與徒弟探討婺州窯 寶瓶的造型創意。 ■邵文禮(左)在與徒弟吳超探討素坯 的品控。 ■邵文禮在婺州窯生產車間修坯。 ■邵文禮(中)給徒弟示範婺州窯刻花工藝。 本組圖片來自新華社 妙一 手榫 雕一 得卯 人藏 間天 巧機 化身 「醫生」 讓殘損古字畫重現光彩 節奏快而不亂 聲音洪亮韻味十足 千年婺州窯 釉色技法賦予生命力 重放光彩 ▍本報訊 ▍ ▍本報訊 ▍ ■杜丕濤在打造傢俱。 中新社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