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_11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新澤西州紐瓦克市長巴拉卡(Ras Baraka) 抗議白宮移民政策被捕後,國土安全部再次 展示強硬立場,指責涉事的新州3名聯邦眾議 員襲擊執法人員,可能同樣需要承擔法律責 任,或被當局逮捕。 綜合CNN與NBC 報道,國土安全部發言 人10日表示,現場警員的隨身攝影機已拍下 畫面,顯示當時有議員襲擊移民與海關執法 局(ICE)人員,包括將1名女性執法人員摔倒 在地,部門仍在調查事件,不排除會有人被 捕。發言人還指責,示威期間有「躲在警衛哨 崗內」,也一度「衝破大門闖入拘留設施」,眾 人只是「政治作秀」嘩眾取寵。 國安部發言人隨後又在社交媒體公開影 片,表示當時的執法人員曾與議員、示威者互 相推擠衝突,並在留言中堅稱,官方「不會容 忍對ICE執法人員的攻擊」。其中一段影 片顯示,紐瓦克市長巴拉卡被戴上手銬、 押往鐵絲網後方時,有議員為了接近巴拉 卡,似乎以身體頂撞ICE人員。 事發在9日,巴拉卡與3名代表新州的 聯邦眾議員曼倫迪茲(Robert Menendez)、 麥克伊弗(LaMonica McIver)、科爾曼 (Bonnie Watson Coleman)前往移民拘留 所,ICE表示議員雖然有權視察設施,但 因沒有預約無法安排,又指責巴拉卡「非法 入侵」,將其拘留數小時才釋放。巴拉卡回 應時批評,國安部的言論「荒謬至極」,同 行的議員科爾曼已經80歲,不可能對年輕 力壯的ICE人員構成威脅,也沒有將任何 人推倒在地。 科爾曼同樣否認指控,表示當天他 們只是視察移民拘留所,國土安全部知 道自己行為越界,才以謊言掩飾真相。 曼倫迪茲則在聲明中說,國會議員有權 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突擊檢查國土安 全部的任何設施,反而是ICE試圖恐嚇,阻撓 他們行使監督權。根據聯邦法律,國會議員 有權監督行政部門,但巴拉卡身為市長沒有 這方面的權力。 本報訊 總統特朗普命令國土安全部,透過 動用州府和地方資源增加至少2萬名執 法人員,規模相當於海關與移民執法局 (ICE)現有編制的3倍以上,藉此落實無 證移民「自我驅逐」計劃,但文件沒有具 體說明資金何來。 ▍本報訊 ▍ 綜合《紐約時報》和英國BBC報道,特朗普 在這次命令中表示,為了推動讓移民自 願離境的政策,國土安全部需要儘快接觸州府 和地方執法人員、前任聯邦官員、其他聯邦機 構和人員,與對方簽訂授權合約,藉此加大執 法力度。按照部門職能,主要負責相關工作的 是ICE,部門共有6000多人,假如這次命令得 以推行的話,新增的人數將是ICE的3倍以上。 自從特朗普1月底上任以來,白宮一直希 望向州府和地方執法人員下放權力,連月來 國土安全部已和地方簽署了一系列協議,其 中單在上月底,佛州就動用地方資源協助ICE 執法,在全州逮捕超過1100人。分析表示, 特朗普曾承諾驅逐至少100萬移民,為此在各 大城市圍捕無證移民,也允許當局在法院、 學校、醫院及教堂等敏感地點抓人,但成效 並不顯著,逮捕的人數遠遠沒有達到指標。 隨後特朗普再引用《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以移民湧入造成國家被「入侵」 為由,快速遞解涉嫌是黑幫的外國移民,但政 策遭到連串質疑和阻撓,德州南部、紐約南 區、科羅拉多州的聯邦法官均裁定,政府無 權以此驅逐移民,紐約法官更指責特朗普濫 權,錯誤詮釋國家被「入侵」的條文。有見及 此,白宮最近開始採取較為溫和的做法,改而 推出「自我驅逐」計劃,呼籲無證移民透過CPB Home應用程式提交「離境意向」,聯邦政府會 資助離境機票,移民若返回原籍國之後,還可 領取1000元津貼,未來也能申請合法來美。 而在這次的最新公告中,特朗普將「自 我驅逐」計劃稱之為「回家計劃」(P r o j e c t Homecoming),要求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在全 國宣傳信息,向移民提供兩個選擇,要麼順應 政府要求離開,要麼留在境內承擔嚴重後果。 公告還表示,逗留的無證移民除了被捕 和驅逐出境外,還可能面臨其他懲罰,政府 將「根據與移民有關罪行的適用法律」,徵收 罰款、扣押工資、沒收儲蓄和個人財產,包 括扣押房屋和車輛等。 ■特朗普政府一直推動授權州和地方執法人員就移民問題執法,國安部數個月以來已跟地方執 法部門簽署了一系列協議。 路透社 隨著特朗普政府加大力度驅逐無證移 民,越來越多騙徒開始冒充律師或法庭職 員,民眾一旦上當後,往往損失幾千甚至萬 餘元。 《華盛頓郵報》報道,多名移民律師表 示,社交媒體已出現大量相關的詐騙信息, 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公開數據亦顯示, 偽冒詐騙是最常見的騙案,在2023/24年 度,涉及移民欺詐的投訴個案便增加1倍以 上。 據悉,騙徒會在TikTok等平台冒充移 民律師,也會在臉書等社媒投放虛假廣告, 或利用Zoom視像會議或者WhatsApp的群聯 功能,藉此尋找潛在目標。在已錄得的個案 中,受害人一般損失介乎2000元至1.5萬元 之間,也有人損失10萬元,還有人因為墮入 圈套而面臨遞解。考慮到移民往往選擇息事 寧人,犯罪分子更是肆無忌憚。 移民律師表示,網絡平台充斥陷阱,民 眾必須提高警惕,移民在過去幾個月誠惶誠 恐,保護自己和家人心切,就更容易墮入騙 局。部分網民則說,曾向TikTok投訴但沒 有作用,「無論我們舉報多少次,TikTok都 沒有採取行動」。 其中1名在網上有30萬粉絲的律師形 容,騙徒甚至會主動出擊,在他的留言區灌 水,以至於自己每次發布影片時,都要和對 方的虛假信息對抗,其團隊已向TikTok舉 報數百次。 TikTok回應時說,平台有致力刪除虛 假賬號,但難以杜絕這類現象。 本報訊 透過社媒假扮律師 歹徒詐騙無證移民 國安部威脅逮捕參與示威新州議員 總統特朗普已經下達命令,要求各部門 制定政策或法規時,除非遇到法律明確要求, 否則不再評估氣候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專 家批評,此舉等於擱置施行20多年的「碳社會 成本」指標,將會留下深遠的負面影響。 《紐約時報》報道,這次備忘錄由白宮的信 息及監管事務辦公室發出,辦公室以往曾質 疑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遷,也表示碳社會成 本的計算方法存在諸多變數。而在最新文的 件中,辦公室要求聯邦各部門無需維持標準, 計算溫室氣體排放對社會造成的經濟影響。 按照聯邦以往政策,官方需將每噸二氧 化碳的影響轉化為具體金額,藉此衡量社會 的整體成本,在奧巴馬時代,每噸二氧化碳 的社會成本為42元,特朗普首次執政時將數 字降至5元以下,拜登時代大幅上調至190元 以上,並以此控制汽車、發電廠的排放量。 能源行業與共和黨州份一直反對此舉,指責 聯邦「打擊產業」。 對於白宮這次措施,學者及環保團體 紛紛批評,政府無視科學與經濟現實,「任 意而武斷」地以一己的意願凌駕數據,否認 氣候變化的後果。外界未知反對陣營會否興 訟,但有分析表示,即使白宮改變立場,未 來有人興建輸油管、發電廠時,可能還會面 臨法律挑戰。 本報訊 加州聯邦法官頒發臨時禁制令,禁止總 統特朗普政府繼續大規模解僱聯邦僱員,並 要求白宮與與國會合作,經過一系列嚴格程 序才可實施這個目標。司法部已經迅速上訴。 綜合美聯社及Politico報道,北加州聯邦 地方法院法官伊爾斯頓(Susan Illston)9日下 達為期14天的禁令,要求白宮的人事管理辦 公室(OPM)以及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 在本月23日前,暫停執行裁員通知,也不能 開展新的行動。法官表示,雖然聯邦法律賦 予總統權力,可以重組政府架構、增減聯邦 僱員人手,但此舉必須透過合法途徑,包括 與立法機關合作,遵守嚴格的法律和程序要 求,而白宮現在只以行政命令推行政策,只 是為了規避責任。 伊爾斯頓法官在臨時禁制令中特別提及 多個部門,包括能源部、內政部、勞工部、 國務院、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等等,表示不少 受影響的部門都是由國會成立。但司法部律 師批評,此裁決妨礙總統推行政策,因此將 會上訴,也相信最終會取得勝利。 特朗普政府在過去3個多月來,已裁減數 以萬計聯邦僱員,但過程中導致混亂,曾需復 聘被炒的員工,也引起多宗訴訟。在這次案件 中,多個工會及城市聯手入稟三藩市聯邦法 院,表示白宮雖然有權調整人力資源,但必須 提早60天通知當事人,決策時也需考慮他們的 年資、能夠重新分配工作等其他因素。 本報訊 白宮下令停止評估氣候變遷經濟損失 ■《華盛頓郵報》報道,自總統特朗普上台 後,社交媒體平台上湧現了大量偽冒律師及 法庭職員的騙徒,利用移民的恐懼心理行 騙。 資料圖片 ■3名代表新州的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從左 到右)麥克伊弗、梅南德茲及科爾曼,早前到 新州ICE拘留所,抗議聯邦拘留移民。 美聯社 動用地方資源 落實自我驅逐計劃 A5 05.11.2025 星期日 美國新聞 特朗普要求新增2萬執法人員 法官暫阻特朗普政府解僱聯邦僱員 分析表示,特朗普曾承諾驅逐 至少 100 萬移民,為此在各大城 市圍捕無證移民,也允許當局在法 院、學校、醫院及教堂等敏感地點 抓人,但成效並不顯著,逮捕的人 數遠遠沒有達到指標。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