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 05.28.2025 星期三 香港財經 老牌港商轉型避過地產寒冬 領展(823)公布截至3月底止 全年業績,可分派總額按年升 4.6%至70.25億元。對於旗下香 港商戶續租租金調整率轉為負 2 . 2%,行政總裁王國龍坦言, 商戶減租比例在過去一年有所上 升,加租個案則減少,但整體出 租率維持97.8%,「相比同行業績 唔算太差。」王國龍表示,香港及 內地未來一年續租壓力持續,但 會優先確保出租率穩定。 期 內 , 領 展 全 年 收 益 錄 142 . 23億元,按年增4 . 8%,好 過市場預期;物業收入淨額錄 106.19億元,按年增5.5%,同樣 好過預期。此外,投資物業組合 估值按年減少6.6%至2204.13億 元。公平值下降主要由於大部分 物業的資本化率攀升,以及外幣 兌港元貶值所致。截至今年3月 底,淨負債比率為21.5%;去年 同期則為19.5%。 王國龍表示,港人北上消費 浪潮對香港商戶租金回落帶來 結構性影響,短期難以反彈至 2017、2018年水平。領展旗下商 場以家庭式消費、餐飲業為主, 「幫我哋留住好多客」,同時領展 正透過調整租客組合,如引入體 驗式消費,以及在深圳、廣州等 大灣區投資,以對沖風險。 談及利率變化,王國龍指 出,旗下商場主要服務公屋居 民,息口變動對該客群消費力影 響有限,反而更需關注持續加息 可能增加租客營運成本,加上貿 易戰推高來貨價,將壓縮商戶利 潤空間。領展早前成立私募基金 業務「領展房地產投資(LREP)」, 王國龍說,已完成所有準備工 作,包括文件架構搭建及新加 坡、澳洲、日本等地的團隊擴充。 對於內地租務情況,王國龍 稱,由於消費市場整體低迷,領 展項目呈現明顯區域差異,中國 南部資產保持強勁,北方則受市 場環境影響面臨壓力。領展截至3 月底止年度,內地整體出租率維 持95.9%,全年的續租租金調整 率為負0.7%,若撇除北京中關村 領展廣場,內地續租租金調整率 則為正7.6%。 領展王國龍: 中港未來續租壓力持續 亞洲聯合基建創辦於1968年,現 時由彭氏家族第二代彭一庭和 彭一邦兩兄弟繼承父業,掌管公司 業務。集團旗下業務包括建築及地 產、保安及物業管理、隧道管理、 物料採購等,參與的大型基建亦包 括中環灣仔繞道、蓮塘/香園圍口 岸基礎設施、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旅檢大樓和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 等。 私樓周期起伏大 風險相對高 彭一邦表示,集團早在2010年 開始進行業務轉型,現時多接政府 基建項目,坦言轉型原因是發覺私 人樓宇市場周期起伏太大,收款能 力在市況下行時尤其困難,「在風險 管理來說,我覺得在down cycl(e 下 行周期)時私人工程的風險相對高, 私人業主畀錢的能力也沒有政府那 麼強」。 除了風險考量外,也考慮到興 建私人樓宇要用的建築技術相比基 建較低,認為公司多年來累積的經 驗,有能力承接更高端的項目。 集團現時參與了包括填海造地、起 橋、造鐵路等不同種類項目,「全香 港一半以上的路軌都是我們鋪的」。 疫後利息急升 工程成本大增 避過了今次私樓市場下滑的衝 擊,彭一邦坦言是「有些好運的」, 「十年前未必預測到今天會是這樣, 如果繼續是以前那個模式的話,都 挺難想像」。今次公司沒有任何裁員 行動,唯回想2004年2005年那段日 子,沙士之後私人樓宇工程和基建 工程大減,公司從約1,000名員工減 至只剩400人,「那一次就真的很嚴 重,炒了很多人還要減薪。」 儘管避過行業寒冬,公司於 2024年上半年仍錄得2 . 64億元虧 損,相較前一年同期純利6,833萬 元,由盈轉虧。彭一邦歸因於疫情 後貸款利息急升,導致工程成本大 增,他舉例銀行借貸利率由2厘曾上 升至差不多8厘,升了4倍,「我們做 基建很多時候都是說5年、6年,有 些10年的,以前計落的數make sense (合理),今天不make sense。」 此外,工人短缺和其他項目成 本增加也是虧損的原因之一。面對 高利息環境,公司的應對策略是要 「早點收錢、早點還錢」,希望減低 融資成本。 前景保持樂觀 北都帶來機遇 作為第二代接班人,彭一邦比 較了父親時代與今日建築業的差 異,「那一代是大興土木,你會覺得 肯努力就有發圍空間。」而今日建築 業已經非常成熟,透明度極高。「一 般人如果(在這行)再想創業,其實 是難了很多,因為很多安全要求、 質量要求,很多牌照要求。」他分 享,有別於過往價低者得的方式, 現時工程招標多採用「雙信封或三 信封」制度,「一個看錢、一個看技 術,有時還看innovation(創新)。」 這使得新入行的小公司難以競爭。 在訪問中,彭一邦直言自己是 行業下的「既得利益者」,但強調這 是市場主導的結果,在高度監管的 環境之下,只有本身是強者,才 可以生存。他又比喻一個剛出生的 嬰兒沒可能在沙漠生存,反而是一 個帶了足夠糧食與水、身體強壯的 人,才有機會在惡劣環境生存下來。 展望未來,彭一邦對建築業, 特別是基建方面的前景保持樂觀, 即使政府錄得赤字,但起碼未來5 年,看到政府會積極發債券。他特 別提到北部都會區的龐大發展,是 以上千億計,為業界帶來機遇。 此外,他相信內地雖然正在 經歷經濟下行,但長遠將保持良 好發展,縱然香港未能像以往般吃 西方、內地兩家茶禮,但「如果大 家再望長遠,內地經濟體系其實很 健全,接下來的發展我覺得仍然是 高速的發展,所以香港一定是會受 惠於祖國這次繼續帶來的boom(繁 盛)。」 樓市下行,地產發展商開展新項目的意欲降低,導致私人工 程量驟減。香港老牌基建商亞洲聯合基建(711)行政總裁彭一邦 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整個行業和起樓有關的專業,現在是一個 冬天來的」。幸運的是,集團早在十多年前開始部署降低私營工程 比例,轉向發展高端公營項目,現時公私營項目比例由以往50比 50,大幅調整至90比10,令集團得以避過當前建造業低迷的衝擊。 ■避過了今次私樓市場下滑的衝擊,亞洲聯合基建行政總裁彭一邦坦言早 在十多年前部署轉型,是「有些好運的」。 公營項目佔9成「今日建築業只有強者生存」 小米智能手機中國市佔率升至 18.8%,按年升4.7個百分點, 連續5個季度攀升,並且是時隔十 年重奪出貨量首位。盧偉冰相信 「是次(小米)回來後,應該會站得 非常穩」,而現時中國手機市場的 分化只是開端,明年的頭部效應會 越來越強,又指自2023年第三季財 報收入按年重返正增長後,仍是公 司本輪高速增長的開始。 ADR曾較港收市高6.4% 小米上周發布自主研發設計的 SoC晶片「玄戒O1」,他表示,公 司認為現時消費電子巨頭都是晶片 巨頭,故要掌握晶片能力,而玄戒 O1目前只規劃用於小米的旗艦手 機和產品上,另公司今年研發投入 約300億元,當中25%用於A(I 人工 智能)方面。 被問及小米大家電業務,盧偉 冰指出,個人從來不擔心價格戰, 價格戰由今年初起,對小米沒有造 成影響,因為公司的產品、硬件及 智能化強,渠道效率高,預計該業 務未來數年保持高速增長。他又希 望,小米今年在中國冷氣零售市場 排前三。至於高端化布局方面,公 司下一步將由摸索轉為規劃模式、 提升高端水平、由中國走向海外, 以及由手機和汽車,擴展至其他產 品類型,又指公司的收入增速超越 銷量增速,反映行高端路線帶來的 價值。 期內,以業務分部來看,小 米「手機xAIoT」分部收入為927.1億 元,按年增長22.8%;「智能電動 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為 185.8億元,佔總收入16.7%。值得 留意的是,小米自今年第一季度 起,「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 營分部更新為「智能電動汽車及AI 等創新業務」。 小米今年首季整體毛利率 22.8%,按年提升0.5個百分點, 當中「手機xAIoT」分部毛利率為 22.8%;「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 業務」分部毛利率為23.2%。 不擔心大家電業務價格戰 小米今年首季智能手機收入 506.1億元,按年增加8.9%,主要 因為智能手機的ASP(平均銷售價 格)以及出貨量均有所增加。至於 智能電動汽車收入由去年第一季度 約1840萬元,增加至今年第一季度 181億元。 期內,共交付75869輛Xiaomi SU7系列汽車。盧偉冰提及,截至 本周一止,小米SU7 Ultra鎖單量已 逾2.3萬輛,遠超當初定下的1萬輛 目標。 另外,小米在業績報告中亦提 到,穩步執行集團「新10年目標」: 大規模投入底層核心技術,致力於 成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領者。 集團第一季研發支出達到67億元, 按年增長30.1%。 小米首季經調整賺107億創新高 快手(1024)公布首季收入326 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 10.9%;經調整盈利45.8億元,按 年增4.4%,勝預期。旗下新業務 「可靈AI」(人工智能)單季收入超 過1.5億元。快手聯合創始人兼首 席執行官程一笑表示,今年以來 「可靈AI」變現能力明顯加快,目 前專業用戶端(P端,含自媒體創 作者等)訂閱會員收入已佔該業務 總營收70%,且續費表現亮眼。他 強調,未來會繼續將AI技術融入 現有業務。 管理層稱,未來會繼續增加 AI領域的研發投入,主要成本用 於招聘和保留行業級人才,「非常 有信心通過技術迭代實現算力成 本的進一步下降。」從全年來看, AI對盈利的負面影響將會越來越 少,預計今年會減低利潤約1至2 個百分點。 對於即將到來的「6 1 8購物 節」,程一笑表示,快手會推出20 億元人民幣補貼,可以和其他補 貼共用,目標為刺激消費者購買 意欲,快手亦希望透過與用戶、 商戶和產品供應商有更多溝通, 可以藉此取得新客戶。 新車YU7反應超預期 諮詢量較SU7多3倍 ■小米智能手機中國市佔率升至18.8%,連續5個季度攀升,並且是時 隔十年重奪出貨量首位。 快手首季經調整盈利增4% ■亞洲聯合基建創辦於1968年,前 稱俊和集團有限公司。 ■集團現時參與了包括填海造地、起 橋、興建鐵路等不同種類項目。 個人從來不擔心價格戰, 價格戰由今年初起,對小米 沒有造成影響,因為公司的 產品、硬件及智能化強。 小米集團總裁 盧偉冰 小米首季業績摘要 項目 金額 (元人民幣) 按年 變幅(%) 收入 1112.9 億 +47.4 經調整 淨利潤 106.8 億 +64.5 純利 109.2 億 +161.2 每股盈利 0.44 +158.8 小米(1810)今年首季收入、毛利率及經調整淨利潤都創歷史 新高,收入1112.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47.4%,勝市場 預期;經調整淨利潤106.8億元,升64.5%,亦高於市場預期;期 內多賺1.6倍,至109.2億元。該公司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表 示,上周「YU7技術發布會」後留下個人資訊的客戶是「SU7技術發 布會」同期約3倍,反應超預期,預計今年7月正式上市,另目前 小米SU7系列的定單非常穩定,以及全力保證35萬輛年度交付目 標實現。業績超預期,小米ADR早段曾高見34.99美元(約54.86 港元),較香港收市高6.4%。 ■快手公布首季收入326億元人民 幣,按年增10.9%。 如果大家再望長遠,內 地經濟體系其實很健全,接 下來的發展我覺得仍然是高 速的發展,所以香港一定是 會受惠於祖國這次繼續帶來 的 boom(繁盛)。 亞洲聯合基建行政總裁 彭一邦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