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_14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A10 07.14.2025 星期一 港聞 港股蓬勃吸引韓資注意 財爺促拓機遇 財政司司長陳茂 波表示,上周在韓國 首爾進行了三天的訪 問,在一連串的交流 中,他們對香港市場 的「超級聯繫人」功能 深感興趣,並認同在 多個領域,雙方有不 少合作空間。在當前 國際變局下,區域內 的合作將越趨重要。 結交新夥伴、開拓新 市場、吸引新資金、共謀互惠發展,對提升 雙方的經濟韌性和競爭力都有所裨益。 陳茂波在網誌表示,自去年9月以來, 香港金融市場的強勁表現,以及新股集資活 動蓬勃,吸引了韓國金融界的注意。出於看 好香港證券市場的前景以及分散資產配置風 險的需要,也出於看好整個大中華地區的創 科發展和商業化潛力,他們對投資香港及內 地市場興趣濃厚。 今年首5個月,在港的韓資持牌機構的 證券交易總額已經超過1.5萬億港元,是去 年全年的2.8倍;韓國的投行也是多隻在港 上市新股的基石投資者。 韓國創投及私募基金對投資香港的興趣 也日趨濃厚,但對香港以至大灣區的創科發 展和投資機遇,以至證券市場的最新發展和 趨勢認識不足。香港市場的產品創新力,獲 得了韓國金融界的認同,他們並正研究把相 關產品和理念應用至其他合適企業。 陳茂波稱,此行更深刻感受到,暢達的 溝通交流和相互了解的必要,這是建立互信 的基礎,也是促進合作的起步點。歡迎韓國 企業和高校與香港探討更多合作項目,並槓 桿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和潛能,共同開創新 機遇。他指,未來會繼續推動香港與亞洲區 內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多層次互動,包括舉辦 更多金融、創科、經貿以至文化藝術、教育 等方面的交流活動,促進彼此更廣泛、更深 入的認識和理解,為加深友誼、加強合作奠 下更堅實的基礎。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推出兩年,僱主必須 就每宗申請的空缺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優 先聘請合適的本地工人填補空缺。不過,至 今批准輸入勞工人數超過5萬人,有聲音質疑 政策未有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就業。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至今接百多宗 涉及僱主疑違反規定的投訴,現正跟進的兩 宗個案,已有初步證據顯示僱主聘請外勞 後,解僱本地僱員。 另一宗個案亦有清晰證據,僱主涉在本 地招聘過程中「不真誠」,無讓有意求職的本 地工人優先獲聘。 有僱主不真誠 無優先聘本地人 孫玉菡指,違規者已被列入監察名單, 申請暫停。他強調,若證實相關個案,不僅 會撤銷現時的外勞申請,亦會禁止僱主兩年 內再申請輸入外勞。 計劃兩年檢討期將至,對於會否收緊輸 入外勞計劃,孫玉菡表示要看大局,本地勞 動人口自2018年後一直下跌,勞動力亦開始 老化,長遠是需要補充勞動力。 他強調,希望向僱主發出清楚訊息,計 劃下大家要公允,輸入勞工的原因是因為本 地勞工不足,若被政府發現輸入外勞後解僱 本地勞工,是違反計劃要求,當局會毫不猶 豫作行政制裁。 他又指,輸入勞工佔整體勞動力約1%, 飲食業輸入勞工約1.2萬人,佔行業5%,顯示 計劃是針對性補充。 3宗輸入外勞涉違規 孫玉菡:倘屬實兩年內禁申請 香港人口正急劇老化,「以老護老」的情況 日漸普遍,近年更不時發生「照顧者悲 歌」,如去年8月便有六旬男子在觀塘寓所意 外暈倒身故,致其八旬的臥床母親亦因缺乏 照顧而死;本月初深水埗亦爆出雙屍命案, 案中男死者疑因須長期照顧智障姐姐,不堪 生活壓力在寓所雙雙燒炭輕生。 留院即通報提供援助 為加強支援照顧者,政府今起啟動「高風 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劃。孫玉菡昨接受電 視節目訪問時表示,由本周一起,醫管局在 每日早上約9時會向社署提供領取低收入津 貼的照顧者入院名單,由社署派員上門或致 電,了解被照顧者的需要,以安排送飯、暫 託等服務,但不會額外收費。他指,預計首 階段有8000至9000人受惠,又強調會酌情處 理,向相關人士維持經濟援助,「不會因為 (入院導致)照顧時數不足,而扣減照顧者原 有的津貼」。 孫玉菡又謂,通過新機制,社署只需識 別被照顧者的身份和地址,便可派員跟進, 「過程中毋須知道照顧者的病歷、住院日數等 私隱」。 他透露,勞福局近日亦已完成資料庫技 術上的互通,設計上也有徵詢私隱專員意 見,已考慮到相關私隱問題。 被問及香港現有170萬名年滿65歲或以上 長者,計劃何時可做到全面覆蓋?孫玉菡回 應指,相關年齡組別中有四分三人,目前正 領取社署不同類別的福利津貼,包括綜援、 生果金等,期望未來可將當中的「雙老戶」納 入資料庫中,「將保護網越織越密」。至於目 標時間表,他坦言「這一刻沒有確實答案,但 我是很心急的」。 孫續指,希望試點計劃可運作順利,令 局方可確認流程的設計、資訊的互通等範疇 均符合預設要求,並能如期做到後續的照顧 服務,又謂雖然未能「一步到位」,但亦期望 可逐步擴大資料庫至覆蓋全社會,「希望真的 做到走在悲劇前」。 與關愛隊聯手探訪兩區長者 另外,政府亦與關愛隊聯手,在未來一 兩周會先在觀塘及沙田區試行安排上門探訪 公屋內的獨居長者及雙老住戶;若進展順利 將擴展至其他地區。身兼觀塘區關愛隊成員 的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通過上門探訪可進 一步完善「照顧者名單」,「目前不少照顧者未 做登記或領取政府津貼,令社署掌握的照顧 者名單並不全面,難以有效識別及支援潛在 高風險個案,而關愛隊則可憑社區網絡,主 動發掘未被察覺的隱形需求,及早轉介有需 要個案予社署」。 顏汶羽又謂,試點計劃下的動態資料通 報機制,也可改善這一痛點,意義重要,「當 照顧者因病入院,社署可加快收到醫管局通 報,以部署支援措施,能提升介入個案的效 率」。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則指,目前試點計劃 覆蓋範圍太小,應將計劃盡快擴展至領取綜 援、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的照顧者,以便 真正有需要人士均能獲得支援,「社署平日做 上門服務時,也可安排專業人士同時進行評 估,以了解長者戶的長遠照顧需要,及早提 供介入服務」。 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近萬人受惠 社福界讚具針對性 當局目標覆蓋「雙老戶」 計劃如同一個「動態的高風 險資料庫」,根據構想可變得相當 龐大⋯⋯或涉及百多萬人,期望終 有一日能全數納 入, 萬 一 有 人入院,當 局會得到訊 息有人可能 需要額外照 顧。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孫玉菡 「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劃今 起實施,領取低收入津貼的照顧者一旦 入院,醫管局將會通報社署,由署方跟 進被照顧者的情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孫玉菡昨稱,期望計劃日後可再擴大, 以覆蓋正領取社署轄下其他津貼的過百 萬名長者,尤其是「雙老戶」。有關愛隊 成員及社福界人士向《星島》指支持計劃 推行,讚稱做法具針對性,且可精準 支援隱蔽及有需要的長者戶;唯他們擔 心,試點規模仍較小,難覆蓋有需要的 照顧者,且社署掌握的照顧者名單亦有 限,倡未來在提供上門服務時可一併進 行評估,以掌握社區內長遠的照顧需要。 ▍本報記者謝宗英香港報道 ▍ ■「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試點計 劃今日起實施,初期料有8000 至9000人受惠。 資料圖片 實施時間 由 7 月 14 日起, 每日早上約 9 時 流程 由醫管局向社署 提供相關照顧者 入院名單,社署 負責派員了解被 照顧者需要,包 括送飯和暫託等 受惠者 領取社署低收入 津貼的照顧者 受惠人數 試行階段約 8000 至 9000 人 來源:勞工及福利局 計劃流程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美國總統 特朗普上台後,為世界貿易秩序帶來天翻地 覆的轉變及不穩定性,但現時地緣政治情 況,為香港帶來機遇,她對香港優勢有信心。 劉凱旋昨在電台節目表示,美國政策常 朝令夕改,雖然短期內肯定對全球貿易有不 利因素,但企業營商需要穩定性,現時國家 經濟增長(GDP)超過5%,香港是亞太區的平 台和樞紐,亦堅持自由貿易港的方向,相對 穩定,現時不少企業都減少與美國貿易,反 而看好中長線選擇落戶香港,瞄準大中華地 區。 聚焦吸引物流及創科等企業 劉凱旋又指,過去幾年署方引進香港的 企業,大多與金融或金融科技有關,亦聚焦 吸引物流及創科等企業,而物流及餐飲企業 帶來的就業機會也有增加。 對於近期有不少餐飲企業相繼結業,她 認為市民的品味會隨著時間改變,餐飲亦要 跟隨潮流,市面的餐飲業會有一定轉變,一 些可能已經營數十年的餐廳,因創始人年紀 大或模式未能貼合市場的改變而結業,屬於 商業決定。 署方引入的餐廳都較特別及新型菜式, 如川菜、西安菜及陝西菜等,不少都希望日 後再「出海」到東南亞。同時署方會提醒中資 客戶,「不要為了『出海』而『出海』」,一定要 清楚知道自己的服務、產品優點及目標市場。 劉凱旋續稱,香港與其他商業樞紐,例 如阿聯酋杜拜、英國倫敦以及美國紐約等, 並不完全是鬥爭關係,認為企業有不同需 要,舉例指有國企落戶香港後,下一步希望 「出海」到中東,署方就會將企業介紹到沙特 阿拉拍等國家。 對於署方提早完成2022年《施政報告》訂 立績效指標,她表示為此成績感振奮,會乘 勢繼續努力,不會「躺平」。回看香港2023年 取消因疫情的出入境限制後至今,仍面臨很 多挑戰,當時2023年慢慢開始復蘇時,又面 對中美關係變化的「逆風」,署方使用新辦法 招商引資,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今年首半年的企業投資數字增長不錯, 尤其是中國的企業。她指,出外招商引資要 講求雙向奔赴,署方協助的美國企業過去一 直增長。而新興市場未必認識香港「一國兩 制」優勢,會多加解說,否則相關企業只會相 信部分西方傳媒的說法。 對於歐美部分國家及媒體對香港的負面 宣傳,劉凱旋指,現時看到情況已開始出現 轉變,甚至美國本地不少企業家都說中國發 展好,表示一定要來,因為企業最重要是賺 錢及成功,所以「香港一定要出去講多啲,拉 多啲人入嚟」,亦有人3、4年沒來過香港,再 回來後說:「嘩,wonderful,好好!」因此一 定要所有香港人及政府向外多解說,令他們 放下對香港的疑慮。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投資推廣署:地緣政治為港帶來機遇 籲內企勿「為出海而出海」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現時地緣政 治情況為香港帶來機遇。 ■陳茂波在韓國首爾 出席「香港—韓國資本 市場研討會」,並在會 上致辭。 陳茂波FB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