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_14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B4 07.14.2025 星期一 中國時事雜誌 一位來自山西的志願者告訴 榕江縣第二中學安置點負責人楊 娟,他外出購買生活用品,付款 時才發現手機沒有信號無法掃 碼,一位本地的農民大叔主動替 他付了款。 詹先躍在多個當地志願群 裏,這些群因支持「村超」而生, 現在,群裏每天被救災資訊刷 屏,有老鄉給志願者提供住宿, 給前方救援人員準備餐飯。他感 受到,在同一個群裏,對救災的 支援和對「村超」的支持一樣,都 是真誠而純粹的。 榕江縣忠誠鎮的合約食堂, 則幾乎24小時不停歇地,每天往 縣城裏供應著上萬份餐飯。 1500多平方米的廚房,被物 資堆得滿滿當當,政府工作人 員、各村寨負責人和400余名志願 來做飯的村民在此勞作。 鎮黨委書記楊勝濤穿著紅色 球衣,舉著大喇叭喊:「災區的 民眾可以(吃),來救援的外頭的 也可以(吃),我們後勤的人只 吃個三分飽,我們都多打一個飯 出來,去支援一線,好沒好?」 「好!」周圍系著藍色圍裙的居民 回應。 忠誠鎮到縣城只有10公里左 右,是距離榕江縣城最近的鄉鎮。 6月24日洪峰過境後,縣城斷 水、斷電、斷網,但鎮裏受洪災 影響較小,便成為縣城後勤保障 最重要的點位之一。平日裏,居 民們舉辦宴席都是在合約食堂, 現在這裏成了當地最重要物資集 散地。 各個村寨的村民,把自家存 的糧食送去村裏,由村裏再運到 鎮上。臘肉、醃魚⋯⋯這些當地 招待貴客、壓箱底的食材被村民 們拿了出來。 忠誠鎮政府黨務政務服務中 心副主任王青青記得,有位老人 得知縣城受了災,立刻回到村裏 拿出穀子打成米,捐了出來;還 有老人聽說食堂缺鹽,捐出自己 存的17包食鹽;有位60多歲的阿 姨把身上的現金都帶過來,最後 摸遍口袋,又掏出4枚硬幣,執 意要留給需要的人,她不肯說出 自己的姓名,在工作人員的請求 下,才留下「小小草」這個代稱。 合約食堂的村民志願者們, 有的曾是「村超」足球啦啦隊的隊 長,極有號召力,有的曾做過後 勤,熟悉流程,有的則開著自家 車組成志願車隊。 不僅如此,鎮上的工作人員 還要接收各地愛心人士捐贈的物 資、到縣城參與清淤工作,累極 了就在食堂的椅子上合下眼。 但沒有人懈怠。龍躍波說, 當村民們聽說要把一所小學騰出 來備用,二話不說,拿著拖把、 抹布就來了,半個多小時,就把 兩層樓打掃得乾乾淨淨。他們還 接到任務,需要煎至少1萬個雞 蛋,於是家家戶戶出了人、鍋、 火爐、盤子和鏟子,一刻不停地 幹活。 沒有人喊苦,也不需要號召 和倡議,「村超之後,大家變得越 來越團結」,龍躍波覺得,他更像 是跟家人打交道,「喊一聲,就有 人回應。」 報本 援地 手民 者眾 以自 善覺 意回饋 沒也 有不 人需 喊要 苦號召和倡議 ■圖為領物資的隊伍。 網上圖片 一層的展廳原本整齊有序地停 放著16輛車,現在,它們七歪八扭 地陷在40多厘米厚的淤泥中,車身 上也裹滿泥漿,這是第一輪洪水消 退後留下的痕跡。 不止這些,這家在榕江縣東邊 開了7年的馳誠汽貿店,已經看不 出原來的樣子。辦公桌、茶桌、音 箱、書櫃、沙發全部被淤泥蓋住, 只能看出個大概的形狀,水缸裏的 金魚不見了,洪水漫過3米多高的吊 頂,扯下吊頂板,淹沒到閣樓,漂 起裏面安放的床。 摸到最上面的被子還是幹的, 店主胡雨的眼淚落了下來。「這個店 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受傷 我心裏難受。」 胡雨看到,隔壁的車店、酒 店、飯店⋯⋯無一倖免。李蘭開在 城北新區的店也是一樣。商鋪的大 門被淹了一半,「三穗鴨店」的招牌 還很鮮豔,可門外漂著的都是板 材,上鎖的玻璃門只能徒勞地擋住 碎屑,洪水還是漫進店裏。 6月24日那天,洪水來得很快, 李蘭和丈夫把食材挪到桌上的工 夫,水已經漫過了腳踝,他們在政 府工作人員的催促下撤離了。丈夫 去把車挪到高處,李蘭則背著一歲 半的孩子返回家中。夜裏,沒水又 沒信號,李蘭聯繫不上丈夫,靠著 儲存的純淨水和鄰居給的泡面,在 孩子的哭鬧聲裏,度過了又急又怕 的一夜。 第二天洪水退去後,李蘭背著 孩子趕回店裏,街上的淤泥厚厚一 層,裹在腳上沉甸甸,每走一步都 要費力地抬起腳,先從淤泥裏拔出 來再邁下一步。十幾分鐘的路程, 李蘭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她的店幾 乎全毀了,原本雪白的牆面,已 經被黃泥浸變了色,天花板落了一 地,藍色、紅色的電線裸露出來, 冰箱、椅子、鍋碗瓢盆⋯⋯目之所 及的一切都倒在泥水裏,一片狼藉。 這個建在三江交匯處的小城, 幾乎年年漲水,但鮮少有這麼嚴重 的時候。石珊珊老家的房子是二層 瓦房,以往洪水來了,只要把東西 搬到二樓,就不會有大損失。但這 次直接把整棟房子沖垮了。 她刷視頻時,看到一段洪水淹 沒房屋的畫面,一眼認出那是自己 老家的房子。瓦片一瞬間全被水吞 下去,她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下 來。她記得初中住在那裏時,房間 門是銀色貼片釘上的,和別的房間 不一樣。整棟房子被水淹沒後,那 塊銀片還浮在水面上。 「沒有一個東西是好的,甚麼都 拿不出來。」石珊珊說,遺憾的是沒 把紀念照片帶出來,那些從小到大 的照片、全家合影,全被泡壞了。 王鵬在縣城生活近40年,從沒 見過這種陣勢的大水。他是榕江縣 古州鎮政府工作人員,6月24日第一 次洪峰過境前,他在淩晨組織撤離。 挨家挨戶通知已經來不及了, 他們只能依靠最原始的辦法——帶 著喇叭在街上喊話。 有的老人走不動路,孩子又在 外地,王鵬和同事們便找來輪椅, 把老人推到安全地帶;遇見那些不 願離開的,就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 地勸導,讓他們先去安置點避一 避;又分頭給低窪地區的商戶打電 話,讓他們速去轉移貴重財物。 一直忙到24日上午。王鵬看著 渾黃的水從低窪處漫上來,翻過河 堤,擴散到街上。水流並不湍急, 但卻一點點蠶食街道,以勢不可擋 的姿態漫延到大半個縣城。 被兩河一江包圍的貴州省 黔東南州榕江縣,6月底遭遇 3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水退 卻後,經過全縣官員民眾和各 界馳援力量的共同努力,貴州 省榕江縣清污工作日前結束, 水、電、交通基本恢復。綜合 各媒體報道,7月3日,首批馳 援人員共7000多人離開榕江, 當地民眾自發前來送行,感謝 這些為榕江奮戰過的人們。 ▍本報訊 ▍ 首批來榕江馳援的7000多人分別 來自黔東南州15個縣市、社 會救援力量以及消防、警察、供電 等部門。來榕江參與抗洪救災的這 些天,他們分別住在榕江三中、四 中、六小等地。當地村民聽說他們 要陸續離開後,就自發組織前往各 支救援隊的乘車點,為他們送行。 7月3日下午三點多,上百輛救 援車輛有序駛離榕江,沿途民眾都 趕來送行。榕江老城3公里左右的 路,車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道不 完的感激,說不盡的情誼。 村民們把家裏的雞蛋、平時繡 的鞋墊、做好的鞋、蒸熟的糯米湊 到一起,送給救援隊,表達最真摯 的謝意。 據貴州榕江縣車江三村村民 說,送的這些東西都是連夜編的, 這是侗族最高的禮儀了。最髒最重 的活都是馳援人員在做,看見他們 睡覺的時候都是席地而睡、靠著欄 杆睡、靠著走廊睡,看到他們很心 疼。 在送別的人群中,還有不少學 生。他們把緊急救援民眾、清理淤 泥等場景都畫了出來,雙手高舉著 自己的畫,向救援隊表達謝意。 首批救援隊已返回各自的崗 位,此后,在榕江還有5000多名馳 援人員繼續開展重建榕江的後續工 作。突如其來的洪水,聞汛而動的 緊急馳援,一座城的人們含淚相 送,多方凝聚起來的力量,讓這座 遭受過洪水侵襲的城市正在重啟新 的生活。 洪水過後,人們迫不及待想讓 生活回歸正軌。 據新京報報道,第一輪洪水過 後,街邊很快聚起賣菜的商販,物 資點堆滿了物資,下發給前來領取 的居民,「村超」球場、路邊店舖都 在忙著清理淤泥。 淤泥中夾雜著雨水、泥土的腥 味,還有裹挾而來的各種東西發出 的腐爛氣味,很難聞,沾在身上也 很難洗淨。 誰也沒想到,第二天洪水再次 襲來,又把店舖淹掉一半。 一直到6月29日中午,李蘭夫婦 還沒有機會回到店舖查看,丈夫正 跟著大部隊一起清理街上的淤泥, 他們準備等洪水徹底平復,再做打 算。「我們算是小店面,但也是我的 所有了,這就是我們生活所有的希 望,不傷心是不可能的。」李蘭只能 告訴自己,最起碼生命是安全的, 「哭也沒有用,只能振作起來,再做 打算。」 胡雨的店被淹後,一直住在朋 友支援的二手車上,還有凱裏的朋 友給他送來一些吃的和藥。他從泥 裏撈了幾件衣服出來,用溪水洗了 洗,晾在門口。 想著要打掃,胡雨從展廳的淤 泥裏摸出錘子、扳手和釘子,又從 水裏撈了幾塊木板,釘成簡易的工 具,請了幾個臨時工來幫自己清理 淤泥。 進度緩慢,直到27日,店裏才 清完四分之三,還有一些角落沒被 清理。胡雨能聞到,屋裏已經有一 些異味。唯一能顯示這個店裏還有 一些生機的,是兩盆綠植,他把它 們從屋裏搬出來,擺在門口,「希望 像這兩盆綠植一樣頑強地活下去。」 29日早上4點,天剛亮,胡雨 下山趕往店裏,碰到正在門口給他 清理淤泥的武警官兵。有了他們幫 忙,這次的清理比之前快了太多, 到上午11點,店門口的清淤工作基 本完成。 二次洪峰過境,老城區再次被 淹,胡雨幾位員工的家大多在那 裏。他們需要回家幫忙清淤,店裏 剩下的清淤工作得他一人完成。 忙活完後,胡雨坐到那輛二手 車裏,短暫地休整。6月29日,是他 女兒的8歲生日,原本和妻子答應要 陪女兒過生日的,這次要失約了。 他給女兒準備了一個音樂盒作 為生日禮物,就放在展廳裏,洪水 退後,胡雨特地去找,也沒有找 到。他想,等收拾好這一切,一定 給女兒補上這次生日。「人沒事就 行,大不了從頭再來」,他喃喃道。 短短4天 2次洪水圍城 ■榕江縣侗族以最高禮儀感謝救援人員,小圖為榕江縣遭遇洪水時的航拍畫面。 網上圖片 榕江全城送別救災馳援者 貴州小城遭遇30年不遇特大洪水 生活回歸正軌 人沒事就行,大不了從 頭再來。 店主 胡雨 據當地政府公布的資訊,截至 28日18時,貴州省榕江縣8000多名 官員,已緊急組織撤離轉移民眾 11992戶,共計41574人。 榕江縣還啟用了兩所學校作為 應急安置點,分別設在榕江縣第二 中學和榕江縣民族中學。在28日晚 安置了近5000人。 榕江縣新村精英幼稚園則打開 校門,自發成為一個安置點。28日 晚,園內安置了超過300人,其中 不少是其他縣來支援的公安民警、 通訊搶修人員。園長梁女士說, 「就想著他們也該有個地方睡覺。」 大家都在相互幫助著。有時幼 稚園的開水不夠,附近居民就從家 裏搬來煤氣罐和爐子燒水。 善意湧向榕江。6月27日,榕 江縣開通2個物資捐贈接收點,設 立7個生活物資臨時領取點。榕江 工業園區物資點工作人員楊國恒看 到,最近幾天,礦泉水、麵包、被 褥、折疊床、雨具、蚊香等物資一 車車地被送到這裏來。 撤離轉移民眾 11992戶共41574人 ■左為受災房屋;右為胡雨店裏被洪水淹過的車。 網上圖片 榕江縣簡介 位於貴州省東南部 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縣,少數 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1%, 共有16個民族 舊稱古州,為江南八百州之 一 是中國重點生態功能區 1 2 3 4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