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_15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A10 07.15.2025 星期二 港聞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 司許綺惠表示,今年1月至5月,香港錄 得13438宗科技罪案,比去年同期上升2.6%, 損失金額25億元,當中網上求職騙案錄得 2148宗,雖只佔整體科技罪案的16%,唯比 去年同期大增92.1%,升幅為所有騙案類別之 冠,涉及損失金額亦上升89%,總額超過4.8 億元。 冒充旅遊平台 通訊群組誘落疊 許續指,警方留意到網上求職騙案的目 標群體,已從年輕人及求職者擴展至所有市 民;詐騙手法亦由過往的實體面試陷阱,轉 變成數位心理操控,例如今年出現騙徒假冒 知名企業如Agoda、Klook、Skyscanner等旅 遊平台,利用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如 WhatsApp、Telegram等,隨機將市民拉入群 組,誘騙參與虛假職位或刷單任務,從中誘 騙受害人繳款。騙徒上月亦開始假冒其他品 牌,同樣以「刷單」手法行騙。 今年損失最大的網上求職騙案,許透露 在年初發生,涉款逾600萬元;至於5月份涉 款最高的個案,是假冒Agoda的WhatsApp騙 案,20多歲的受害人一日內轉款14次予騙 徒,損失逾260萬元。 另外,有騙徒透過網上遊戲接觸年幼受 害人,例如有騙徒於今年4月透過遊戲內私訊 功能接觸12歲的受害人,聲稱只需在遊戲中 訓練其帳號,每月可賺數千元酬勞,繼而給 予顯示虛假收益的網站連結,當受害人打算 取款,被告知帳號遭凍結,需付款解鎖,最 終被騙逾千元。許指出,今年1至5月,警方 錄得7宗涉及以遊戲私訊接觸受害人的案件。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 總督察梁以德剖析「刷單騙案」。他說,騙徒 會偽冒知名平台,隨機將市民拉入群組,稱 只需進行「刷單」任務,可輕鬆賺取佣金,毋 須學歷或經驗。 梁續稱,騙徒會以專業身份博取信任, 初期派發簡單的限時任務,如截圖或搶單, 並支付數十元小額佣金,營造輕鬆賺錢假 象;當受害人放下戒心,騙徒便會以「解鎖高 回報任務」等籍口,要求投入數千至數十萬元 資金「升級會員等級」,謊稱可獲全額退款及 額外收益。 梁以德亦指,騙徒會偽造網站,向受害 人展示虛假的資金累積,製造收益增加的錯 覺;群組內亦有大量同黨假扮受害人的同 伴,從而形成小團體,與管理員一唱一和; 當受害人嘗試提取收益,騙徒會以「信用額不 足」等藉口拖延,並可能翻臉,聯同群組內成 員捏造受害人「操作失誤觸發洗黑錢嫌疑」等 罪名,脅逼短時間內繳交保證金。 50多歲的家庭主婦陳女士(化名)透過視 像會議接受訪問。她表示,去年12月,其 WhatsApp帳號被不明人士加入了電商群組, 對方以「刷單賺佣」為名,誘騙她「做任務」獲 得所謂的回佣。 主婦失230萬「邊有咁大隻蛤乸」 她指,最初能有少量回報,期間為符合 參與任務條件而投入資金,後來嘗試取款, 卻多次被騙徒以操作錯誤需修復數據為由索 取費用,當時她不疑有詐,加上群組內由騙 徒假扮的「同伴」不斷給予群眾壓力,最終以 轉數快及櫃員機分24次轉帳款項到指定戶 口,短短10多日內損失逾230萬元積蓄,其後 因多次大額轉帳被銀行暫時凍結,才驚覺受 騙而報警,事後感到極度焦慮,甚至有輕生 念頭,希望大眾以其經歷作為借鏡:「邊有咁 大隻蛤乸隨街跳。」 梁以德補充,警方留意到部分市民識破上 述騙案,更打算從騙徒手中「反騙」款項,不過 市民應避免收取來自騙徒的款項,因當中可能 涉及「黑錢」,有機會干犯「洗黑錢」罪行。 起火現場為葵涌荔景邨和景樓3樓一單位, 78歲姓袁老翁在此獨居。昨清晨約5時, 上址突然發生火警,冒出大量濃煙,並傳出懷 疑爆炸巨響,約50名鄰居驚聞火警,紛紛拾級 下樓逃生,當中部分人手抱嬰兒或寵物逃往樓 下公園暫避。 消防處助理消防區長王卓褀表示,處方於 昨清晨5時04分接報後,消防員約5分鐘後到達, 發現火勢有向上蔓延的趨勢,於是將消防車停 泊於策略性位置進行外圍滅火,防止火勢蔓延。 火場面積約6米乘5米,消防處調派20部消 防和救護車輛,出動81名消防員及救護員,又 動用1隊煙帽隊及2條滅火喉進行灌救。及後, 人員在涉事單位發現一具明顯死亡的男性屍 體,火勢於約清晨5時25分被救熄。消防員經 初步調查後,暫未能確定起火原因,初步相信 煙頭燃燒雜物引致火警。 高級救護主任黎康強表示,消防處於火警 中共派出4輛救護車、1部輔助醫療裝備車和1 輛快速應變急救車,在現場救出兩男兩女傷 者,眾人均因吸入濃煙不適,其中1男1女被送 往瑪嘉烈醫院,另兩名男女在場接受治療後拒 絕送院。葵涌分區軍裝巡邏小隊第1隊督察黃 千倖稱,警員到場後協助疏散居民及實施封 路,並封鎖涉事的3樓起火單位對開走廊位置。 鄰居:好彩啱啱起身 居於起火單位樓上的鄰居吳太表示:「好 彩啱啱起身,如果唔係焗死咗都唔知!」她指 當時與丈夫在睡夢中,剛巧起床如廁發現全屋 滿布濃煙,立即喚醒丈夫逃生,步出走廊時同 樣濃煙密布,幸他們及時逃至樓下暫避。 葵涌發生奪命火災,荔景邨一個低 層公屋單位昨清晨突然起火,大量濃煙 冒出,並傳出懷疑爆炸巨響,約50名住 客從睡夢中驚醒,倉皇下樓逃生;消防 員趕至灌救,並救出4名吸入濃煙不適的 居民,待撲滅火勢後進入單位,發現獨 居老翁倒斃床上,初步相信起火原因是 煙頭燃燒雜物。 ▍本報記者黎志偉、戚偉達香港報道 ▍ 料因煙頭燒著雜物 50住客夢中驚醒逃生 「做任務」刷單詐財 12歲童千元零用錢也騙走 荔景邨單位爆炸獨居老翁伏屍 求職騙案猖獗首5月飆逾9成 左軚車切線釀意外 復遭小巴撞10人傷 沙田發生涉及左軚車的交通意外。兩 名男女昨凌晨駕乘掛有「粵B」車牌的電動 車,切線期間與一輛貨車相撞,遂將車停 在路旁下車處理;一輛專線小巴不久駛 至,收掣不及撞向私家車復推前,兩名男 女及貨車司機被撞倒,連同小巴乘客共10 人受傷。 消防處啟動大量傷者機制,派出多輛 救護車將傷者送院。 26歲姓呂男子昨凌晨3時許駕駛掛有 「粵B」(深圳車牌)及香港車牌的左軚電 動私家車,接載27歲姓韓女子,沿獅子山 隧道公路1線往大埔方向行駛,當途經世 界花園對開切往2線期間,與一輛運送報 紙的中港牌中型貨車相撞,電動車右邊車 身損毀,停在慢線,貨車則在約30米外停 下。 呂、韓女及56歲姓朱貨車司機隨即下 車,站在路旁處理,未幾一輛通宵專線小 巴駛至,未及收掣撞向電動車,並將其推 前,3人走避不及被撞倒,其中兩名男子 傷臥路面,韓女則拋墮路旁草叢位置,分 別頭部、頸項及腰部受傷。 本報記者黎志偉、戚偉達香港報道 ■約50名住客從睡夢中驚醒,倉皇逃生。 ■警方提醒,市民可更改WhatsApp 的私隱設定,將「群組邀請權限」由 預設值調整為「僅限我的聯絡人」, 避免被陌生人加入到詐騙群組。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網罪 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許綺惠及總督察 梁以德(左至右)分析近期的網上求職 騙案犯案手法。 麥鍵瀧攝 網上求職騙案 猖獗,當中原因是 騙徒擅長利用心理學技巧操控受害人情 緒,從而騙取金錢。警方提醒,市民可 於通訊軟件內調整「群組邀請權限」,避 免帳號被陌生人拉入詐騙群組。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指出,騙 徒擅長操控受害人心理,以高回報、零 風險為誘餌,喚起受害人的貪念;行騙 初期會以簡單任務和給予佣金回報,讓 受害人誤信真有其事,從而逐步墮入 騙局,這在心理學上稱為「Foot in the door」(登門檻效應),受害人一旦開始 「工作」,往往難以抽身,傾向繼續投入 更多金錢。 胡續指,騙徒亦會以「限時任務」 或「配額任務」製造緊逼感,又利用 「Principle of urgency」(緊逼性原則), 令受害人無暇思考,擔心錯失機會。此 外,騙徒會偽裝關心,甚至營造被愛的 假象,使受害人誤以為對方是唯一可信 任的人,「有不少受害人表示,當刻真 心相信騙徒是唯一能幫助自己的人。」他 指出,一些受害人並非缺乏接受教育, 當中甚至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士,但他們 因過分自信和輕視防騙資訊,結果成為 騙徒的目標。 胡強調,受害人因「沉沒成本效應」 而不願收手,即害怕之前的投入付諸東 流,亦會產生「確認偏誤」現象,因相 信騙徒而出現非理性行為,並就此尋 找證據證明自己的想法正確,卻忽略其 他人的意見和警告;騙徒更利用「從眾 心理」,假扮其他「刷單員」分享成功案 例,令受害人放下戒心,例如在陳女士 的案例中,騙徒假扮群組成員,聲稱她 的錯誤導致其他人無法完成任務,引發 其自責心理,促使她不斷付款以作「補 償」。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 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提醒,市民可點 擊WhatsApp的「私隱設定」,將「群組邀 請權限」由預設值調整為「僅限我的聯絡 人」,避免帳號被陌生人加入不名來歷 的群組。 心理學技巧操控情緒 高回報零風險喚貪念 專家拆解 警方提醒,部分市民識破上述 騙案,更打算從騙徒手中「反騙」 款項,當中有機會干犯「洗黑錢」 罪行。 網上求職騙案再度猖獗,警方於今 年1至5月錄得逾2100宗,比去年同期 大增逾9成。警方指出,近期較多的詐 騙手法是假冒Agoda等旅遊平台,利用 WhatsApp、Telegram等即時通訊軟件 隨機將市民的帳號拉入群組,誘騙參與 「刷單」等任務,從中誘騙繳款,當中有 人被騙逾600萬元,亦有12歲小童玩網 上遊戲時遇上騙徒,被騙逾千元零用錢。 ▍本報記者麥鍵瀧香港報道 ▍ 消防員經初步調查後,相信起 火原因是煙頭燃燒雜物。 ■荔景邨一個低層單 位突然起火,揭發獨 居老翁倒斃床上。 ■涉事左軚車遭專線小巴追撞,事件中合 共10人受傷。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