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憶 詩 人 鄭 愁 予 氮վ䝡㩔տ溸րꓭ紎褘ց 倁㳴䟩骯鞽鱏 Culture 文:葉嘉詠 圖:中央社、中新社、東海大學 鄭愁予早年於海南省海口市,參 加兩岸詩會。 (圖:中新社) 鄭愁予詩歌慈善演唱會的記者會 現場,演出結餘所得均捐作公 益。 (圖:中央社) 台灣著名詩人鄭愁予於六月十 三日離世,實在令人惋惜。 鄭愁予詩作早已成為經典和永 恆的代名詞,而且學術界的評論眾 多。為免重複,下文想談談我曾以 《情婦》為教材的經驗,希望能帶出 文學閱讀的樂趣。 詩講究的是意象,《情婦》便由 多元和豐富的意象組成,例如寫顏 色的「青石」和「藍衫子」,寫時間的 「候鳥」,寫距離的「窗口」,但純理 論的解說比較沉悶,我通常會先請 同學朗讀一次全詩,然後說出有感 覺的字詞或句子,由此引起討論。 其中一次課堂,有位同學特別留意 到在一百多字的詩作出現兩次的 「金線菊」。 評論者可能已從微觀角度查找 植物資料,以「金線菊」的色澤、生 長速度、花語等詮釋其在《情婦》的 意義,甚至鄭愁予本人已現身解 說,但都無礙這位同學躍躍欲試 的探索精神。我很鼓勵他在課上 勇敢提出意見,他引用陶淵明以 菊花比喻高潔隱士的詩作,如《飲 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從宏觀角度想像「金線菊」 隱喻「情婦」。這與文學理論中的 「互文性」(intertexuality)有關,然 而我不會因此回到理論分析,拋出 「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等名 詞,畢竟同學的想法十分難得,更 重要的是,課堂的主角是同學啊! 我便把握機會邀請其他同學加入討 論,果然,除了簡報圖表的程式化 展示,互相交流更能讓同學感受文 學的開放性。另一位同學由「情婦」 的地位,大膽假設鄭愁予寫作這首 詩的目的是,為身份卑微的一類人 發聲。 _愛情詩還是社會詩? 「《情婦》是一首愛情詩還是社 會詩?」這位同學發問的對象是 我。作為老師,我可以詳細解說 《情婦》的長短句式、省略號運用、 因果關係,我也可以引用不同評 論文章延伸分析《情婦》的愛情主 題、戰爭背景,不過,以上都只是 「我」心目中的《情婦》。我選擇鄭愁 予《情婦》作為教材的原因是,同學 大都讀過鄭愁予的一些詩作如《錯 誤》、《窗外的女奴》,減少了陌生 感,便會比較願意參與討論。及 後,有位同學提出第三個可能性, 認為菊花常用作祭祀,推論《情婦》 是首悼亡詩。由此可見,這次教學 效果是理想的。 課堂結束前,我請同學看看台 灣另一位詩人夏宇的《也是情婦》。 兩首詩在寫作背景、字詞表達、代 名詞選擇、意象運用等方面,都有 很值得玩味的地方。 文學沒有必然的標準答案和解 讀方向,這也是文學的魅力。 現居柏林的小提琴家寧峰,以 其聞名的抒情弦樂演奏活躍於國際 舞台。他常與各地知名樂團及指揮 合作演出,並定期舉辦獨奏會以樂 會眾,是現時中國最受矚目的小提 琴獨奏家之一。本月底,寧峰將聯 同新加坡國家青年交響樂團舉行巡 演,分別於香港、澳門及深圳三地 進行音樂會,更將於香港及澳門的 場次與兩地的青年樂團聯合演出, 以音樂匯聚文化交流。 一連三場《寧峰、新加坡國家青 年交響樂團巡演》由陳康明指揮,帶 領樂團內近百位年輕樂手演繹不同 年代的古典樂曲,包括托尼‧馬卡 諾尼的《心鄉迴響曲》,將於今次巡 演進行中國首演;寧峰則以小提琴 獨奏演參與繹蕭斯達高維契的《升C 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 香港場在6月30日晚於香港演藝 學院進行,更邀來香港青年交響樂 團參與,兩團樂手將聯合演奏史托 哥夫斯基改編巴赫的《D小調觸技曲 及賦格曲》,透過古典樂於台上揮 灑無限熱情。香港青年交響樂團更 將特別為香港場音樂會的觀眾演奏 李斯特的前奏曲,由甘浩鵬博士指 揮,為觀眾帶來探索人生哲理的深 刻音樂詩篇。 _兩地新秀首次合作 對於今次兩地青年交響樂團首 次合作,新加坡國家青年交響樂團 音樂總監陳康明對此感到無比興 奮,他表示今次經歷對於兩個樂團 來說都是一個有意義的里程碑, 「為來自新加坡和香港志同道合、 充滿激情的年輕音樂家們提供了一 個交流、共同表演和相互學習的機 會。我們認為這不僅是一種文化交 流,也是我們希望的長期富有成效 的夥伴關係的開始。」 陳康明亦預告兩團在音樂會內 外的多方面交流,「兩個樂團將聯 袂演出史托哥夫斯基改編的巴赫 《D小調觸技曲及賦格曲》的特別曲 目,這將是我們聯合音樂會的壓軸 戲。」 除演出外,新加坡國家青年交 響樂團還將參觀香港青年交響樂團 位於觀塘音樂中心的排練場地,當 日將有朗誦會、由音樂會特邀獨奏 家寧峰主持的小提琴大師班,以及 兩團聚餐,讓一眾年輕音樂家從舞 台合作以外延伸出多方面的聯繫, 互相認識,體驗多方面的文化交 流。 以抒情弦樂演奏享譽國際的小提琴 家寧峰。 新加坡國家青年交響樂團音樂總 監陳康明。 指揮甘浩鵬博士(香港場)。 ꆛ溯气ⲇ黉悎纁⺜⪿應䝡 小 提 琴 名 家 寧 峰 × 港、新 青 年 樂 團 Art 文:葉泳心 圖:受訪機構提供 2019 年鄭愁予擔任東海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與駐校 詩人期間,曾寫下「飲酒的人活一生過兩輩子」, 流露其灑脫與詩意人生觀。 (圖:東海大學) 詩人鄭愁予辭世,享壽 91 歲。 圖為 2017 年出席活動時留影。 (圖:中央社) 鄭愁予早年出席「馬蹄達達,詩 帝出馬」講座。 (圖:中央社) 作者簡介葉嘉詠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 學系講師。研究興趣包括台灣文 學、香港文學、電影等。著有影 評集《時光與想像:電影 ‧ 文學 ‧敘事》。 D12 ⰶ⮜ 07.15.2025 星期二 新加坡國家青年交響樂團 香港青年交響樂團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