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07.15.2025 星期二 港聞 港大醫學院搶閘錄取57尖子 26人屬IB狀元 1人來自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 內地 「與考學校」 最少5人經推薦入港大科大 公屋入息限額計算方法近期掀起討論,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早前 提倡,允許申報家庭入息時豁免計算花紅、 年終獎金等一次性收入,以減少申請人「躺 平」現象。不過,房屋署署長李佩詩昨日表 態,稱無論入息限額在何處劃線,亦必有申 請人「剛過限額」不符資格;且若豁免申報一 次性收入,變相是將入息限額提高,「容易 被人利用且偏離機制」。但她指,對擴展長 者「樓換樓」計劃持開放態度,會積極研究; 並會探討實施「公屋加分制」的可能性。 房委會昨午舉行公開例會。李佩詩在會 上強調,房委會必須將有限公屋資源,集中照 顧最有需要的家庭,無論將入息限額定在何種 水平,或提供不同形式豁免,最終仍會有人剛 剛超標而不符申請資格。她重申,以住戶開支 作為計算基礎的現行機制,是釐定負擔能力的 客觀方法,且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也會按照實 際情況,不時作出檢討。李佩詩舉例,小組 委員會早年亦因應最低工資實施,引入「名義 工資指數變動」作為入息因素,以適時反映工 資變化情況;而由2011年落實最低工資至今, 公屋入息限額累計已加76%,高於同期最低工 資升幅,「數據顯示,目前檢討機制已能有效 反映社會經濟狀況」。李續指,截至去年12月 底,已通過詳細資格審查階段的一般申請人 中,只有極少數人的「每月家庭收入」與「公屋 入息限額」非常貼近,相信對大部分申請者而 言,「輕微收入變動應不會超出限額」。她又 謂,部分申請人亦未能掌握哪些類別的收入, 如花紅亦須申報,故未來會加強在不同社交 平台上的宣傳。對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日前建 議,探討進一步收緊居屋補地價後,轉入私 人巿場限制,以引導業主將單位留駐在第二 市場。李認為容許居屋、綠置居業主在禁售 期後自由放售單位,一方面是為促進二手資 助出售單位流轉,但另一方面亦是為業主提 供房屋階梯,讓他們有機會進入私樓巿場, 「屬協助業主上進、上流措施」。她強調,會 繼續完善置業階梯及措施,以協助市民達成 置業夢,但若重推「租置計劃」,則須小心做 法或致公屋回收單位數量減少,導致公屋輪 候時間提升,及或衍生房屋階梯重疊問題。 對有意見倡公屋應有「加分制」,李稱會 探討可行性,以鼓勵熱心積極的公屋住戶投 身社區關愛活動、協助屋邨管理等。她指, 目前公屋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維持5.3年,並 已與內地部門加強合作,核查公屋戶是否擁 有內地物業等資產,若有瞞報會收回單位。 本報記者趙克平香港報道 在文憑試放榜前,香港8間資助大學能透 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SNDAS)優先 錄取獲學校提名的優秀學生,政府本月初公 布,八大合共向342名中六學生發出直接錄取 通知,當中335名學生接受錄取,當中包括最 少5名來自內地「與考學校」的學生,他們分別 入讀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 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自2022/23學年起 推行,每間本地中學可推薦兩名在個別學科 或範疇具有特殊才華及興趣的學生參與,每 名學生可報讀一個參與計劃的指定資助學士 學位課程。教育局去年回覆本報查詢時已表 明,內地「與考學校」的考生為修讀香港中學 課程的文憑試本地考生,且通過聯招報考大 學,因此學校符合資格參與該計劃,報名安 排和推薦名額與本地學校相同。 今年獲認可為文憑試「與考學校」的內地 港人或港澳子弟學校,除了去年已獲認可的 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廣州暨大 港澳子弟學校,亦新增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 弟學校和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合共有約 230名考生應考。 根據本報統計,最少有兩間香港大學經 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取錄內地「與考學 校」考生,其中包括今年香港大學通過該計劃 取錄3名來自內地「與考學校」的學生,將分別 入讀商科、醫學與健康相關課程。科大則通 過該計劃取錄來自廣州和深圳兩間「與考學 校」學生,他們將修讀工學院及工商管理學院 的課程。 文憑試放榜後,各大學以銀彈攻勢,推 出不同獎學金搶尖子。本報記者向香港8間資 助大學查詢今年的獎學金計劃,其中香港中 文大學回覆指,將按考生考取5**的科目數量 頒發獎學金,考獲7科或以上5**的「狀元」, 最高可獲合共約100萬元的獎學金。香港大學 指,為今年聯招入學的本地學生準備逾4500 萬元的入學獎學金,考獲7科或以上5**的狀 元將獲發100萬元獎學金。 中大表示,會按考生於文憑試中考取5** 的科目數量頒發「中大聯招入學獎學金」,一 直不設人數上限,考獲7科或以上5**的考生 如入讀4年制本科課程,可獲頒超過60萬元獎 學金,入讀醫科課程的新生更可獲最多接近 70萬元,包括可續領的全額學費豁免、首學 年整筆發放的學習津貼及海外交流獎學金, 「最大額的獎學金是給予學生合共約100萬元 的支持」。 港大表示,為今年聯招入學的本地學生 準備合共逾4500萬元的入學獎學金,符合指 定成績要求的學生將有機會獲得5萬元至50萬 元不等的獎學金,而在文憑試中考獲7科或以 上5**佳績的狀元,更將獲頒發高達100萬元 獎學金。為吸引優秀的本科生,港大今年特 別新設「HKU Technovation Scholarship」,適 用於與STEM相關課程,當中包括今年新增課 程「理學士(創新與科技)」的學生,以培養他 們成為未來創新科技領域的領導者。 香港理工大學表示,新學年起,大學將 向所有學術類別入學獎學金得獎本科生,額 外發放3萬元的海外交流資助。香港城市大學 表示,旗艦課程獎學金將為合資格本地學生 提供全額或半額的學費、住宿費等。 香港科技大學的入學獎金與去年相若, 亦有就個別課程設立加碼獎學金,如工學院 今年新設3個學系獎學金。嶺南大學今年亦特 別推出多項全新獎學金,有16個聯招課程設 有額外的新設獎學金,涵蓋哲學、翻譯等科 目。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港大醫學院的世界排名名列前茅,近年亦 致力「搶人才」,吸納尖子及優秀學者。 翻查資料,在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 名中,港大醫學院於醫學學科世界排名躍升 13位,晉身全球第24位,位列全港第一。而 早前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 大學「醫學與健康」學科排名中,港大醫學院 位列全球第21位,亦蟬聯香港第一。 其中一人男拔IB狀元蔣承軒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昨出席記者會時 透露,港大醫學院於本學年透過「學校推薦直 接錄取計劃」已錄取31名學生,另外已錄取26 名IB狀元,分別來自3間海外院校及7間香港 院校,其中一名IB狀元是拔萃男書院學生蔣 承軒,他曾在多項國際橋牌賽事中代表香港 出賽。 另一方面,港大醫學院自2023/24學年 推行內外全科醫學士「傑出醫科學人」學習軌 道,每學年提供約30個學額,鼓勵香港傑出 學生投身醫學科研。而文憑試成績達48分或 以上並入讀港大醫學院的學生,將自動入選 該計劃,並可獲港大及醫學院合共最高80萬 港元的獎學金,涵蓋學費、住宿、生活費及 海外學習等開支。 劉澤星表示,今年該計劃新增博士學位 獎學金,最高金額達200萬元,並不設名額限 制。參與計劃的學生在獲得學士及碩士雙學 位並完成一年實習後,表現優異者有機會獲 港大醫學院獎學金支持,前往世界頂尖大學 如英國劍橋大學或牛津大學等攻讀4年博士學 位,並在畢業後加入港大醫學院擔任臨床助 理教授。 至於港大醫學院的醫科「第二學位」入學 申請,劉澤星表示,收到逾950個申請,部分 申請人來自劍橋、牛津等知名大學,約25人 獲取錄。 擇優而錄 不論學生背景 港大醫學院前院長梁卓偉早年曾提出醫 學院75%學額經聯招取錄的目標,唯多年來 未能實現。昨日再次被問及此議題,劉澤星 重申,港大將繼續「擇優而錄」,「總之學生有 能力可以讀醫科,而他的表現是出色的話, 我們就會考慮(錄取)」,「百分比是多少,其 實我不相信是最重要」。劉澤星強調,無論學 生背景,「只要努力學習和有志服務市民」, 港大醫學院都非常歡迎。 香港正籌備建立第三間醫學院,問及是 否有感與其他醫學院存在競爭,劉澤星稱, 「競爭一定是有的」,但各院校最終目的都是 為香港社會「訓練最好的醫生」,有競爭「是好 事」。他強調,在應對科技變革的挑戰下,香 港更需要具國際視野的醫療專才,融合人工 智能等新技術,推動科技創新。 今屆中學文憑試(DSE)將於明天放 榜,香港大學醫學院昨日公布「搶人才」 成果,本學年通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 計劃」(SNDAS)錄取31名學生,包括 來自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的應屆 男考生,是醫學院首次通過該計劃錄取 的內地「與考學校」考生。另外,醫學院 亦錄取26名今年在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 程(IBDP)考獲滿分的「狀元」。問及醫 學院何時達致循大學聯招錄取75%的學 生,院長劉澤星強調,具體百分比並非 最重要,重申學院將繼續「擇優錄取」。 ▍本報記者鍾綽盈香港報道 ▍ ■今年內地共設4間「與考學校」,合共有約 230名港澳籍學校考生於內地考場應考。 考評局年報截圖 ■港大醫學院表示,在應對科技變革的挑戰 下,香港更需要具國際視野的醫療專才。 ■劉澤星(中)表示,本學 年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 計劃」已錄取31名學生, 另有26位IB「狀元」已獲錄 取。 鍾綽盈攝 ■應屆IB狀元拔萃男書 院學生蔣承軒入讀港大 醫學院。 港大中大獎學金吸人才 最高可達100萬元 哪一間醫學院也好,怎樣競爭 都好,希望盡量培養培育(醫學) 人才,我認為競爭是好事來的。 港大醫學院院長 劉澤星 署署長:倘豁免公屋戶申報一次性收入 容易被利用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