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香港有甚麼文化 已經衝出國際?我認為非「點心」莫 屬!在巴黎有點心供應的餐廳需要 排隊兩小時才能入座;在韓國,點 心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你可以在大 眾化的美食廣場,或到米芝蓮星級 中餐廳都可以找到。我在法國留學 時,認識從非洲來的非洲人,他們 一見到我,就跟我說他們最喜歡在 非洲吃中國點心! 點心源於中國南方,最早可追 溯到唐朝。當時茶館為了吸引客 人,開始供應小吃配茶。這種做法 逐漸發展成為「飲茶」文化,點心也 隨之興起。到了宋朝,點心種類更 加豐富多樣,成為一種獨特的飲食 文化。隨著廣東移民的遷徙,點心 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香港更成為 點心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當然點心並非香港獨有,但作 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既然點心 已成為香港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我們可以努力提升其地位和影響 力。 首先,我們可嘗試申請將點心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 文化遺產名錄」。其次在香港舉辦 點心比賽,為這種美食創造更多故 事和話題。香港學者和美食作家也 可以作出貢獻,他們可從歷史、文 化,作研究和寫作來展現點心的魅 力,並通過書籍、紀錄片、展覽等 形式向公眾展示,提高人們對點心 文化的認識和欣賞。 總的來說,點心作為香港的文 化名片,有潛力成為征服世界的美 食大使。如果飲食界和文化界,在 特區政府的推動下通過系統性的推 廣和創新,我們可以讓更多人愛上 這種獨特的飲食文化,同時也為香 港贏得更多國際讚譽! 文:陳祖泳 圖:作者提供 㐃冕劫溸┞㝙⮃溭 氠ր뭒䖦ց䔰劚┿汔 䨥ꯗ颏䋝兎 夢 遊 世 界 李夢 李夢,大眾傳播及藝術史 雙碩士,專欄作者,譯者,藝 評人。文章散見於香港、北 京、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 曾 幾 何 時 曾肇弘 曾肇弘,中文系畢業, 文化與電影研究者。現為電 影文化中心(香港)主席、香 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 圍 爐 談 藝 陳祖泳 陳祖泳,於香港、加拿 大、法國求學,獲文學學士、 新聞系碩士。童書、文藝專欄 作家。法國文化及藝術騎士勳 章得主。 畢 加 索 珍 藏 展 最 後 召 集 䱳筻跖㚰ⵟ䧯⻐鴤 Art 文:葉泳心 圖:M+博物館 Bleu Bao「藍包子」是巴黎非常 時尚、知名且受歡迎的點心餐廳。 MCL 康怡戲院結業前,專程去看 《職業特工隊:最終清算》。 展覽集中探索畢加索成為二十世紀 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路,以及其 對藝壇的影響。作品:《海邊的人 像》 展覽劃分為 4 大部分,包括「天 才」、「局外人」、「魔法師」 及「學徒」。 M+ 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共同 主辦,展出六十多件傑作。 作品:《肖像男子》 西班牙藝術大師巴勃羅.畢 加索,其藝術生涯橫跨70年,對全 球現代藝術產生深遠影響。西九文 化區的M+博物館現正進行特別展 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 加索──與亞洲對話」,自開幕以 來,展覽已吸引超過15萬名訪客, 反應十分熱烈,故M+博物館特別 延長展覽開放時間,由即日至7月 13日,逢星期六延長開放至晚上10 時;星期二至四及星期日開放時間 將延長至晚上8時,為觀眾提供更 靈活的參觀時間,得以一睹藝術大 師的珍貴傑作。 _特設4大主題展區 此次展覽由M+與巴黎國立畢 加索藝術館共同主辦,是香港近十 多年來首個大型畢加索展覽,集中 探索畢加索如何成為二十世紀最具 代表性的藝術家之路,以及其藝術 生涯及生平為何至今仍對當代藝術 家,以至普羅大眾有深遠影響。展 覽按藝術家的4個原型劃分為4大部 分,包括「天才」、「局外人」、「魔 法師」及「學徒」,展出60多件來自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的珍貴藏 品,包括繪畫、雕塑等。 _全新視角導賞作品 更為特別的是,展覽將畢加索 的傑作與130件出自亞洲及海外藝 術家之手的M+藏品,以及其他博 物館、基金會及私人收藏借出的精 選藏品並置,以探索兩者之間的跨 文化對話。有別於過往以西方為中 心的觀點策展,今次展覽是首次讓 畢加索的作品與亞洲藝術家的作品 共同展出,以當代亞洲藝術家的視 覺對畢加索畫作作正面回應,為觀 眾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探索畢 加索的創作與亞洲藝術的共鳴。 展覽期間,M+與法國五月藝術 節聯合呈獻「賽馬會社區拓展藝術教 育計劃」,為展覽增添互動元素, 持票人士可免費登記參加策展人導 賞,逢周六上午9時至10時於開館前 舉行,設有廣東話、英語及普通話 場次,讓觀眾深入了解畢加索如何 與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建立對話,在 專業引導下深入剖析展覽精髓。 與此同時,持有特別展覽門票 的觀眾更可以參觀M+所有展覽, 因此不妨趕在特別展覽結束之際, 親臨體驗這場跨越時空與文化的藝 術展覽。 由於展覽反應熱烈,M+ 博物館特別延長展覽開放時間。 身邊不少朋友都在計劃暑假外 遊,每每被問及最喜歡的歐洲城市, 除了羅馬,一定是巴黎。 塞納河畔的小酒館和咖啡店,街 角花店和二手書店,還有星羅密布的 畫廊和博物館,浪漫、奇幻、曼妙 與性感雜糅在一起,誰能不嚮往巴 黎呢?我們固然或多或少曾聽聞有 關這座城市交通混亂甚至環境骯髒的 傳聞,但種種「負評」卻從來無損它的 傳奇。巴黎獨一無二且無與倫比。就 像海明威說的:巴黎,是一座流動的 盛宴。時間回溯至兩百年前,彼時的 巴黎藝壇正迎來它的高光時刻:許多 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來到這 裏,創作交流,有許多靈感,也有許 多浪漫、失落和傷感,愛恨交纏。 印象派畫家也在此時登場,將 畫中引入自然光影,魔術一般地, 令到畫面既朦朧又生動,觀畫宛若身 臨其境。如今正在德國巴貝里尼博物 館(Museum Barberini)舉辦的「印象 派之父」畢沙羅畫展,呈現了初出茅 廬的印象派畫家如何跳脫傳統的、學 院派的桎梏,從四時與四季更迭中, 找到獨特創作語言。 他們離開 畫室,來到巴黎的街巷、河邊與公 園。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畫室,也 是靈感的遊樂場。去巴黎旅行前, 多看看畢沙羅的畫吧。那會讓你嚮 往巴黎最晴朗可愛的模樣。 文:李夢 圖:巴貝里尼博物館 經濟不景,作為大眾娛樂的 電影業自然首當其衝,票房收入 大幅下滑,導致戲院接二連三結 業,連全港歷史最久、開業逾半 世紀的海運戲院也要告別觀眾。 海運戲院盤踞尖沙咀黃金地 段,曾幾何時堪稱本地的龍頭戲 院。我印象中第一次到戲院觀 影,就是在幼稚園的安排下,跟 老師、同學和家長一起去海運看 《老鼠也移民》。小時候難得有機 會出夜街看戲,所以特別難忘。 上世紀九十年代戲院改建後,旁 邊曾開設「繽麗好萊塢」主題餐 廳,開幕時史泰龍等明星股東更 親臨剪綵,真的星光熠熠。 到了長大後當上影迷,廣東 道已由昔日夜店林立,變成內地 自由行旅客勝地,海運戲院顯得 有點斯人獨憔悴,自己也甚少前 往。反而另一家早前結業的MCL 康怡戲院,因為距離我家不遠, 就不時會去光顧。雖然那裏部分 影廳的設計格局並不理想,但我 有時非看大片,倒也不太介意, 結業前更專程去看《職業特工隊: 最終清算》。而戲院旁邊的舒適堡 健身室,自去年倒閉舖位丟空至 今,依然重門深鎖,無人問津。 文:曾肇弘 圖:作者提供 D12 ⰶ⮜ 07.22.2025 星期二 畢沙羅畫作︽ 羅浮宮,早晨,春天︾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