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來到順治十八年十二月(1662年1月),與小倩參與鄭成功攻 台之役,趕跑西洋殖民者,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太有意思了! 鄭軍圍困荷蘭人在台最大也是最後據點——熱蘭遮城數月, 荷軍以為派艦隊來就可解圍,誰知在台江內海海戰,被鄭軍打得 夾着尾巴逃。現在只要攻下烏特勒支碉堡,大局可定了! 星島教室 圓玄學院 陳國超興德小學老師、 教育評議會執委 劉鴻輝 作者介紹 1646 1657 1. 西、荷佔台(1624 - 1662年)︰荷 蘭人在1624年佔據台南,西班 牙見此亦在1626年佔領台北。 1630年代,西屬馬尼拉經濟衰 退,西班牙難以維持在台駐軍, 便在1637年削減軍力。於是荷蘭 在1642年乘虛,趕走了西班牙勢 力,獨佔台灣。據統計,在荷佔 的38年間,年均從台灣運走的財 富,相當於四噸黃金。 2. 明鄭開台︰鄭芝龍和其頭領顏思 齊,在明末已吸引內地農民來台 墾荒。明鄭時,又為台灣引入內 地的政治、文化、制度,自此, 台灣被納入漢文化圈,與南洋諸 島的南島文化分道揚鑣。願意 接受漢文化的原住民,稱為「熟 番」,反之稱「生番」。 D6 侷芎 07.25.2025 星期五 知識轉移 根本月報 燒香,是從上古的燎祭繼承下來的, 除開體現風雅意趣的香道,台灣民俗學學 者劉枝萬說:「香在中國民間信仰上,實有 通神、去鬼、辟邪、祛魅、逐疫、返魂、淨 穢、保健等多方面作用,尤以通神與避邪為 最,則由香煙與香氣之二要素而演成者;蓋 香煙裊裊直上升天,可以通達神明,香氣蕩 漾,自可辟禦邪惡,乃是人類所易於聯想到 的作用。」 「線香」考證 古時燒的香,只有沉香、檀香等,才會 用條塊狀的原木做香,更多的動物香料、果 香料、花香料等需要陰乾,並打磨成粉進行 調配合香,造成香丸、香粉、香膏等。當時 常見的香爐,如博山爐和長柄手爐,爐蓋都 帶有孔洞出煙,可以營造雲煙繚繞的氣氛。 然而,在近當代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動中, 最多用到的是長條狀的線香,因為方便攜 帶,容易點火熏燒,又可以插在更多可以插 入固定的位置。不過,可能線香太常見和廉 價,很少為文人所提及,而且容易腐朽,難 有考古材料,所以線香何時出現,意見紛 歧。 宋代雖是使用香料的鼎盛時期,卻未 見「線香」一詞的記載,此詞明確見於元 代文獻。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的蘇 州虎丘雲岩寺塔,其內發現一只陶碗形香 爐,爐中豎放檀香木香一支,雖然不是後 來線香的形態,也算是「炷香」的使用方 式。將香點燃之後,再插入爐中,用的動 詞多是「炷」,「炷」也可用作量詞。早 在唐代,如白居易有詩句:「盡日窗間更 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但這還不是後 來的線香。 北宋蘇洵〈香〉詩有云:「搗麝篩檀入 範模,潤分薇露合雞蘇。一絲吐出青煙 細,半炷燒成玉筋(即筷子)粗。道士每占 經次第,佳人惟驗繡工夫。軒窗几席隨宜 用,不待高擎鵲尾爐。」古名物專家揚之水 的《古詩文名物新證》,認為此詩描寫的不 是線香,因其製作方式,不似後世使用唧 筒;范楨〈線香考〉一文,卻提出北宋《武 經總要》已記有唧筒,詩中所說「範模」即 是。 長條線香誕生 「一絲」、「半炷」說的無疑是長條狀 的線香,因此無論道士說經,還是佳人 刺繡,都可以隨意手拿線香使用,毋須再 高舉長柄香爐。但〈香〉詩內的製香方式 有點類似香篆,香篆是將不同香材研磨成 粉,添於印模之中,脫出各種樣式圖案後 點燒。而蘇洵將麝香、檀香搗碎,加上雞 舌香、蘇合香和合,再混入薔薇水搓成粉 團,壓入長條狀的模具後脫出,然後曬乾 成線香。 到了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的〈線香〉 條,提到「以唧筒榨成線香,成條如線也」, 已經與後世的製造原理相同。18世紀末的外 銷畫家蒲呱,手繪廣州三百六十行的「榨玉 香」裏,大約可看到類似情景。很可能,把 香團倒入唧筒再壓榨出線香,在明、清時期 才普及。「玉香」是沒有香骨的線香,若在平 面盤繞的叫「盤香」。 至於今天更多用到有香骨的線香,明萬 曆年間高濂《遵生八箋.論香》「聚仙香方」 條,記載其製作方法:把香料、香粉、香 膠、色粉混合後,再以竹枝作香骨「搓香」, 即不斷翻轉竹枝,使粉末均勻地滾上香骨。 現在基本上也使用一樣的方法,當然大規模 生產線香時,會採用「淋香」,以至機器生 產。 雖然,線香可以手持,但在莊嚴的宗教 儀式和文雅的場合,香爐並未消失,卻被改 造了,其一是不能有爐蓋。很多仿古香爐所 配的蓋,只是為防止香灰飄揚,甚至是為了 觀賞而配備。總之,線香出現之後,並沒有 完全取代其他香的形態,特別是上品香料, 不過平常所用究竟以線香為多,尤其是大眾 化的宗教活動。 現今的生產商為了壓低成本,只能用劣 質的木粉,並混入合成香精、化學粘粉、助 燃劑等添加物,燃燒會產生空氣污染物。因 此,香港政府鼓勵少點幾支香,只留一炷清 香。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 司庫 鄺明威 本欄為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 士課程同學會與《星島日報》教育版聯合出 版。對原文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港大中國歷史 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網頁下載:http:// machsaa.googlepages.com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ducation@singtao.com。 紎눦▇掿朮 ■博山爐 ■鵲尾爐 ■榨玉香 ■線香與盤香 ■「福」字香篆 線香出現之後,並沒 有完全取代其他香的形 態,特別是上品香料,不 過平常所用究竟以線香為 多,尤其是大眾化的宗教 活動。 鄭成功在炮台陣地指揮着叫喊:﹁開炮!這碉堡是熱蘭遮城重要的防禦設 施,給本藩三面開火,我軍彈藥充足,一天內發炮二千五百發!拿下它,紅毛鬼 就不得不降了!﹂ 評仔邊搬炮彈邊問小倩:﹁甚麼是本藩?紅毛鬼?﹂ 小倩答:﹁鄭成功本名鄭 森,父親鄭芝龍是明亡前後十年,由日本至南洋的最大海上勢力,亦商亦官亦 盜,有份擁立南明紹宗︵隆武帝︶ 。連帶鄭成功亦受賞識,賜姓朱,自此他便以 ﹃國姓成功﹄自名,大家尊稱他 ﹃國姓爺﹄,而他對部下會自稱 ﹃本藩﹄。至於 ﹃紅毛﹄ 配以﹃鬼、夷、番﹄ 等,為十七世紀對荷蘭人的蔑稱,在台灣一直沿用下來。﹂ 小倩又對鄭成功說:﹁國姓爺,此處炮聲隆隆,請回營休息,這裏交給小的 吧!﹂ 國仇家恨 忠孝兩難 鄭成功說:﹁本藩自二十二歲 ︵ 年︶收編沒有隨父降清的舊部以來,誓師 反清,經歷大小戰役,怕過甚麼?﹂ 小倩點頭說:﹁國姓爺在日本平戶出生,七歲回國讀書,中過秀才,二十歲 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拜入江浙大儒錢謙益門下,深受儒學薰陶。因此國姓爺 眼見清兵入關,母親不甘受辱而自盡,在國破家亡之際毅然肩負復興明室的大 義。從起兵至三十三歲︵年︶在浙、閩、粵多次組織反清,還一度逼使清廷議 和,其中護國嶺一役更打得八旗騎兵膽喪。﹂ 評仔:﹁國姓爺不跟隨父親貪慕虛榮,投靠清廷,憤而焚燒儒衣,投筆從 戎,與父決裂,面對﹃最憐忠孝兩難盡﹄ ,一定很痛苦⋯⋯﹂小倩示意評仔不要說 下去。 光復在望 飲恨南京 可是,鄭成功大方地表示不必介懷,並說:﹁可惜那十一年歲月,都未能建 立較大規模的根據地。﹂ 小倩見此,就將話鋒一轉:﹁國姓爺毋須氣餒,三十三至三五歲的三伐江 浙,九征閩粵,才是高光時刻。我軍組建了一支﹃左虎衛鎮﹄ 部隊個個身披重鎧 甲,手執斬馬刀、強弩,號稱﹃鐵人軍﹄ 。曾在銀山陣地,以二百之數,殺得八百 八旗兵全軍覆沒。最厲害的要數蕪湖一仗八名鐵人追着二百八旗兵打,嚇得守 軍棄城而逃。乘此氣勢,抱着﹃不信中原不姓朱﹄ 的決心,加上友軍張煌言配合, 一路高歌猛進,讓百姓喊出:﹃時久不見大明衣冠矣!﹄ 大有收復河山的可能。﹂ 鄭成功黯然地說:﹁後來,圍困南京一戰,要不是我大意中了清軍援兵之 計,錯失良機,也不會落得損兵折將,功虧一簣,無奈退守廈門,急切需要另 覓基地東山再起。﹂ 驅逐殖民 收復台灣 評仔激昂地說:﹁適逢何斌向國姓爺建議攻取台灣,以形成進則可復中原, 退則無內顧之憂的局面。這次國姓爺準備妥當,表現出有勇有謀,一方面部署留 廈人員,並採取措施麻痹荷軍;另一方面看準鹿耳門水道一向只能通行小船,荷 軍不設防,便乘潮漲之機,成功突襲。﹂ 小倩接着說:﹁大明天啟年間,荷蘭人原想攻取葡萄牙控制的澳門,在東亞 建立商貿據點,但不敵,改為將目光投向澎湖,時任福建巡撫的南居益,捍衛主 權,﹃毅然以必誅紅夷為己任﹄ ,令荷蘭人不得要領。恰巧與國姓爺父親關係密切 的李旦,積極調停,才讓荷蘭人竊取了台灣。﹂ ﹁因此,國姓爺向荷軍據點普羅民遮城攻擊的同時,以﹃大明招討大將軍國 姓﹄之名,修書予荷蘭人,強調台灣、彭湖隸屬漳州,兩岸同屬中國人,當初只 是暫借他們,現在來收回固有領土。﹂ 鄭成功說:﹁取下普羅民遮城後,我軍又包圍熱蘭遮城,但紅毛鬼沒有輕易 就範,打算據守待援,結果從巴達維亞駛來,由九艘船艦組成的艦隊,被我軍打 得倉皇逃命。﹂ 突然,一聲巨響傳來,一名士兵來報:﹁碉堡三面牆壁被我方擊毀,敵軍自 行炸毀碉堡。﹂ 幾天後,荷軍見大勢已去,只好向鄭軍求和投降。鄭成功激動賦詩:﹁開闢 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評仔和小倩在現場見證殖民者灰頭土臉的樣子, 並與全軍歡慶台灣回到炎黃子孫懷抱。 小倩說:﹁原本國姓爺打算,進一 步攻取西班牙佔領的呂宋,以保護 當地華人不再被殖民者屠殺 怎料他在收台後,僅半 年便以三十九歲之 齡,過早離世,結 果計劃落空,反清 大業,以及發展台 灣,只能交給兒子鄭 經接續。﹂ ﹁那我們也是時候離開 這裏,繼續我們的時空 之旅。﹂ 說畢,評仔 拉着小倩,按動量 子槍按鈕,消失在 人群之中。 欲知評仔後事 如何,請看下回 分解。 抗清平台的民族英雄 鄭成功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