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 07.28.2025 星期一 中國時事雜誌 當「冰塊自由」成為奢侈,腦 筋活絡的人想到了其他法子。 見夜市火爆,小昕想做老家 貴陽的冰粉拿出去擺攤,需大量 冰塊。她查到離家最近的製冰廠 的電話,兩袋食用冰20公斤,只 要40元,還能送貨上門,比農夫 山泉在山姆上架的袋裝冰塊便宜 了好幾倍。於是就把這個小妙招 發到了網上,很多人借鑒這個方 法,有的聯繫製冰廠,有的找家 附近的冰飲店買。20公斤的冰太 多,有人喊上幾個朋友,「拼好 冰」。 小昕聯繫的製冰廠是天津的 紅星可食用冰製冰廠。負責人劉 夏介紹,往年廠裏生產的冰塊大 多供給食品加工廠、咖啡茶飲店 等,每次都是大單子,成噸訂。 但今年夏天很反常,買冰的很多 都是散戶,「提1袋2袋或3袋5袋的 人會多一些」,有的開車來,有的 騎電動車,有叫跑腿來提的,還 有騎共享單車來的——幾乎都是 嫌便利店、商超和線上冰塊太貴 的年輕人。 冰塊消費市場火熱,產業端 卻是陣陣涼意——巨頭入局,行 業捲到極致,小廠家黯然出局。 冰塊生意不是農夫山泉的主 營業務,但一聽它建製冰廠,製 冰業者「心頭一緊」:品牌大、物 流強、自家冰櫃,「買一送一」、 「一元加購」、營銷花樣多,市場 佔得快,把不少中小製冰廠逼進 了生存縫隙。 「寧可虧錢,也要打進來。」 張正明評價,農夫山泉是把利潤 讓給渠道,把優惠放給消費者, 有些便利店因為找不到農夫的貨 源才採購小廠家的冰杯。更令他 頭疼的是,便利店和商超的採購 拿著農夫山泉的價格壓價,「你們 怎麼比農夫還貴?」最終基本都能 壓下去20%。 商業世界裏,每個夏天都不 容錯過:這個季節是咖啡茶飲品 牌創收的重頭戲,很多品牌上新 的頻率更高;以咖啡、奶茶為 抓手的外賣大戰打響了;電商平 台上,從涼感防曬衣到小風扇再 到男士防曬冰袖,一個個銷量神 話不斷被創造出來;因為比白天 更清涼,夜市和景區夜遊也更紅 火。一塊冰可以出現在夜市的一 碗冰粉裏,也能躍入一杯剛調製 好的茶飲中。 巨頭進入前,冰塊生意不僅 冷門,還非常穩定。可食用冰行 業頭部是老牌的冰力達、曉德, 客戶包括但不限於食品廠、咖啡 茶飲、酒吧、便利店;工業用冰 瞄準的則是工廠、大型辦公場地 和露天賽事、活動等場景——最 近爆火的「蘇超」,南京對陣蘇州 這天,南京奧體就搬來大量巨型 冰塊為現場降溫。 可食用冰賽道如今除了農夫 山泉,蒙牛、伊利都跨界推出了 冰杯產品;線上平台如小象超 市、7鮮、盒馬等也都紛紛找代 工廠或自產冰杯;線下便利店不 只賺差價,還引進食用冰生產設 備,連鎖的咖啡茶飲品牌以低價 冰杯吸引關注和客流……大家摩 拳擦掌分定了這杯「冰羹」。 自便 行宜 找又 廠實 家惠 各路人馬都想分杯羹 捲到極致小廠家發抖 在行業內人士看來,冰凍技術 的門檻不高:「機器高端,技術不 高端」,只要購買相應的機器,設 定好參數,就可以生產出高透、融 化慢的冰塊。紅星製冰廠的劉夏解 釋稱,水的純淨度直接影響著冰塊 質量,拿自來水凍成冰,就是白色 的。但製冰廠的水經過多次淨化, 如臭氧殺菌、反滲透膜過濾等,讓 水的電導率達到3.5左右,雜質越 少,凍出來的冰越清透。 這又是性價比的問題——好機 器要幾十萬元,反滲透膜700多元一 張,需每月更換,低溫緩凍就意味 著耗時長耗電量大,「冰塊的價格, 消費者心裏覺得應該很低,一旦成 本上來了,你卻賣不到高價上,就 很容易賠錢。」 農夫山泉的優勢在於大品牌實 力強,可進入山姆等優質渠道,品 牌效應也會讓部分消費者願為22.8 元2公斤的冰塊買單。 至於一個動輒8、9元的冰球, 製作工序更麻煩,成本更高。張正 明說,「雖然冰球看起來跟冰塊沒 有區別,但它的形態要耗費更多工 序、電和時間,還需要特定的機器 去做。」 張正明常年給咖啡茶飲品牌供 貨,他發現,有些連鎖品牌是自己 採購製冰機,然後在門店自製冰 塊;有的品牌則是外採,通過製冰 廠購買冰塊。前者成本低,安全難 把控——在冰塊製作過程中,餐飲 店所用冰塊的污染途徑多,篩檢程 序的濾網不更換,製冰機長期不消 毒,或服務員操作不當等,都有可 能造成冰塊污染,「沒有過濾、殺菌 的水製冰,都會大腸桿菌超標,包 括家庭自製的,也超標」。而外採冰 塊成本高,但是安全質量更會有保 障。 門店之所以能自製冰塊,是因 為針對現製現售的可食用冰塊,並 沒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規定和標準。 某種程度上說,那些大腸桿菌超標 的可食用冰,目前還處於一個灰色 地帶。 消費者實在想不通:冰塊怎能 比水貴上幾倍甚至十幾倍?天津紅 星可食用冰製冰廠負責人劉夏說, 製冰廠使用的製冰機大多幾十萬元 一台,需每天定時清洗,不能24小 時一直運轉。工業用電比居民用電 更貴,除去電費,為符合安全和產 品標準,自來水要經過多次淨化才 能凍成冰,大約每3噸水製成1噸冰 塊。加上房租、人力支出,冰塊從 製冰機裏吐出來時,一公斤的成本 能控製在1.6元至2元,冰杯裏的160 克冰塊最多也就0.3元。 但這個價格與160克賣到4元的 冰杯還有很長距離。南京可食用冰 公司冰馬仕的總經理張正明說,在 冰杯的成本裏,包裝材料佔0.7元左 右,包括0.4元的杯子和0.3元的封膜 和外箱,加上冰塊的0.3元,一共是 1元。 剩下的成本就是運輸和渠道費 用。夏天運輸冰塊,性價比很低, 一是貨物價值低,佔用空間大,二 要冷鏈維持在0度以下,所以多數製 冰廠只供應本地。規模大些的製冰 廠才會考慮薄利多銷,通過順豐冷 鏈輻射更遠一點的客戶,如冰馬仕 位於南京,輻射整個長三角。張正 明算過賬,一輛3噸的順豐冷鏈車, 可裝760箱冰杯,一箱24杯,價格是 一公里3元。運到距離南京300公里 的上海,需要900元。運輸過程中有 一定損耗,再把人工費考慮進去, 均攤到每個冰杯的運輸成本在0.2至 0.3元。也就是說,一個冰杯到便利 店的那一刻,身價已達到1.3元。4 元標價還剩下的2.7元,包含了製冰 廠的利潤,便利店的房租、水電、 人力成本,冰杯的儲存、損耗,還 有便利店的利潤。 一條鏈路上能容納如此多損 耗,能給便利店讓出高利潤,關鍵 在於冰塊的運輸很難解決最後一公 里的問題。小昕家附近製冰廠的冰 塊便宜是因為製冰廠用人力配送覆 蓋了運輸成本,假如是順豐冷鏈點 對點的配送,20公斤冰塊要100多 元。消費者更願在路過便利店時, 順帶著賣個冰杯,把運輸成本悄悄 抹掉。 某連鎖便利店店長則透露:「看 似5元一杯的冰,實際毛利率只有 25%,比賣飲料低多了。但我們必 須賣,因為它能帶來客流。」 冰凍技術門檻不高 安全質量難把控 「老闆,來杯冰!不要水, 只要冰!」這個夏天多了一種 「新貨幣」——純冰塊。成本價 1公斤2元的冰,裝進包裝袋賣 到9.9元;出廠價1元的冰杯到 便利店標價4元,比一瓶可樂還 貴。更匪夷所思的是,山姆會 員店裏2公斤一袋的食用冰竟要 22.8元,而同樣買4瓶500毫升 的農夫山泉只要8元,凍成冰後 溢價高達185%。只想在高溫 天好好享受冰塊的普通打工人 驚歎:小小的冰塊,怎會這麼 貴? ▍本報訊 ▍ 酷熱天氣裏,打工人回家第一件 事是打開空調,然後來上一杯 加冰飲料,讓躁熱的心鎮靜下來, 追追劇,吃吃夜宵。奧緯諮詢與美 團閃購聯合研究顯示,冰杯品類的 銷量連續兩年保持300%以上增速, 一線城市人均年消費達48杯,比咖 啡的消費頻次還高。 然而大家沒想到的是,前幾年 討伐的是二三十元一支的「雪糕刺 客」,今年竟輪到「冰塊刺客」冒頭 了。山姆會員店的冷櫃前,張女士 拿起一袋農夫山泉5公斤重的透明冰 塊,掃完碼,屏幕上跳出「22塊8」的 價格,她準備按確認鍵的手指一下 子停住,最終放回去。掰指一算: 凍2公斤冰也就用掉4瓶普通瓶裝 水,按市價撐死了8塊錢,可山姆這 每瓶水賣到5塊7,而普通食用冰成 本一斤也就兩三毛錢,「這不就是把 水凍了24小時嗎?至於嗎?」 製冰機貴 不易清洗 天津的夏天才過一小半,年輕 寶媽小昕就為冰塊花掉1000多元。 《每日人物》報道,小昕買過便利 店冰杯,160至220克的冰塊4元5.9 元,冰球6元9元,一周得買好幾回。 小昕還買過各種各樣的模具, 十幾元一個的買了十幾個,在家自 製冰塊。但每次買冰杯再買飲料, 一杯很簡單的夏日冰飲就要10元左 右,比買一杯庫迪還貴,心裏的坎 過不去。而自製冰塊,矽膠模具容 易吸附異味,今天喝臘味冰,明天 品生肉冰,隔三差五壞一次肚子, 舌頭和胃的坎過不去。 最重要的是自己凍冰凍結實起 碼得一整晚,這麼熱的天哪能等那 麼久呢?她想買個小型家用製冰 機,一搜攻略就被勸退:一次性造 出大量冰塊,可能好幾次才用完, 還得再放進冰箱。這種冰塊化得 快,前腳扔水裏後腳只剩冰殼子。 而且家裏多個製冰機,就多一個要 定期收拾清洗的「祖宗」,前後折騰 下來比帶娃還累。 在北京打工人的龍蘭在高溫潮 濕的日子裏也渴望「冰塊自由」。她 想一步到位,買個帶製冰功能的冰 箱。但網上搜來的攻略顯示雖然目 前不少本土冰箱都可以製冰,但速 度慢、功能不穩定。 不少人衝向了LG、東芝、松下 等海外品牌。上海一家LG電器店的 銷售透露,今年618活動期間,店 裏冰箱銷量翻了三倍,單是製冰冰 箱,一個月能賣20多台。然而不看 不知道,一看價格嚇一跳——以LG 為例,自動製冰冰箱價格在7000多 至10000多元不等。 海外品牌不僅貴,伺候更費 勁。龍蘭相中一款除了冰塊、碎 冰,還能出球形冰的冰箱,結果被 告知需要外接水源,也就是要麼做 全屋淨水,把水管接到冰箱,要 麼在冰箱旁邊單放一桶純淨水接過 去,「累贅得很」。雖然銷售號稱水 管都是全密閉,但時間長了不清 理,很難說凍出來的冰塊幹不乾淨。 這還不算完——能製作球形冰 的冰箱比普通製冰冰箱貴出5000多 元,但球形冰的誕生沒那麼容易, 按銷售介紹,24小時最多只能凍出 5、6個冰球,「比老母雞下蛋好不了 多少」。 吃現成冰塊 可能壞肚子 為了吃上經濟實惠的冰塊,打 工人想出了無數法子:用密封袋、 保鮮袋、一次性手套,甚至餛飩盒 子凍起了冰塊;買無印良品的保冷 杯,讓奶茶杯裏的冰塊多堅持大半 天;去瑞幸點一杯冰咖啡,再跟店 員要一杯「冰水」。 實在不行,就走進蜜雪冰城, 花1元買一個大冰杯,能不能買到看 運氣。由於需求太多,門店產能有 限,有時買到的是冰水混合物,有 時買到的是純水,還有可能走半天 過去,門店斷貨。 冰塊雖爽,喝完拉肚子可能更 酸爽。知名測評博主「老爸評測」自 稱買了20個經高溫滅菌密封的水 杯,去往8家奶茶店,3家咖啡店和 2家速食店,取樣食用冰塊,裝入無 菌袋,送到實驗室檢驗。結果顯示 13家店裏有11家「菌落總數超標」,4 家大腸菌群超標。「老爸評測」的結 論是:自來水可能都比冰塊乾淨。 總而言之,吃不起冰,有時是 錢包吃不起,有時是胃吃不起。 運輸損耗大 需給便利店高利潤 ■市場上的冰杯售價動輒數元一杯,山姆會員店裏2公斤一袋的食用冰更要價22.8元。 網上圖片 普通打工人吃不起冰塊 市場價貴得離譜 自製費力又麻煩 這不就是把水凍了 24 小時嗎?至於嗎? 網友評論 ■便利店工作人員給顧客裝冰。 網上圖片 ■好的製冰機賣得可不便宜。 ■便利店內各種冰塊。 網上圖片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