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歷史思與行 清代康乾盛世,向受世人稱道。康熙、乾 隆二帝在位超越甲子,勤於出巡。其中乾隆皇 帝六下江南的事跡,更成為數百年來小說戲 曲、現代影視作品,甚或民間美食的素材,故 事富娛樂性又令人津津樂道。 1. 乾隆六下江南的主要 目的是甚麼? 2. 乾隆「十全武功」歷次 戰爭中,軍費為六次 南巡開支的七倍,然 而六下江南常被視為 鋪張浪費,為甚麼? 3. 康熙皇帝也曾六下江 南,康、乾兩帝六下 江南在目的及成效上 有何異同? 本欄,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 鄧兆棠中學 校長 潘詠儀 星島教室 1749 ‧ ‧ 1776 1785 ‧ 南巡賦詩 〈燕子磯〉 〈燕子磯〉︰「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 野,煙村耕鑿久相安。」是乾隆寫第一次南巡登臨磯頭時,看到 江水滔滔,景象壯闊,更有綠野沙洲,良田村落,百姓們衣食 無憂、安居樂業,頓感如此壯麗景色百聞不如一見。 ■《乾隆南巡圖》第十卷(局部) ■江蘇木瀆古鎮之水景 AI技術 有望為香港 動畫產業注 入新活力, 同時也對傳 統動畫創作 與教學模式 帶來挑戰。 知識轉移 智凝「都」會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ducation@singtao.com。 某天在港鐵車廂,看見身旁小孩專注地 用手機觀看《多啦A夢》,瞬間勾起我對《叮 噹》的童年回憶——那是香港昔日對這部經 典日本動畫的譯名。從上世紀70年代的手 繪膠片動畫,到千禧年融入數碼技術,再 到2014年以3D電腦動畫呈現的《STAND BY ME》電影系列(右圖),《多啦A夢》不僅見證 了動畫技術的進步,也展現了動畫跨越世代 的情感共鳴。 近年,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 為動畫產業掀起新一輪變革。模仿「吉卜力 工作室」畫風的AI生成作品近期席捲社交媒 體,卻因原創性和版權問題引發熱議。展望 未來,AI技術有望為香港動畫產業注入新活 力,同時也對傳統動畫創作與教學模式帶來 挑戰。 AI革新動畫製作 現今AI工具如MidJourney和Runway能 根據圖片或文字描述,在短時間內生成多 種風格的畫作和短片,雖然短片的品質仍 然不穩定,但靜態插畫的繪製技術已可媲 美專業插畫師。然而,這些AI生成工具依 賴龐大的數據庫進行訓練,其數據來源卻 往往缺乏透明度,部分畫作可能未經原創 作者授權便被用於訓練或商業用途,相關 版權爭議仍未平息。這項AI生成技術讓創 作者既興奮又忐忑,其崛起正重塑動畫產 業的運作模式。 相較鄰近地區,香港人工成本高昂, 動畫製作開支龐大。AI技術或能突破這一 瓶頸,承擔上色、中間格生成及背景繪製 等重複性的工作,讓創作者專注於故事、 美術風格和動作設計等創意工作。香港特 區政府去年推出的「明日動畫——人工智能 輔助動畫製作支援計劃」,資助本地動畫公 司探索AI應用,挖掘其創作潛力。入選公 司將於國內外論壇展示作品,分享技術與 經驗。 AI不會完全取代動畫師,但將改變部分 動畫製作流程。尤其在講求效率的商業動畫 領域,創作者須與時俱進,學習新工具,探 索如何把新技術融入創作。正如90年代從手 繪膠片過渡到數碼時代,動畫師紛紛學習電 腦軟件以適應行業變革。 動畫教學轉型 香港的動畫課程向來注重技術培訓, 傳統3D動畫軟件如Maya或Blender學習門 檻高,學生往往須學習1年以上才能掌握 基礎。然而,僅熟練軟件操作遠不足以創 作出色作品。學生須靈活運用技術,通過 觀摩、反思與改進,逐步塑造個人動畫風 格。 隨着AI技術進步,繁瑣的軟件操作有望 簡化,學生可借助AI解決部分技術難題。當 AI能生成多種風格的動畫時,選擇合適的 風格和組合將成為關鍵,這選擇的觸覺非常 依賴創作者自身的想像力和美學品味。未來 課程將從技術操作轉向至更多創意與美感培 養。教師的角色不僅限於傳授技術,更須了 解學生的個性與潛能,提供個人化指導,並 搭建展示作品的平台,啟發他們挖掘獨特藝 術視野。 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便正積極籌 辦首屆世界大學動畫獎,為全球動畫學生打 造一個展示作品、交流創意的國際舞台。 新時代起點 不久的將來,我們或許會看到由AI技術 製作的《多啦A夢》。但觀眾往往不太在意動 畫背後的製作方式和技術,而是着迷於動畫 中的故事、角色、美術風格及背後蘊含的情 感和理念。正如每個年代的孩子,都曾在考 試前幻想擁有「記憶麵包」,或在遲到時盼望 得到「隨意門」,《多啦A夢》的故事總能跨越 時代與技術。這種情感共鳴,正是藝術的魅 力所在。 AI的崛起將動畫創作引向兩個方向:追 求效率以AI輔助動畫創作,以及堅持自主創 作的傳統方式。兩者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 成。正如當下動畫產業,商業作品多依賴數 碼技術製作,但仍有不少動畫師執着以逐格 拍攝的方式創作定格動畫。 藝術創作從不是賽跑,跑得最快未必能 做出好作品。有時,選擇慢下來,以獨特的 姿態前行,顛覆常規,反而可能開創藝術創 作的新方向。 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麥盛豐 "*䪫銋䁗鱏 ⳛ沃侷㳴ꁺ❔偈兎♣ D6 侷芎 07.28.2025 星期一 乾隆下江南 江南魅力 江南主要是指長江三角洲地區,尤其特指長江以南至錢塘江口、揚 州一帶及江浙兩省的核心地區。兩宋以來,江南已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 域;政治上,來自江蘇和浙江的漢人佔據了九品文官制度中後五位的多 數職位;經濟上,兩省創造了當時商業和農業大半財富,向國家供應漕 糧,上繳的賦稅佔據國家收入的最大份額,更是全國食鹽、絲綢和瓷器 等商品的生產地。 江南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無可置疑的領先地位,加上滿族長 居於寒天雪地,江南的杏花煙雨、山石草木的異地風情,難免令清康 熙、乾隆兩帝 在公在私都對江南充滿着無盡的神往 屢次組織規模浩 蕩的南下巡遊。 南巡目的 乾隆十四年︵公元年︶,乾隆皇帝下了一道回應大學士要求他南 巡的諭旨。在這道諭旨中,乾隆主要講述他南巡的原因:﹁江左地廣人 稠,素所廑念,其官方戎政、河務、海防,與凡閭閻疾苦。無非事者。 第程途稍遠,十餘年來,未遑舉行。屢嘗敬讀聖祖實錄,備載前後南 巡⋯⋯心甚慕焉。朕巡幸所至,悉奉聖母皇太后游賞,江南名勝甲天 下⋯⋯良足以娛暢慈懷⋯⋯南巡之 ,當在辛未年春,正我聖母六旬萬 壽之年也。﹂ 簡而言之,是次江南之旅,一為﹁法祖﹂ ;二是奉母遊覽名 勝,省方問俗;三是考察官吏、理順河務。 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一般都要到江寧、蘇州、杭州、揚州, 後四次還加上了浙江的海寧縣。南 之旅,除了﹁娛暢慈懷﹂ 之外,大體 上有以下幾個目的︰ 攏絡漢人菁英 江南雖是清帝國最繁榮富庶的地域,但在政治上又是最不馴順的。 清軍入關後,很快就在北方地區站穩了陣腳。不過,當清軍進入江南, 卻遭到了非常激烈的抵抗。江南人那種對前朝的認同和漢人文化的優越 感也最為強烈,對乾隆而言,這都是棘手的問題,雖然江南經濟繁榮所 帶來的稅賦有利國庫,但江南的富庶,如不適切地受到監察 隨時會是 國家秩序的隱憂。乾隆在沿途拉攏漢族士大夫 比如他在山東祭孔;在 安徽、江蘇和浙江主辦科舉考試,破格錄取當地漢族士大夫;還視察各 地書院,並贈送給他們︽四庫全書︾ 。乾隆透過南巡,讓江南百姓熟悉自 己,爭取士人對政權的認同 加強對地區的統治。 巡視河工 ﹁閱視黃淮河工﹂為乾隆南巡時對清口地區 ︵黃河、淮河和運河三者 交叉的河口︶的視察重點,由於黃河容易決堤的特性,早在清代初期 時,皇帝與河臣們都對該地區 治理費盡心思。到乾隆第一次南巡前, 即使清口地區在當時已經進入相對穩定承平的時期,乾隆皇帝以及河道 總督高斌對該地的治理仍然不敢鬆懈,直至乾隆往後幾次南巡時,對該 地的水利建設都有所指示,如乾隆四十一年︵ 年︶開挖陶莊引河,以 及乾隆五十年︵年︶在原有的束清東西壩外增建禦黃東西壩。因為清 口地區為運道之咽喉,攸關全國漕運之命脈,因此乾隆六次南巡往返時 都會到該 視察。 乾隆更多次巡視浙江海寧,監察錢塘江海塘防潮的情況。乾隆皇帝 曾指出:﹁南北河工與浙江海塘,關係國計民生最為緊要﹂ 。相傳大禹成 功治理洪水之患,乾隆還親祭禹陵,行三跪九叩禮,期待水患不再、江 南豐收,為國家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 蠲賦恩賞 乾隆南巡,無疑在治河和修築 塘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 了江南城鄉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揚州、蘇州、江寧、杭州等城市也日益 繁榮。除此之外,六次南巡,均下旨蠲免江浙、安徽積欠賦銀、漕銀、 積欠錢糧等一千萬両以上,維繫了江南漢民對清廷的向心力。 蘇杭美景一直令世人嚮往,乾隆自然也不例外,他每次南巡都喜歡 帶同畫師隨行,將一路的江南美景畫下來,再拿去讓圓明園和避暑山莊 仿建;乾隆一生酷愛著文吟詩,當中不少筆墨廣流於大江南北,六巡江 南期間,不僅六登 燕子磯 ,且還每次為燕子磯題詩作賦。乾隆第三次登 磯時,更在此親筆御題﹁燕子磯﹂ 三個大字。 晚年反思 晚年的乾隆,對於自己的南巡有着深刻的反思。他在︿禦制詩﹀ 中提 到:﹁朕之南巡,非為遊觀,實為民生。 ﹂然而,這六次南巡,每次出行 隨從達二千五百人以上,所經路上徵用大批勞力刷亮市容,估計六下江 南總計花費至少二千萬両白銀。排場之盛大最後造成國庫枯竭,給百姓 帶來沉重負擔。 乾隆在其晚年才完全認識到南巡的負面影響,︽清史稿.吳熊光傳︾ 載,乾隆皇帝晚年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 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 止,必無以對朕。﹂ 乾隆南巡耗資巨大,大傷國庫元氣,奢侈成風,在一 定程度上助長了貪污腐敗。南巡之舉 嘉慶之後,更無以為繼了。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