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故宮?又好像不是⋯⋯ 你是何人?為何在此鬼鬼祟祟? —— —— 1. 真命天子︰康熙帝即位前, 清朝正面臨天花肆虐的困 境。年幼的玄燁因曾患天 花並痊瘉,體內產生免疫 力,成為皇位的有力候選 人。當時,傳教士湯若望 建議順治帝選玄燁為繼承 人,認為他對天花的免疫 力是其優勢。最終,孝莊 太后也支持這一決定,玄 燁得以繼位,開啓了長達 61年的康熙盛世。這不僅 改變了玄燁的命運,也奠 定了清朝的繁榮基礎。 2. 文治武功︰康熙帝認為唐 詩是詩歌的巔峰,但此前 並無完備的唐詩總集。 於是,他命人編纂《全唐 詩》,耗時一年多完成這 部900卷的巨著,收錄了 48900餘首唐詩,涉及2200 多位詩人。康熙帝親自作 序,這部作品不僅是文學 成就,也象徵着康熙對文 治的重視。 1690年,噶爾丹率軍南 侵,康熙首次親征,成功 擊退敵軍。1696年,康 熙再次親征,指揮三路大 軍,於昭莫多大破噶爾丹 主力。1697年,康熙第三 次親征,直抵寧夏指揮作 戰。三次親征不僅平定了 叛亂,也鞏固了清朝對漠 北的統治,展現了康熙帝 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 慧。 本欄,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星島教室 中華基督教會 協和小學(長沙灣) 圖書館主任 倫雅文 作者介紹 評仔手中的量子槍泛着幽幽的藍光,像是會呼吸一般。他深吸一口氣,扣 動了扳機。一陣天旋地轉。當評仔再次睜開眼睛時,眼前的景象讓他驚呆了。 知識轉移 根本月報 冼玉清(1895-1965)乃近代嶺南文史研 究的先驅,又有「嶺南第一才女」之稱。她出 生於澳門,父親為富商冼藻揚。冼父對子女 培育極其重視,因此冼玉清12歲時便入讀澳 門灌根學塾(即子褒學校),成為陳子褒的學 生,打下良好的學術基礎。其後也曾入讀香 港聖士提反女校、嶺南大學附中及嶺南大學 中文系,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後,冼玉清留校 任教,後兼任嶺大文物館館長。 專心致志闢嶺南研究新路 冼玉清一生躬身於嶺南地區研究,發掘 嶺南地區的價值,並堅持教育事業,為嶺南 文化之傳承打下學術基礎。此外,她更是一 位愛國學者,具有高尚情操,在面對民國社 會與思想的動盪,始終堅守對學術與教育 的熱愛,並一生未婚:「自己又以為一有室 家,則家庭兒女瑣務,總不免分心。想全心 全意做人民的好教師,難免失良母賢妻之 職,二者不可兼,所以十六七歲我就決意獨 身不嫁。」 冼玉清退休之際,香港一間大學邀請 她赴港任教, 她卻拒絕了高 薪厚職,選擇 擔任廣東省文 史館副館長, 可見其不為物 質所動,全心 投身嶺南文史 研究的堅持。 探究冼玉清的 學術生涯與研 究貢獻,不僅 能引領我們走 進嶺南地區底 蘊 深 厚 的 文 化世界,更能深度挖掘新時代一國兩制一 體多元的人文價值。尤其在香港積極融入 國家發展大局的時代背景下,冼玉清與香 港的淵源,以及她對教育所做出的傑出貢 獻,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啟示。 20世紀初期,嶺南文化研究的領域仍未 開拓,冼玉清成為這個領域的拓荒者之一。 她將研究視角精準聚焦於嶺南地區的歷史、 風物、史志文物等方面,為嶺南文化研究開 闢新的路徑。例如冼玉清的《廣東釋道著述 考》梳理出廣東地區釋道文化的發展脈絡, 廣收相關著述達500種,填補了嶺南宗教文 化研究的空白。 而《廣東女子藝文考》則是中國第一部系 統研究廣東女性藝文的著作,打破以男性為 主導的「英雄史觀」(great man theory)的傳 統學術偏見,展現廣東歷代女性在文學、藝 術等領域的卓越成就,突出女性在知識領域 中的邊緣角色和奮鬥歷程。冼玉清的女性研 究,既融合嶺南粵港澳三地的華人文化,以 及葡萄牙與英國的殖民經驗,強調「嶺南」地 區的特殊性。 一脈相承推動文化融合 抗日時期,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冼玉 清化筆為劍,寫下許多展現民族氣節的詩 詞文章,如〈朱九江對外之正義感〉、〈流離 百咏〉及〈喜聞日本降〉。她在1938年隨廣 州嶺南大學暫時南遷至香港講學,期間日 軍曾威逼利誘冼玉清組織香港東亞文化協 會,但她化名為「冼清」,冒着生命危險逃 離香港,輾轉回到已在粵北曲江復課的嶺 南大學繼續任教。後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 學,冼玉清續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此 經歷更見其作為知識分子,在抗日戰爭中 與普通百姓一樣堅毅不屈、堅持戰鬥,執 着於民族大義的精神。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嶺南文化作為中 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香港文化有着千 絲萬縷的聯繫,如舞火龍、太平清醮、盂蘭 勝會等嶺南民間習俗仍傳承至今,又如子褒 學校、前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創立的崇基書 院、嶺南大學等在香港育人鑄德,培育代代 青年。習近平主席曾解釋中華民族能延綿不 絕的原因:「是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 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通過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香港民眾 特別是年輕人,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 己與內地在文化上的同根同源,從而增強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是國 史、國學、國情的教育活動的進行,才能 保障的國安。 冼玉清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活動,有助於 激發香港民眾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推動香港 在文化上與內地實現更緊密的融合。在當前 香港融入國家規劃的大灣區發展大局的進程 中,加強背後的嶺南文化、華夏文化認同 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從教育視角看,「文化 自信」的培育,是為國家提供人才支撐的基 石,進而助力國家達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 國」的目標。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 會長 何漢權 本欄為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 士課程同學會與《星島日報》教育版聯合 出版。對原文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港大中國 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網頁下載: http://machsaa.googlepages.com 冼玉清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活動,有 助於激發香港民眾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推動香港在文化上與內地實現更緊密的 融合。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ducation@singtao.com。 ⬡椝庤煝疶溸兎♣⧜⡽ ■冼玉清1941 年6月拍攝於 香港荃灣(廣 東省人民政府 文史研究館) ■冼玉清著作《廣東文獻叢 談》(中華書局,1965年出 版) D6 侷芎 08.08.2025 星期五 朱紅的宮牆映襯藍天鮮艷奪目,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 輝。遠處傳來整齊的脚步聲,一隊身穿鎧甲的侍衛列隊而過。評 仔以為自己身處故宮,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不對,這裏的一切都太新 了,彷彿剛剛建成一般。 空氣中飄來陣陣檀香,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他躲在假山後 面,看着來來往往的宮女太監,看到他們的旗裝打扮,突然意識到 自己可能穿越到清代。就在這時一把威嚴的聲音在 身後響起:﹁你是何人?為何在此鬼鬼祟祟?﹂ 評仔轉身,看到一個身穿明黃色龍袍的中年男 子正注視着自己。男子面容清瘦,目光如炬,舉 手投足間自有一股威嚴之氣。評仔的心跳漏了一 拍 這分明就是歷史課本上的康熙皇帝! ﹁我⋯⋯﹂評仔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康熙卻微 微一笑,示意侍衛退下:﹁看你這身打扮,倒像是 西洋人。說吧,你是從何處來?﹂評仔靈機一觸: ﹁回皇上,我是 從⋯⋯從很遠的地方來的。﹂ 他想起老師講過,康熙皇帝對西洋科技 很感興趣,便大着膽子說:﹁我略懂一些西洋的算術和天文知識。 ﹂ 康熙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哦?那正好,朕正要與羅剎國使臣談 判,你可願隨朕同前往?﹂ 評仔跟着康熙來到乾清宮,只見殿內已經坐滿了大臣。對面是 一群金髮碧眼的俄國人,為首的正是戈洛文大使。評仔認出這是 ︽尼布楚條約︾的談判現場,不禁激動得手心冒汗。 心繫蒼生 談判異常激烈,對方咄咄逼人,要求以黑龍江為界。康熙卻從 容不迫,他命人展開一幅巨大的地圖,指着上面的山川河流,用流 利的滿語和蒙古語跟對方周旋。﹁此處乃我大清疆土, ﹂康熙指着地 圖說,﹁你們若執意要佔,莫怪朕不客氣。 ﹂他的聲音不大,卻帶 不容置疑的威嚴。 評仔注意到,康熙不僅精通漢滿蒙三種語言對地理、軍事也 瞭如指掌。每當俄國人提出過分的要求,他都能用詳實的數據和史 料予以反駁。最終,俄國人不得不接受以額爾古納河為界的方案。 條約簽訂後,康熙帶着評仔微服出宮。京城的街道上商舖林 立,人們熙來攘往,康熙看着繁華的街市,感慨道:﹁朕登基時, 天下尚未一統,如今百姓安居,這才是朕最欣慰的事。﹂ 行至永定河 畔,康熙忽然駐足。河面上百艘漕船往來如梭,岸邊新修的堤壩整 齊堅固,工人們正將刻有﹁康熙二十八年治河竣工﹂ 的石碑立起。康 熙撫着石碑上的刻痕道:﹁當年黃河決堤,餓殍遍野,如今總算能 保三十年安瀾。﹂ 評仔想起歷史書的記載:康熙六次南巡皆以治河為重點,這位 在寢將宮河皇工每帝圖甚天掛至研究。 此刻,夕陽灑在水面上,波 光粼粼,他忽然明白何謂﹁帝王心繫蒼生﹂ 。 ﹁太平﹂通寶 ﹁皇上,我是從遠方來的,﹂ 康熙皇帝認真地聆聽着,聽到﹁遠 方﹂,眼神閃過一絲期待。評仔感受到他的好奇心,稍為定神然後 繼續說:﹁對陛下來說,我是來自三百多年以後的未來人。 ﹂評仔不 知為何有勇氣向康熙坦白自己的身份,大概是因為對他的敬仰吧。 ﹁皇上,現在我要回去了。﹂ 評仔深深鞠了一躬,﹁能親眼見到陛下, 是我的榮幸。謝謝您讓我看到真正太平盛世﹂ 康熙沒有懷疑評仔的話,慈祥地笑道:﹁去吧,替朕看看未來 的世界是甚麽樣子。﹂ 他從腰間解下一枚銅錢遞給評仔:﹁這是戶部 新鑄的﹃康熙通寶﹄ 。﹂ 月光照在錢幣上,評仔清晰看到背面刻着﹁天 下太平﹂和滿漢雙文的 ﹁福﹂字紋樣。評仔掏出量子槍,藍光再次閃 爍⋯⋯待他慢慢地睜開眼睛,那枚銅錢靜靜躺在掌心。透過窗外微 黃的燈光,彷彿又看見永定河上穿梭的漕船,聽見街市裏百姓們 中氣十足的笑談 那是屬於一個偉大時代的迴響。這枚銅錢,將 永遠提醒他那個偉大的時代,那位千古一帝的英明睿智。 欲知評仔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千古一帝的風範 清聖祖康熙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