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2025 星期四 中國時事雜誌 B4 但基孔肯雅熱特別的地方在 於,患者痊癒後,病毒還會在其 關節裏「作怪」。 最初的三天休假期間,持續 的疲憊感讓小劉大部分時間都臥 床休息。簡單的站立或短距離行 走都會引發頭暈和骨骼深處的隱 痛,這種乏力感在復工後依然如 影隨形。原本十五分鐘的通勤路 程,現在需要中途休息兩次,耗 時多一倍才能完成。這種症狀並 非特例,《基孔肯雅熱診療方案》 也明確指出,恢復期的疲憊乏力 狀態可能持續數月之久。 兩周後,頭暈症狀逐漸消 退,他開始嘗試恢復健身,卻發 現自己的身體機能發生了顯著變 化。曾經駕輕就熟的健身動作如 今變得異常吃力,完成一組標準 深蹲需要竭盡全力,肌肉耐力明 顯下降。更令他困擾的是運動後 的恢復期明顯延長,肌肉酸脹感 來得更快、持續更久。 復診時,醫生告訴他,這是 典型的疾病恢復期表現,預計還 會持續兩到三個月。他建議小劉 採用漸進式康復方案,降低運動 強度,選擇游泳、散步等溫和鍛 煉方式,確保充足的蛋白質和維 生素攝入。醫生叮囑他,身體各 項機能的完全恢復需要時間,不 能操之過急。 病癒後的小劉對蚊蟲變得格 外警惕。 除傳統的清除積水和噴灑藥 物外,廣東地區也正在探索多元 化的綜合防治策略。 7月30日,中山醫學院病原生 物學與生物安全學系副教授張東 京團隊在佛山三水區開展了一項 生物滅蚊——針對難以清除的蚊 蟲孳生地,按科學配比釋放華麗 巨蚊幼蟲。 據張東京介紹,華麗巨蚊是 一種具有獨特生物特性的蚊種。 其棲息環境與傳播疾病的伊蚊高 度相似,但成蚊僅以植物汁液 為食,對人畜不構成侵擾。這種 蚊蟲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幼蟲階段 能夠捕食其他蚊種幼蟲,研究表 明,單只華麗巨蚊在其生命周期 內可捕食80至100條伊蚊幼蟲,因 而在控制病媒蚊種群方面展現出 良好的應用前景。 此外,廣東省佛山市近期也 在蚊媒防控工作中引入了生物滅 蚊新舉措。據廣州日報報道,自 7月23日起,禪城區陸續在亞洲藝 術公園和中山公園投放了近5200 尾食蚊魚。華南師範大學研究顯 示,食蚊魚作為生物防治手段在 我國已有近百年應用歷史,這種 原產於北美的魚類以蚊蟲的卵、 幼蟲和蛹為食,能有效降低蚊蟲 種群密度。 鄭愛華研究員指出,當前蚊 媒防控技術仍存在局限性。他認 為,蚊類自早白堊紀出現已存活 上億年,分布廣泛,完全滅蚊既 不現實也無必要。關鍵在於將蚊 蟲密度控制在安全閾值內,阻斷 疾病傳播,實現人蚊共處的平衡 狀態。 患病 者毒 痊還 癒在 出關 院節 後 「作怪」 完多 全元 滅化 蚊綜 不合 現防 實治 ■基孔肯雅熱定點醫院裏,每張 病床都安裝了蚊帳。 網上圖片 最初的不適始於右腳踝突如其 來的疼痛,25歲的確診患者小劉起 初並未在意,以為只是前幾天在演 唱會兼職搬運螢光棒時頻繁上下樓 梯導致的肌肉勞損。然而症狀很快 發生了變化,疼痛逐漸蔓延至手指 和腳趾,體溫也升高到38.1℃。隨 後手掌和腹部又相繼出現大片紅 疹,伴隨持續瘙癢。「頭痛欲裂,全 身疼痛難忍,幾乎無法活動。」這些 快速進展的症狀讓他意識到,這絕 非普通感冒那麼簡單。 7月初的一個清晨,家住順德區 的李菁醒來時發現右手手腕有些僵 硬,像是夜間睡姿不當所致。她轉 動了幾下手腕,感到輕微的酸脹, 覺得並不影響日常活動,她開始如 常洗漱、準備上班。 吃早餐時,丈夫遞來一碗熱 粥。接碗的瞬間,李菁覺得右手虎 口處突然傳來一陣刺痛,像被曬傷 的皮膚突然碰到熱水的那種不適 感。這個夏天異常炎熱,家中空調 持續運轉,她猜測可能是冷氣吹久 了導致關節不適。除此之外,身體 並無其他異常,直到後來開始發熱。 根據多位患病受訪者自述,基 孔肯雅熱初期往往以單側關節劇烈 疼痛為首發症狀,繼而體溫迅速升 高,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而這種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 病,在醫學界早已不是陌生的存在。 這種突如其來的病症,也給孕 婦和嬰幼兒帶來更嚴重的影響。通 過近期的臨床觀察發現,老年人和3 至5歲兒童感染基孔肯雅熱後症狀往 往更為明顯,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 更劇烈、反復發熱、恢復時間更長。 7月16日,王燦發現一歲的兒 子突然變得異常黏人。平時能獨自 玩耍的孩子,現在連最心愛的玩具 都不感興趣了。餵奶時,孩子也不 像往常那樣急切,只是無精打采地 吸吮幾口就開始煩躁地扭動身體。 在為孩子換衣服時,王燦察覺到異 常——孩子的小手發燙,腳踝卻冰 涼,這才意識到孩子發燒了。 按照以往經驗,王燦給孩子進 行了物理降溫並服用了退燒藥。但 這次情況有些不同,體溫始終反復 波動,遲遲不見好轉。直到第三天 清晨換尿布時,她發現孩子身上出 現了細密的紅色皮疹,兒子不停地 抓撓,皮膚上已經留下了明顯的紅 痕。 查閱相關資料時,「基孔肯雅 熱」這個名詞引起了王燦的注意。她 突然想起前幾天確實在孩子小腿上 發現過蚊蟲叮咬的痕跡。這種由伊 蚊傳播的疾病,其典型症狀正是反 復低燒、關節不適和皮疹——每一 條都與孩子目前的症狀吻合。 在佛山順德區,懷孕七個月的 小黎保持著傍晚散步的習慣。七月 初的一個黃昏,她照例在社區花園 走完一圈回家,發現腳踝上多了幾 個紅腫的蚊子包。隨手抹了些止癢 藥膏,就沒再理會。 「戰蚊」日前成了廣東人日 常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新京報 報道稱,在廣東各個城市,消 殺隊員背著沉重的噴霧設備, 穿梭於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 按照既定路線,重點對綠化 帶、地下車庫、垃圾中轉站等 蚊蟲孳生區域進行藥物噴灑。 每個作業點完成後,工作人員 都會詳細記錄作業時間、用藥 劑量和覆蓋範圍,確保消殺工 作全程可查。 ▍本報訊 ▍ 基孔肯雅熱在廣東呈現流行態 勢。據廣東省疾控局8月3日通 報,廣東全省新增報告2892例基孔 肯雅熱本地病例,未報告重症和死 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 廣州65例,東莞、中山各11例,深 圳、江門、肇慶各6例,梅州5例, 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陽 江、雲浮各1例。 七八月的廣東,濕熱交織,蚊 子也迎來了最活躍的季節。防蚊用 品需求顯著增加,部分藥店的蚊 帳、驅蚊劑等商品甚至出現短暫缺 貨現象。各類社交媒體上,防蚊話 題持續引發熱議。網友們積極分享 實用經驗:有的介紹風油精搭配電 風扇的妙用;有的傳授艾草驅蚊包 的製作訣竅;還有人對比分析各類 驅蚊產品的實際效果。 這個夏天,「戰蚊」成了人們日 常生活中的頭等大事。 清晨七點,廣東佛山順德區, 社區網格員喬燕已開始一天的工 作。她拿著登記表,逐戶檢查陽台 花盆、閒置容器等易積水處,詳細 記錄並幫助居民清理。「這些小積水 最可能孳生蚊蟲。」喬燕解釋道。這 樣的入戶排查每天持續至傍晚,平 均要走訪幾十戶居民。 7月26日,喬燕正準備陪孩子去 上興趣班,接到街道緊急通知:「周 末不休息,開展入戶積水排查。」她 套上長袖衣褲,往身上噴了一層驅 蚊液,戴上遮陽帽,簡單安頓孩子 後,出門了。 前一天,喬燕所在的街道下發 通知,要求工作人員逐戶發放《蚊 媒傳染病健康告知書》,向居民詳 細講解基孔肯雅熱的症狀特徵、傳 播途徑和預防要點。同時,他們還 需要協助居民排查家中潛在的積水 隱患。從那天起,喬燕就未曾停下 腳步。她仔細檢查所在轄區內每戶 居民家的紗窗是否破損,幫助居民 清理陽台上的積水容器,對水培植 物投放防蚊藥片。每到一戶她都 會先問一句:「最近家裏有人發熱 嗎?」遇到無人在家的住戶,她做好 標記,改時間再來。這樣的工作方 式,讓她的工作進度比預期慢了些。 為提升效率,喬燕和同事們根 據居民作息規律調整了方案。白 天,他們重點針對閒置房屋、綠化 帶、菜地及下水系統等蚊蟲易孳生 區域展開地毯式檢查,系統清理積 水容器、廢棄輪胎等潛在隱患。到 了晚上,趁著居民大多在家,再挨 戶走訪。 「忙得不可開交」,喬燕坦言工 作確實繁重。光是逐戶清理積水往 往需要耗費整天時間,除此之外, 她還要查閱政策資料、核對住戶資 訊並記錄居民的健康狀況。她負責 的老舊社區沒有電梯,需要步行頻 繁地上下樓,一天下來,雙腿經常 感到僵硬、酸痛。 喬燕也會遇到不被理解情況。 她到一戶居民家檢查積水並發放蚊 香。開門後,對方面露不悅,聽完 來意後才勉強側身讓開,嘟囔著: 「總來檢查,能有甚麼事?」在客廳 裏,喬燕發現了幾個用作綠植容器 的飲料瓶,水已經泛綠。當她俯身 清理時,對方仍不以為然:「這點兒 水能養蚊子?」喬燕沒有多作解釋, 繼續完成手頭的工作。 「頭痛欲裂全身疼痛難忍」 ■廣東佛山,志願者在居民樓樓頂開展清理、倒積水的工作。 網上圖片 ■基孔肯雅熱定點醫院裏,每扇門 上也安裝了防蚊簾。 網上圖片 目前,蚊媒傳染病基孔肯雅 熱正在全球多地蔓延。據新華社7 月23日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發布 提醒稱,目前已有119個國家和地 區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約550 萬人面臨這種蚊媒病毒的風險, 可能出現大範圍疫情,給衛生系 統帶來壓力。 中華預防醫學會旅行衛生專 業委員、流行病學陳斌博士稱, 今年中國國內報告的首例基孔肯 雅熱病例為境外輸入。他表示, 雖然中國此前未出現輸入性疫情 大規模流行,但隨著國際交往日 益頻繁和氣候變暖,輸入病例數 量明顯上升。 陳斌指出,中國周邊的東南 亞地區疫情近年持續流行,既往 資料顯示,入境檢疫僅能發現約 40%的輸入病例,多數患者在回 國後才出現症狀並就醫。這種診 斷延遲現象導致防控視窗期縮 短,尤其在蚊蟲活躍季節,可能 引發家庭或社區內的隱匿傳播, 增加了疫情防控難度。 根據衛健委《診斷標準》,基 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的急性蚊媒傳染病。1952年,該 病首次在非洲東南部被發現,後 播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主要流行於東南亞、南亞和 非洲地區。2008年,中國首次發 現輸入病例,隨後幾年陸續有輸 入病例報告,部分輸入病例在南 方省份引起本地傳播。 基孔肯雅熱由伊蚊叮咬傳播 後,病毒進入人體後,經過一兩 天的潛伏期,在體內繁殖並進入 血液循環,繼而引發臨床症狀。 該病病程可分為急性期和恢復 期。急性期主要表現為突發高 熱,體溫可達3 9℃,持續1至7 天,半數患者會出現「雙峰熱」現 象,即退熱後3至5天再次發熱。 而基孔肯雅熱最具特徵性的 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關節疼痛及腫 痛,主要累及指、腕、踝等小關 節,部分累及膝、肩等大關節, 嚴重時可致活動受限。約半數患 者在發熱2至5天後出現軀幹及四 肢斑丘疹,伴瘙癢,通常一周內 消退。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 員鄭愛華長期研究蟲媒病毒的傳 播機制,他指出,基孔肯雅熱致 死率較低,通常低於1%,但對患 者生活品質影響顯著。該病急性 期主要表現為劇烈關節疼痛,但 部分患者在恢復期後仍會出現多 發性關節疼痛,這些慢性症狀可 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他指出, 與登革熱相比,雖然該疾病不會 造成醫療系統超載,但其給患者 帶來的長期病痛往往被低估。 今年首例病例為境外輸入 濕熱交織 廣東人 「戰蚊」 忙 基孔肯雅熱呈現流行態勢 一些科研團隊也正著 力研發更高效的防蚊技術, 通過基因改造和生物防治等 手段,尋求更高效的蚊蟲控 制方案。 基孔肯雅熱解析 1 主要通過雌性白紋伊蚊和埃 及伊蚊傳播,這兩種蚊蟲體 形細長,身上有明顯的黑白 相間條紋,俗稱「花蚊子」 2 它們通過叮咬感染者獲取病 毒,繁殖後再後續叮咬傳播 給健康人群 3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其中8 月至10月為發病高峰期 4 各年齡階段人群均可發病 5 目前尚未發現人際傳播的病 例報告 6 患者痊癒後再次感染的概率 微乎其微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