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14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很喜歡萍水相逢,卻又守望相助的那種 感覺,熱暖心頭。 話說日前我駕車駛出大老山隧道,正沿 觀塘繞道向將軍澳進發。由於時間尚早,不 是上下班的繁忙時間,車不多,我的油門便 不自覺地踏深了,享受馳騁的快感。 忽然我看到在對面相反方向的行車線, 有一輛客貨車向我閃亮了兩下車頭燈,我即 時明白了這個在高速公路上的不明文 暗號,就是提醒前方有警方人 員設置了攝影機,用來 捕捉超速駕駛的汽 車。 我馬上收慢車速,降低至慢於時速70公 里。行駛到不遠處,果然在橋躉的柱位,發現 暗藏了一部架好三腳架的攝影機。揑一把汗, 逃過一劫,慳返幾百蚊超速告票,更不用扣5 分以上,否則便要硬性規定上駕駛改進課程 了。 作為馬路之友的一分子,我當然肩負道路安 全的責任,盡力鼓勵每一部行駛在公路的車輛, 都保持在法定車速以下。於是我自發性地向對面 線的車輛,閃動了兩下車頭燈,示意他們減速, 不要犯法。 果然在我提醒之下,不少本來高速行駛的車 輛,醒目地減慢車速,實踐了「路上零意外,香港 人人愛」的精神。你幫我時,我也幫返別人,把這 份舉手之勞的互助互愛傳開去。 你我相逢在風馳電掣的路上,你有你 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睇 你都一定會九成九忘掉,在這擦 車而過交會時,車頭燈曾互 放的光亮。 從羅賓.威廉斯的抑鬱到張國榮的縱身一 躍,到近年的韓國偶像自殺事件,表演藝術圈 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 現象。許多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藝術家,私下 卻感到脆弱。 表演藝術家的職業本質要求他們不斷切換 角色。這種身份的轉換可能導致自我認同的混 亂,讓演員陷入「我究竟是誰?」的存在主義危 機。長期沉浸於各種角色中,演員可能漸漸失 去對「真實自我」的把握。 一夜成名與瞬間過氣之間的距離往往只有 一場演出,這種不穩定性對心理健康構成重大 威脅。當一個人的價值完全由他人定義時,內 心的脆弱就會隨之而來。演員常被期待永遠完 美,尋求心理幫助也常被視為軟弱的表現。 演員們在社交媒體上亦面對大量即時的反 饋,無論是讚美還是詆毁,都是極端的。某些 藝人在一天內可能收到數千條負面評論,這些 持續的微創傷累積效應不容忽視。 表演藝術的本質是情感的給予與傳遞,這 種情感勞動會導致嚴 重的心理虛耗。當情感 表達成為賺錢工具時,演 員可能無法再真實體驗情 感,長時間後甚至無法分辨 哪些是真的感受,哪些只是角色 的餘波。 面對這些問題,表演藝術界已開 始尋求改變。最近認識劇團引入「心理 安全人員」職位去幫助藝人。「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或許能為當代表演者提供啟示,幫 助他們在投入與抽離之間平衡。 心理學指出面具是我們與世界妥協的產 物,但當我們與面具認同時,悲劇就發生了。 表演藝術家的心理健康危機,實際上是現代人 面臨對自己陌生化的問題的極端體現。莎士比 亞曾在《皆大歡喜》說:「全世界是一個舞台,所 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在這個意義上,表 演藝術家的心理困境,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這 個時代共同的精神寫照。 人,最大快樂是甚麼?除非你變態,一定是 有人因你出現而快樂,意即能令到人快樂,就是 自己的最大快樂! 所以,小弟為令自己快樂,日日夜夜在思 考,如何能令更多人快樂。其中一招沿用多 年,每逢周三、周六早上,我就會好鬼快樂。 係乜?正是出外前,先準備一堆2元及5 元硬幣,另加一疊10蚊紙,為乜?正是用嚟 令賣旗義工快樂!因凡周三及周六是慈善機 構賣旗日。我也曾做過賣旗義工,完全明白 企在街上有人理及冇人理的天與地般的大分 別。 香港有千計慈善機構,服務不同範圍, 基本以老弱傷殘為對象。最近才發現,原來 有不少服務形式及對象,聽都未聽過!點解 我知?因早前在本欄公布要為「慈善同學會」 籌得的善款「洩洪」,歡迎任何慈善機構來信 申請,公布當日,電郵已如雪片飛來。發覺 慈善界充滿各式創意服務,包括教長者打棒 球、訓練草根青少年做領袖、口述影像令失 明人士精神生活更豐富、協助晚晴人士畫上 人生完美句號、替臨終者完成夢想⋯⋯ 香港有心人之多,難以想像,只是不少選 擇低調,純針對特定需要的人士作出服務。有 點兒可惜是,佢哋唔重視也是不懂如何宣傳, 搞到無法將服務推廣,直接導致善款難以開源。 低調慈善機構賣旗,好處是讓萬計善長知道 有此機構存在。此外,也能定期有善款收入,維 持機構正常運作。 賣旗,幾乎清一色是婆婆嬸嬸(絕少伯伯公 公),或家長帶同小朋友(大學生絕無僅有,難明)。 我見一個買一支,然後就享受一個又一個快樂笑 容,再互祝身體健康福有攸歸。如此,凡周三、周六 上午,就能沐浴在快快樂樂的心境中喇。 心理安全人員 面試 琳瑯玉韻和諧共生 夏日抹汗記 2、5、10元快樂錢 數月前在德國出席了由中央美術學院主 辦,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北京小的首飾 廊、慕尼黑海上花畫廊和普福爾茨海姆舒特公 司聯合承辦的《琳琅巡展》。 為甚麼展覽會以「琳琅」命名?原來名字取 自《詩經》「佩玉將將」的意境,它象徵美玉雙擊 的清脆之聲,亦隱喻當代文明碰撞的火花。除 了起用如斯特別的名字外,策展團隊更加以雲 南德宏玉石為創作起點,通過「玉石盲盒」形式 分發給參與是次展覽的海內外藝術家,激發他 們不要被「盲盒」材質的一般定義所局限,積極 尋求顛覆傳統的價值,將一般玉石轉化為盛載 哲學思想的藝術品。結果透過他們的創意,當 日展出的作品不但激活玉石材質的多維感知, 更引領觀眾重新探索玉石本質的魅力。 展覽中有兩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分別是 魏子欣的《81根翡翠針》和趙小睦的《君子》,令 筆者印象深刻。「針」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最輕 巧且尖銳的工具,曾幾何時多代傳統女性透過 手中靈巧幼細的針,表達她們一生的辛勞、情 感甚至是命運!魏子欣盡情演繹物盡其用的道 理,將81根稚拙又沉重的翡翠石針層疊交錯, 藉此讚歎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和向偉 大的女性致敬。 至於《君子》,作者透過玉石來表現當代君 子和古代君子的不同。由於中國人歷來都以「君 子如玉」來形容溫和謙遜的君子,但是次作品則 破格以玉、塑料和銅鍍金,三者結合創作出幽 默兼可愛的玉石擺件,演繹務實又接地氣的「君 子」。 夏天一出門就流汗,上班上課總不能走去 更衣室洗澡,尤其做運動後趕去跟朋友食飯, 就只能用紙巾吸汗。後來朋友說手巾仔更環 保,於是我在日本旅行時,專門買了Made In Japan的手巾來抹汗,今治(Imabari)手巾是我的 首選,其他日本品牌,例如丸真和村上等,有 棉質和絹質,大家不妨一試。 不過,今年天氣實在太熱,汗流浹背。早 上用手巾抹汗,放回包包裏,下午就有一股「噏 味」。我改用「止汗濕紙巾」,英文叫Body Wipes 或Refreshing Body Wipes。我覺得中文名稱未必 貼切,其實是身體用的濕紙巾,很多產品並不 能真正止汗。身體用的濕紙巾也不是新鮮事, 不過現在的產品越出越多樣,也有些產品標榜 男女之分。大部分其實都是中性香味,例如無 印良品「清涼濕紙巾」,不少朋友包包裏都有。 試過不同種類之後,我現在用先有涼感,然後 隔一兩分鐘,香味變成花香味的身體濕紙巾。 選擇身體濕紙巾時,我最重視的其實不是 香味,而是當中有沒有容易引致皮膚敏感的成 分。現在有些比較高價的濕紙巾,可能是普通 濕紙巾的兩三倍價錢,除了加入保濕成分,亦 會減少致敏成分。當然,也有品質的差異,早 前消委會的報告也指出,有些濕紙巾的成分其 實只有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越來越多身體濕紙巾 強調使用環保物料,例如可分解的天然纖維, 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這也是一種技術上的進 步,讓我們在追求方便與舒適的同時,亦可以 兼顧可持續發展。 Lingmuki IG@lingmuki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IG@13aNewStreet 那一年,幾位顧問醫生 坐在我對面,翻閱我的選 科志願表:「你的選擇很獨 特——精神科、腫瘤科、婦 產科,這幾個科目在性質上 差異很大。」 我回答:「我是根據自己 的興趣,以及自評的能力來 選擇的。」 一位顧問接著問:「那你 為甚麼選擇精神科?為甚麼 你認為自己適合?」 我說:「我一直以來都擅 長傾聽、共情和勸勉他人。」 還記得在我高考後,團 契裏有位中文大學Final Year 的學姐,當時因為畢業壓力 陷入情緒低谷,甚至懷疑自 己無法完成學業。我問她: 「在你面對困難的時候,悲觀 的認知模式對你更有幫助, 還是積極的應對策略比較有 效?」 她愣了一下,然 後說:「當然是後者。 你點醒咗我,謝 謝你。」 我回 答:「我自己 都係靠這種認 知重塑,一路走過 來。」 類似的情況還不 少。我未必是被追求最 多的女生,但卻經常被異 性朋友找來傾訴感情挫敗。 他們需要情緒支持與心理容 器,而我總能夠提供一個穩 定、安全的談話空間。我後 來才理解,自己可能天生具 備較高的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 l igence)和內在同理心 (Empathic Attunement)。 在心理學上,這種能理 解他人情緒、促進反思與成 長的能力,屬於Interpersona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和Sp i r i t u a l Intelligence的結合。對我來 說,這是一種直覺,也是一 種召喚。 我相信,每個人都 可以活出價值,關鍵在於 能否將自己的能力與崗 位對位。而精神科, 正是我相信自己可 以發揮最大價值的 舞台。 阿碌開咪 精彩人生自己創 曾智華 莊尼遊樂場 音樂與生活美好交織 嚴勵行 周五至六刊出 花樣男教授 品味生活 馮應謙 第三章之十四:日與夜 白色把已經喝完了的愛蘭掉進紙袋內說 著:「一切都過於真實了。於今天看見的濃霧 裏,兩道石牆把我挾持在其中。我想像著自己 的皮膚、肌肉和骨骼會在石塊之間磨蹭,就 如海中不斷被蹂躪的石頭,但是它們卻沒有 被碾碎,只是逐漸出現了平滑的線條。當自己 的腦袋被石牆擠壓的一刻,也許就像是沙發每 天承受著人的體重的感覺。還沒有任何意識的 沙發,在工廠內被棉花填滿,再由機器縫上最 後一針——它認為自己的身份就只是一件裝飾 品。沙發在客廳內悠然地看著四周的擺設,眼 前卻突然一片漆黑,自己的身體同時亦被重物 所擠壓著。帶有汗臊味的肉塊一直在蠕動,它 無法透過布料上的微孔呼吸;一陣經過發酵的 餿臭味道,竄進了充滿皺褶的縫隙之間。在身 穿單薄衣服的重物離開了以後,沙發內的器官 亦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然而在皮膚上卻遺留 下斑駁的痕跡,只是它不曾要求擁有這一個刻 印著記憶的圖案。沙發在痛苦中學會了調整自 己的呼吸,嘗試在重物移動的時候,盡量偷取 僅餘的氧氣。當沙發被塑造為人的形狀的時 候,它也就開始期待著這一種壓力的出現。灰 色,壓力是真實的世界所賦予的。」 「你會想擁有一個沒有壓力的世界嗎?」 「擁有本身已經是一種壓力了。」「人們為了擁 有而活,就像是你擁有了自己的麵包店,而我 則擁有了自由。」 「自由是可以被擁有的嗎?」「至少我們擁 有了囚禁自己的權利,就如一道永遠不會上鎖 的監獄大門。對於一切的喜好和決定,都只是 從一個囚室,走到另外一個牢房。囚室都是充 滿著誘惑的,在狹隘的空間內設置了帶有鐵欄 的窗戶,讓太陽和月亮引領著囚犯對於自由的 希望,即使他們這一輩子也只是會被囚禁著。 在囚室與囚室之間走動的時間,才是屬於真正 的自由。」 故事簡介:超現實懸疑愛情小說:你是一個「但是」還是「是但」的人? IG@cyrus_lamprecht 林靖風 AI 連載小說 馬路之友 8月2日 幸運星座:處女座 誕生花:虎皮百合 幸運顏色:藍色、灰色 幸運數字:1、6 1972年8月2日紅磡海底隧道通車,這條連接 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的首條海底行車隧道,全長約 1.86公里,耗資約3.2億元建造。當天第25任港督 麥理浩爵士主持啟用剪綵儀式,然後藝人沈殿霞 乘坐一輛老爺車駛過隧道。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團火, 可惜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筆可思意 坎坷過後有艇搭 黃庭桄 ——梵高(荷蘭畫家) 仦☭ⵋꔂ떃楉⪾ㄸ鱏閑脢㸫盅䌑籮덴溸㎈䤿 ┯ 䗈 ⮵ 䖦 苗手人心 能醫自醫 苗延琼醫生 Facebook Dr. May Miao 珠光寶氣 女性視角專業品味賞珠寶 劉泳錡 D10 ⰶ⮜ 08.14.2025 星期四 藝術家: ︵ ︶ 畫廊: ︵ ︶ 圖:林靖風構思, 生成。 : 苗延琼醫生專頁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