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_1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嚴防惡化 演變肝癌 ■水腫常易出現於腳部。 ■黃疸病患者的眼白通常 會泛黃。 ■紅斑掌及蜘蛛痣有可能 是乙肝後期,以至肝硬化 症狀。 腸胃肝臟科 專科醫生 林朗昕 林醫生曾遇到一位中年男患者因腳腫及足部 感染而入院治療,其後發現肝功能異常,進一步 檢查後更確診乙型肝炎,並且出現水腫、腹水、 靜脈曲張等併發症,十分危急。林醫生指可幸的 是沒有發現肝腫瘤,經及時處方乙肝藥物及去 水丸、控制肝壓後,患者情況已得到改善。事後 患者記起自己有乙肝家族病史,也聽過自己有乙 肝,不過沒有上心。林醫生提醒,如果病人可以 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避免併發症。 林醫生指,乙肝惡化會導致末期肝硬化,出現併發症, 死亡率很高,而末期肝硬化只有肝臟移植可解決。乙肝亦大大 增加肝癌的風險,因為肝癌初期也是沒有病徵的,因此出現病徵 時往往都是比較後期,晚期的肝癌往往存活率很低。即使乙肝「康 復」後,為何仍較易患肝癌?林醫生指,因為大部分慢性乙肝病人在 很年輕的時候已經染病,乙肝病毒已和病人DNA結合在一起。即使 藥物控制可以大大減低肝癌的病發率,但病人還是有機會患上肝癌。 因此,乙肝康復者仍要定期篩查肝癌,確保即使患上肝癌,也可以早發 現、早治療。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林朗昕指,乙型肝炎感染初期可完全「沒有病 徵」,當有病徵時一般已到很晚期的肝硬化或肝癌。如及早發現經評估 後可以藥物治療控制病情,能預防肝硬化及大減肝癌風險。 2022年肝癌在港所有癌症中病發率排第5位,是死亡 率排第3位的致命殺手病。港府跟隨世衛目 標定已立了《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 劃》,目標是在2030年或前 「撲滅肝炎」。 每年7月28日是「世 界肝炎日」,據統計香港 約有41萬人感染乙型肝炎 病毒,更有15%以上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會惡化成肝 癌,情況值得關注。有說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炎 徵兆不明顯。專科醫生提 醒大眾,若發現蜘蛛痣、 腳腫等「末期警號」恐屬 肝炎後期嚴重症狀,應立 即求醫。 文:NM 部分圖片:資料圖片 林醫生提醒,乙型肝炎沒有特殊症狀,大部 分確診者都是透過身體檢查、社區篩查,或驗血 發現肝功能異常,醫生再進一步檢查而發現的。 乙型肝炎後期導致肝硬化時,患者才會出現相對 明顯的症狀,當中包括: ‧水腫(腳腫及腹水) ‧蜘蛛痣 ‧紅斑掌 ‧黃疸 林醫生解釋,蜘蛛痣及紅斑掌形成是由於肝 硬化導致肝血管壓力上升,形成血流分布不均而 引起;但要留意,荷爾蒙失調等疾病也有機會出 現蜘蛛痣及紅斑掌。黃疸則是因為肝功能受損, 未能正常排走多餘的黃膽素,導致血液中黃膽素 上升。他續指,更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會出現食 道及胃靜脈曲張引起內出血,繼而出現吐血、黑 色大便,甚至肝毒上腦導致神志不清。不過,以 上的病徵並非乙型肝炎獨有,其他由肝病導致的 肝硬化也有機會出現。 留意4個特殊徵狀 感染初期沒病徵 腳腫恐屬警號? 肝硬化增癌變風險 1. 水源及食物:攝取不潔的水源及食物,尤其是 指未經煮熟的海產、內臟,可導致甲型及戊型 肝炎。 2. 飲酒:飲用過量的酒精,會導致酒精性脂肪肝。 3. 高糖高油飲食:高果糖、高熱量的飲食,會導 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4. 藥物攝取:不當服藥都會導致肝功能受損,例 如過量服用撲熱息痛、抗癲癇藥物及抗癌藥物。 5. 野生菇類:不要隨便在野外採摘野生菇類,香 港曾經有個案因進食野菇而導致肝衰竭,需要 進行肝臟移植。 5習慣易傷肝 從1988年起,香港所有出生的嬰兒都會接受 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在出生的當日、第1個月及半 歲,共打3針。香港母嬰健康院會在嬰兒第9至12 個月的時候,為嬰兒測量抗體,如果嬰兒沒有足 夠抗體,就會再提供3針的疫苗加強保護。 林醫生提醒,如果免疫力是正常人士而之前 已接種3針疫苗,是沒有需要接種加強劑,因為身 體會有記憶T細胞,萬一身體遇上乙肝病毒,T細 胞會製造大量抗體去對付病毒。 追加接種乙肝疫苗? ■ 41 萬 港 人 患 乙 肝 QR Code F O C U S D1 09.01.2025 星期一 應避免進食野生菇類、未經煮熟的 海產。 更多副刊消息可掃 描 詳盡 消息為你報道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