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09.03.2025 星期三 中國要聞 歷經四個階段 受閱裝備越來越先進 17次閱兵 「展示軍力 凝聚人心」 據BBC報道,從1949年到1959年,曾連 續舉行11次天安門閱兵,頻率相當 高。毛澤東並未擔任過檢閱人,僅在1949年 閱兵典禮上發表講話,首任檢閱人是時任解 放軍總司令朱德,他坐車檢閱海陸空三軍部 隊,有1.6萬軍人受檢閱。十年間,閱兵的 儀式和環節慢慢定形,確立鳴禮砲、升國 旗、檢閱式、分列式等流程,展示的武器也 逐漸變為「蘇聯造」。 1960年步入三年大饑荒,中央訂下「勤 儉建國」方針,活動改為「五年一小慶,十年 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之後因為文化 大革命爆發,往後的24年間沒有舉行閱兵。 一直到1984年,在時任領導人鄧小平的建議 下才恢復閱兵。當時鄧小平為軍委主席,在 建政35周年時舉行閱兵,目的是展示軍力, 凝聚人心。 受閱的陸海空三軍加上民兵共超過一萬 人,空軍共駕有117架飛機,展示的28種武 器裝備中有19種為新裝備,當中首次出現戰 略核武器、大型導彈,包括可運載核彈頭的 洲際導彈、潛射導彈和自行榴彈砲。5年後 雖然迎來建政40周年,但因為北京出現大型 示威,原定的閱兵取消,僅在人民大會堂舉 行慶祝大會。 踏入建政50周年,即改革開放20年後, 1999年由時任領導人的江澤民主持的閱兵, 重點在於展示現代化、自主研製的武器裝 備,象徵慢慢擺脫對外依賴。當時受閱方 隊有52個,兵種為歷年來最多,首次出現武 警部隊。十年後的2009年,在胡錦濤主持的 60周年閱兵中,52種受閱武器已經全是本土 產,還首次出現軍用無人機。 習近平2012年擔任領導人後打破慣例, 在2015年9月3日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的首次閱兵,當年邀請了俄羅斯、韓 國等30多名外國元首及官員參加儀式,前中 國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前總理溫家寶都 出現在天安門城樓。此後他多次參加閱兵, 2017年解放軍建軍90周年,他到達位於內蒙 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閱兵。2018年4月在南 海舉行海上閱兵,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閱兵次 數最多的領導人。 2019年建政70周年的天安門閱兵式上, 士兵的口號已從「首長好」變成「主席好」。 受閱武器裝備包括首次亮相的射程1.4萬公 里、目標可達全球的「東風-41核導彈」,以 及超音速無人機DR-8等。儘管此次閱兵沒 有邀請任何外國政要出席,但有國防專家認 為,儘管面臨多重挑戰,但中國的軍事實力 正迅速增長。 此次閱兵是習近平在天安門主持的第三 次閱兵,《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這不僅 僅是一場盛大儀式,也體現了中國把外交和 軍事力量轉化為重塑全球秩序的方式。 自1949年以來,中 國一共舉辦過17次天安門 閱兵。按時間線看可以分 為四個階段:從1949年到1959年間的 「十年閱兵」、1984年「鄧小平閱兵」、 1999和2009年的「江胡時期」,然後是 「習近平時代」的三次。閱兵的重點離 不開武器展示和觀禮嘉賓,結合中國 所面臨的國際形勢,從中可窺見政治 意涵與形勢演變。 發展路線目標不變 經濟形勢已不同 從2015年習近平第一次天安門閱兵,到 今年他第三次天安門閱兵,不變的是改革開 放以來中國發展路線、現代化目標,變的是 中國面對的經濟形勢和國際環境。 2015年第一次閱兵時,中國經濟形勢已 經開始改變。那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方面認 為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 略機遇期,有巨大的潛力、韌性和迴旋餘 地」,另一方面認為「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 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當時將GDP 增長目標從2014年的7.5%左右改為2015年 的7%左右,提出「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 重要位置」。 與10年前相比,今年中國經濟既有2015 年乃至改革開放以來的延續,又有新的變 化。經濟工作依舊是中國的主要工作,努力 維持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仍是中國的主 要目標。 2025年是「中國製造2025」規劃收官 之年,十年之間,無論C919大飛機、5G 還是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機械人、 DeepSeek,都在說明中國製造業和科技創新 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中國製造業從中低端成 功躍上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今年5月,《紐 約時報》在《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經 終結》一文中表示:「十來年的功夫,中國已 完成從『山寨之國』到世界級產品巨擘的改 變,有些甚至超過了西方的產品。」 2015年中國的國際環境已經開始改變, 那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寫道:「當前,世界經 濟正處於深度調整之中,復蘇動力不足,地 緣政治影響加重,不確定因素增多。」為了 應對中國內外變化,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 一路」,2015年正式實施「一帶一路」和成立 亞投行。那時候中國的國際挑戰已經開始增 多,奧巴馬政府已在推進「重返亞太」戰略。 2022年俄烏衝突、2023年以哈衝突、今 年以伊衝突與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宮以來的衝 擊,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在此背景下,中國對內提出「穩就業、穩企 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 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對 外與美國努力維持「鬥而不破」狀態,鞏固中 俄的戰略互信關係,緩和中歐關係。面對世 界秩序的變化,中國剛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 作組織峰會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 一次峰會,顯示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和積 極參與全球治理的決心。 ■紀念抗戰勝利80 周年慶典上,裝備 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 ■空中護旗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26架直升機匯成巨大的「80」字樣。 新華社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閱兵典禮上 講話。 資料圖片 ■1984年10月1日,鄧小平乘敞篷車檢閱 解放軍部隊。 資料圖片 ■1999年10月1日,江澤民檢閱地面方 隊。 資料圖片 ■2009年10月1日,胡錦濤檢閱受閱部 隊。 資料圖片 ■2019年10月1日,習近平檢閱受閱部 隊。 資料圖片 這不僅僅是一場盛大儀式, 也體現了中國把外交和軍事力量 轉化為重塑全球秩序的方式。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