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_25_2025星島日報(紐約大都會版)

C6 09.25.2025 星期四 美國經濟 傳英特爾尋求蘋果投資 甲骨文啟動新發債交易 助力芯片業務重振 今年第二大規模 認購需求接近880億元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蘋果與英特爾還就「深 化合作」展開了討論。同時該人士強調, 目前談判仍處於初步階段,最終未必能達成 協議。 24日美股中英特爾股價上漲6.4%,收於 31.22美元;蘋果股價則小幅下跌不足1%,收 於252.31美元。 若蘋果與英特爾達成投資協定,將是近 期英特爾獲得的又一重要外部支持。上周, 英偉達公司已宣布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 並計劃與英特爾合作開發個人電腦及數據中 心芯片;上月,日本科技巨頭軟銀集團為進 一步拓展美國市場,也宣布向英特爾投資20 億美元。 知情人士還補充,英特爾同時還在接觸 其他企業,探討潛在的投資與合作可能性。 蘋果曾是英特爾的長期客戶,但過去5年 間已轉向使用自研處理器。若蘋果此次選擇 投資英特爾,將是對英特爾「復興計劃」的重 要認可。不過,蘋果不太可能因此重新在設 備中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目前這家iPhone 製造商最先進的芯片,均由合作夥伴台積電 生產。 英特爾發言人拒絕就此事置評,蘋果發 言人也未回應置評請求。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正在美國聯邦 政府的支持下推動公司復興。今年8月,在 特朗普政府促成的一項非常規交易中,美國 政府收購了英特爾約10%的股份。對於白宮 而言,重振美國本土芯片生產是核心優先事 項,而英特爾被視為這一計劃中的關鍵一環。 即便獲得了資金支持,英特爾面臨的挑 戰依然艱巨。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 克拉拉的公司,已失去了長期以來的技術優 勢,市場份額被超威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等競爭對手奪走。此外,在人工 智能設備銷售蓬勃增長的浪潮中,英特爾也 未能抓住機遇——而這一領域正是英偉達的 專長。 曾經的「芯片巨頭」英特爾,如今的銷售 額和市值僅為英偉達的一小部分。為應對財 務狀況惡化,英特爾已實施裁員,並推遲了 工廠擴張計劃。 不過,自獲得政府注資以來,投資者對 英特爾的前景愈發樂觀。8月初至今,英特爾 股價已累計上漲逾60%。 這家科技巨頭今年市值幾乎翻了一番。據 知情人士透露,甲骨文的債券分六批發 行,其中包括一隻罕見的40年期債券,收益 率定在比同期限國債高出1.37個百分點的水 準,最初討論的指引價格比基準收益率高出 約1.65個百分點。一批浮動利率債券在承銷過 程中被取消。 此次融資正值甲骨文開始履行與OpenAI 和Meta等客戶簽訂的大規模雲基礎設施合 同。未來幾年,該公司在數據中心租賃和供 能上的支出將達數千億美元。 甲骨文這家軟件公司在競爭激烈的雲基 礎設施市場上多年來一直落後於亞馬遜、微 軟和穀歌三大廠商。如今拿下重磅雲合同意 味著必須承擔前期成本。今年甲骨文的現金 流自1992年以來首次轉為負值。分析師預計 這一指標在未來幾年將自由落體式下滑,直 到2029年才恢復為正。 甲骨文代表未回應置評請求。債券發行 所得可用於資本支出、未來投資或併購,也 可用於其他一般企業用途,包括償還債務。 根據證券文件,截至8月底,甲骨文約有 950億美元長期債券發行在外。分析師Robert Schiffman和Alex Reid寫道,隨著本24日的債 務發行,甲骨文債務杠桿相對於盈利的比率 可能上升,但公司仍應能夠保持高等級評級。 甲骨文已經是投資級科技公司債指數 中最大的發行人,而本24日的重磅發行可 能只是未來一系列發債中的一次。根據 CreditSights的估計,預計到2028年底,甲骨 文需要發行約650億美元債券來支持增長。該 公司上一次發債是在1月。 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高 盛集團、匯豐控股和摩根大通正牽頭此次債 券發行。美國銀行、花旗和高盛的代表拒絕 置評,其他銀行的發言人暫未回應置評請求。 知情人士透露,芯片製造商英特爾 公司已向蘋果公司發出邀約,希望後者 對其進行投資。目前英特爾經營狀況不 佳,且已部分由美國政府持股,此次尋 求投資是其提振業務的舉措之一。 甲骨文公司24日啟動180億美元的 美國投資級債券發行,這是2025年以來 該市場規模第二大的債券發售交易。知 情人士透露,認購需求最高達到近880 億美元。 ▍本報訊 ▍ ▍本報訊 ▍ ■英特爾面臨 艱巨挑戰。圖 為英特爾CEO 陳 立 武 在 講 話。 路透社 ■甲骨文未來幾年在數 據中心租賃和供能上的 支出將達數千億美元。 路透社 英偉達首席執行 官黃仁勳宣布,英偉 達計劃向投資1000億 美元,共建大規模數據中心。這標誌著人工 智能(AI)競賽中兩家最引人注目的參與者的 合作,提振投資者對AI板塊的信心。甚至有 分析認為,這表明AI熱潮尚處早期階段。 華爾街分析師對英偉達1000億美元投資 OpenAI普遍持積極看法,認為這是一項具 有戰略意義的舉措,將為英偉達帶來顯著的 收益,並將鞏固其市場地位。投資消息傳出 後,美銀重申了對英偉達的「買入」評級和 215美元的目標價。這意味著,美銀認為英 偉達股價還有約17%的上漲空間。 美銀認為,投資有望為英偉達帶來至多 5000億美元的高額回報。「此次合作包括一 份意向書,英偉達將從2026年下半年開始 攜Vera Rubin平台參與至少10吉瓦的系統建 設,我們估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 帶來大約3000億至5000億美元的收入,或者 大約3-5倍的投資回報。」以Vivek Arya為首 的美銀分析師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其次,也許更重要的是,這項合作將 使英偉達成為OpenAI首選的戰略計算和網 絡合作夥伴。雖然沒有明確的份額,但從表 面上看,這項協議增加了包括博通和AMD 在內的其他供應商的競爭風險。」美銀分析 師表示。 Hargreaves Lansdown的高級股票分析 師Matt Britzman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他表 示,「對於英偉達來說,回報是巨大的—— 每千兆瓦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容量能帶來大 約500億美元的營收,這意味著該項目的價 值可能高達5000億美元。」 也有分析師認為,這項投資將為英偉達 帶來良性的資本循環。這筆投資為OpenAI 提供了購買先進芯片所需的資金和渠道,而 這些芯片對於OpenAI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 境中保持主導地位至關重要。 Requisite Capital Management管理合 夥人Bryn Talkington評論稱:「英偉達向 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然後OpenAI再把 錢交還給英偉達,這對黃仁勳來說將是非常 良性的循環。」 不過也有人對這項合作提出了擔憂, 認為其可能損害行業的競爭格局。Doyle, Barlow & Mazard律師事務所的反壟斷律師 Andre Barlow指出,該合作可能將英偉達在 芯片領域的壟斷優勢與OpenAI在軟件方面 的領先地位綑綁,從而令英偉達在芯片領域 的競爭對手(例如AMD)或OpenAI 在大模型 領域的競爭對手更難擴大規模。 千億美元重金投資 回報可能高達五倍 在前首席執行官派特.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任職期間,英特爾曾計劃轉型為 「晶圓代工廠」,即為外部客戶生產半導體。 但該公司始終未能爭取到足夠多的客戶,難 以支撐其工廠擴張計劃。 儘管如此,陳立武領導下的英特爾仍在 推進晶圓代工戰略,只是態度更為謹慎。今 年7月,陳立武表示,英特爾推出名為「14A」 的新一代尖端生產技術的前提,是有客戶明 確承諾採用該技術。 蘋果與英特爾的合作歷史悠久,期間也 不乏摩擦。多年來,蘋果Mac電腦一直使用 英特爾芯片,但2020年起蘋果開始逐步脫離 這一供應商——這是蘋果「擴大自研元件使 用範圍」整體戰略的一部分。此外,2019年 蘋果還收購了英特爾大部分數據機芯片業 務。 如今,儘管蘋果的生產仍主要集中在海 外,但它一直致力於展現對美國本土的投資 力度。今年8月的白宮活動中,蘋果宣布計 劃未來4年內在美國國內項目上投入6000億 美元,高於此前承諾的5000億美元。這一擴 張計劃的核心舉措,是向長期玻璃供應商康 寧公司(Corning Inc.)投資25億美元。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接受採訪時 表示,蘋果的這些投資將鼓勵其他企業增加 在美國的生產,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被問及對英特爾的看法時,庫克稱, 競爭對芯片代工行業有益,並表示:「我們 很樂意看到英特爾東山再起。」 晶圓代工戰略 「謹慎推進」 若蘋果此次選擇投資英特爾, 將是對英特爾「復興計劃」的重要 認可。 債券發行所 得可用於資本支 出、未來投資或 併購,也可用於 其他一般企業用 途,包括償還債 務。 企業觀察 行業分析 在人工智能(AI)熱潮推 動下,美股集中度創下百年 新高,投資界再度掀起「多元 化投資組合是否過時」的爭 論。專家指出,雖然分散投 資長期以來被視為降低風險 的「免費午餐」,但當前市場 卻由少數科技巨頭主導,讓 集中投資的可行性與風險重 新受到檢視。 《Marketwatch》報道, 根據P i pe r Sand l e r策略長 Michael Kantrowitz的分析, 標普五百指數前十大成分股 市值比重已達40%,為百年 來最高水準。高集中度讓追 蹤大盤的ETF,如SPDR S&P ETF與Vanguard S&P ETF, 面臨潛在風險。 2 0 1 7年,投資管理軟 件平台Alpha Theory即曾提 出,專業投資者若將投資組 合集中於10至30檔高信念標 的,有望帶來更佳表現。該 公司創辦人Cameron Hight指 出,儘管基金持股獲利比例 僅約五成,但因資金加碼於 贏家、減碼於輸家,最終仍 能創造正報酬。他並引述高 盛對沖基金VIP指數的長期 優異表現主張集中投資並非不切實際。 然而,反對意見同樣強烈。Verdad Advisers研究主管Brian Chingono模擬數 萬個投資組合後發現,高度集中投資 的中位報酬率低於多元化組合,且約 40%集中組合十年年化報酬不足5%。 Acadian Asset Management投資經 理Owen Lamont更直言,集中投資風險 更高,且假設專業人士能可靠預測未 來「完全不符事實」。 儘管傳奇投資者如巴菲特、芒格 與林奇曾公開質疑過度分散,並支持 集中持股能提升回報,但對一般投資 者而言,分散投資仍被視為長期穩健 的主流選擇。在AI帶動市場結構轉變 的當下,「集中vs分散」的爭論持續發 酵,也凸顯投資者在追求超額報酬與 分散風險之間的艱難抉擇。 AI 幣安共同創辦人趙長鵬旗下、今年1月從 幣安分拆的投資公司YZi Labs正考慮向外部 投資者開放。目前該公司管理價值100億美元 的投資組合,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投 資機構之一,但現階段僅管理趙長鵬及少數 幣安早期高階主管的資金。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YZi Labs負責人 Ella Zhang在受訪時指出,雖然公司最終打算 轉型為面向外部投資者的基金,但目前仍在 早期階段,特別是在AI和生技領域,團隊正 積極組建專業人才。 Ella透露,YZi Labs曾在2022年接受約3 億美元的外部投資,但後來部分退還,主要 原因是公司資金規模已十分龐大,且採取超 長期投資策略,短期內難以滿足外部投資者 對回報的期望。若未來真的接納外部資金, 可能還會面臨監管機構更嚴格的審查。 目前,YZi Labs的投資組合中,約有70% 集中在數字資產,但隨著產業演變,公司對 AI與機械人技術的興趣正逐漸上升。Ella表 示,趙長鵬認為機械人未來將協助人類處理 多種事務,而這些互動很可能透過加密錢包 進行。但管理百億美元資金並非易事,Ella坦 言:「挑戰在於如何找到足夠多符合我們標準 的高品質資產。」 YZi Labs目前只有12人團隊,採取「超長 期」投資策略,不急於退出,也不像傳統創投 那樣頻繁計算投資回報倍數,這也是其曾退 還部分外部資金的原因之一。近期,YZi Labs 重點投資了多家加密「財庫公司」,即透過公 開募資購買代幣的企業,並在7月主導一筆5 億美元融資,將一家納斯達克上市的電子煙 公司轉型為BNB財庫公司。 趙長鵬旗下家辦規模達百億 熱潮挑戰古老投資法則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