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2022星島日報(美西版)
香港時事雜誌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A16 singtaousa.com 資產管理是金融與實體經濟天然的 連接器,既能使得社會財富保值增值, 又能投入社會資本促進創新發展。中國 內地自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以來,國家 的經濟和居民的收入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長,對資產和 財富管理的市場容量和潛力巨大。截至二○二二年二 月,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達一百二十五點八萬億元 人民幣,相比二○一八年的九十八點八萬億元人民幣 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七點三。在二○一八年三月,中央 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 見》(後稱「資管新規」),使得內地資管行業發生了全 面革新,形成了當前以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面向零售 客群為主的財富管理市場。 《資管新規》後,內地的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與香 港及海外同類產品全面看齊,產品結構清晰,投資目 標明確,風險收益合理,銷售、清算、託管等生態專 業完備。這使得內地的資管市場具備與香港和海外互 聯互通的基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海外資金和 機構匯集,吸引中國客戶和資金,同時投資中國資產 和產品,都是近些年的焦點。香港證監會二○二一年 七月公布的《二○二○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報 告來看,儘管香港股票市場因二○一九冠狀病毒病疫 情的影響而顯著波動,但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 在二○二○年持續增長,管理資產按年上升二成一至 三十四點九萬億元,其中資產及財富管理(規模:二十 三萬八千億港元)按產品類別分,公募基金佔三成八, 管理帳戶佔三成一,私募基金佔一成六,退休基金佔 百分之七,其他佔百分之八。 近些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深入,進一 步加強金融開放和雙向互聯互通已是必然趨勢。中港 兩地在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方面也不斷創新:開拓了 QDII、QDLP、QDIE、RQFII、RQDII等合資格投 資者的專業投資管道,以及互認基金、滬港通、深港 通、債券通、理財通以及跨境ETF等各類金融創新產 品。與此同時,一方面,在中國內地資產管理行業大 力發展的趨勢下,一系列合資理財公司在中國內地完 成設立展業,如貝萊德、高盛資管、摩根資管、東方 匯理資管以及施羅德資管等國際知名機構進軍中國銀 行理財和公募資管行業。國際資產管理機構的投研體 系也有望逐步與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投資實踐相結 合,在投資應用中得以檢驗、回饋和完善,為銀行理 財子公司投研和產品體系構建提供有價值的探索。 64%資金來自非香港投資者 另一方面,資料顯示,二○二○年香港資產及財 富管理業務六成四的資金來源來自於非香港投資者。 與此同時,二○二○年中國內地相關集團在香港成立 的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數目,由二○一九年的三百八 十七家,上升百分之三至三百九十七家。也正說明中 國內地的資產管理行業很大程度上依賴海外機構包括 中國內地機構的投資和青睞。香港與中國內地的資本 市場的聯繫愈加緊密,兩地互聯互通更是大勢所趨。 相信在這個趨勢下,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和創新發展中 蘊藏的新機遇值得我們期待! 中港財富和資產管理互聯互通 促進創科與工業聯動 香港經濟偏重於 服務業,產業結構過 於單一,既不利整體 經濟健康發展,亦局限了青年的事業發展。特 區政府架構重組方案早前獲行政會議通過,並 將提交立法會大會審議,當中創新及科技局將 正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具體闡明再工業化 為該局的恒常政策職能和工作重點。站在產業 多元化的角度看,若能成功串連創新科技與再 工業化,將是全港之福。 其實特區政府自一六年起已把再工業化列 為施政重點之一,成立了「創新、科技及再工業 化委員會」、設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及改建工 業大樓等,加速香港再工業化進程,但至今成 效未見顯著,存在著欠缺規劃藍圖和統籌力度 等問題。 再工業化走高增值路線 將創新科技及工業合組成一個政策局,具 有重要意義。香港要再推動工業發展,固然不 能追求過往遷出的工廠搬回來生產,而應該走 小批量、高增值、佔地少的路線,不求龐大的 生產線,著重技術、科技、設計、銷售等元素 的創新,配合本地優勢和國家發展所需,開拓 新的先進製造業,如生物醫藥、機械人技術、 智能城市、電子與光學、精密工程與裝嵌,以 及先進物料等。另一方面,背靠粵港澳大灣區 的世界級生產線和供應鏈,幅射龐大的內地消 費市場,亦為香港再工業化提供有利條件。新 的發展引擎 — 北部都會區,將大力發展創科產 業,正好與大灣區蓬勃的產業鏈對接,香港優 秀的基礎科研可與深圳、東莞等先進製造業優 勢互補,再加上河套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 匯聚大量人才,香港要發展成國際創科之都以 至推動再工業化,可謂人才和技術兼備,但目 前尚欠政策規劃。 完善政策規劃強化統籌 我們期望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能做好頂層設 計,制定具前瞻性、連續性的產業規劃,包括 具體的發展目標和路徑,並提供稅務優惠、政 府優先採購等配套措施,增強業界投資和發展 的信心。另外,要加強跨部門甚至跨地域的協 調,促進與大灣區的產業聯動和分工。 受疫情和去全球化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產 業鏈正面臨重構。對香港 而言,這是拓展產業多元 化的重大機遇,透過建立 一個由創新科技和再工業 化協力發展的機制,讓香 港工業重拾升軌,繼而帶 動檢測認證、品牌創建和 管理、知識產權交易等服 務,既可壯大實體經濟, 亦能為青年提供更多發展 機會。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七月二日正式向公 眾開放。門票於十四日上午十時正式公開發售或 預約,首年十二個月逢星期三的免費門票連同開 幕展首四星期,總共發售約有十四萬張門票。香 港故宮表示,門票發售採取分流安排,當中八成 門票,包括逢星期三的免費門票,會透過西九文 化區中央票務平台發售或預約,公眾可經香港故 宮網站、西九文化區網站,或透過「西九文化區」 手機應用程式連接至西九文化區中央購票平台購 票,先到先得。 其餘兩成門票則可經香港故宮的三個票務夥 伴Klook、香港中國旅行社及飛豬旅行的網上平 台購票。從開幕起計十二個月內,公眾可透過網 上預約逢星期三的免費門票入場,特別展覽及部 分活動除外。香港故宮早前公布門票票價,成人 標準價為五十元,可以參觀展廳一至七,至於參 觀九個展廳,票價則為一百二十元。至於特惠門 票的價錢則為成人門票的一半,適用於全日制學 生、七至十一歲小童、六十歲或以上長者、殘疾 人士(包括一名同行照顧者)及領取綜援的人士。 香港故宮館門票 在香港每三名八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就有 一人患有認知障礙症,健忘、經常無故與人爭 執、判斷力衰退等都是早期徵兆,若家人患上此 症,應如何照顧和調整自己的心態?新鴻基地產 慈善基金邀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林 翠華教授,構思和拍攝認知障礙症特輯《智得耆 樂》,提升社會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林翠華在 《智得耆樂》中,以專業角度講解認知障礙症的病徵 和治療方法,又邀請了四位嘉賓分享自身經驗和 專業知識。特輯共有八集,第一集已於上周六在 《灼見名家》YouTube頻道播放,九巴亦將精華片段 安排在九巴巴士及巴士站的電子顯示屏上播放。 新鴻基地產主席郭炳聯表示,希望大家能抽時 間觀看此特輯,特別是平日忙於工作的中年人士, 若發現父母出現病徵,要及早帶他們求醫,「多關 心身邊的長者,留意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只要 掌握照顧患者的技巧,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無論 患者、親人或照顧者,身心都能夠保持健康和平 衡。」 《智得耆樂》啟播 若無「白武士」出現 珍 寶海鮮舫母公司香港仔飲 食集團上月公布,於本月 份將海鮮舫駛離香港,靜 待新經營者出現。消息指,除非有 「白武士」出現,否則珍寶海鮮舫最 快十四日早八時左右準備離開香 港。對於有傳海鮮舫將移至東南 亞,發言人日前表示,會於本月中 牌照到期前啟航;而應船塢要求, 未能提供具體存放地點。 珍寶海鮮舫是不少港人的集體 回憶,是香港仔的地標之一,早年 有不少外地遊客都會慕名登船,品 嘗特色飲食體驗。近日傳出珍寶海 鮮舫將離開香港後,有市民十三日 專程到香港仔同珍寶海鮮舫合照留 念,坦言不捨得,認為是失去一個 具特色的旅遊地標。 據了解,海鮮舫方面已聯絡 海事處及警方,為離港作好準 備。該公司早前表示,海鮮舫已 經進行圍板工程,不過亦會視乎 天氣情況,啟航移離香港。 珍寶海鮮舫不敵新冠疫情, 二○二○年三月開始停業,香港 仔飲食集團上月底發出聲明,指 海鮮舫自二○一三年起,已經入 不敷支,並且持續錄得虧蝕,在 新冠疫情下,飲食及旅遊業受到 衝擊,累積虧損超過一億港元。 該集團早年已將珍寶海鮮舫 無償捐贈予有意接手營運的企業 或機構,而特首林鄭月娥亦在 《施政報告》提出「躍動港島南」 計劃,由海洋公園接管珍寶海鮮 舫,但海洋公園近年亦受財困 影響,亦未能找到 合適第三方機構營 運,最終無法落實 捐贈計劃。 來論 民論政經 孟小寧 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 李民斌 全國政協委員 新一期居屋及「白居二」十三日早攪珠,攪珠儀 式由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主持;因應疫 情持續,攪珠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以電腦抽籤決 定申請者的優先次序。居屋方面,頭五個號碼分別 為00、47、08、11、29;第六至第十個號碼為16、 09、72、64、36。 房委會十三日亦已為「白居二」進行攪珠儀 式。首十個抽出的「白居二」申請次序號碼為: 67、83、25、54、28、12、68、30、90、23。 房委會預計今年第四季開始揀樓,並向「白居 二」的成功申請者發出批准信。 「居屋2022」包括北角驥華苑、啟德啟欣 苑、馬頭角冠山苑、觀塘安秀苑、將軍澳昭明 苑、沙田愉德苑及東涌裕雅苑等七個項目,合 共提供近九千個單位,以市價五一折發售,售 價介乎一百二十四萬至五百三十一萬元。 居屋及白居二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 香港科學館七月八日至十一月十六日舉行大型 恐龍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八大.尋龍 記」,展出八組最具代表性、來自恐龍盛世的化 石標本,市民可免費入場。載著恐龍化石和復 原模型等展品的文物箱已運抵香港科學館,館 方隨即開箱、安裝展品和進行布展工作。 由於展品體積龐大,香港科學館特別擴闊 展覽空間,劃出面積達二千平方米的展覽廳, 展出八組來自德國、瑞士和荷蘭的博物館及機 構的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標本。其中五組包括三 角龍、異特龍、西龍、梁龍和暴龍的骨架,是 以化石真品和重構骨骼組裝而成,其中一組骨 架標本的完整度超過九成,非常獨特和罕有。 棘龍和哈特茲哥翼龍為一比一復原骨架模 型,其化石真品則置於展櫃內展示。精采展品 還包括整幅埋藏狀態的幼齡蜥腳類恐龍。除了 暴龍外,其餘七組化石骨架均是首次於香港展 出。 香港科學館將以新穎的策展手法,披露古 生物最新的科研成果,結合恐龍龐大的體形和 多媒體投射技術,讓參觀者有如身臨其境,與 恐龍會面,認識這些史前生物滅絕的真相和反 思人類不要選擇自我滅絕之路。 恐龍入侵科學館 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 長馬時亨接受香港賽馬會刊 物《駿步人生》訪問,大談從 貧窮走到經歷富足的「相對 論」,指自己年輕時家境清 貧,為了脫貧,讀大學期間 在四所學校兼職教書養家, 及後憑努力成為首屈一指的 銀行分析員,又在多家大型 企業工作,最後更加入政府。經過多年歷程, 他感悟「心中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籲年 輕人敢於嘗試、力爭上游,並回饋社會。 「我唔係基層。係窮,好窮!」馬時亨形 容,十多歲時父親離世後,他們四兄妹跟媽媽 五人,居於約百呎的板間房,要與另外三伙住 戶輪流於共用廚房煮食。他憶 述,家中常憂柴憂米,曾因沒 錢買菜,整周只吃豬油撈飯, 也曾要求學校給更多時間「籌 學費」,更經常出入當鋪,典 當衣服。 他提到,中三成績欠佳, 媽媽提醒不努力讀書,「日後 只有做乞丐」,自此每日到 圖書館讀書,幸好會考成績優秀,考入港大, 畢業後加入銀行,輾轉到紐約和加拿大工作, 回流後○二年成為特區政府官員。他感言,財 富能帶給人安全感、享受感和成功感,但富在 心中,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功,鼓勵年輕人多嘗 試,貢獻社會,人生的下半場將完全不同。 馬時亨談 ■珍寶海鮮舫離港在即,不少市民十三日到場拍照留念。 美聯社 由香港北京 交流協進會舉辦 的「慶祝香港回歸 二十五周年暨國 慶七十三周年— 京港『平行時空廿 五年』—攝影展 (見圖) 、文化沙龍及文字書信交流展覽」,十三 日起一連五天假香港柴灣青年廣場2樓Y劇場舉 行,以「平行時空」為主題,展現了北京與香港兩 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互聯互通,對京港未來發 展的美好期許。當中展出多幀別具意義、充滿京 港情懷的攝影作品,細膩描繪香港回歸以來多個 重大突破,著重凸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積 極作為,共慶香港回歸祖國廿五載。 展覽十三日舉行揭幕典禮,香港北京交流協 進會會長施榮懷表示,展覽獲民政事務總署支 持,以「平行時空」為主題,代表著「平安」、「同 行」、「時光」以及「天空」,也意味著這二十五年 來,北京與香港無懼各種的風浪和挑戰,並肩奮 進,共同成長。協進會希望繼續促進香港與北京 兩地人士的深度交流,致力推動京港共同發展。 展覽至星期五,免費入場。 京港「平行時空」 梁文輝攝 繼立法會議 員吳傑莊設立「元 宇宙議員辦公室」 後,又有立法會 議員梁美芬、李 鎮強、吳傑莊和 劉智鵬聯同「香港 青年學生動力」及 「香港基本法教育 協會」舉辦元宇宙《香港回歸廿五歷程展》展覽 活動,希望透過虛擬實境,不受地域和空間限 制,讓市民重溫及慶賀回歸二十五年。 元宇宙展覽廳分為「2」和「5」兩個展館,象 徵著回歸二十五周年的意義,「2」字形展館代表 著「歷史」,以圖文展示憲法、基本法和一國兩 制的誕生,以及香港由一九九七年回歸至今每 年發生的重大事件,共約八十件珍貴圖片及展 品。而「5」字形展館代表「未來」,從他們舉辦的 攝影比賽中,挑選八十張由年輕人拍攝的照片 展出。 劉智鵬說,以往做展覽光是跑場地都十分 費時,在元宇宙的大趨勢下未來的展覽可能兩 三天就能完成策展。吳傑莊認為,這可讓大眾 在疫情下毋須親身前往展覽場館,也可參與和 觀賞展覽,而且這亦是「元宇宙議員辦事處」的 延續工作,期望利用創新科技更好服務巿民和 推行地區工作,他又促使政府更多運用數碼技 術推行便民措施。 議員搞「元宇宙歷程 展」 太古集團「信望未來」計劃的「同行者」故事 視頻系列將在十四日首播,於「信望未來」社交 媒體平台率先播出「派發一個熱食飯盒」、「製作 一套動畫」、「演奏一首歌曲」三個激勵人心的故 事。其中一個故事為「一個熱食飯盒的故事」, 女兒患有自閉症和輕度智障的母親,她希望讓 女兒與外界有接觸,在十年前開設社企餐廳「喜 樂餐飲教室」,縱使經營艱苦,仍堅持聘請自閉 和智障的「朋友仔」,給他們一個融入社區的機 會。她更在太古的支援下,於第五波疫情期間 派發逾二萬四千盒熱飯予有需要人士。 太古「信望未來」計劃致力支援為社會帶來 希望及正面影響的項目,太古表示,期望透過 分享這些「同行者」的故事,宣揚助人自助的精 神,讓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把生命的力量, 點滴不斷地傳遞開去。他們相信每個人的一小 步,即使再微小,都可以為他人帶來啟發。 太古「同行者」視頻首 播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