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D1 中國經濟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C9 廣告熱線: 650-808-8888 據《界面新聞》報道,益生股份近日發布的 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顯示,2022年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12億,同比上漲0.64%; 虧蝕3.67億,同比由盈轉虧。而時間來到今年一 季度,益生股份的業績發生「兩極反轉」,單季 度便實現營業收入9.14億,同比上漲185.27%; 實現歸母淨利潤3.14億,同比增長208.96%。 對於兩份截然不同的成績單,益生股份表 示,2022年公司父母代雞苗產量和商品代雞苗 產量均增長,但受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商品 代白羽肉雞苗價格較低影響,公司一季度虧蝕 較大。隨著白羽肉雞行情的逐漸好轉,公司業 績逐季好轉,並於第四季度實現單季度盈利。 虧蝕「回填」超過85% 益生股份總部位於山東煙台,作為中國白 羽肉雞行業的龍頭企業,該公司是中國唯一擁 有曾祖代白羽肉種雞的企業。同時,公司還是 中國最大的祖代白羽肉種雞養殖企業,從事的 業務在中國處於該產業鏈的頂端環節,是中國 白羽肉雞產業鏈的源頭。 分季度來看,益生股份一至四季度分別實 現營收3.20億、5.35億、5.68億、6.89億,分別 對應淨利潤-2.88億、-8227.73萬、-3212.38萬、 3535.83萬,營收及淨利均呈逐季好轉之勢。今 年一季度,益生股份營收9.14億超過了去年上半 年的營收總額,而利潤方面也對去年的虧蝕「回 填」了超過85%。 結合白羽雞市場來看,數據顯示,受美國 航班通航和禽流感等因素影響,2022年中國祖 代肉種雞的進口量同比大幅下降,雖然中國產 種雞已開始推向市場,但2022年中國祖代肉種 雞的更新量同比仍下降24.5%,自2022年11月開 始父母代白羽肉雞苗價格開始大幅上漲,並維 持高位。 在此背景下,受需求下滑及原材料價格上 漲等因素影響,白羽肉雞苗價格自2021年下半 年開始波動下行,去年一季度商品代白羽肉雞 苗價格處於低位。 而隨著白羽肉雞行業產能去化和餐飲行業 的逐步恢復,益生股份表示,白羽肉雞行業景 氣度逐步提升,商品代白羽肉雞苗價格呈現逐 季好轉的趨勢。 肉雞均價創紀錄 在雞苗銷售收入大增的背後,是肉雞均價 創近10年同期最高紀錄,近3年來最景氣雞周期 的來臨。 卓創資訊分析師孫亞男分析認為,今年2、 3月,肉雞均價漲至近10年同期最高點,拉動一 季度均價達到近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供應 方面,一季度中國白羽肉雞出苗量減少,疊加 養殖難度的增加,肉雞出欄量縮減,環比跌幅 為15.46%;在需求方面,一季度屠宰量低位增 加,市場整體呈現供弱需強態勢,再加上養殖 端成本高位支撐,白羽肉雞的價格持續攀升。 隨著肉雞價格不斷上漲,補欄的需求不 斷升溫。有養殖戶反映,目前市場上「一苗難 求」,能買到貨的基本都是提前一兩個月預訂 的。作為種雞行業龍頭,益生股份首當其衝獲 益。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商品 代白羽雞苗均價達到近年穀底,季度均價低至 1.00元/羽左右。而2023年第一季度,整體呈現 持續攀升趨勢。期間雖經歷震盪與調整,但截 至3月30日,白羽雞商品苗仍處高價運行。 華創證券分析師認為,從長周期視角看, 在持續高糧價背景下,白雞作為料肉比最低的 動物蛋白其性價比和經濟性優勢會進一步體 現,行業長期成長性已經凸顯;中短期視角來 看,供給缺口難以彌補,疊加下游回暖帶來的 需求共振,本輪周期價格有望創出歷史新高。 吉祥航空發布2022年年報,期內公司實現 營業收入82.10億,同比減少30.23%;實現歸 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48億,虧蝕幅 度大幅擴大。 據《界面新聞》報道,過去3年民航業面臨 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且2022年虧蝕最為嚴 重。出行需求、航油成本、匯率波動是影響民 航盈利的最主要因素,均侵蝕著民航業的利 潤。 2022年出行需求相較於2021年再次大幅 下降。2022年中國民航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 599.3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2.5億人次、貨郵 吞吐量607.6萬噸,分別為2019年的46.3%、 38.1%、80.7%。 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 升,中國民航運輸市場也將迎來顯著復蘇。根 據民航局2023年中國民航工作會議報告,2023 年預計完成運輸總周轉量976億噸公里,旅客 運輸量4.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617萬噸,總體 恢復至2019年的75%左右水平,力爭實現盈虧 平衡。 今年一季度,吉祥航空客運量已環比大幅 上升。根據航班管家數據,3月,吉祥航空航 班執飛量10808班次,環比增加11%,恢復至 2019年的110%。 普邦股份近日發布2022年年度 報告顯示,去年公司淨利潤- 2 . 48 億,這已經是普邦股份淨利潤連續4 年虧蝕。 據《長江商報》報道,年報顯 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71 億,同比下降11.65%;淨利潤-2.48 億,同比增長60 . 98%;扣非淨利 潤-2.14億,同比增長67.55%。 近年來,普邦股份業績並不理 想,2019-2021年,公司淨利潤分別 為-10.46億、-2.16億和-6.35億。加上 2022年數據,普邦股份淨利潤已連 續4年虧蝕,累計高達21.45億。 需要關注的是,2017-2022年, 普邦股份的期末總資產分別為99.86 億、89.85億、75.53億、71.15億、 61.96億和56.95億,已經連續5年下 滑,而且2022年年末總資產僅為 2017年的57%,相當於5年下降了 43%。 東軟集團近日披露了2022年年度報告,去 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 利潤」)為虧蝕3.43億,創了歷史新低,雖然出 現較大幅度虧蝕,但東軟集團的研發投入卻不 減反增 據《長江商報》報道,根據年報,2022年, 東軟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4.66億,較上年增加 7.31億,同比增長幅度為8.37%。淨利潤為 虧蝕3.43億,較上年減少15.16億,同比下降 129.23%。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 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為虧蝕5.30億, 同比盈轉虧,下降幅度為1610.35%。這是自 1996年上市以來東軟集團第一次交出虧蝕的業 績答卷。 雖然陷入虧蝕,但去年東軟集團的研發投 入不減反增,其2022年的研發費用為9.21億, 較上年增加0.48億,增幅為5.50%。公司研發 投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0.24%。截至 2022年底,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4545人,佔員 工總數的25.38%。 截至2022年末,公司申請專利2399件,授 權專利1214件;登記軟件著作權3281件,居行 業前列。 出行需求復蘇 吉祥航空回血 易主廣西國資兩年,萊美藥業 仍然沒有走出困境。 據「新浪財經」報道,年報顯 示,2022年度,萊美藥業實現的營 業收入為8.85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 東的淨利潤為虧蝕6870.91萬,同比 雙雙下降。 近4年,萊美藥業持續虧蝕,近 3年營業收入持續下降,業績的下滑 趨勢遠沒有遏制住跡象。 針對2022年出現營收下降、淨 利潤依舊虧蝕的情形,萊美藥業解 釋稱,受集採政策影響,公司艾司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等品種銷量和價 格進一步下滑。受疫情影響,部分 地區物流停運,非疫情相關住院病 人減少,對公司相關產品發貨和銷 售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重營銷輕研發仍然是萊美藥業 的突出特徵。近兩年,公司接近 60%的營業收入被用於銷售,其中 約半數營業收入被用作營銷推廣, 巨額營銷推廣費吞噬了利潤。 與巨額資金營銷相對應的是, 萊美藥業的研發費用要低很多。隨 著營業收入下滑,2019-2022年,公 司研發費用持續減少,3年下降約 50%。 普邦股份連虧四年 總資產只剩下一半 東軟集團大幅虧蝕 研發投入不減反增 重營銷輕研發 萊美藥業脫困難 陷入斷刀門 張小泉淨利腰斬 今年以來,隨著肉雞行業 景氣度回升,雞苗價格應聲上 漲,在去年全年淨虧3.67億的 情況下,白羽肉種雞龍頭益 生股份今年一季度即大賺3.14 億。 近一年以來,張小泉風波不斷, 頻陷斷刀門,雖幾次出面回應,卻不 得要領,甚至一度被認為站在消費者 對立面。當一直強調專刀專用的張小 泉多次陷入斷刀門,其專業性也被打 上一個問號。近日,張小泉交出一份 淨利下滑47.3%的成績單。 據《北京商報》報道,張小泉近日 發布2022年度報告稱,報告期內實現 營收8.27億,同比增長8.75%;淨利潤 為4149萬,同比下滑47.3%。 針對業績的下滑,張小泉相關負 責人表示,公司產品銷售的渠道結構 發生變化,2022年上海地區門店停業 時間較久,零售收入同比下滑,導致 整體毛利率有所下滑;在整體經濟下 行態勢下,募投項目陽江生產基地投 產後處於產能爬坡期,產品單位生產 成本較高,導致毛利率下滑且固定資 產折舊攤銷有所增加;此外,隨著流 量碎片化的趨勢愈加明顯,管道流量 成本不斷上升,平台推廣費和銷售服 務費有所增加等因素影響了業績。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一年多 時間裏,張小泉頻頻站上輿論的風口 浪尖。譬如在2022年7月,張小泉菜 刀拍蒜刀斷就登上過微博熱搜,引發 網友質疑。隨後在今年的2月21日, 張小泉刀斷再次沖上微博熱搜,引發 網友抵制,在不足一個月後的3月, 再次有網友爆出張小泉斬骨刀在斬骨 時出現斷裂,張小泉再次被架在了輿 論場上。 在接二連三的斷刀事件中,張小 泉「嘴比刀硬」。在張小泉副總經理 「使用刀的方法不專業」以及張小泉客 服「使用刀的力度角度不對」的多次回 應下,張小泉被認為站在了消費者的 對立面。 專業性被質疑 不過,針對輿論事件的影響,張 小泉的負責人卻有不同的看法:「對 眾多零部件廠家、加工配套廠家和區 域型銷售終端『行業退出』的衝擊以及 新聞輿情事件的不利影響,公司頂住 壓力,依然穩步推進了各項經營管理 工作,有效克服了『端到端』的供應-銷 售鏈路的不利影響,快速應對輿情事 件對於公司造成的經營困擾,順利完 成了公司針對經營環境變化而迅速做 出的決策與布局措施。」 在一次次的公共事件中,專業成 為張小泉回應的「萬金油」。在張小泉 的介紹中,「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中 華老字號」「馳名商標」更是頻繁出 現,然而,當一次次斷刀事件將張小 泉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其專業性也 被打上了問號。 專業性一直有被張小泉提及。張 小泉在財報中提到,近年來,公司在 以刀剪具產品為主線的基礎上,逐漸 圍繞廚房家居場景進行多元產品矩陣 的布局,並成立了廚房五金事業群和 家居五金事業群,逐漸覆蓋民用剪具 (廚房剪、家用剪等)、工業用剪(服 裝剪、紗剪、套管剪等)、民用刀具 (切片刀、小廚刀、斬骨刀、水果刀 等)、套刀剪組合;酒店用品(專業廚師 刀等)等。 與此同時,張小泉表示,近年 來,公司觀察到消費者在刀具使用的 細分需求越來越強,為了滿足消費者 在刀剪品類上更加細分和多樣化的需 求,張小泉推出了小廚刀、切片刀、 斬切刀等多種刀具。同時建議消費 者,為了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根據不 同需求和場景選擇合適的刀具。 歌爾股份近日同時公布2022年年 報和2023年一季報。該公司2022年歸 母淨利潤出現近六成下滑尚在預期之 內,但其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僅為1.06 億,下滑幅度近九成。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歌爾股份 披露的2023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 內,歌爾股份實現營收241.22億,同 比增長19.94%;而其當期歸母淨利潤 則僅為1.06億,同比大降88.22%。 歌爾股份直言,受到消費電子行 業下行、重要項目仍未復產等因素的 影響,淨利潤方面受到較大影響,單 季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均大幅度 下滑。 細看歌爾股份一季報,其資產減 值損失較2022年同期增長160.48%, 達到1.04億。歌爾股份解釋稱,主要 因為公司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增加所 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歌爾 股份利潤。 儘管歌爾股份首季度歸母淨利潤 為正,但需要注意的是,其營業利潤 實際上虧蝕1745萬,而加上營業外收 入和營業外支出,其利潤總額更是虧 蝕4490萬。若非當期歌爾股份確認遞 延所得稅資產增加,導致所得稅費用 沖回1.53億,歌爾股份一季度歸母淨 利潤或將錄得一個較為尷尬的數字。 事實上,歌爾股份一季度現金流 量表也體現了這一尷尬局面。其一季 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僅為 1.34億,較去年同期的14.66億下滑達 到90.84%。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 現金為197.31億,遠低於該公司當期 營收241.22億。從一季報業績看來, 歌爾股份似乎並未走出去年「砍單事 件」的陰影。 在2022年11月8日晚間,歌爾股 份曾發布風險提示性公告稱,收到境 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 智能聲學整機產品。隨後在12月2日 晚間,歌爾股份再次公告稱,受上述 事項影響,其2022年度營業收入減 少不超過33億,與之相關的直接損失 約9億(包括直接利潤減少和停工損失 等)。 歌爾股份隨後便宣布,基於謹慎 性原則,擬增加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確認資產減值損失,減值損失預計約 11-15億(其中存貨跌價損失約7-9億, 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約4-6億)。 而且,歌爾股份也宣布下調全年 業績預告,經調整後的2022年度歸屬 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1 -21.4 億,同比降50%-60%。而此前的業績 預告稱,預計2022年淨利潤40.6 -47 億。 歌爾股份近日披露的年報也反映 了這一預期。該公司2022年歸母淨利 潤17.49億,同比減少59.08%;實現營 收則為1048.94億,同比增長34.1%。 未走出「砍單」陰霾 歌爾股份又遇滑鐵盧 餐飲行業恢復 市場供弱需強 價格不斷上漲 益生股份業績反轉 最強雞周期或已來 ■一名匠人在製作張小泉剪刀。 新華社資料圖片 ■歌爾股份一季度歸母淨利潤下滑 幅度近九成。 網上圖片 ■自2022年11月開始父母代白羽肉雞苗價格開始大幅上漲,並維持高位。 網上圖片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