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D1 中國經濟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C8 廣告熱線: 650-808-8888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從長安福特最新的產 銷數據來看,其4月產量同比下滑超三成, 前四月累計下滑接近20%。這與長安福特近年 來銷量下滑有直接關係。相比於2016年的巔峰 時期近百萬銷量,去年已經縮水至當年的四分 之一。 日前有消息稱,長安汽車和福特中國旗下 的合資企業長安福特因銷量下滑削減百萬產 能。巔峰時期,長安福特年銷量一度接近百萬 輛,在重慶、哈爾濱、杭州設立的5家整車工廠 產能最高可達160萬輛,但目前長安福特的產能 已銳減至67萬輛。 不過,長安福特方面並未直接對產能縮減 作出回應,僅表示公司正在克服困難,積極轉 型,目前,重慶和杭州等工廠生產正常。 實際上,長安福特陷入困境早有徵兆。福 特中國在5月中旬傳出大幅裁員,當時有消息 稱,福特中國裁員將按照N+3來賠償,人數超 過1300人。對此,福特方面回應稱,其正在打 造一個更加精簡、靈活的組織結構,將資源投 入到具有優勢的核心業務上。 2016年,福特汽車在華的銷量達到了巔峰 127萬輛,超過同一年豐田在中國的121萬輛銷 量。不過近年來,面對新能源汽車衝擊,福特 由於新能源轉型步伐較慢,導致銷量不溫不 火。2019-2021年間,福特在中國市場銷量分別 為57萬輛、60萬輛和62.5萬輛,而2022年,福特 在華全年銷量為49.6萬輛,同比下跌33.5%。 作為長安汽車最重要的合資車企,長安福 特自2012年從長安福特馬自達剝離以來,對長 安汽車銷量貢獻長期在20%以上,佔福特全球 銷量近15%;巔峰時期的2016年銷量達到95萬 輛,佔長安和福特銷量比重分別為30.81%和 14.19%。 不過,去年長安福特全年銷量僅25 . 1萬 輛,同比下滑17.61%,約為2016年鼎盛時期的 27%。進入2023年,長安福特銷量依然沒有起 色,該公司前4月銷量為5.88萬輛,同比下滑 18.67%。 而且在產量方面,長安福特4月單月產量 下滑30.95%,前4月累計產量下滑19.79%。其 產量下滑在2022年已有體現,長安福特當年全 年產量為24.53萬輛,較2021年的31.43萬輛下滑 21.96%。 如果按照67萬輛的產能和去年全年24.53 萬輛產量計算,長安福特去年產能利用率僅為 36.61%,不足四成。所以不難看出,長安福特 縮減產能早已有所體現。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22年底,中國乘用車產能合計4289萬輛,產 能利用率為54.48%,對比2017年的66.55%,利 用率偏低、嚴重過剩等問題突出。與此同時, 共有38家企業的405萬輛產能完全閒置。數據顯 示,今年1-4月,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產能利 用率已經低於45%。近兩年產能利用率可超95% 的廣汽本田較去年同期下滑,產能利用率不到 75%。廣汽豐田的產能利用率也有不同程度的 降低。 另外與長安福特同病相憐的,還有「同門兄 弟」長安馬自達。長安馬自達今年前4月的銷量 可以用慘澹來形容,僅實現1.79萬輛銷量,較去 年同期下滑59.86%。與之相應的,其產量也僅 為1.91萬輛,下滑幅度為44.53%。 在業內看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 滲透率不斷提升,合資品牌份額逐步被吞噬, 尤其是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這類合資車企, 不僅在燃油車方面全面縮水,新能源汽車也無 法「接軌」,未來面臨的局面恐怕會更加惡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燃油車市場的價 格戰或令合資品牌更加舉步維艱,長安福特能 否擺脫困境目前仍是個未知數。業內普遍擔 憂,長安福特或會成為下一個廣汽菲克。 *ST中昌近日發布公告稱,上海證券交易 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公司股票進入退 市整理期的起始日為2023年5月31日,預計最 後交易日期為2023年6月20日。在退市整理期 間,*ST中昌繼續在風險警示板交易,首個交 易日無價格漲跌幅限制,此後每日漲跌幅限制 為10%。 *ST中昌原為中昌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原 主營中國沿海及長江中下游港口散貨運輸、疏 浚工程、貨物代理等業務。2015年以來,公司 通過持續的資本運作,全面進軍大數據領域, 公司名稱變更為「中昌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現公司主營業務主要為中國海內外數字化營 銷、為企業提供客戶忠誠度營銷與管理綜合服 務、大數據產業園區服務。 截至一季度末,*ST中昌仍有2.3萬戶股 東。 *ST凱撒23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 東凱撒世嘉被動減持84.65萬股股份,本次減 持後,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由凱撒世嘉及其一致 行動人變更為海航旅遊。 據《證券時報》報道,不過截至公告發布, *ST凱撒尚未收到凱撒世嘉及海航旅遊有關實 際控制人變更或對公司董事推選調整的通知。 公司稱,凱撒世嘉仍保持提名並當選的非獨立 董事佔公司非獨立董事成員過半數以上,且本 次被動減持未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持續經營產生 影響,「公司控股股東仍為凱撒世嘉,實際控 制人仍為陳小兵。」 *ST凱撒披露的公告顯示,本次被動減持 前,凱撒世嘉持有*ST凱撒21.90%的股份。被 動減持後,凱撒世嘉持股比例降至21.23%,凱 撒世嘉及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降至21.74%。相 比之下,海航旅遊持股比例仍為21.83%,成為 *ST凱撒的單一第一大股東。 就在同一天,*ST凱撒與*ST海投均披露 公告,宣布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 各自行業領域的優勢資源,在康養旅居、醫養 服務等方面相互賦能,資源分享,促成共同發 展,本次合作構成關聯交易。 海南海航二號信管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 稱「二號信管」)持有*ST海投控股股東海航資本 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資本」)100%股 權;與此同時,二號信管也是海航旅遊的間接 控股股東。在*ST凱撒第一大股東變更為海航 旅遊之際,兩家上市公司「聯手」也並不出人意 料。 昔日「大數據第一股」 *ST中昌確定退市 *ST凱撒易主 實控人不變 金證股份停購文華財經股權 合資汽車品牌頗有江河日 下之勢,長安福特近期站上風 口浪尖,日前有消息稱,這家 由長安汽車和福特中國組建的 合資品牌「砍掉」百萬產能, 其年產能銳減至67萬輛。 金證股份近日發布公告稱將終止 收購文華財經90.97%股權,這距離公 司發布收購公告僅過去兩周的時間。 文華財經近年來頻頻受挫,此前公司 曾兩次衝擊IPO,意在創業板上市, 但結果均未能如願。 據《界面新聞》報道,金證股份是 中國領軍的金融科技全領域服務商。 文華財經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金融 衍生品綜合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主 要提供金融衍生品行情交易軟件以及 移動終端產品等系列產品和服務。 此前,文華財經一度佔據97%市場份 額,被稱為期貨圈的「東方財富、同 花順」。 截至2022年12月底,文華財經已 與中國139家期貨公司合作,佔中國 期貨公司總數的92.67%。截至2021年 12月底,公司PC端交易軟件的月活躍 用戶數(MAU)為58.19萬人,移動端 「隨身行」軟件的月活躍用戶數(MAU) 為150.94萬人。 但是,就是這樣一家龍頭企業, 近年來卻頻頻受挫。文華財經此前曾 兩次衝擊IPO,意在創業板上市,但 結果均未能如願。其在2015年申報創 業板上市,但是在2018年撤單。2021 年文華財經再度申請IPO,但2022年6 月,深交所表示終止對文華財經IPO 並在創業板上市審核,公告顯示,文 華財經於當年6月2日主動撤回創業板 IPO申請。 就在兩周前,金證股份發布公告 稱,將通過「股權+現金」的形式,把 期貨交易軟件龍頭文華財經將被納入 麾下。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收購如 果成功對雙方都有特殊意義。該人士 稱,一方面,金證股份作為證券IT領 軍企業,年內受益於數字經濟行情罕 見大漲,頻頻創下歷史新高,但其業 績表現不佳,亟需新鮮血液的輸入, 擴大業務範圍,同時也支撐起估值。 因此,此次收購可以算是「錦上添花」。 另一方面,文華財經作為期貨領 域的「賣鏟人」,其業務發展已經進入 了瓶頸期,在交易量暴增的情況下, C端用戶表現一般,B端客戶收入也 已經見頂。因此,此次收購對其屬於 「雪中送炭」。 然而金證股份近日發布公告稱將 終止收購文華財經90.97%股權,對 於終止籌劃本次交易事項的原因,金 證股份表示,自籌劃本次交易事項以 來,公司組織推動本次交易相關工 作,與本次交易相關各方進行了磋商 和溝通。 但由於交易雙方未能就本次交易 方案的交易對價、業績承諾、投後管 理等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預計在 規定的停牌時間期限內,難以形成具 體方案繼續推進本次交易事項,為切 實維護上市公司及廣大投資者利益, 經審慎研究並協商一致,決定終止籌 劃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 相關事項。 「百億豪門爭產案」迎來最新進 展。杉杉股份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 當日收到了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書》((2023)滬0106民初 16610號之二),寧波青剛投資有限 公司(以下簡稱「寧波青剛」)51%股權 已於近日辦理完成解除凍結的相關手 續,解除凍結日期為2023年5月12日。 據《時代財經》報道,據國家企業 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鄭永剛在寧波青 剛所持有的全部股權、其他投資權益 合計金額為1.53億,已於5月12日解除 凍結——這或許可以視為這場持續了 數月的「百億豪門爭產案」和解迎新進 展。 自傳奇浙商、杉杉創始人鄭永剛 於2023年2月猝然長逝後,留下了橫 跨新能源、光電、醫藥多個版圖的杉 杉帝國。此後,鄭永剛兒子鄭駒和遺 孀周婷則開始了「爭產大戲」。 在5月10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 鄭駒和周婷均當選新一屆董事。在隨 後的董事會上,鄭駒全票當選杉杉股 份董事長,周婷雖沒有擔任其他職 務,但對全部提名均投出了同意票。 這也被外界視為是雙方已達成了和解 協定。 在股東大會上,鄭駒也曾表示, 已和周婷女士達成一致,雙方將共同 努力,推動企業新一輪發展。杉杉股 份後續表示,周婷已經向法院提交了 解除寧波青剛股份凍結的申請。後續 雙方將共同努力,立足企業發展的大 局考量,共同推進爭議問題的儘快解 決,攜手維護杉杉股份投資者和股東 的利益。 新董事會以老將為主 梳理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名單不難 發現,除鄭駒和周婷外,其餘5名非 獨立董事均為杉杉系的老將,且大多 在控股股東或關聯企業有任職。 據杉杉控股發布的公告,新提名 的副董事長莊巍曾任杉杉股份總經 理、杉杉集團董事長等職務;總經理 李智華曾任杉杉能源董事長,現任杉 杉控股董事;董事李鳳鳳現任杉杉鋰 電及旗下多家子公司董事長;董事朱 志勇現任杉金光電(蘇州)有限公司董 事兼總經理;董事李克勤曾任吉翔股 份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 老將們把握著7個非獨立董事席 位中的5個,影響力難以被忽視。 而周婷也沒有出現在杉杉股份副 董事長、戰略委員會委員、審計委員 會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和薪酬與考 核委員會委員名單之中,也未擔任公 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職 務,似乎無計劃參與到杉杉股份的實 際運營中。 根據杉杉股份發布的一季報,杉 杉股份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收44.49 億,同比減少11.53%,歸母淨利潤 5.73億,同比減少29.05%。對此,杉 杉股份在財報中解釋稱,公司核心主 業偏光片及負極材料業務市場競爭力 持續提升,銷量實現同比增長。但受 行業環境變化影響,權益法核算的巴 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的淨利潤 同比下滑較大,鋰電池材料和偏光片 行業盈利淡間面臨階段性挑戰,因此 盈利水準有所收窄。 「爭產大戰」暫告段落,未來杉杉 能否在新掌舵人的帶領下走上新台 階,仍需拭目以待。 杉杉實控人股權解凍 百億豪門爭產戰暫告段落 電車衝擊 銷量下滑 產能過剩 合資車企江河日下 長安福特舉步維艱 ■長安福特工作人員在安裝車輛底盤部件。 新華社資料圖片 行業觀察 近日,多隻場 內基金二級市場價 格上躥下跳,經歷 了一波「過山車」行 情。 據《上海證券》 報道,例如,短短 兩個交易日,此前 連 續 大 漲 的 易 方 達 日 興 資 管 日 經 225ETF場內價格已 跌去15%以上。 類 似 的 劇 情 也曾在LOF基金上 演。5月10日,某知 名大V在網絡上發 文「買入華寶中證醫 療ETF聯接A」後不 久,大量投資者跟 風買入,華寶醫療 基金LOF(為華寶中 證醫療ETF聯接A份 額的場內份額)迅速 拉升並逼近漲停。 事後看,當日 多數追高買入的投 資者被套,華寶醫 療基金LOF的場內 份額最新收市價格 已低於5月10日的平 均價格。無論是日 經ETF還是華寶醫療 基金LOF,場內份 額都較小,並不需 要巨量資金即可引 發場內價格的劇烈 波動。 某基金公司銷 售總監表示,越來 越多的投資者將場 內基金當成股票來 買賣,在情緒驅動下,推高了 場內基金的溢價率。值得注意 的是,基金場內價格由買賣雙 方最終的成交價決定,但淨值 才是基金的實際價值。因為較 高的溢價率會產生套利機會, 無論是ETF還是LOF都具有套 利機制,最終套利資金的湧入 會讓價格回歸淨值附近。 上述人士提醒,場內基金 離奇暴漲也可能是「擊鼓傳花」 的遊戲。「如果基金上市流通 份額稀少,缺乏足夠的流動 性,容易遭遇低成本操縱。」 ■金證股份是中國領軍的金融科技全領域服務商。 網上圖片 ■杉杉股份「爭產大戰」迎來最新進 展。 網上圖片 場內基金頻頻上演﹁過山車﹂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