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2023星島日報(美西版)

A16 07.04.2023 星期二 香港時事雜誌 突如其來的疫情,為香港外賣平台帶來小陽 春。據數據平台Statista估算,香港外賣平 台總收入由疫情前逾36億港元(4.6億美元)上升 至今年超過51億港元(6.6億美元),2027年更會 進一步達至逾61億港元(7.8億美元)。今年5月, 內地龍頭外賣平台美團旗下的KeeTa攜同「10億 激賞」空前攻港,按地域拓展策略,率先為旺 角、大角嘴等地區提供服務。由於KeeTa尚未 推出自取服務,電子消費數據平台Measurable AI按外賣定單數據分析,KeeTa開業首月在旺 角和大角嘴地區約有20%市場佔有率,而戶戶 送和foodpanda則分別佔約36%和44%。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阮穎嫻 指,據她了解,美團旗下平台KeeTa進軍香港 並非為賺錢,而是利用香港作為「試點」,嘗試 迎合內地以外地區的外賣需求,繼而拓展海外 業務。她坦言,競爭對手固然不會互相分享市 場數據,美團必須在經營的同時,收集及分析 客人數據,從而建立數據庫,作為調整價格的 參考。對於KeeTa以大量優惠吸客,阮穎嫻解 釋,此乃最基本的經濟策略,「先以優惠吸引 客人使用平台,體驗良好或會繼續用,再以服 務、價格和送餐速度競爭。」 利用香港試點拓海外業務 在主流以外、提供跨區外賣服務的「點單 DimOrder」,其聯合創辦人Tim Lee指,已預期 接下來由3家大型外賣平台佔據市場領先位置, 唯香港外賣市場跟內地或東南亞市場不同之 處,在於外賣員薪酬等成本比其他地區高,運 費和平台手續費皆會減低餐廳毛利率,「要尋找 方法減低運輸成本,不然相關成本對餐廳和消 費者都不太理想,解決問題才能令外賣平台的 生意模式『健康』一點。」 香港外賣平台經濟圈始於2014年,德國企 業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進軍香港,及 後兩年英國的戶戶送(Deliveroo)及美國的Uber Eats先後到港發展。2021年Uber Eats宣布結束香 港業務,據Measurable AI統計,該年本地外賣 市場幾乎由foodpanda及戶戶送瓜分,Uber Eats 的按月市場佔有率僅佔約7%或以下。有市民認 為KeeTa出現,有望令香港外賣平台重回「三國 鼎立」局面。 不過,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 研學人李兆波坦言,不看好KeeTa在港前景, 皆因香港四通八達十分方便,只是疫情沒有選 擇,才令外賣業蓬勃起來。他舉例指,內地支 付平台支付寶、微信支付(WeChat Pay),在港 也不敵自1997年啟用的八達通,「來到香港就被 『廢武功』!」他指,美團在中國取得成功,因 為內地地大物博,市民對外賣、網購有一定依 賴,而外賣員規模龐大,更准許在行人路駕駛 電動車送餐,跟香港情況大相逕庭,相信營運 初期優惠過後,難以留住顧客。 阮穎嫻坦言,香港外賣市場細小,外賣 是一門「網絡經濟」,「網點」愈多,觸及客群愈 廣,「基本上是鬥多人送餐,如果網絡細就做 不到。」城大市場營銷學系高級特任講師譚桂 常提到,本地外賣市場尚未飽和,仍有很多 餐廳未加入外賣平台,相信跟平台收費昂貴 有關,「未來發展明顯要減價,也要細分市 場,針對不同客群提供特定服務。」 譚形容,香港外賣業趨向成熟, 因現時不少平台已發展至餐飲以外的 運送服務,「可以叫雜貨、超市 產品,漸漸多元化變成送貨 業,競爭好激烈。」他指, 美團必須把內地經驗應用 在香港市場上,將區域 拓展策略、消費客群的 分析做得更好,才能 成功。 綜觀世界各地 外賣市場,也不乏外 賣平台黯然離場的例子。2015 年在新加坡起家的「誠實蜜蜂 (hones tbee)」,提供食材代 購、熱食外賣等服務,高峰時 期曾一度搶佔香港、台灣及馬來 西亞等多地的外賣市場。然而,營運 多年來屢傳資金不足,經歷多次裁員及 管理層更替,以及拖欠供應商款項等醜 聞,於2019年結束上述3地業務;台灣外 賣平台「吃飽沒」同樣於2019年退場,有當 地學者分析,資金、規模及知名度乃外賣平 台生存的3大關鍵,部分平台在營運初期以大量 優惠作招徠,無法建立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 至創業資金無法自負盈虧,終結業收場。 戶戶送:顧客月花費較疫前高 戶戶送香港區總經理許志賢指,香港有大 大小小外賣平台瓜分市場,成功與否在於能否 兼顧消費者、餐廳及外賣員3方持份者的需要。 他分享,戶戶送去年9月曾向1000名消費者收取 外賣點餐的意見,他們平均每月花費1334元使 用外賣平台點餐,較疫情前高出20%,當中超 過70%受訪者更表示,未來1年會維持或花費更 多金錢在外賣平台上。許補充,樂見消費者愈 來愈習慣使用平台點餐,支持及歡迎新競爭對 手加入市場,帶動市民使用外賣平台之餘,亦 能加快外賣業發展。 f o o d p a n d a指,回顧過去幾年業務, foodpanda已從當日的「外賣平台」逐漸邁向「一 站式生活平台」,樂見外送行業百花齊放,令消 費者和送遞員有更多選擇,「競爭提升有利市場 『做大個餅』,推動業界進步。」 小型平台「人性化服務」將軍澳突圍 美團旗下外賣平台KeeTa強勢攻港,香港外賣 市場有望由「兩台獨大」重回「三國鼎立」。儘管 KeeTa採用地區性拓展的策略「開局理想」,開業首 月在兩區已有約20%市場佔有率,唯香港人工高、 市場細,加上過去不乏外賣平台黯然離場,有學者直 言,KeeTa在港難留住顧客。另有經濟專家分析過去 近10年的外賣經濟圈,指近年不少平台已發展成為多 元化的送貨業,認為市場尚未飽和,預期除了要以減 價等方式吸引更多餐廳加入,也要針對客群提供相應 服務,才能在本地市場站穩腳步。 記者 仇凱瑭 大平台轉型多元化送貨 內地龍頭強攻港 外賣平台三國爭霸 有外送平台調查指,疫情令港人 更注重健康,有65%受訪者希望控制自 己的營養水平,純素飲食亦成為新趨 勢;有健康餐公司亦成功吸納華人客 群,更與外賣平台合作拓展商機。 提供健康餐訂購的網上餐廳「NOSH」的 高級營銷經理Jeff指,各平台的目標客戶有 異,如NOSH走生活化路線,再特製生酮、 素食等多元化餐單,某些公司則針對運動員 制定高蛋白質餐單,甚或走高檔路線。他坦 言,過去80%顧客是外國人,唯疫情令市民 更重視健康,「現時華人顧客和外國顧客比 例變成1比1。」 據了解,NOSH與外賣平台合作,提供 有別於其網站訂購3日至40日、每日最少2個 餐點的單日點餐服務。Jeff解釋,平台有助 提高NOSH的曝光率,亦提供一個較低的門 檻予客人試食,及後才轉至網站參與膳食計 劃,長期訂購。 香港小型外賣平台各出奇謀,搶佔大型 平台未能覆蓋的偏遠地區。 將軍澳區外賣平台「專線Delivery」自2020 年起家,創辦人阿一分享,疫情初期有餐廳 老闆向他訴苦,指生意下跌40%,無額外資 金聘請員工送外賣,適逢阿一的製作事業也 受疫情影響,遂創業成立外賣圈,「沒有長 遠打算,只收少許運費幫補,後來好多年輕 人、街坊都幫手送餐。」他不諱言,其平台在 規模、推廣資源上無法跟大型平台競爭,故 鎖定整個將軍澳區,包括工業邨等無法叫外 賣的偏遠地區,並以「人性化服務」突圍。他 解釋,當送餐出現問題時,不少大型平台只 會退錢或贈送優惠券補償,而該平台會堅持 完成或重新送餐,「客戶肚餓才叫外賣,退 餐送優惠無用!」 「林大康—大埔外賣圈」及「荃民外賣— 荃灣外賣圈」的負責人亦分享,大型外賣平 台用戶要先定位送餐位置,及後選擇指定 範圍內的餐廳,故未能覆蓋偏遠地區。負 責人指,疫情過後生意回落,自己已做回 「老本行」,外賣成為副業,但跟熟客的聯繫 不斷,「大型平台是機器(分單),我們是人 手,有些客人成為網友。」他直言,現時「不 一定賺錢」,舉例母親節時送餐會額外為家 庭附上鮮花,亦曾為家中斷水的熟客送水至 大美督不收運費,「當做公益,做得幾多得 幾多。」 先以優惠吸引客人使用平 台,體驗良好或會繼續用,再以 服務、價格和送餐速度競爭。 阮穎嫻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 首月兩區搶20%市佔率 ■顧客也可通過外賣平台訂餐,及後到店自取。 ■疫情下,香港外賣業務佔比大幅提升。 ■提供健康餐訂購的網上餐廳NOSH指,華 人顧客比例有所上升。 ■香港外賣平台有望重回「三國鼎立」局面。 ■香港餐飲外賣 業百花齊放,大 型平台以外也有 小型送餐公司搶 佔市場。 純素飲食新趨勢 吸納華人客群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