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原子彈秘史》(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的著名作 家理查德·羅茲(Richard Rhodes)曾為我們女兒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 一書寫過書評,但他能為我的回憶錄寫前言, 是一段令我意想不到的人生插曲! 電影《奧本海默》榮獲今年奧斯卡最佳金像 獎達七項之多,是近幾年來最被人們談論的電 影,許多觀眾和評論家紛紛報導對它的觀感, 在網路上的討論熱鬧非凡!《奧本海默》電影 是根據凱·柏德和馬丁·薛文撰寫的《奧本海 默傳》改編拍攝的。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1987年理查德·羅茲的一本經典之作《原子彈秘 史》,才是真正的、有系統的描述整個制造原子 彈的過程,當然包括曼哈頓計劃和主要人物奧 本海默本人。 《原子彈秘史》這本書一出版就轟動當時的 圖書界,獲得1988年的普利策(Pulitzer Prize)非 小說獎、美國國家非小說獎和美國國家書評人 協會獎。羅茲因此大大出名。到目前為止他已 經出版28本書。繼《原子彈祕史》之後他又寫了 三本一係列有關核武器的著作,直到最近他完 成了此系列最後一本書。 原子時代初期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諾貝爾 獎得主拉比(I. I. Rabi) 稱《原子彈秘史》為「一部 像彌爾頓(Milton)的史詩。我在其他任何地方 都沒有見過以如此優雅和熱情、如此具有啟發 性的細節和簡單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帶領讀 者領略精彩而深刻的科學發現及其應用。」在物 理學界內的學者都一直推薦這本經典之作給普 通讀者來瞭解製造原子彈的整個過程和物理原 理。據最近《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報導, 至今仍然有許多AI 工程師抱著他900多頁的巨 著跑出跑進! 1997年純如出版《南京大屠殺》這本書的時 候,出版社邀請羅茲為此書作評,一方面因為 羅茲也是研究二次世界大戰的,另一方面日本 侵略中國以兩顆原子彈結束,多少與羅茲的研 究領域有關。羅茲在書評中說,純如的《南京 大屠殺》是「一本強有力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書,其恐怖之處引人入勝。」此之後純如和羅茲 先後都說他們變成朋友而且見過面。我知道他 們之間認識,但是對羅茲並沒有什麼印象,直 到純如去逝之後,我開始要寫對純如的回憶錄 時,在許多純如給我們的信件裡我重新發現、 又重讀了一封她描述羅茲的信件引起我的注意。 1999年10月27日純如寫給我的信: 「親愛的媽媽,幾天前與你和爸爸的通話 真好。很少人能夠像我們這樣,父母與子女相 親相愛,幾乎每晚都要聯絡。老天爺真的很保 佑我們家,我們必須每天提醒自己記住這一 點。我的許多朋友都不願意和他們的父母聊 天——甚至根本不說話。⋯⋯還有一些人根本就 不了解他們的母親。幾天前,和理查德·羅茲 一起吃過午飯後,我匆匆翻閱了他的自傳《世界 上有個洞》(A Hole in the World)。如你所知, 羅茲小時候曾經被他的繼母餓飯、責打並精神 虐待(他媽媽開槍自殺了,他的父親變成一個酒 鬼,無力保護自己的家庭)。每次重看他的書, 我都覺得理查德 · 羅茲能活下來就是一件幸 事。⋯⋯」 1999年純如在世的時候,讀她這封信後也 就忘了。2008年純如去逝四年之後再讀時,感 覺就大不一樣。我突然震驚地發現,羅茲的母 親是用槍自殺的!純如也是。我立刻上網查詢 這 本羅茲自傳的書《世界 上有個洞》,同時發現羅茲還寫了另一本書 《如何寫作》(How to Write)。這對我來說很 重要,因為那時我正在寫回憶錄,我馬上在 Amazon上買了這兩本書。當我收到羅茲的自 傳,翻開第一頁,羅茲寫道「我的母親在我13個 月大時,在浴室裡用一把手槍飲彈自殺了」。 一鼓悲憫的熱血由心胸湧了上來,我幾乎不能 呼吸。從那瞬間我就對羅茲有一種心靈上的默 契,因為我們都是受過創傷的人。 2008年我已經把對純如的回憶錄大綱擬 好,內容也寫得差不多了,正在想法找一個出 版社能出版我這本回憶錄。但是我四處碰壁, 沒有一個出版社願意出版我的書。最難忘的是 一個出版社的編輯對我說:「你從來沒出版過一 本書,英文又不是你的第一語言,你又不是你 女兒⋯⋯」,言下之意即是「算了吧!你不必寫 了」。他這番話沒錯,讓我看到自己的缺點,因 此我振作起來,來研究應該怎麼寫作,發現羅 茲《如何寫作》的書,我鼓起勇氣在2008年年底 寫了一封信向他求教。信中我誠懇地告訴他, 我是張純如的母親,純如在世的時候曾經說過 她見過您而且提過讀過您的自傳,目前我正在 寫一本對她的回憶錄⋯⋯。 沒幾天,我居然收到他的回信,信中最重 要的幾句話是:「你問我如何寫作,有學生曾經 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對他們說:如何寫作就 是『開始寫』」。他並且說:「寫好後,稿子可以 給我看看」。我受寵若驚,馬上接受了他的建 議,開始努力寫稿。九個月之後我再寫信給他 說我己經寫好了,希望他給予指教。他非常驚 奇,大概覺得如此快就會寫好了嗎?其實純如 去逝以後我就開始寫的,只是寫寫停停,和他 聯繫後,由於他的鼓勵,我加快腳步,每天所 有的時間都在寫稿修稿。我的初稿是23萬字, 經過不斷的修改之後約15萬字,就寄給他了。 他居然不久就回覆我說出他的建議,什麼地方 要刪減等等。他是一位普利策寫作獎得主,我 是一個從來沒有出版過書的人,他居然花時間 來指導我,我當然感動不已!正是那時,紐約 的飛馬出版社(Pegasus Books),也是在我發出 幾百封請求信裡唯一答應出版我的回憶錄來信 了。我有許多關於與出版社合同的問題請教 他,他自動打電話來給我指引,我簡直不敢相 信他如此慷慨來幫助我。羅茲為我的回憶錄能 出版替我高興,並答應為我的回憶錄寫前言。 羅茲能夠那麼樂意慷慨助人,充滿正能量 的胸懷和他的悲慘傳奇一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他還在搖籃裡的時候母親就自殺了。他和他大 一歲的哥哥一起隨著父親在各種地方住過,後 來他父親再婚,他們的繼母虐待他們,如果繼 續下去,他們不是被繼母餓死就是被打死。直 到他的哥哥有一天勇敢地騎車到警察局報案(他 一直感謝他的哥哥保護他),他們才最終由法院 判決送往堪薩斯州的孤兒院。他們在那長大, 羅茲從小就愛讀書,經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他 高中畢業後得到耶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在耶魯 大學畢業,此後開始他的記者和寫作生涯。在 他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受到繼母肉體和心靈的 虐待,他是受過心理創傷的人,他自述經過許 多年的心理治療才漸漸過著正常生活。他克服 困難,堅韌不拔,像他這樣的人生經歷,才能 練成豁達慷慨的情懷。我是那麼幸運的在人生 的道路上與他相遇! 羅茲本來一直住在東岸,後來他搬到加州 半月灣(Half Moon Bay), 離我們家不遠。為了 感謝他的慷慨相助,我和先生邀請他和他的太 太Ginger一起,在2010年五月、Foster City的一 家中餐館晚餐。笫一次見到他時,他給我的印 象是身材高大,面容嚴肅,但是開始談話時才 發現他非常溫柔。因為他寫《原子彈秘史》熟悉 許多物理學家,我先生是在哈佛大學諾貝爾獎 得主Julian Schwinger教授下獲得博士,是研究 理論物理,他們談到許多當代有名的理論物理 學家像Murray Gell-Mann,Richard Feynman等 等,談得太高興了,以致我們忘記照相,好在 我帶了兩本他的書,請他簽名留念。我們第二 次見面是在2011年六月,天馬出版社己經出版 了我的回憶錄,我們邀請他夫婦在半月灣一家 餐廳午餐,慶祝我的回憶錄出版。這家餐廳座 落在海濱岩石上,由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太平 洋的海浪。這次在結束前我們在餐館外面以海 為背景拍照留念。我和羅茲一直有書信來往直 到2015年。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給予我的鼓勵和 支持,以致於我的回憶錄能順利出版。 在前言裡他寫道:「我曾與張純如會面。 現在,我也認識了她的父母。我能從他們身上 發現張純如智慧與勇氣的來源。在這本勇決的 回憶錄中,你將認識一位與眾不同的年輕女性 和 她的家人,了解她的 一生。正如法國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克洛德· 列維–施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曾經說過 的,失去一位親人,或是失去一個曾經感動過 我們的作家或藝術家,那種無可彌補的遺憾 彷彿是薔薇花永遠滅絕、它的香氣從此無從尋 覓一樣。一本回憶錄無法挽回張純如的離去, 但它至少可以讓我們再次感受到她的存在。這 會永遠是一種真切的存在,充滿勇氣,充滿信 念,充滿活力。」 在今年各種媒體介紹評論電影《奧本海默》 之際,令我懷念起羅茲,是他的《原子彈秘史》 一書奠定了對制造原子彈的基本認識。我是那 麼有幸,他能為我的回憶錄寫前言。他和我的 先生同齡,也是1937年出生,他的生日快要到 了,我以此文呈獻給他,作為他的生日禮物, 以表感恩之情! F8 耙⯈㕙锶臟 星期天周報 06.16.2024 星期日 ■《原子彈秘史》書封面。 作者提供 ■《如何寫作》書封面與羅茲為本文作 者的簽名。 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張盈盈是張純如的母親。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博士, 2011年出版對愛女張純如 的英語回憶錄《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其中文翻譯本《張純如: 無法忘卻歷史的 女子》(簡體與繁體)於2012年出版。 與《原子彈秘史》作家 ■右起:理查德·羅茲、羅茲夫人Ginger、作者和作者丈夫張紹進。 作者提供 ■理查理·羅茲和他的名作 《原子彈秘史》(取自網路) ■電影《奧本海默》 海報。(取自網路) 文:張盈盈 · ■本文作者對女兒張純如的回憶錄書封面。 理查德 羅茲的故事 ■《世界上有個洞》書封面與羅茲為本文作者的簽名。 作者提供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