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06.17.2024 星期一 港聞 ▍本報記者蔡健行、陳嘉婉香港報道 ▍ 谚蝅讛:䒠肱椟屪雯㸫⚉⾀♇劕婤 調研小組已晤兩人 先解決副校短期安排 小學常識科將分拆為科學科和人文科, 科學科和人文科將在2025/26學年起正式逐步 推行,原本沿用多年的呈分試制度亦要相應 改動,蔡若蓮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現時相 關小組仍在檢視各科在呈分試所佔的比例, 並討論應否新增體育科。她認為體育科對學 生身心發展重要,是否需要計分則值得斟 酌。另外,她透露,未來將按實際需要,增 加個別學科的教育文憑學位,例如英文、視 覺藝術和科學科。 體育科商納呈分 考慮學童壓力 小學呈分試的成績是決定學生能否升讀 心儀中學的因素之一,隨著2025/26學年小一 和小四將推行人文科和科學科,屆時呈分試 不再包括常識科,其比重亦需檢討。蔡若蓮 向本報表示,相關小組正檢視人文科和科學 科的比重,同時討論是否應加入體育科。 蔡若蓮形容,運動對學生的健康非常重 要,但認為將體育科加入呈分試做法有好有 壞,「有說法認為計分會較好,這樣大家會比 較重視;不計分就不重視。我們一直很希望 改變這個文化。」她又相信小組成員會考慮學 生學習、壓力和公平性等因素。 除了呈分試比重,學界亦關注學齡人口 下跌對大學師訓學額的影響,蔡若蓮表示, 未來有師訓課程的學額將因應需要調整, 避免教師供應過剩。不過,她亦透露,將 按實際需要增加個別學科的教育文憑學位 (PGDE),例如英文、視覺藝術和科學科, 「個別科目的教師特別短缺,有部分核准教師 仍未完成師訓課程,希望藉此針對性就人手 緊張的學科,增加教師供應,和加快現職教 師的培訓。」 另外,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國民教育,而 在近期的外評報告和視學報告中,均有學校 曾被指學生唱國歌時聲線細弱,引起外界關 注。就此,蔡若蓮認為唱歌是表達感情的方 式,「任何歌都應該大聲唱,因為是希望唱 給別人聽。」她又強調,唱國歌聲量只是眾多 改善建議之一,教育局過去兩年推出不同措 施推展愛國主義教育,「整體大家對國旗、國 歌教育、國民教育、歷史、文化都有很大進 步,下了不少工夫。」 本報記者蔡健行、陳嘉婉香港報道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過去一年多 次外訪,曾赴美國、澳洲等地,她 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今年9月 將前赴法國訪問。在外訪期間,除 了與當地教育機構聯繫,宣傳「留學 香港」品牌,她亦與不同國家的政 府教育官員有會面機會,為 香港建設成國際教育樞紐 鋪路。她又稱,在行程 中發現外地不少對香港 不了解的人士,受媒 體報道影響,對香 港現況有誤解, 例如會認為大 學研究會受《國 安法》影響,因 此亦會向他們多 作解說。 蔡若蓮過去一年 曾前往美國、澳洲、芬 蘭及英國等地。她稱,一般 外訪要一行達多個目的,行 程緊湊,「特別辛苦,很多同事回港後都生 病;每日的行程都塞滿。」訪美期間,她除了 會見部分大學代表,更與瑞士、奧地利和德 國等國的教育官員會面,為日後合作先建立 聯繫,「回港後就交由院校、同事或部門跟 進,為他們『開咗個頭』。」 除了為香港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拓展網 絡,蔡若蓮在外訪期間亦有機會接觸各界人 士,她稱,在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下,「很多 媒體就香港的論述比較片面,過往我們的高 等教育界有不少國際連繫、合作,很需要讓 他們面對面與我們了解、接觸,宣揚香港的 最新情況。」 向官員解說現況 港學術自由受保障 被問到媒體報道會否影響外地人士對香 港的看法,蔡若蓮承認「不認識、沒有來過香 港的人,確實頗受傳媒報道影響」,例如認為 大學研究會受《國安法》影響、教學過程被政 府過度參與等。就此,她亦有向他們多作解 說,強調香港的學術自由仍繼續受保障,「一 切都沒有變。」 蔡若蓮又透露,今年9月將前赴法國訪 問,參與歐洲教育者年會。除了與當地官 員、學者會面、參觀當地中小學外,她將探 訪當地高等院校,商討交流合作,「引入一些 外國名牌大學的名牌課程,對香港建設樞紐 的實力有重要作用。」 本報記者蔡健行、陳嘉婉香港報道 港大自去年底爆出首輪校政風波,至上 月底再因副校長人選任命,發生第二 輪風波,其後校長張翔和校委會主席王沛詩 更正式公開隔空「駁火」。就在風波越演越烈 之際,港府上周二(11日)宣布成立「調研小 組」,出手調停。 強調大學管治一直行之有效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近日接受 本報專訪時表示,港大有逾百年 歷史,以往亦曾出現問題及分 歧,對於近期的管治問題,她認 為最重要是找出問題的核心及本 質,制定解決方法及策略,對症 下藥,「我們很希望大家能團結一 致,針對問題核心去處理。」她續 指,如何令大學的管治繼續優化 才是最重要,「所以我們不會為 了和諧而和諧,我們希望在過程 中,大家都正視問題,以及對事 不對人。」 蔡若蓮透露,調研小組成立後,已與張 翔和王沛詩會面,兩人均向小組表示歡迎, 承諾會積極配合小組的工作,同意以港大利 益為首要考慮。不過,張、王兩人對副校長 職位的臨時任命決定,雙方的立場和觀點, 在協調下仍存分歧。 為確保大學可正常運作,蔡若蓮表示, 小組會繼續協調,促請雙方提出務實方案, 尋找共識,尤其針對長期空缺的副校長職 位,期望他們在現階段先放下對做法爭議。 小組會先處理副校長職級的爭議,優先解決 「臨時短期安排」,再處理長期的任命問題, 確保大學運作不受影響。此外,小組正逐步 約見其他相關人士,並會檢視相關資料文件 和資料,其後提出建議,並按照《大學問責協 議》要求的問責和管治要求跟進。 大學學費或2025學年起上調 被問及港大的管治問題是否源自領導 層,蔡若蓮回應指,「領導層(leadership)是很 重要,當然團隊每一個人的配合、合作也很 重要。」她重申,團結及凝聚力量對大學而言 是重要的。她又認為,大學的管治架構一直 行之有效,「(大學管治)出現問題,到底是機 制抑或溝通(問題),若因為沒有好好運用機 制,我們沒有理由檢討機制;若因為機制造 成的,應該次次都有問題。」 除了大學的校政爭議,社會也關注香港 資助大學的學費未來會否調升。蔡若蓮 在專訪中表示,現時八間教資會資 助大學正與教資會商討2025/26至 2027/28學年的3年期規劃,她表 明,有機會在2025/26學年起上調 學費,從而逐步達致大學學費成本 收回率18%的目標。 蔡若蓮稱,大學學費20多年來 未有調整,目前的成本收回率只有 13.3%,與最初訂立的18%仍有距 離。她續指,當局將循序漸 進調整大學學費,強調不 會「一步到位」上調學費 水平至成本收回率18% 的水平,當局調整學費 時,將設立機制,並檢 視一籃子因素,包括 社會經濟狀況、家庭 負擔能力、通脹、消 費物價指數等。至於 打算在何時達致收回 成本18%的目標,蔡 若蓮未有正面回應,但 強調不會急於一時,「作 為負責任的政府,要善用公 帑,這是大原則。」 近期香港大學校政風波不斷,港府 上周宣布就港大近期內部運作成立「調研 小組」,冀釐清事實及加強溝通,教育 局局長蔡若蓮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港 大的管治架構一直行之有效,被問及港 大的管治問題是否源自領導層,她回應 指,「領導層(leadership)是很重要,團 隊每一個人的配合、合作也很重要。」她 亦透露,調研小組成立後,已會見校長 張翔和校委會主席王沛詩,他們在協調 下對副校長的臨時任命決定仍有分歧, 小組期望兩人現階段放下爭議,先處理 副校長的臨時短期安排。 ■沿用多年的呈分試制度將有所改動,相關 小組討論是否應加入體育科。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 本報專訪,指港大校政風 波最重要是找出問題的核 心及本質。 盧江球攝 ■港大早前因副校長人選任 命,導致校委會主席王沛詩 與校長張翔公開「駁火」。 英文視藝科缺師資 擬增教育文憑學額 王沛詩 校委會主席 張翔 港大校長 ■蔡若蓮(左三)3月赴澳洲珀斯,與西澳大 學副校長(國際事務)Jennifer Howell教授 (右三)會面。 㜾陨澉긂눦曶մ掿䐮陮㏔갿侷育埖筒ꚟ鴤 我們不會為了和 諧而和諧,我們希望在 過程中,大家都正視問 題,以及對事不對人。 教育局局長 蔡若蓮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