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2024星島日報(美西版)

A15 09.05.2024 星期四 港聞 氣泡治癌儀受捧港興趣 「高得驚人」 定單排至明年 CEO:明年申FDA批准用於腎癌 喪親之痛成動力 冀拓展至兒童癌症 首兩宗肝癌病患治療 一腫瘤消除一病情受控 裝置靈活配置任何手術室 美國醫院投資3年可回本 Histotripsy技術可望拓展至治療兒童癌 症,Mike Blue指「非常有動力」開展研究, 美國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已購入系統,正計劃合作 進行兒科腫瘤研究,肝癌會是第一步,「事實 上我們的技術也是從兒科開始。當年密西根 大學的兒童心臟科專家冀以非入侵性方式, 在小兒心房中膈打一個針孔大小的洞。徐蓁 教授團隊在2001年達成後,便開始探討能否 亦用於癌症。」 M i k e透露,團隊亦正提升系統的軟 硬體,包括建設更大的「氣泡雲」(bubbl e cloud),冀將治療時間減少一半,「針對單一 腫瘤,目標是壓縮至10分鐘內完成大部分程 序。」他又指,在美國已開展同時治療5至10 個肝臟腫瘤,僅需約1小時,「若做入侵性手 術,動輒需全日。」 對會否將人工智能(AI)融入系統,Mike 指現時未將機械學習融入臨床應用中,亦非 當前系統設計的一部分,但絕對是未來方 向,尤其當全球數據臨床匯集後,沒理由不 能用於幫醫生作治療決策。他續指,現時系 統要求操作的醫護人員了解影像診斷、超聲 波成像,或能使用電腦掃描(CT)和磁力共振 掃描(MRI)識別腫瘤,通常只需培訓1日, 「當醫生決定治療區域,其他步驟均是自動 化,醫生揶揄這甚至不是單手手術,除觀察 外幾乎無事可做。」 專注推動「無創治癌」,動力亦來自切膚 之痛。Mike指父親因胰臟癌飽受近1年折磨 後離世,「癌症引發的痛楚足以讓他願意前 往世上任何地方,付出任何金額接受治療。」 他指,癌症不僅影響個人,亦會折射至患者 整個家庭,包括影響照顧者的生活,甚至失 去生產力,「像我的母親、我的家族亦深受 影響。」而無創治療正可解病人苦楚,他指 不少肝癌患者向醫生查詢能否再接受另一 次Histotripsy療程,形容是「很瘋狂的」,「不 論Y90微粒選擇性內放射治療、一般放射治 療,抑或手術治療,從來沒有病人會說『I like another one of those』(想再來一次)。」 對選擇香港作為亞洲首個引入地區, Mike Blue坦言源於李嘉誠基金會的善意捐 贈,亦想藉機在港尋找學術、金融等合作夥 伴。對港府正致力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 作區,在大灣區內也有「港澳藥械通」等政策 優待,會否以香港為跳板進入內地,Mike指 作為發展初期企業,最重視「速度」,包括進 入巿場及為患者提供治療速度,故目標是和 能協助公司提速的政府及地區合作,比如今 次獲基金會支持,樂意繼續擴大在港業務, 「至於在中國及亞洲區能否持續發展,由當地 有否增加設備使用及投資的機會主導。」 HistoSonics亦於今年8月底完成D輪融 資,獲超額認購約1.02億美元(折合約7.95 億港元),投資人包括強生的策略性創投部 門「強生創新」(JJDC)、美國風險投資公司 「Amzak Health」等。Mike相信,資金最少足 以應付公司未來3年,有助加速「突破界限」, 「包括加速前列腺領域相關的研究」。 Mike提及,因Histotripsy系統屬可移動式 設計,可配置至任何手術室,且不涉入侵性 程序,原則上毋須在無菌空間進行,可望減 省醫院成本。 他以體外放射治療系統為例,因儀器使 用高能量X光射線,動輒要花費數萬至數億 美元建造掩體,以防輻射外洩;亦要妥善放 置,免建築物因儀器重量倒塌。 醫療機構也可更快「回本」。Mike以美國 為例,若屬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病人, 以Histotripsy治療肝癌的平均付款率(payment rate)是1.75萬美元(約13.6萬港元),「若每 月有數名病人,便可在少於3年內獲得投資 回報。若問外科醫生,每月可治療者必多於 2、3人。」他形容,新系統有很好的投資回報 期,也是公司在巿場上的優勢,「有些醫院或 不幸地花了大量金錢興建質子治療設施,但 我們一次又一次聽到在財務上是不可行的。」 香港首2名肝癌患者已在8月29日完成 Histotripsy治療。據了解,兩人均已出院,治 療效果滿意及理想。消息指,當中一名病人 達到「腫瘤消除」,另一人的病情得而受控, 可以繼續等候作移植。 翻查資料,上述2名患者分別用了9分鐘 和14分鐘接受治療,完成治療當晚已可進 食,當中一人正在肝移植的輪候名冊上。連 同李嘉誠基金會,兩間醫學院及瑪麗醫院基 金會,現時治療總名額已達50個;當中有30 個名額會在瑪麗醫院進行治療。 消息又指,5日會再為2名患者進行 Histotripsy治療,預計下周也再有2名病人將 排定作治療。 至於瑪麗醫院是否已將周四列為固定治 療日,據悉治療有時會安排在周一進行。 Hi s t o t r i p s y系統可望扭轉癌症治療生 態。Mi k e B l u e指,美國密西根大學 團隊在2001年發明技術,並在2010年成立 HistoSonics,現仍不斷學習,探討應用至不 同癌症。現已招募患者進行第2階段腎癌臨床 試驗,料明年向FDA提交報告;今年稍後將 招募患者參與第一階段胰臟癌臨床試驗。對 有否獲快速審批通道,他指FDA有「突破性認 定」(breakthrough designation)制度,「可提供 更多進入FDA審批的機會,但不一定保證能 加速。我們在肝癌曾申請,亦將申請胰臟癌 的認定。」 對選擇先在肝癌應用,Mike指全球數據 反映,肝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平均僅17%至 18%,即確診後生存5年機會非常渺茫。且大 部分晚期患者無法動手術,替代療法不多且 往往有很大毒性,加上不少癌症如乳癌會轉 移至肝臟,故一直存在「巨大且未被滿足的臨 床需求」。他指,系統面世後,美國醫生用作 治療肝癌的頻率亦遠超預期,「Histotripsy以高 強度超聲波瞄準癌細胞,通過微氣泡擊碎目 標癌細胞,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幾乎立即緩解 不適症狀。」他指,技術優勢在於單次治療且 無創,減省患者往返醫院對生活影響,「公司 的願景是將技術應用至你所能想到的癌症」。 至於技術能否治癒、甚至預防癌症, Mike坦言癌症會不斷復發,單靠Histotripsy難 獨力對付,但技術可消除早期病灶,提高生 存機會,「癌症成因眾多,如基因出問題需靠 基因編輯技術解決,故要通過多組合治療方 案處理。」 談及研發難點,Mi ke形容成功用特殊 樹脂製作「患者膜」可說是工程奇蹟,因用作 發射超聲波的探射頭,須放在用「患者膜」盛 載、經脫氣處理的水中,貼著患者腹部皮膚 治療,「若用凝膠,重量恐對患者腹部構成 很大負擔,故要研發類似皮膚的屏障,而不 會降低能量傳輸,也不妨礙醫生不斷移動患 者。」他又指,從工程角度要安全通過骨骼及 空氣的阻塞,在胃部、腸道等存在氣體的器 官進行Histotripsy有其難度,幸已有方法解 決,「這也是公司最重要的知識產權之一」。 對本地私家醫院有無洽購儀器,Mike指 為完善客戶支援,要嚴格控制出貨量,每月 平均只交付2套系統,但透露「香港的興趣高 得驚人」。對本地患者為何限額,他指因須在 港作臨床試驗,向醫管局證明技術有效,且 治療費涉及公院也要審批,「日後在私家使 用,同樣要解決保險問題。若未來醫院有多 套系統,一日已可治療10至20人。」 李嘉誠基金會早前向 香港兩間醫學院,捐贈最 新「氣泡治癌」醫療儀器 「Histotripsy」,首批肝癌 病人已在8月29日完成治療。儀器生產商 「HistoSonics」行政總裁Mike Blue接受 《星島》專訪透露,前後花費長達近25年 研發,單是治療中使用的患者膜(patient membrane)投資已涉款數千萬美元。幸 技術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 准後,全球需求超乎預期,定單已排期 至明年,「香港(醫療機構)的興趣更是高 得令人難以置信」。Mike透露,正進行腎 癌的臨床試驗,相關數據料於明年提交 FDA,「我們期望先改善患者生活、延長 其壽命,並最終成為解決癌症方案的一 部分。」 ▍本報記者脫芷晴香港報道 ▍ 治癒癌症是醫學界的「聖杯」, 我們不期望 Histotripsy 成為唯一的 療法或選擇,而是作為解決癌症方 案的一部分。 HistoSonics行政總裁 Mike Blue ■李嘉誠基金會早前向香港兩間醫學院,捐 贈最新「氣泡治癌」醫療儀器「Histotripsy」。 ■Histot r ipsy的儀器設計體積小,且可移 動,能流動應用於不同手術室。 資料圖片 ■Histotripsy治療不涉及手術技巧,Mike指可促成過往難以協作的專業知識互相結合,病人、醫生及醫院可達三贏。 何君健攝 ■Mike指為完善客戶支援,要嚴格控制出貨 量,每月平均只交付2套系統。 專訪 ■Histotripsy的治療流程大部分已自動化,醫 護人員具備影像診斷知識已可操作。 ■「患者膜」可 幫助儀器貼著 患 者 腹 部 皮 膚 治 療 , 且 不 會 影 響 醫 生移動病人。 HistoSonics 文件圖片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