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2024星島日報(美西版)

A15 09.16.2024 星期一 港聞 ■騙案日益猖獗,是世界各地共同面對的頭號 罪案問題,香港警隊予以高度重視,並持續打 擊、防範及加強宣傳教育。 吳艷玲攝 ■投資騙局受害人阿強(化名)憶述被騙經 過。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表示,從世界 各地的數據顯示,基本上每一個人,不論年 齡、性別、職業、學歷,都可以成為騙案受 害人,因騙徒投放很多資源及心機去設計故 事,並會緊貼時代脈搏,如疫情時會假扮衛 生署職員等。 他特別提醒,騙徒很懂得利用人性的弱 點,因此很多高學歷人士都會中招,「例如 購物騙案,當我們想買一些不輕易買到的東 西,都會有興奮或期待感覺,正是這些狀 態,令我們容易失去理智;騙徒往往會利用 物品好罕有、限時優惠等,誘使受害人快速 墮進陷阱。」 投資騙案方面,馮浩堅表示,大眾市民 相信權威,騙徒會假扮成投資達人及開設通 訊群組,營造很容易賺錢氣氛,群組成員更 會不時炫耀聲稱因賺錢而購買的奢侈品,令 原本心大心細的受害人更容易落疊,「通常 騙徒不會一下子叫受害人投資大量金錢,起 初並會給予回報;當受害人的投資額越來越 大,騙徒開始露出狐狸尾巴,例如要求繳交 高昂手續費才可取得所賺金錢,令受害人越 踩越深。」 馮浩堅續說,至於客戶服務騙案,主要 是掌握受害人恐懼心理,例如騙徒會強調如 要取消服務,就要付出大量金錢,正當受害 人感到憂慮,騙徒就會表現到很想幫助,令 受害人產生一種信任,「只要你再給我一次 錢,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至 此,受害人心態就像賭博, 然後一次又一次受到騙徒 控制。 港十面埋 「伏」 九成受訪市民曾遇 「騙」 電話騙案最重災 1.6%中招者失逾百萬 今次調查是以網上問卷形式於《星島頭條 App》及《星島頭條》網站進行,總參與 人數超過1萬,反應相當踴躍。結果顯示, 有逾9成受訪市民表示在過去一個月曾遇懷 疑騙案;被問到「你最常接觸到的懷疑騙案 類型?」以詐騙電話最多,達39%;其次是詐 騙電郵,佔23%;之後是網上購物騙案,佔 10%。 在騙徒水銀瀉地式攻擊下,43%受訪市 民在過去一個月遇到懷疑騙案6次或以上,當 中一成人更多達20次或以上。78%受訪市民 表示,當收到陌生人的可疑訊息時,已洞悉 對方可能是騙徒;一成人指在使用警方「防騙 視伏APP」後得悉;8%要到騙徒要求轉帳時才 醒覺。 另外有32%受訪市民表示,自己或親友 曾墮騙案,當中逾八成損失10萬元或以下, 1.6%損失100萬元以上。 調查又發現,擁有學士或以上學歷、月 入3萬元或以上的受訪市民中,逾半表示自己 或親友曾被騙。事實上,根據警方資料,不 少騙案受害人均擁有高學歷,當中除了專業 人士,更有大學教授。今年7月,一名74歲會 計師,收到聲稱內地電訊職員來電,指他涉 及一宗內地刑事案,其後電話被轉駁至假扮 公安的騙徒,要求他提供銀行戶口資料及登 入密碼,結果慘被盜走多達1600萬元。 上半年多達19,897宗 《星島申訴王》採訪隊亦走到街頭,面對 面了解市民曾經遇到的騙案種類及應對方 法。市民Kat曾墮入「旅遊優惠」陷阱,「當時 收到一個陌生人來電,表示其公司因為新開 張搞宣傳,特設限時大額旅遊優惠,結果先 後兩次按其指示,把合共60萬元預繳到一個 銀行戶口,之後對方便失去聯絡,我亦無法 找到有關的旅遊公司,至此始知受騙,只好 報警求助。」另一市民楊小姐透露,其外祖母 早前險遭電騙,「對方訛稱我們有位親戚在內 地被拘禁,要求拿錢去贖人,外祖母深信不 疑,準備攜款到羅湖,幸好家人及時發現, 得保不失。」 警方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詐騙案多達 19,897宗,較去年同期上升6.2%,損失金額 44.8億元,當中62.3%涉及網上騙案。警方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透 露,香港近期最常見的三類騙案,分別是網 上購物、網上投資及假冒客服。其中涉及網 上購物騙案的損失金額,於今年上半年錄得 明顯升幅,騙徒會假扮成賣家,利用高稀缺 性貨品吸客,在收取貨款後即銷聲匿跡。警 方今年初亦發現有騙徒不惜工本,付上龐大 費用將假冒Pizza店網站在Google置頂,令市 民信以為真作出訂購。 「你今日畀人呃咗未?」鑑於近年香港詐騙案數字持續上升,騙徒手法層出不 窮,令人防不勝防,星島新聞集團聯同警方進行「港人防騙意識問卷調查」。結果顯 示,超過9成受訪市民曾遇懷疑騙案,當中以電話騙案最嚴重,更有3成受訪者表示 自己或親友曾墮入騙徒陷阱。警方指出,騙徒緊貼市場及懂得利用人性的弱點,所 以任何人士不論學歷、性別及職業,都可能成為騙案受害人。 不同騙案蠱惑招數 心理學家逐一拆解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 進行日期:8月30日至9月9日 受訪人數︰10,006 •你或你的親友曾墮入哪種騙案?(曾墮騙案受訪者) • 你或你的親友因墮入騙案蒙受多少損失? (曾墮騙案受訪者) •你有否下載警方的「防騙視伏 APP」? • 你認為「防騙視伏 APP」哪項功能最有用? (已下載程式受訪者) •你最常接觸到的懷疑騙案種類? •你過去一個月遇到的懷疑騙案次數? • 遇上懷疑騙案時,你通常到哪一階段 洞悉對方可能是騙徒? •你遇上懷疑騙案會如何處理? •你或你的親友是否曾墮入騙案? 問卷問題: 「防騙視伏APP」 57萬次下載 480萬次搜尋 貪字得個貧!投資騙局受害人阿強(化 名),去年底點擊網上一個投資廣告,騙徒 利用高回報作招徠,再透過群組成員分享 「賺錢」經驗,誘使他先後多次入帳到指定戶 口,繼而訛稱他成功抽中內地新股,但需投 資80萬元,結果阿強向家人借錢,到銀行準 備過數時,幸獲職員提醒,指該戶口有可 疑,阿強始如夢初醒,報警求助,但之前存 給騙徒的20萬元,已經化為烏有。 阿強事後得知,警方有「防騙視伏 APP」,可協助市民辨識詐騙來電和網站, 「如果一早下載相關程式,或可避過一劫; 因此,我已推薦給親戚朋友,以減低大家中 招的機會。」 在今次防騙意識問卷調查中,有46%受 訪市民表示有下載「防騙視伏APP」,當中近 9成人認為可幫助他們預防騙案,而「可疑來 電警示」及「詐騙及網絡安全進行風險評估」 的功能,被認為最有效防止騙案。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 梁以德提醒市民,要養成「事實查證」習慣, 在提供個人資料或匯款時,應保持謹慎,更 要從多方查證,警方「防騙視伏APP」正是強 大且可靠的事實查證工具。 他指出,「防騙視伏APP」能夠分辨可疑 來電及網址,當市民收到可疑電話或進入釣 魚連結時,程式會自動彈出警示。另外,警 方會按報案資訊每日更新騙徒資料,程式亦 設有平台供市民舉報騙案,系統會進行分 析,如核實後將納入程式資料庫。截至本 月初,「防騙視伏APP」已錄得57萬次下載、 480萬次搜尋、超過17萬個可疑來電及1萬5 千個可疑網站的舉報,成效顯著。 你或你的親友因騙案 蒙受多少損失?(曾墮騙案) $1,000以下 27.8% $1,000至 $10,000 29.4% $10,001至 $100,000 26.5% $100,001至 $1,000,000 14.7% $1,000,000 以上 1.6% 你懷 最疑 常騙 接案 觸類 到型 的? 詐騙電話 (包括SMS、短訊) 39% 詐騙電郵 23% 網上購物 騙案10% 網上投資 騙案9% 網上求職騙案 4.6% 信用卡/帳戶盜用8% 網上情緣/ 祼聊騙案4% 援交騙案1% 沒有0.4% 其他1% 遇上懷疑騙案時,你通常到哪一 個階段洞悉對方可能是騙徒? 收到陌生人的 可疑訊息時 78% 「防騙視伏APP」 顯示 10% 對方要求轉賬8% 親友/銀行職員 提醒 1.5% 警務人員 調查介入 0.5% 其他2%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 馮浩堅 香港近期最常見的 三類騙案,分別是網上 購物、網上投資及假冒 客服。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 梁以德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