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2024星島日報(美西版)

A16 09.16.2024 星期一 港聞 持刀剪圖襲妻母拒捕 疑思覺失調漢中槍亡 9至11月求助高峰 單親學童易感孤立無援 借錢開刀疑財困 中大外籍教授危站 北角發生家庭暴力襲擊案,警員開槍制 服疑犯救人!警方15日晚接獲女子報案,指 丈夫企圖襲擊她和家姑,警員到場要求他放 下利刀和剪刀不果,更企圖襲警,有警員開 槍將他擊中制服,疑犯送院後搶救不果。據 了解,疑犯懷疑患有思覺失調。案件交由港 島總區重案組調查。 多番警告遭反抗 警情急開槍 15日晚約9時19分,警方接獲女子報案, 指丈夫於北角錦屏街63號一單位襲擊她及家 姑,大批警員接報趕到,據悉疑犯手持利刀 及兩把剪刀,衝鋒隊警員多番警告,要求放 下武器,但疑犯未有遵從,更作出反抗,企 圖衝前傷害警員,一名警員基於情勢危急, 於是開槍擊中其胸部,繼而將其制服拘捕, 再送往律敦治醫院救治,他送院經搶救不 治,其妻子和母親則被送往東區醫院治理。 大批警員事後拉起封鎖線調查,警員陪 同疑犯和女受害人前往兩間醫院,其間有警 員向女方了解情況。街坊劉先生則稱未有聽 到槍聲,但看見大批警員調查,狀甚緊張。 本報記者徐裕民、黃文威香港報道 香港自殺問題近年日 益嚴重,根據港大防止自 殺研究中心數據,15歲或以下兒童及青少年 自殺率在一年間急升,以每十萬人口計,由 前年的0.9升至去年的2.9。該中心總監葉兆輝 15日指,15歲或以下群組去年錄得20多宗自 殺個案,當中一半人來自單親或離婚家庭, 顯示具相類家庭背景的學童需更多關注和支 援。有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疫情令學生錯過 不少校園及群體生活,未能學習管理情緒, 導致自殺率上升。有社工表示,每年9月至11 月均是學生求助高峰,更指單親學童面對壓 力容易感到孤立無援,學校及教師應多主動 關心。 葉兆輝15日在電台節目提及,學童自殺 個案中,不少人的遺書都透露出許多「遺憾 感」,其中在學習方面尤要注意。他指出: 「究竟我們的學習經驗是否一個『令人挫敗』的 經驗?學生每一次都達不到目標,都是達不 到別人對他們的期望。他們不是不及格,而 是做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葉認為,父母需 透過溝通,了解子女的才能,並予他們機會 發揮。 家長群組愛攀比 親子壓力大增 另外,攀比心態也會增加親子壓力。輔 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提到,有家長為了子 女在小學常識科考試中奪得佳績,要求子女 背下200多條時事題目,更在家長群組中「分 享心得」。 她寄語家長,應少看相關訊息,甚至應 該離開群組,免因競爭加強子女壓力,「學校 亦應多舉辦不同活動,讓學童感受到快樂, 幫助改善精神健康。」 教育心理學家蔡博麒表示,家長群組是 把「雙刃刀」,本身用作交流教育子女方法是 件好事,但過程中的互相攀比卻令家長變得 更緊張,從而影響子女的精神狀況。 蔡博麒指出,現時學校及社會對單親家 庭,尤缺系統性支援,倡當局應集中支援單 親家長,而家長亦要主動關心子女情緒,若 發現不妥應立即求助。 香港家庭福利會高級經理(青少年服務) 陳靜霞指,學生在9月開學時要適應新環境, 至11月便開始面對測驗,「這段時期是求助高 峰。」她稱,單親父母對子女情感支援不足, 令子女面對壓力時容易感到孤立無援,但亦 傾向「收埋自己」,故學校及教師應多主動關 心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並透過加強同輩支 援,及早發現並介入有需要的個案。 本報記者蕭博禧香港報道 學童墮樓悲劇頻生,大學教職員亦企圖 輕生,一名中文大學客席英文教授15日晨危 站於行人天橋上,救援人員接報趕至將其勸 服返回安全位置。據悉,他疑因貸款接受手 術導致財困,一時想不開企圖自盡,幸終打 消死念。 學生報案求助 救援人員勸服送院 15日晨8時許,一名中文大學學生發現一 名男子危站於該校蒙民偉樓對開一條離地約 30米高的行人天橋上,於是嘗試勸對方返回 安全位置,同時報警求助,警方及救援人員 接報趕至,經游說勸服事主返回安全地方, 由救護車將他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警方將 案件列作企圖自殺,由馬鞍山警區雜項調查 隊限進。據了解,事主為44歲荷蘭籍華裔客 席英文教授,2015年開始在中大任教,他疑 因借錢接受手術陷入財困,導致情緒低落。 中文大學回覆證實涉事男子是該校教職 員,校方正了解事件,會盡量為相關人士 提供適當協助,並藉此呼籲教職員及學生珍 惜生命,如遇困難應及早求助,有需要的 教職員可致電中大24小時員工援助計劃熱線 27213939。 15日凌晨3時35分,警方接獲 屯門瑜翠街1至9號瑜翠園 的保安員報案,指發現一名男子 倒臥在上址對開,懷疑他從高處墮 下;救援人員到場證實該名13歲姓李 中三男學生當場死亡。 經過初步調查,相信該學生從天台墮 下。警方於現場沒有檢獲遺書,正調查事 件原因,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兩中學生墮斃 事前無異樣 據悉,死者父母已離婚,他與母親及 16歲姊姊同住,前晚11時與母親在外吃飯 後回家,如常返回房間睡覺,家人未察覺 有異樣。另外,一名15歲中四男學生於前 天早上7時許在元朗牡丹街康德閣天台墮 下,倒臥平台當場不治,據知他於事發前 一晚11時回家,當時無異樣,其身體健 康,家人沒聽過任何學校欺凌或感情問題。 死者一眾同學和好友15日到大廈外獻 花悼念,及至下午已擺放了大批鮮花,也 有同學留下心意卡,當中有一張卡寫上「我 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上學時與你相遇」,旁 邊亦放有多支汽水,死者的單車車籃上也 放滿了零食。同校師兄豪仔表示,他並不 熟悉死者,但知道噩耗後買了可樂和糖果 趕到現場悼念。 不少同學、好友和老師亦在社交平台 留言悼念,有同學指「接受唔到現實」、「點 解你話走就走,點解你唔可以諗吓我哋呢 班friend(朋友)」、「我哋真係好掛住你」。 有老師亦留言,指面對學生不斷詢問 為何發生此悲劇時沒法提供答案,當他們 再問「點算」,只好請他們好好照顧自己。 老師又指有學生哭得厲害,有的自發 獻花和守夜,對此作出呼籲:「最緊要的, 是照顧好自己。至於你(墮樓男生),為師 終生都會記得你。」 本月開學至今已有3名學童墮樓身亡, 當中除了上述兩宗悲劇,本月3日上午有一 名穿校服的16歲中五男學生倒臥於屯門建 生邨裕生樓的簷篷,救援人員趕至證實其 身亡。據悉,他因學業和生活問題不開心 而自殺,警員其後尋獲遺書。 ■北角錦屏街一個單位發生家暴襲擊案,警員到場開槍制服一名持刀男子。 徐裕民攝 ■一名大學外籍教授疑因財困尋短,經救援 人員游說獲救送院。 學童輕生響警號 開學半月3宗 專家籲家長多溝通「給子女機會發揮才能」 ■有學生留下 心意卡,稱不 會忘記與離世 男生的第一次 相遇。 ■中三學生在屯門墮樓身亡,警方正調查事 件原因。 ■ 15 歲中四學生前天墮樓死亡,不少師生 15 日到場獻花悼念。 梁國峰攝 自殺個案中,不少人的遺書 都透露出許多「遺憾感」,其中在 學習方面尤要注意。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 專家的話 開學僅半個月,學童自殺身亡 的悲劇竟已發生3宗,平均5日便有 1宗,當中一名13歲中三男學生15 日於屯門一大廈天台墮下,救援人 員到場證實其當場死亡;一名15歲 中四男學生則於前天在元朗墮樓死 亡,一批同學15日前往墮樓現場擺 放鮮花、零食和心意卡哀悼,亦有 不少同窗在社交媒體留言悼念,一 名老師有感而發:「學生不斷問『點 解』、『點解』,老師就是不能提供 任何答案;他們再問點算,老師請 他們好好照顧自己。」有專家指出, 不少個案中的遺書透露出許多「遺 憾感」,認為父母需透過溝通,了 解子女的才能,並予他們機會 發揮。 本報記者梁國峰 、黃少君香港報道 ■受傷婆媳分別送往東區醫院治理。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2222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0000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生命熱線:2382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23432255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 http://www.openup.hk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