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10.02.2024 星期三 中國時事雜誌 近年來,形態各異的多肉植物在年輕人 中頗受歡迎。但其實,市場上九成以上多肉 植物屬於外來物種,而且絕大部分多肉植物 屬於非法入境。 中國廈門海關所屬機場海關不久前在入 境旅客行李中查獲12株強致幻性仙人掌烏羽 玉,這也是該關首次查獲該類植物。 據廈門海關介紹,烏羽玉是多年生肉質 植物,通常分布於墨西哥中部和美國西南部 乾旱地區,具有很強的致幻性,在其種子、 花球中可以提取強致幻劑——麥司卡林,如 誤食會造成頭暈腹痛,可令人長時間產生幻 覺、精神錯亂,嚴重的甚至威脅生命。沒想 到多肉植物肥嘟嘟的可愛外表下,竟然還有 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身份。該關已對上述植 株做銷毀處理。 寧波市農科院農業新品種引進中心農藝 師倪建剛研究多肉植物已有十年左右。據其 介紹,多肉植物都屬於高等植物(絕大多數 是被子植物),也叫多漿植物。中國也有多 肉植物品種,不過數量極少,例如佛甲草、 石蓮花等都是中國多肉植物。「市場上99% 的多肉植物屬於外來物種。」目前,只有少 數人工繁殖的多肉植物可從歐洲進口。 「隨著進口多肉植物越來越多,不排除 存在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倪建剛表示, 多肉植物極易繁殖,有時僅需要一片葉子、 一個側芽就能繁殖,如果保存不當或者隨意 丟棄,可能會造成多肉植物在野外擴散。 市林業局的專家表示個別人特意從境外 攜帶土壤或栽培介質,由於各國土壤中含有 不同的微生物物種,特別是土傳病害的病原 微生物等。而目前土壤的無害化處理尚無有 效可行的方法。 中國各地的檢驗檢疫局多次從入境的多 肉植物中檢出了各種線蟲等。一旦保護不 當,這些病蟲害就會傳播蔓延,對農林生產 和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啤酒、燒烤、小龍蝦,堪稱「中國夏季 夜宵屆的三大常客」。外來物種小龍蝦登上 中國人餐桌不過短短二十多年,小龍蝦從田 間地頭的野生水產,一躍成為千億規模的產 業,演繹了現象級的美食傳奇。 在上世紀30年代,第一批來到中國的小 龍蝦是以入侵物種的身分登陸。在它到來 前,中國也有4種原生態的小龍蝦,分別是 東北黑螯蝦、南京黑螯蝦、史氏擬螯蝦和朝 鮮黑螯蝦。但外來小龍蝦在繁殖力、環境適 應和資源爭奪上明顯技高一籌,很快反客為 主。如今外來小龍蝦已經是最具食用價值的 淡水龍蝦品種,年產量佔整個淡水龍蝦產量 的70%至80%。 雖然個頭不大,但是本領不小。小龍蝦 逆水上溯的能力超強,常從一個水體遷移到 另一個水體;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下,離開 水體也能存活一周以上;雖然喜食浮游生 物、昆蟲魚蝦等肉類,但兩隻大螯不斷揮 動,也能將水草海藻劃入口中,甚至十幾天 不進食也能存活。種種特性都表明,一旦進 入野生環境,小龍蝦能迅速「鳩佔鵲巢」,繁 殖壯大、擠佔其他同類種群生存空間。 一開始沒有人把田溝裏的小龍蝦視作美 食,小龍蝦只是作為養殖飼料試驗培育。但 在美食歷史悠久的中國,小龍蝦注定不會被 埋沒。1993年,江蘇盱眙的一家調料店在製 作新調料品種的過程中推出了「十三香小龍 蝦」的吃法。十三香小龍蝦一砲而紅,借此 從家庭廚房走向了街邊大排檔,接著吃蝦風 潮席捲全中國。2022年,中國小龍蝦養殖面 積2800萬畝、產量289.07萬噸,同比分別增 長7.69%和9.76%,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不 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小龍蝦飼料加工 企業約200家,產量約150萬噸,產值約100 億。不僅滿足了內需,中國養殖的小龍蝦還 「回老家」了。據海關有關統計數據,2022 年,中國小龍蝦出口量9235.33噸,出口額 13048.46萬美元 熱可 門愛 盆面 栽具 竟下 致惡 幻魔面孔 從害蟲變美食明星 小龍蝦 「逆襲」 之旅 ■烏羽玉具有很強的致幻性。 網上圖片 ■小龍蝦深受食客歡迎。 網上圖片 聯合國全面諮商機構世界動物保護協 會,不久前在北京發布野生動物異域寵物全 球貿易報告《狂野之心:異域寵物貿易的殘酷 現狀》中文版,首次揭露這一價值數百億美元 的全球性產業背後,由野生動物盜獵、走私 和非法買賣帶來的巨大危害。 據報告,全球野生動植物貿易年交易額 高達300至420億美元,其中200億為非法貿易 額,而異寵貿易是主要的推動因素之一。目 前全球統計出超過500種的爬行動物以及500 種的鳥類被用作異寵交易,其中涉及大量瀕 危和受保護物種。 異域寵物貿易的繁榮對全球野生動物種 群數量構成嚴重威脅,並導致一些物種出現 區域性滅絕。以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 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非洲灰鸚鵡為例,這一 遭受非法盜獵傷害的鳥類在過去50年中種群 數量下降了79%,其中加納境內99%的野生非 洲灰鸚鵡種群已經消失。 在運輸過程中,60至80隻鳥被塞進一個 鳥籠,經過最長24小時的空運,往往在抵達 異寵販子和買家手裏之前就已死去,目前已 知最多一批在運輸途中死亡的非洲灰鸚鵡多 達340隻。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報告指出,除了盜獵 和貿易運輸過程中大量死亡外,至少3/4的野 生動物因缺乏合適的居住環境、食物、活動 空間以及適宜溫濕度,會在家庭飼養一年內 死亡。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孫全輝博 士指出,調查顯示,47%的異寵初次購買者 幾乎沒有花時間研究過購買的動物,也不了 解這些動物的野外保護現狀與異寵貿易的真 相。在了解異寵貿易背後的殘酷性之後,最 終實際購買的比例會下降11%。 「我們呼籲公眾不捕捉、不購買、不飼養 野生動物作為寵物,且不在社交網絡上傳播 異域寵物售賣和娛樂的視頻,希望通過教育 和引導公眾減少需求。」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項 目經理郭京慧說道。郭京慧稱,中國社會各 方正努力推動野生動物寵物貿易關鍵平台進 行行為轉變,其中包括網絡交易平台、社交 媒體、航空和快遞物流公司等。 公益組織「讓候鳥飛」志願者天將明表 示,盜獵分子通過聊天軟件群、直播平台販 賣野生動物,並且使用「黑話」、「代稱」掩人 耳目,進行網絡交易,並通過遍及全國的物 流快遞網絡進行運輸。他說,隨著中國公眾 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加入 網絡監督的志願者行列。 「我們很喜歡野生動物,對它們最好的保 護就是把它們留在大自然裏,而不是把它們 圈養為寵物。野生動物只屬於大自然。」孫全 輝博士說。 聯合國轄下一個生物多樣性研究機構發 表研究報告,指外來入侵物種正嚴重威脅全 球生態和經濟,每年的經濟損失超過4000億 美元,呼籲各國政府加強合作應對。 據聯合國轄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 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的報告,鳳眼藍連 同馬纓丹和黑鼠,是陸地上分布最廣的外來 入侵物種頭三位,對人類和大自然造成深遠 影響。 鳳眼藍、又稱水浮蓮或水葫蘆,原產於 南美洲,廣泛引入於北美、歐洲、亞洲、大 洋洲和非洲,在許多地區被視為外來入侵物 種,因為如果不控制牠們的生長,就會完全 覆蓋湖泊和池塘,極大地影響水流,危害其 他的水生植物和魚:與此同時,鳳眼藍亦是 蚊的棲息地。 報告是由來自49個國家的86名專家, 花了超過4年半時間研究和撰寫,指有超過 37000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因為各種的人 類活動,被帶到去新的棲息地,其中3500多 種被歸類為外來入侵物種,報告指牠們正深 入各地,即使南極亦不例外,外來入侵物種 會改變所在地的生態系統。 據報告,外來入侵物種是全球六成動植 物滅絕的主因。 負責評估淡水生態的專家認為,外來入 侵物種,是僅次於棲息地破壞造成生物多樣 性流失的第二大原因,更甚於氣候變遷,牠 們亦會帶來疾病,危害人類健康以及影響農 業和漁業經濟等。 報告指,外來入侵物種造成的全球經濟 損失,自1970年起,以每十年增加三倍的速 度急速攀升,2019年超過4230億美元。不 過,專家說這只是「非常保守的估計」。隨著 全球貿易和旅行頻繁,外來物種的數量還會 增加。 貿易鏈條背後鮮血淋漓 可能危害主人安全 甚至破壞生態平衡 不知從何時起,飼養「異寵」——如 爬蟲、猛禽、野獸等等,開始大行其 道。中外專家告誡,野生動物並非寵 物,異寵貿易背後的盜獵、走私、對野 生物種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給飼養者 帶來的健康風險,值得警惕。 ▍本報訊 ▍ 海關總署副署長趙增連介紹說,「『異寵』是 個新詞,也是個熱詞」,有別於貓、狗 等傳統寵物,異寵多是外來物種,一般指一 些長相奇特、色彩斑斕、與眾不同的另類寵 物,例如蛇、蜥蜴、蜘蛛、角蛙等。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異寵寫入其 中,提出要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 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 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管理。這反映出異 寵已經不是簡單的生活寵物,不論購買、飼 養都要有度且謹慎。 一些外來異寵一旦逃逸或被遺棄,由於 它們在新環境中缺乏本土天敵等生物制約和 非生物制約的因素,且部分生物具備極強的 適應和繁衍能力,可迅速發展成種群,極有 可能破壞本地的生態系統,危害生物多樣性 和生態系統的穩定。部分以異寵為名,流入 境內的動物如巴西龜、鱷雀鱔等,已經給中 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一些「異寵」如蛇、鱷魚等未經過人類長 期的馴化,在動物習性上依然屬於野生動 物,仍具有攻擊性,對人的生命安全存在潛 在威脅。除此之外,由於很多「異寵」的來源 不明,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檢驗檢疫,其身 上存在的毒性以及多種病原微生物還可能給 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影響。2018 年,陝西省一名女孩,就因為網購銀環蛇當 寵物被咬後身亡。有研究顯示,在調研的 1410種人類疾病中,約有61%由動物性致病 源引發。在目前已知的大約200種人畜共患病 中,至少有70種與異寵有關。 愛寵變虐寵 專家建議,一方面呼籲公眾不捕捉、不 購買、不飼養野生動物作為寵物,減少貿易 需求,另一方面加強打擊野生動植物不法貿 易力度,共同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 在野外環境中,非洲灰鸚鵡過著集群生 活,是一夫一妻制,夫妻共同撫養後代,且 每天長途飛行覓食。專家指出人工圈養環境 中,非洲灰鸚鵡往往表現出與人類暴力受害 者類似的情感和精神創傷。由於孤獨和慢性 病,鸚鵡可能會啄光自己的羽毛,這與人類 在相同境遇下的自殘行為頗為類似。 因為憨態可掬而成為「熱門寵物」的亞洲 水獺,不斷被從野外捕捉後圈養,甚至在亞 洲一些地區成了商家吸引顧客的「道具」。圈 養的亞洲水獺表現出重復性破壞行為,類似 人類的強迫症行為。而人工配種繁育則會強 化動物的某種特質,比如專門繁育帶有特定 顏色或花紋的動物,這可能導致某些神經系 統疾病或其他遺傳缺陷。 野生動物有別於貓狗等伴侶動物,並沒 有經過長達萬年與人類共同棲息的馴化過 程,仍是自然生物圈的組成部分,將其從野 外環境捕捉、運輸並作為寵物進行交易的產 業,對野外種群的續存造成毀滅性打擊,更 因打破生物圈的平衡而對地球生態造成不可 估量的損害。 跨境電商推波助瀾 同時,伴隨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 態發展,外來物種傳入渠道更趨隱蔽化,種 類更為多樣化,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異寵市場 的火爆,非法引進飼養異寵、違法違規放生 等新情況不斷出現。 「異域寵物貿易的興起和日益繁榮對全球 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產生了重大威脅,在這 一貿易鏈中,航空公司和互聯網平台扮演了 重要角色。」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麥克維爾 表示。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 上半年,全中國海關共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 3.7萬種次,截獲異寵等外來物種2071種次。 今年1至8月,拱北海關關共截獲禁止攜 帶進境動植物及其產品3.1萬批次。其中,檢 出有害生物約2.6萬種次,查獲三棱麝香龜、 鬼艷鍬甲、亞特拉斯大兜蟲、吸血鬼蟹、西 伯利斯陸寄居蟹等外來物種2450種次,同比 分別增長47%、517%。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異寵」交易鏈 中,很多都是非法交易,部分消費者在購買 「異寵」時,由於存在對自己所購買的寵物認 識不清的情況,導致消費者們很可能因此觸 犯動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即便是作為寵 物飼養,也涉嫌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 物罪。 海關是守護國門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屏 障。對於異寵愛好者,北京海關動植物檢疫 處處長張紅梅說,異寵不能隨便養,所有進 口的活動物必須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要 求,並通過正規途徑,在經海關檢疫合格 後,方可進境。違規引進、攜帶、寄遞、走 私火蠑螈、巨人蜈蚣等外來入侵物種的行為 是海關重點打擊的對象。 寵物太另類當心出事 「外來入侵物種」威脅全球經濟 ■圖為一隻巴西龜在接受治療。 中新社資料圖片 ■在某些異域寵物貿易鏈條中,幾十隻鳥被 塞進一個鳥籠運輸時常有的事。 網上圖片 伴隨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 新業態發展,外來物種傳入渠道更 趨隱蔽化,種類更為多樣化。 威脅本土生態系統 打擊野外種群續存 具有劇毒或攻擊性 攜帶病菌病毒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