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24星島日報(美西版)

A16 10.27.2024 星期日 港聞 ▍本報記者鍾綽盈香港報道 ▍ 港大資訊日7.5萬人 「取經」 逼爆校園 香港大學2 6日舉行本科入學資訊 日,不少香港家長及學生亦到場參觀, 了解港大的課程及入學要求等。 對於香港8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生學 士限額於本學年倍增至40%,有本地學生 擔心日後若能入讀港大,自己的能力不 及非本地生,亦有家長擔心或會增加子 女在求學上的競爭。 就讀中五的本地生鄧同學26日向記 者表示,他首選港大的工程學系,其次 是人工智能相關課程。 他認為,內地學習環境有別於香 港,擔心日後入讀港大,自己的能力及 成績追不上內地生。 至於中六本地生馮同學,則有意報 考港大法律系,她認為目前香港的大專 院校都有不少非聯招申請人,包括不少 來自海外及內地學生,她不擔心本地生 與非本地生有競爭教育資源等問題出現。 另一中六學生林同學表示,自己心 儀工程學學科,不擔心與非本地生會有 競爭問題。但其母親向記者表示,雖然 兒子對自己的成績有信心,不擔心競爭 加劇,但她作為家長感到憂慮。 她認為,內地生的中文及數學能力 相對較強,尤其兒子中文科表現稍遜, 擔心難以突圍而出。 教育局早前表示,在擴大吸納非本 地學生的同時,預留予本地學生的第一 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仍維持每年1 . 5萬 個,不會因非本地生增多,而影響本地 生升學。 港大26日舉行本科入學資訊日,校方公布, 全日活動共吸引超過7.5萬人到訪港大校 園,參與各項招生講座、課程介紹、設施參觀 及體驗活動,反應熱烈。據本報記者26日早觀 察,大學本部人潮洶湧,香港大學港鐵站連接 本部校園的電梯附近亦大排長龍,訪客平均需 要輪候約20分鐘,才能乘搭電梯進入校園。 不少內地家長及學生26日特意前往港大, 來自廣州的陳女士是其一,並帶同就讀小五的 女兒到港大參觀。她形容內地院校現在比較 「卷」,入學競爭激烈,又指香港與國際接軌, 讓女兒在香港升學是「不錯的選擇」,所以帶女 兒到港,提前了解香港大學。 來自上海、就讀高三的朱同學與他的父 親,則參加港大26日早舉行的高考學生入學講 座。朱同學有意修讀港大的科學相關科目,當 記者問及為何希望入讀港大,朱父表示,選擇 香港的理由在於交通便利,「(兒子)從小到大也 沒離開過上海,我覺得香港可能是我們能夠接 受的最遠距離。」他又認為,香港有中西文化交 匯和生活便利的優勢。 同樣就讀高三、來自山東的賀同學向本報 表示,港大是他的升學首選,傾向選擇工程或 理科類的科目。他認為港大最大的優勢在於其 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以 及在一些前沿領域的卓越 地位,他希望未來入讀港 大後,可以與世界頂尖的 人才交流。然而,他最擔 心是自己的英語能力,尤 其在口語能力上有待加 強,因此在未來一段日 子,他會多加練習口語, 為入讀港大做好準備。 對於港大近期新成立計算與數據科學學 院,將提供涵蓋人工智能(AI)、數據科學及統 計學等不同範疇的本科課程,賀同學表示,雖 然對具體課程內容了解不多,但他本身對AI很 感興趣,之前亦曾參加一些人工智能的比賽, 因此他亦可能報讀與AI相關的課程。 至於近期外界關注有非本地生以假學歷入 讀香港大學,港大代表26日於高考學生入學講 座中,再次嚴正聲明大學沒有與任何中介及機 構合作,呼籲公眾通過港大諮詢平台與大學直 接聯絡。 香港大學26日舉行本科入學資訊日, 吸引逾7.5萬人到場,當中包括不少來自 內地的家長及學生,更有人特意由上海及 山東等地到港參加資訊日,大學本部人潮 洶湧。有內地家長帶同就讀小五的女兒從 廣州到港大參觀「取經」,提前了解香港大 學;亦有內地家長認為香港有中西文化交 匯和生活便利的優勢,期望安排就讀高三 的兒子入讀港大。 2025年中學文憑試(DSE)於本月初截止 報名,考試及評核局26日舉行網上講座,向 家長、學生及教師講解明年文憑試的最新資 訊。今年有兩間位於大灣區的「與考學校」成 為文憑試的內地考場,有參加者問及未來內 地考場會否越來越多、考評局會否於大灣區 以外的地區設立考場,考評局秘書長魏向東 回應指,目前在內地設考場屬試行階段,當 局需視乎試行階段的結果,以決定會否在大 灣區以外的地區設立考場。 考評局26日舉行2025年文憑試網上資訊 講座,講者包括考評局秘書長魏向東、公開 考試總監麥勁生、評核發展主管蔡筱坤,以 及學校考試及評核主管朱舜隆。 4人先後向家長、學生及教師講解明年文 憑試的評核機制及考務安排等,其後回答參 加者的提問。 今年有兩間內地「與考學校」首度以「先行 先試」模式成為文憑試的內地考場,與香港的 考場「異地同考」。有參加者問及未來內地考 場會否越來越多、考評局會否將文憑試的考 場推廣至大灣區以外的地區,例如北方等, 魏向東回應指,目前在內地設考場屬試行階 段,當局需視乎試行階段的結果,以決定會 否在大灣區以外的地區設立考場。 現時內地共有4間學校是「與考學校」,魏 向東表示,與考學校不一定是文憑試考場, 對於明年會否增加內地考場,他指考評局稍 後會作公布。有參加者亦關心來自內地的自 修生能否於內地考場應考,魏向東表示,按 現時規定,所有自修生均需要到港應考文憑 試。 網上考英文口試 未有時間表 另外,早前有指考評局擬將英文科的口 試轉為網上進行,引起學界關注,有參加者 26日問及英文科口試未來會否改為網上應 考,蔡筱坤回應指,考評局自2019年起開展 研究,探討網上考英文科口試的可行性,重 申目前未有實際的推行時間表。麥勁生補 充,考評局不會急於推行措施,將再探討各 項因素,例如如何執行相關的網上平台、技 術是否成熟等,並諮詢學校的意見,再作決 定。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考評局:文憑試會否增內地考場 視乎試行結果決定 ■港大本科入學資訊日,吸引超過7.5萬 人到訪港大校園。 鍾綽盈攝 ■不少來自內地的家長及學生特意到港參觀港大,亦積極把握機會向港大代表發問。 鍾健華攝 ■魏向東(右二)表示,目前在內地設考場屬 試行階段,當局需視乎試行階段的結果,以 決定會否在大灣區以外的地區設立考場。 網上截圖 大學增收非本地生 港生憂增加競爭 ■港大26日舉行高考學生入學講座,吸 引不少人參與,有部分人更坐在會場的 樓梯上。 內地家長帶小五女兒專程到港參觀聽講座 ■廣州陳女士帶同 就讀小五的女兒到 港大參觀。 日前警務處前處長曾偉雄位於大埔康樂 園的獨立屋住所被爆竊,引起公眾關注。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26日表示,香港今年首季 的爆竊案升幅超過5成,損失金額亦升超過3 成,主要是涉及住宅爆竊案,有不少涉及村 屋,故警方過去半年特別針對村屋和獨立屋 防爆工作,加強巡邏和情報收集的工作,利 用無人機巡邏及配合飛行服務隊作出高空巡 視,同時加強對村民防盜訊息的宣傳,情況 已有明顯改善,今年1至9個月的爆竊案數字 較去年同期錄得下跌,總數微跌5宗,損失金 額亦下跌48%,他認為工作有成效。 蕭澤頣26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今年 首3季香港錄得整體罪案數字為70015宗,較 去年同期上升4.8%,升幅主要來自詐騙、盜 竊和勒索案件增加。而整體騙案有超過32000 宗,按年增加8.3%,大部分是今年初湧現的 騙案新手法「假冒客服騙案」,經過警方針對 性宣傳後,「假冒客服騙案」已由7月時過千 宗,回落至上月的399宗,認為市民防騙意識 明顯上升,警方會繼續加強宣傳教育。 蕭續稱,早前與銀行合作在「轉數快」推 出的「可疑識別代號警示」,用作提示用 戶,防止過數予可能涉及詐騙帳戶,警 示預計將於明年首季擴展至自動櫃員機。 今年首3季騙案超過3萬宗 蕭指,警方在全港安裝閉路電視系 統,對防罪滅罪能有阻嚇性,年底前會安 裝615組閉路電視,至本月中已安裝476支, 明年底前將會安裝2000組,並期望之後每年 安裝2000至2500組;而利用閉路電視系統搗 破的案件達到42宗,包括謀殺、行劫和爆竊 等,強調安裝閉路電視有助防罪滅罪的工作。 至本月中已裝476支閉路電視 另外,蕭又提到過去曾到懲教署探訪因 反修例事件判囚的年輕人,大部分人表示 感到後悔,認為當時是被人利用及煽動才犯 事,他希望社會能夠給予這些年輕人機會。 本報記者麥鍵瀧香港報道 兌換泰達幣疑受騙 「好似有客都唔好信」 大角咀發生懷疑涉及虛擬貨幣騙案, 一名女子26日午到一間虛擬貨幣兌換店 (OTC),欲將12000元泰達幣(USDT)(折 合大約93000港元)兌換現金,沒料到轉帳 後,男職員藉詞離開失去影蹤,女事主懷疑 受騙報警,警方將案件列作「詐騙」處理,警 方正追緝一名男子歸案。 26日午4時許,警方接獲一名26歲女子 報案,指她到大角咀道一間虛擬貨幣兌換店 交易泰達幣期間懷疑受騙,警員到場調查, 將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正追緝 一名年約30歲,約1.8米高,肥身材男子歸 案,案件交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消息指,事主早前透過社交平台認識一 名男子,對方指自己的兌換店可以將泰達幣 轉成港幣。事主不虞有詐,26日到涉事的兌 換店進行交易,將12000元泰達幣(折合大約 93000港元)透過電子錢包轉給對方。男職員 收到泰達幣後藉詞離開,聲稱會回來付款, 但之後去如黃鶴,一去不返,其後有一名地 產中介到場,指上址店舖已欠租近一個月, 事主懷疑受騙報警求助。 女事主向記者表示,自8月起開始留意 該虛擬貨幣兌換店,直到近日覺得可靠才決 定交易,詎料遇上騙徒,她指曾用Facebook 及Instagram聯絡對方,但一直未獲回覆, 事後致電其總公司,唯對方指店舖非其公司 地址,公司正在裝修。她對於今次被騙感無 奈,坦言「簡單啲嚟講,就算一間嘢望落去 好似經營咗幾個月,好似都有客咁,都唔好 信囉」。 本報記者黃文威香港報道 ■女事主向警員講述懷疑被騙經過。 黃文威攝 警加派無人機巡邏村屋有成效 兒子從小到大也沒離開過上海, 香港可能是我們能夠接受的最遠距 離,香港亦有中西文化交匯和生活便 利的優勢。 港大資訊日訪客、來自上海的朱先生 ■蕭澤頣(小圖)表示警方利用科技,針對爆 竊案利用無人機作高空巡邏。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