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24星島日報(美西版)

美國新聞 綜合《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報道,特 朗普25日在社交媒體發文,一方面堅稱 選舉中有人「舞弊」,另一方面又說對方應該 遭受「追查、抓獲和起訴」,然後面臨「長期監 禁」,對此他將言出必行。 此外,特朗普25日接受播客節目訪問 時,也曾再次宣稱進步派政治人物是「內部敵 人」,國家需要動用武力對付這些人。在談到 朝鮮領袖金正恩時,特朗普說「我們對他沒 有任何問題」,「在我看來,我們面臨更大的 問題,就是來自內部的敵人」,並且再次點 名眾議院前議長普洛西與民主黨議員謝安達 (Adam Schiff)。 除了加強攻擊民主黨人之外,特朗普對 傳媒的言論也越來越激烈。他25日在德州奧 斯汀猛烈抨擊《大西洋月刊》,指責這份雜誌 「由一個名叫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的人經 營」,「這些人都是邪惡的人,是對民主的威 脅」。 戈德堡是《大西洋月刊》編輯,雜誌近日報 道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不只一次」稱讚二戰 時期的納粹領袖特勒,甚至埋怨美軍將領不夠 忠誠,無法像納粹軍隊般只聽命於領袖。 在播客節目中,特朗普再次表示自己如 果上任,可以很快結束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 的戰爭,但又拒絕透露細節,理由是內容一 旦曝光便無法成事。 分析表示,特朗普的威脅言論可能已經 引發後果,首先《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 報》兩大報章打破多年慣例,今年沒有為任何 總統候選人背書,令人猜測兩家報社的東主 比希望日後遭人清算。 此外商界和金融界情況亦出現類似情 況。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的行政總裁戴 蒙(JamieDimon)一向敢言,往往直言不諱 表達政治觀點,今年戴蒙雖然私下支持賀錦 麗,但始終沒有公開表態,原因是避免特朗 普勝選入主白宮後,可能對他個人甚至摩根 大通不利。 A3 10.27.2024 星期日 民主黨同時出動多名重量級人物,在關 鍵搖擺州為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拉票,現任總 統拜登在賓州批評,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無 論做人還是競選,都是「失敗者」,前第一夫 人米歇爾(Michelle Obama)則首度參與造勢與 副總統賀錦麗合體亮相,同樣以尖銳言詞抨 擊特朗普。 綜合《國會山報》及霍士新聞報道,米歇 爾26日前往密州的卡拉馬祖(Kalamazoo),在 密州開始提前投票當天舉行活動,她演講時 批評特朗普當選將讓國家陷入危險局面,而 部分選民至今抗拒賀錦麗,雙重標準的立場 也令人質疑。 米歇爾表示,特朗普「無能」、「不穩定」而 且「心智衰退」,已被法庭裁定罪名成立,也留 下大量性侵紀錄,偏偏不少選民對此視而不 見,但同時要求賀錦麗面面俱到,對賀錦麗接 受訪問的表現諸多挑剔。米歇爾又說,「選情 如此接近」的現象令人無法理解,若有人打算 投票給特朗普,或者本屆大選不會投票的話, 她只能「祈禱」讓這些選民走出迷思。 總統拜登同日也在賓州匹茲堡舉行活 動,公開指責特朗普「身為候選人是失敗者, 身為男人也是失敗者」,只是犧牲他人成就 自己,才得到今天的地位。拜登批評特朗普 毫不在乎工會成員,在任期間曾經「51次」嘗 試取消工人的醫療保險,對方若再度入主白 宮,勞工陣營來之不易的退休、醫療福利又 會化為烏有。此外,拜登也在不點名的情況 下批評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表示 「全球最富有的人⋯⋯在這裡是非法勞工」。 媒體最新報道表示,馬斯克1990年代以 學生簽證來到加州,但期間成立初創公司 Zip2,其實違反了逗留條件,馬斯克1999年 以3億元出售這家公司,為隨後的商業王國打 下了基礎。 本報訊 隨著總統選舉進入決戰階段,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威脅言論不斷升溫,不但 堅稱國家存在「內部敵人」,甚至表示這些敵人比朝鮮領袖構成更大威脅。分析表 示,特朗普的恫嚇策略已經引發寒蟬效應,雖有金融機構高層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 人賀錦麗,但卻不敢公開表態,避免日後遭到報復。 ▍本報訊 ▍ 賀錦麗米歇爾合體亮相 拜登斥特朗普做人失敗 《洛杉磯時報》老闆黃馨祥(Patrick SoonShiong)阻止報社在今年大選中背書的風波持 續擴大,繼多名編輯不滿辭職後,黃馨祥女 兒26日發表聲明,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 麗支持以色列發動加沙戰爭,因此家族集體 才有這樣的決定。但黃馨祥稍後否認這一說 法,而有離職編輯要求黃馨祥親自解釋。 《紐約時報》報道,黃馨祥的31歲女兒尼 卡(Nika Soon-Shiong)26日發表聲明,表示今 年大選不為任何候選人背書是家族的「共同決 定」,也是她「首次而且唯一一次」參與報社決 策。 尼卡在聲明中稱,家族本身來自南非, 經歷過當地的種族隔離,也明白國家「公開資 助種族清洗」的後果,若讓《洛杉磯時報》為賀 錦麗背書,等於認同某些力量針對記者,以 及持續向兒童開戰。 黃馨祥其後發表聲明,重申女兒在《洛杉 磯時報》沒有任何職位,也沒有參與編輯委員 會的任何決定或討論,這次僅以個人身分發 表觀點。而在爭議中辭職的《洛時》前編輯加 爾薩(Mariel Garza)批評,尼卡的聲明令人 「吃驚」,黃馨祥若是為此拒絕支持賀錦麗的 話,那麼之前並未與報社任何人溝通。 《洛杉磯時報》編委會原本計劃發表一系 列評論文章,在今年大選中為賀錦麗背書, 但據悉遭到黃馨祥反對。事件在南加州的進 步派陣營引發反彈,認為此舉變相暗助共和 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至今已有成千上萬讀 者取消訂閱,編委員也有3名編輯辭職以示不 滿。報社近200名員工聯署公開信,要求管理 層解釋,工會也提出抗議,認為這一決定打 擊了讀者對報章的信任。 黃馨祥2018年以5億元收購《洛時》,協 助報社渡過難關,但消息表示,他與女兒多 年來干預編採決定,令記者和編輯越來越不 滿。 本報訊 今屆聯邦選舉動用的開支料達159億元, 按人均計算較英國、德國高出約40倍。民調 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政壇過分依賴捐 款,導致富豪的影響力上升,國會議員也需動 用一半時間籌款,無法專注處理政事,因此 70%以上民眾希望政府限制競選開支。 《華爾街日報》報道,無黨派組織「開放秘 密」(Open Secrets)統計,今年總統與國會選 舉共將耗用159億元,不但打破歷年紀錄, 超越2020年的151億元,較2016年增加接近 一倍,與本世紀初的選舉相比更多出兩倍, 金額明顯高於其他發達民主國家。以英國為 例,當地剛結束的大選只歷時六周,開支僅 9700萬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5%;加拿大 2021年選舉只動用6900萬美元,選舉時間介 乎36至50天之間,兩地都大大節省了時間和 金錢。 分析表示,美國聯邦選舉成本高昂主要 牽涉三個因素,分別是幅員遼闊、宣傳費用 龐大;初選制度導致時間漫長;以及選舉捐 款限制寬鬆。反觀在英國,競逐下議院的個 人開支上限設在2.5萬美元,整個政黨不得 超過4000萬元,法國總統選舉的經費上限為 2500萬美元,其中一半來自政府撥款。現象 導致美國的政治人物需要積極籌款,副總統 賀錦麗自從接棒參選後,首兩周已籌得3億 元,至今累計募款10億,相當於每分鐘9000 元,而加拿大保守黨去年只需為選舉籌措 2550萬元,相當於賀錦麗兩天的進賬。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美國的政治捐款越 來越依靠超級富豪,今年已有408人至少捐款 100萬,總額達到23億元,較2004年23人捐出 5890萬元相比,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在共和 黨陣營,商人梅隆(Timothy Mellon)捐出1.65 億元,科技大亨馬斯克(Elon Musk)至今已動 用7500萬,更承諾每天抽獎送出100萬元。民 主黨方面,為賀錦麗助選的「未來前進美國」 (Future Forward)籌得3.94億元。 本報訊 指 《洛時》 因加沙政策拒背書 黃馨祥稱女兒說法為個人意見 聯邦選舉昂貴持久 大金主影響力驚人 ■今屆聯邦選舉動用的開支料達159億元, 按人均計算較英國、德國高出約40倍。 華爾街日報圖片 ■米歇爾首度參與造勢與賀錦麗合體亮相, 同樣以尖銳言詞抨擊特朗普。 美聯社 ■《洛杉磯時報》風波持續擴大,黃馨祥發表 聲明否認女兒的說法,重申女兒僅以個人身 分發表觀點。 法新社 稱比朝鮮威脅更大 誓清算內部敵人 特朗普言語恐嚇升溫起寒蟬效應 除了加強攻擊民主黨人之外, 特朗普對傳媒的言論也越來越激 烈。 ■分析認為,特朗普的恫嚇策略已引發寒蟬 效應,雖有金融機構高層支持賀錦麗,卻不 敢公開表態,以免遭到報復。 紐約時報圖片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