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11.14.2024 星期四 港聞 ▍本報記者香港報道 ▍ 九巴和城巴以面臨乘客量減少、燃油及薪 資等多項成本上漲壓力為由要求加價,唯年報 顯示,九巴已在2023年轉虧為盈,而今年上半 年的盈利更進一步擴大;至於城巴2023年虧損 也大幅減少,這可能是受惠於政府將長者2元 乘車優惠的年齡降至60歲有關,令專營巴士公 司獲得近4成補貼。 兩巴領取補貼約14億 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的年報顯示,九巴在 2023年已實現轉虧為盈,由2022年除稅後虧損 4990萬元,變成在2023年錄得除稅後盈利1150 萬元。載通今年的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 6月底為止6個月,九巴錄得除稅後盈利2190萬 元,盈利比去年全年翻了一番。報告亦指,情 況改善主要由於車費收入增加,今年上半年, 九巴車費收入為34.399億元,比去年增加1.857 億元,即增加5.7%,載客量上升是令車費收 入增加的原因。 城巴方面,2022年日均載客量為70萬人 次,2023年增至92萬人次,到2024年首季已接 近110萬人次。城巴集團的虧損則由2022年度 的1.67億元減少至2023年度的3700萬元。 兩巴乘客量回升,車費收入也隨之增加, 可能與政府「長者2元優惠計劃」下獲取不少補 貼有關。長者2元乘車優惠門檻在2022年2月 底降至60歲,當時日均受惠乘客人次為126.9 萬,至2023年12月已增至272萬。因受惠人士 增加,以及衍生的「長車短搭」等問題,令政府 發放的補貼金額上升。 勞福局回應《星島》查詢時表示,政府在 2022/23年度撥出的有關補貼近30.7億元,近4 成由巴士公司領取,其中九巴和城巴分別領取 8.28億元及1.74億元。在2023/24年度,政府補 貼金額升至39.9億元,九巴領取10.5億元,較 上年度上升26%,城巴則領取3.48億元,較上 年度翻倍。局方指,2024/25年度發放的補貼 預算將進一步升至60.1億元。 本報記者郭穎彤香港報道 載通國際(62)旗下九巴公司今年中期 業績賺2190萬元,公司解釋,業績改善, 主要由於車費收入增加及載客量上升所 致,但員工成本上升及油價因素抵銷了部 分升幅。期內,車費收入為34.399億元, 按年同期增加5.7%。總經營成本為35.9億 元,按年增加2.1%。期內經營成本增加, 主要是由於薪資上漲、國際燃油價格高企 及更新車隊,導致員工成本、燃油成本及 折舊上升。 薪資增加油價上升等 期內,九巴共添置20部歐盟六型巴 士,截至6月底為止,九巴共營運4020部巴 士,包括3877部雙層及143部單層巴士,整 體數目較去年底減少0.86%。 兩間主要巴士公司齊齊申請加價,據悉 九巴申請加幅達6.5%、城巴則亦9.5%,多 名立法會議員質疑幅度遠高於通脹。其實巴 士營辦商「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做法,政 界早已見怪不怪,預料政府亦不會容許加 足,有行政會議成員表明會謹慎把關,但 承認要平衡市民負擔能力與巴士公司盈利空 間,並不容易。 兩間巴士公司對上一次加價為2023年, 當時加幅分別為九巴3.9%、城巴4.9%,這 比起兩巴原先申請的加幅(九巴9.5%、城巴 劃一加2元)為低。 有行會成員私下指,對於今年申請加幅 是意料之內,但仍覺得數字「幾誇張」,參考 過往經驗,都知道巴士公司例必提出一個社 會難以接受的加幅,再與政府討價還價。據 知,行會至今未見加價相關文件或曾討論, 政府慣常會準備好資料,推算不同加幅之下 市民的承受能力、對整體路面交通影響,以 及巴士公司盈虧狀況、資本回報率等,分析 透徹後才交上行會,確保最終加幅有根有據。 行會成員湯家驊說,原則上行會審批加 價時一定會考慮市民承擔能力和經濟狀況, 但同時要平衡巴士公司營運,「人哋都係私 人公司,點可能唔俾人賺錢」,巴士公司基 於公共服務需要,總要維持一些不賺錢的路 線,若連合理的盈利空間都不留下,隨時影 響這些路線運作,到時受害的只會是普羅市 民,明白兩難所在,會小心把關。 事實上,兩大巴士公司營運狀況本身不 算太理想,其中九巴疫情期間連年虧損,去 年才開始轉虧為盈,除稅後盈利為1150萬 元;城巴狀況更差,疫情期間赤字以億元 計,上年度才稍為收窄至3700萬元。 亦有政界人士指,香港交通發展從來以 鐵路為骨幹,鐵路開得越來越多,巴士公司 生意難做,這問題一直存在,而世界各地營 辦公共交通工具都是虧本,不靠政府補貼難 以營運,香港的巴士服務亦如是,一般都需 要與地產項目協同發展,讓地產商發展物業 項目時,一併用作交流配套作為賣點。站在 巴士公司角度,在商言商,確實「唔申請加 多啲都對唔住自己」,但暫仍未見政府有意 欲從根本解決。 政府連年赤字,今年推出財政整合計 劃縮減開支,包括檢討2元乘車優惠,有議 員猜測巴士公司獅子開大口申請加價,與2 元優惠有機會調整有關。目前巴士公司確實 「受惠」於2元優惠,單計上個財政年度,政 府向專營巴士公司發還逾14億元的少收車 資,變相成為補貼,但有行會成員認為今次 申請加價與2元優惠無直接關係。勞福局本 年底完成檢討2元優惠,據悉至今仍未諮詢 行會,倘若有所收緊,難免影響老友記或準 備「登六」人士的幸福感,如何平衡同樣考驗 政府智慧。 聶風 大棋盤 巴士故技重施申大幅加價 行會嚴把關 兩巴開天索價九巴6.5%城巴9.5% 議員倡設「可加可減」機制 按通脹調整票價 九巴指,已向政府提交申請調整票價,稱 申請幅度非常審慎,已平衡財務上可持 續發展的需要,以及市民的接受程度,期望政 府盡快處理,改善巴士公司的經營狀況。城巴 則指,已於1月申請票價調整,應對燃油及薪 資等多項成本上漲的壓力,而城巴為挽留人 才,已連續3年加薪,加上票價已維持逾一年 未有調整,認為有必要每年調整票價。 田北辰:城巴加幅超九巴講不通 運輸署表示,正按程序審批有關申請,會 適時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和交通諮詢委 員會,再提交行政會議考慮。署方強調,會考 慮專營巴士營辦商未來成本、收益及回報的預 測、市民的接受程度及負擔能力,以及巴士服 務質量等因素,做好把關工作。 不過,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 有關申請幅度遠超通脹,其中九巴在去年4月 起加價3.9%、城巴加4.9%,而去年通脹幅度 為2.1%,今年預計為1.3%,兩年通脹總和大 約是3.4%,而兩巴申請加幅明顯超過通脹。 他又指,每次兩巴定期申請加價,而要求加幅 一般是「獅子開大口」,市民觀感不佳,而且城 巴要求的加幅超過九巴,道理完全講不通。他 認為兩巴可以參考港鐵的做法,設立一個機制 同通脹掛鈎,每年自動調整;若出現數年回報 率高於通脹的情況則不應加價。他透露,自己 曾與九巴及城巴商討有關安排,感覺對方期望 每年可有一個確定的加幅。 議員張欣宇表示,根據相關數字,無論在 油價成本、巴士客量及收入等方面,近年趨勢 都向好,亦沒有太負面因素,但巴士公司開出 遠高於通脹的加幅,認為很難講得通。尤其政 府近年收回西隧及大欖隧道後,在政策上很照 顧巴士公司,隧道費較以往大減,變相增加巴 士公司的現金流,是強勁的利好因素。他質疑 巴士公司不能「輸打贏要」,政策上提供優惠, 到申請加價時就「獅子大開口」。他認為如果加 幅貼近通脹會較為合理。他希望巴士公司再檢 視自身的財政狀況,政府在收到加價申請後做 好把關。 隧道費大減 張欣宇質疑輸打贏要 工聯會議員陸頌雄直言對加幅感震驚,質 疑是否獅子開大口策略。他提到部分巴士公 司將加價歸咎於人工上升,指部分工會覺得 「無辜」,因早前巴士公司員工加薪幅度僅為約 3.5%,與巴士公司要求的6至9%加價幅度相距 甚遠,促「不要賴員工」,應好好檢討其經營策 略。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亦指, 有關申請加幅遠超通脹,認為兩巴在考慮經營 狀況後,應該提出一個接近通脹及兼顧市民負 擔能力的水平。他指出,政府於2019年豁免專 營巴士使用政府隧道及管制區收費,節省的隧 道費儲存在「專營巴士豁免隧道費基金」,在申 請加價時會先利用基金結餘,抵銷部分加幅, 而九巴去年在「專營巴士豁免隧道費基金」戶 口仍有約4.5億元。陳恒鑌認為,應先善用這 筆基金,尤其現時經濟環境不太好:「家唔 用,幾時用?」 兩間專營巴士公司早前向運輸署申 請加價,據報九巴和城巴分別申請加價 6.5%及9.5%,引來社會嘩然。有立法會 議員批評兩巴加幅「獅子開大口」,難以 接受,要求長遠要設立類似港鐵的可加 可減機制,按通脹數據來調整票價。 ■長者2元乘車優惠的年齡降至60歲,令專營 巴士公司補貼大增。 ■城巴虧損由2022年度的1.67億元減少至 2023年度的3700萬元。 九抵 巴銷 稱車 成費 本客 大量 漲升幅 「2蚊」優惠降門檻 補貼升近3成及翻倍 無論在油價成本、巴士客量及收 入等方面,近年趨勢都向好,亦沒有 太負面因素,但巴士公司開出遠高於 通脹的加幅,認為很難講得通。 立法會議員 張欣宇 ■兩間專營巴士公司向運輸署申請加價,九巴和城巴分別申請加價6.5%及9.5%。 何君健攝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