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2024星島日報(美西版)

美國中藥聯商會 第九屆義工頒獎典禮 惠源行 Wei Yuan Trading Inc. 415-822-8832 惠源行野生冬蟲夏草 名貴禮盒裝 現已全部售罄!! A10 12.22.2024星期日 神州萬象 副刊 藏戲被眾多學者定義為廣場戲。 開場,藏戲演員們依次出場, 圍成圓圈,表演時需站到圓圈中 間,完畢後回到圓圈隊伍中。儘管 唱腔多樣,樂器只一鼓一鈸便可掌 控全場。觀眾可通過面具辨別角 色,如善者面具為白色,代表純 潔,國王面具為紅色,代表威嚴。 1960年,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建 立。由此,傳統藏戲從廣場戲向舞 台戲發展。「後來藏戲的題材從傳統 的宗教、神話色彩轉向現實主義, 比如1970年代,藏戲就移植了《紅燈 記》。」西藏自治區民族藝術研究所 副研究員桑吉東智發現,票友們對 新編藏戲看法不一,「但民間藏戲也 不是一成不變的,文化總是要創新 才能走下去」。 而今,年輕的藏戲專業人士, 對藏戲題材又有新嘗試。35歲的索 朗曲珍是西藏自治區藏劇團的青年 導演,作為中國戲曲學院藏戲專業 首批學生,她在中央戲劇學院深 造,成為中國藏戲導演史上首位戲 劇導演專業碩士。 出自學院派的她創意大膽,將 意大利著名歌劇《圖蘭朵》改編為藏 戲,已在北京、上海小劇場公演。 創作是以原劇為基礎選取片段,但 索朗曲珍表示,她依然遵循了傳統 藏戲溫巴頓(開場戲)—雄(正戲)—扎 西介巴(吉祥祝福儀式)的框架,現場 演奏仍是一鼓一鈸。 「像劇中柳兒(韃靼國王的侍女) 第一次出場,在見到卡拉夫王子後 見面行禮,那一套身段動作是傳統 藏戲固定的舞台調度。」但一出戲下 來,大量吸收借鑒了如「一桌二椅」 等中國其他戲曲的表演美學,又採 用了藏語詩體的念白,背景音樂沿 用交響樂。 時下,西藏自治區群藝館開設 的少兒藏戲課程受追捧。該藏戲公 益培訓班自2015年開設,均由已退 休的國家一級演員擔任教師,巴桑 便是教師之一。巴桑執教9年,這裏 走出了4位中國少兒戲曲最高獎「小 梅花」獎獲得者。 「化個新中式妝,找尋中式浪 漫。」近期「中式變裝」在互聯網的火 熱,燃起網友對中國古代女子妝容 的興趣。網友好奇「古人究竟如何梳 妝」,答案或可從春秋時期的一件 「化妝盒」中窺出一二。 這件距今2700餘年的銅盒,出 土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北白鵝墓 地,盒中盛滿紅色物質和一把銅 勺。文物出土後,盒中物質究竟為 何、墓主人何許人也、周代女性妝 容何樣……有關銅盒的各種猜想引 發海內外關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科 學院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系科研團 隊對銅盒殘留物進行顯微形貌和物 質組成分析,科研人員在銅盒內發 現大量動物脂肪、植物精油和硃 砂,以及方解石、文石等物質。由 此判定,這是春秋早期的化妝品盒。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館員曹 俊介紹,從出土的器物來看,北白 鵝墓地的墓主人生前擁有較高的身 分和地位,應是位高等級的女性貴 族。從文獻記載和考古實物來看, 周代的化妝風格雛形初現,總體比 較素雅,以粉白黛黑的素妝為主, 並不盛行紅妝。因此,有人稱之為 「素妝時代」。 資料顯示,中國女性化妝從新 石器時代就已萌芽,夏商時期出現 了敷「鉛粉」,周朝時期流行「胭脂」 「面脂」「唇脂」「黛眉」等化妝品。《說 文解字》中記載:「粉,傅面者也, 從米分聲。」《楚辭.大招》對舞女 的唇色(朱唇)、眉色(黛黑、青色)、 眉形(蛾眉、曲眉、直眉)、面色(粉 白、朱顏)及塗發的香膏(芳澤)等作 了生動描繪。 「兩周王朝文明以止,以人文化 成天下,提倡『禮樂文化』」,曹俊 說,從這些出土器物,可以窺視出 兩周之際社會呈現出崇尚威儀、遵 守秩序、等級觀念較為突出的文化 風尚。「人們對美麗的追求貫通古 今,『求美』這一小角度能夠生動演 繹出不同歷史時期禮儀文化、時代 風尚等的大變化。」曹俊如是說。 在雪頓節、望果節、藏曆新年等西藏傳統節日,藏戲都是必不 可少的娛樂項目。在約600年的歷史長河中,藏戲自西藏發展,遠 播青海、甘肅、四川等藏族聚居區。 起源於湖北省鐘祥市的特色 菜肴蟠龍菜,歷經500年傳承與創 新,如今其「飄香」尋常民眾家。 「山珍海味不須供,富水春香酒味 濃。滿堂賓客呼上菜,裝成卷切 號蟠龍。」在鐘祥,詩人樊國楷的 詩句廣為流傳。 湖北省非遺「蟠龍菜製作技 藝」代表性傳承人武清高,自1962 年開始從事蟠龍菜製作。他介 紹,鐘祥廚師在菜肴製作上十分 嚴謹,筵席上菜程式也有特定格 局,蟠龍菜當之無愧是「頭菜」。 據介紹,蟠龍菜在當地方言多叫 卷切或剁菜。此菜蒸製出籠時, 狀似「伏地龍」,將其切片擺入盤 中,又形似一團「盤龍」,故有其 名。其造型美觀,味道鮮美,油 而不膩,以「吃肉不見肉」而著稱。 在鐘祥,當地人宴請賓客擺 酒,素有「一龍二鳳三炒四熬五煮 六湯七碎八蒸九魚十圓」之說, 其中「龍」指的就是蟠龍菜,有「無 龍不成席」之稱。為保護和傳承這 門技藝,武清高至今已陸續收徒 100餘人。吳金林便是其一。他介 紹,蟠龍菜製作包含多道工序, 主要原料為豬肉,再加以澱粉、 雞蛋、鹽、薑等輔助佐料製成。 其表皮金黃,糕片富有彈性,味 道鮮嫩,食用時,裝碗成形。 「肥膘切條水洗淨,瘦肉剁茸 水白漂;蔥薑調料不能少,攪拌 上勁蛋皮包。」武清高從多年實踐 中總結出製作口訣。他介紹,做 好蟠龍菜,需把握好關鍵幾步, 如在肉茸中加入佐料時,需邊攪 動邊加清水,朝順時針方向攪拌 至肉茸「上勁」;然後旺火蒸熟, 最後複蒸15分鐘,如此一番,成 就蟠龍菜的香潤柔滑,回味綿長。 藏戲泛舟歷史長河中 ■今年雪頓節期間羅布林卡上演藏戲。 中新社 滿裝 堂成 賓卷 客切 呼號 上蟠 菜龍 一件春秋化妝盒 管窺古人巧梳妝 通過面具辨角色 一鼓一鈸控全場 ▍本報訊 ▍ ■蟠龍菜擺入盤中形似一團「盤 龍」。 中新社 ■北白鵝墓地出土的銅質化妝品 盒。 中新社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