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2025星島日報(美西版)

C8 01.28.2025 星期二 香港財經 雖然內地PMI差過預期,A股 全日低位收市,但港股在科技股支 撐下進一步造好,恒指在期結日高 開高走,繼續企穩2萬關收市,收 報20197點,升131點,連升兩日, 累升497點,兼創近一個半月高 位,恒指今天開市半日,龍年便正 式「收爐」。截至周一(27日)止,恒 指全個龍年累升近3成,為歷來表 現第二佳龍年。蛇年將至,根據往 績,恒指過往4次蛇年均下挫,平 均跌幅達13.9%。 恒指27日高開51點後,曾最多 升230點,其後內地A股市跌幅擴 大,大市升幅收窄,埋單報20197 點,升131點;國指升70點,報 7382;科指升29點,報4687點。大 市全日成交1473.32億元。 中國AI初創公司「深度求索」 (DeepSeek)引發國產AI概念股炒 作,百度(9888)彈3 . 9%;商湯 (020)飆7.2%;阿里巴巴(9988)漲 3%。此外,被稱為香港首隻迷因 股(Meme Stock)的「毫子股」濠暻 科技(2440)獲網站9GAG創辦人陳 展程提出全面收購,27日復牌高 開3.6倍,最高飆7.5倍,高至6.98 元,唯其後大幅回落,全日收報 2.4元,升1.9倍,成交額達2.3億 元。 內地A股在龍年最後一個交 易日失威,上證指數及深成指齊 以全日低位收市,分別跌0.06% 及1.3%,但龍年全年埋單計,上 證指仍扭轉過去3年的頹勢,累升 13.4%;深成指龍年更累漲15.1%。 「港股通」今天起休市,北水 27日趕在假期前入市,轉淨流入 90.77億元。中金提到,作為北水 重要參與者的內地公募基金,截 至去年底,3781隻公募基金持有港 股市值4928億人民幣,較去年第三 季度增8.1%;持倉佔其股票投資 市值比例升至30.5%,為2019年以 來最高水平。至於個股方面,小米 (1810)與中芯(981)等科技硬件龍 頭最受青睞,其持有基金數目及持 倉總市值層面均增最多。 另外,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 首席分析師聶振邦預料,恒指短期 內上落市格局維持,恒指在19800 點至20300點區間上落。 港股期結日升131點 龍年暫漲近3成 港上月出口增5.2%勝預期 面臨財赤壓力 余偉文:毋須改變與政府分賬安排 去年外匯基金再靠「食息」大賺, 全年債券組合共錄得1356億元 收益,按年少6.3%,佔初步總收益達 62%,主要由於債券收益率持續處於 高位,帶來可觀利息收入。股票組合 收益為905億元,當中香港股票收益為 218億元,成功扭虧為盈,去年來自其 他股票收益合共687億元,較2023年少 6.7%。 債券組合大賺1356億 外匯基金根據2024年表現,將向 政府分賬至少289億元,包括支付予 財政儲備132億元,予政府基金及法 定組織存款的費用為157億元,息率 為3 . 7%,另有支付予未來基金的款 項,需待綜合息率確定後再作公布。 而2023年回撥財政儲備的金額為175億 元,予法定組織的款項為165億元,予 未來基金的金額為180億元,合共520 億元。 余偉文指出,自2007年起分賬安 排是採用外匯基金6年平均回報方式回 撥,最低亦相等於政府3年期債息,好 處是每年分賬穩定,令財政預算能預 測,避免「好嗰一年分得多,但差嗰一 年無收入」,舉例指即使2008年外匯基 金錄得重大虧損,仍向政府分賬逾500 億元。 事實上,政府可引用《外匯基金 條例》第8條,財政司司長經委員會諮 詢並在行會批准下,可從外匯基金轉 撥入政府一般收入。余偉文指出,有 關做法前提是確保不會影響保衛外匯 基金貨幣及金融穩定能力,但目前外 圍環非常不明朗,甚至較動盪,須提 防市場出現快速及不理想的反應,他 說:「咁樣用外匯基金,會唔會令市場 擔心削弱外匯基金能力、削弱市場信 心,對外匯基金有足夠子彈保衛貨幣 穩定,要考慮得好周詳。」 回報歷來第四高 外匯基金去年的投資回報率為 5.3%,低於2023年的5.5%回報率, 但仍較過去30年複合回報率4 . 5%為 高。其中去年「投資組合」回報率為 7.2%,「支持組合」為4.1%;至於「長 期增長組合」自2009年開展投資至 去年9月底的年率化內部回報率為 11.5%。總計去年,外匯 基金總資產增加659億 元,2024年底見4.08 萬億元,累計盈餘為 7316億元。 外匯基金去年賺2190億 外匯基金去年成績亮麗,共錄得2190億元投資收入,雖較2023 年的2260億元略為下降,但仍為歷來第四高,而港股及外匯估值拖累 下,第四季投資回報見紅。市場關注政府今年度面對千億元財赤,是否 可從外匯基金獲更多撥款,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目前以平均投資回 報與財政儲備的分賬安排行之有效,見不到有需要改變,並指若政府有 意一次性額外提取外匯基金累計盈餘,須考慮是否仍能保衛貨幣與金融 穩定。 香港上月出口連升10個月,但 進口升勢斷纜。政府統計處公布, 去年12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4067 億元,按年升5.2%,表現較市場預 期的2.1%增幅佳;進口貨值為4412 億元,按年跌1.1%,遜市場預期的 2.2%升幅;月內錄得有形貿易逆 差345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 7.8%。政府發言人指出,展望未 來,外圍不確定因素,特別是貿易 摩擦,可能會壓抑香港出口表現。 不過,國家推出多項提振內地經濟 措施應能提供支持。有分析預期, 香港今年出口增長或出現停滯。 總結全年,2024年的商品整體 出口貨值按年升8.7%;商品進口 貨值上升6%;錄得有形貿易逆差 3797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 7.7%。 去年12月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 貨值按年升9.6%。當中,輸往部分 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升 幅,其中越南按年升49%、菲律賓 及內地分別按年升33.8%及14.9%。 另一方面,輸往印度則跌33.2%、 泰國跌16 . 3%。除亞洲的目的地 外,輸往其他地區的部分主要目的 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 是英國跌28.1%、荷蘭跌23.6%和美 國跌15.2%。 政府發言人表示,去年12月商 品出口貨值按年繼續增長,輸往內 地的出口明顯擴張,輸往歐盟的出 口轉升,輸往美國的出口則進一步 下跌。與此同時,輸往其他主要亞 洲市場的出口表現參差。 展望2025年,香港中華總商會 會長蔡冠深表示,地緣政治局勢緊 張,美國對內地的進口貨品加徵關 稅仍是未知之數,令出口前景充滿 不確定性,然而,隨著港商致力開 拓新市場,對香港的出口表現仍然 樂觀。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 師溫嘉煒則認為,中美貿易關係前 景不確定性增加,預料會繼續為香 港外貿表現帶來挑戰;但是內地有 望推出更多具體措施刺激內需,或 有助帶動內地需求,加上新興亞洲 地區經濟表現強勁,可望抵銷部分 負面因素。該行估計,香港2025年 出口增長或會出現停滯。 ■余偉文表示,目前以平均投資回報 與財政儲備的分賬安排行之有效,見 不到有需要改變。 何家豪攝 外匯基金投資表現 註:單位為億元 項目 2024年 全年 2024年 第4季 2023年 全年 債券 +1356 +113 +1447 香港股票 +218 -67 -155 其他股票 +687 +27 +736 外匯 -356 -274 -5 其他投資* +285 ─ +237 總投資收入 +2190 -201 +2260 *2024年截至9月底的估值,尚未包括第4季估值變動。 自 2007 年起分賬安排是 採用外匯基金 6 年平均回報方 式回撥,好處是每年分賬穩定。 金管局總裁 余偉文 內地製造業PMI重陷收縮 內地今年1月製造業PMI回落至 49.1,按月下降1個百分點。 分項指數中,生產和新定單指數均 降至近5個月低位,分別為49.8和 49.2,按月跌2.3和1.8個百分點;新 出口定單指數降至去年2月以來低 位,顯示全球需求疲軟。非製造業 PMI亦差過市場預期,為50.2,按 月下降2個百分點,但仍處於擴張 區。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1。 國統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 計師趙慶河表示,雖然1月PMI回 落,但預期指數明顯回升,皆位於 較高景氣區間,顯示多數企業對節 後市場發展信心較強。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 泓表示,1月製造業PMI數據與市 場存在落差,可能因為「搶出口」接 近階段性尾聲,以及「以舊換新」政 策的補貼額耗盡,令消費力冷卻。 他指,通常農曆新年當月的製造業 PMI數據會較為差,但相比起2017 及2020年,是次跌幅較大,或與基 礎因素有關。他認為,內地2月製 造業PMI有挑戰性,需觀望未來1至 2個月內地的消費力及中美貿易戰 情況,料首季製造業PMI有機會低 於50榮枯線。 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首席投資 策略師李振豪認為,本月PMI數據 的指導性不大,因為今年春節較以 往提早,以及內地的「組合拳」在去 年11月及12月才落地。他認為,內 地會先以刺激內需為主,而內地去 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明顯 反彈,若疊加組合拳的效用,內地 首季PMI數據或可向上望,料介乎 51至53。 內地需求疲軟,引致競爭加 劇,以及通縮壓力上升。中國去年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 74310.5億元,按年降3.3%,連續 3年下跌。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 師於衛寧表示,去年12月全國規模 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11月份按年跌 7.3%,轉為增長11%。在一攬子增 量政策及時推出後,第四季度工業 企業利潤穩步恢復,降幅較三季度 大幅收窄12.7個百分點。 雖然去年底中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但內地製造業再陷入收 縮。國家統計局公布,受春節假日臨近、企業員工集中返鄉等因素 影響,今年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1,連跌兩個月, 更是去年8月以來最低,兼差過預期。有分析指本月的放緩程度較 往年嚴重,反映經濟依舊疲軟,2月PMI或仍將受壓,憧憬內地會 再加大政策力度刺激內需。 ■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連跌兩個月。 降至49.1遜預期 憧憬加大政策力度谷內需 農曆新年當月的製造業 PMI 數據通常會較為差。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 林俊泓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